第21章 中原一敗勢難回 臨淄三歎心欲酸

封章自接任代替張瑜平亂以來,一月之間便奪取洛陽,恢複三河地區,官軍振奮。冀州牧王扶在钜鹿堅守,趙王軍始終不能攻下,齊王因為與封章大軍相拒,不能增兵钜鹿。而荊、揚二州,官軍皆牢牢扼守長江防線,成功阻止吳王、楚王二軍北上。

封章大軍休整一月,見準備停當,秋雨時節結束,形勢對己方有利。於是集結大軍,令驍騎校尉封傳車領步騎三萬為前部前鋒,自領中軍主力六萬人,後應三萬人,一共十二萬人,在洛陽誓師,出兵東向,進攻齊軍。

齊王大將孫猛,在酸棗駐軍五萬,齊王先命孫猛據酸棗迎拒敵軍,然後調集兵馬十萬,自率之,前至酸棗,欲與封章大軍展開決戰。

封傳車先鋒部隊已經開路準備妥善。封章大軍即開至酸棗,齊王大軍亦從陳留開至,兩軍相遇,即列開陣勢。

齊王乘大將麾蓋軍車,現身陣前,令人傳話:“齊王請對方主將封太尉答話!”

封章部下勸封章不必聽之,封章笑對諸將道:“吾若不出答話,是懼之耳!”遂移動主帥戰車出陣,站立車上,與齊王相距一箭之地,互相問話。

封章先問道:“自與大王在兗州一別,如今已經數年矣,老夫今年已六旬,大王亦春秋漸高。不想今日卻相見在戰陣之前、沙場之上,令人不勝唏噓。”

齊王對封章拱手道:“天下諸侯,孤隻敬服封太尉一人!前番兗州得以與太尉領教武藝,不甚之幸。今日又與太尉各領雄師十餘萬,欲一決雌雄於中原,其勝負形勢尚未知也。孤有一言,不知太尉能聽否?”

封章亦拱手還禮道:“今大王與老夫乃戰場仇敵也,本不應與大王相見搭話。然若大王之言,如為國家社稷天下蒼生有益,不妨言之,老夫洗耳恭聽。”

齊王再拱手,對封章道:“當今朝廷暗弱,奸佞閹宦當政,天子實際為傀儡也。動輒削藩王封地,以至於迫使孤等起兵,實無奈之舉耳。孤舉兵者,意在除奸佞、清君側也,亦是為漢朝安定、天下萬姓著想。太尉率王師,奉詔命以拒孤,孤已知太尉勇武英風,不勝欽佩。隻可惜太尉神武忠勇之臣,為弱主奸臣奔走用命,何其不智也!今日之形勢,勝負成敗尚未知也。太尉若勝,功高震主,必被朝中奸人閹宦所不容,必遭其害也。太尉若敗,則將被朝廷追責,輕則貶官,重則治罪。無論勝敗,太尉皆不能全身而保也。以當今天下之形勢,太尉不如按兵不動,駐守中原,以觀形勢。一者避免與孤交兵,則三河之地軍民幸甚。二則太尉擁重兵在手,無人敢輕視之。待孤兵進長安,誅殺奸佞,與太尉共扶弱主,則天下既平,漢室將興。太尉之功,當布於四海,垂名青史,望太尉深思之!”

封章聽罷齊王言,在車上仰天嗬嗬大笑,然後對齊王道:“自高祖皇帝建立漢朝以來,亦有數番叛亂之事,其結果都終為漢朝所平定。何也?為漢朝綱製法度也。漢廷雖暗弱,乃天下之共主,大王雖強,於漢廷乃臣子也,大王舉兵,即反叛也。老夫為漢朝而盡忠勇,乃職分所在也。而大王曰清君側扶助漢室,恐名不正言不順,天下將不歸心。大王若起自立之心,豈不等同於篡漢、與奸臣賊子何異?大王起兵,即禍亂天下、危害漢朝之始。致生靈塗炭、流血千裏,此可是輔助漢室、愛護天下萬姓乎?老夫既然奉漢朝之詔命,則當不避水火,戡平騷亂。大王乃欲老夫按兵不動,實則欲讓老夫不忠於漢朝也。大丈夫治國平天下,不以己身為念,老夫又何在意自身安危榮辱呢?”

齊王道:“如此說來,太尉今天必然當與孤一戰了?”

封章以手撫正其頭上金盔,對齊王道:“今日之事,非以說辭能解釋也。若要本帥不動刀兵,除非大王卷旗卸甲,交出兵馬,肉袒請罪。大王國雖除,王雖削,然身還尚可保也。”

齊王見其意誌堅決,不可說動。乃大聲道:“太尉真要以死相戰?孤又豈是貪生懼死之輩?孤不懼你,隻是敬你天下英名,特為你所計畫也。”

封章道:“今日之事,不必多言。”於是命駕車回陣。

齊王見難以說動,甚為無奈。於是也回車陣中,下令準備開戰。

封章在中軍戰車之上,拔劍以指齊軍,下令進攻。

齊王亦驅軍進攻,命令三軍:努力向前!後退者,斬之!

於是雙方二十餘萬大軍,在酸棗展開廝殺,隻見旌旗紛動,鼓聲震天,人喊馬嘶,兵戈之聲大作。隻殺得是鳥飛獸走,愁雲慘淡,激戰一個時辰,戰場上已經屍橫遍地,流血成渠。

驍騎校尉封傳車,身騎駿馬,手提大刀,全身重鎧,率領百餘騎,在陣中往來衝突,當者皆披靡。齊王見之,令孫猛出陣相戰。孫猛遂率領百餘騎,殺入敵營陣中,所到之處,亦紛紛退避。

封傳車見一將提鞭在陣中橫衝直撞,勇不可當,問部下何人,部下答道:“齊王大將孫猛也!”封傳車恍然大悟,數年前兗州昌邑城下曾與齊王手下一使鞭勇將戰成平手,既此人也。今番又遇見,真是狹路相逢。於是揮刀向前,隻取孫猛,大喝道:“遺憾當年戰成平手,今日當彌補之!”舉手中大刀,迎麵砍向孫猛。

孫猛見一將騎馬向自己衝來,正看其人,聞得說當年戰成平手的話語,亦醒悟此人即是封章之子封驛也,見刀砍來,策馬轉身,以鞭隔駕。

二人遂在陣中大戰二十餘合。封傳車奮起神勇,孫猛鞭雖重,在馬上運轉緩慢,難敵封傳車大刀,萬軍之中,險象環生,於是轉身退走。殺出一條血路,帶領所剩之人,奔逃回陣。

封章見戰至多時,齊軍已經有不支之跡象。於是令旗一揮動,後備三萬餘人,如巨浪一般一齊攻來,排山倒海,其勢不可阻擋。

齊軍見之,甚為驚懼,紛紛退撤,齊王製止不住。三萬餘人衝上戰場,勝負立分。齊王見來勢凶猛,急忙棄車乘馬,虎營一千人護衛,引敗兵東走。封章即傳命追之,軍中兩萬精騎齊出,遂大敗齊軍,齊王一路不停,逃至陳留,立腳不住,又逃至東郡。封章命騎兵連夜追之,親率大軍在後一路追殺齊王。齊王遂丟棄輜重,帶虎營一千人,與騎兵數千人奔逃至兗州。

酸棗一役,封章大破齊軍,斬首萬餘,俘獲輜重無數,齊王兵敗如山倒,封章又沿路追殺,再破之,俘虜齊軍五萬餘人,於是三河之地皆平,封章趁勝追擊,推鋒畢進,三日之內,又兵臨兗州。齊王難以抵擋,引萬餘殘部,退回齊國舊地,入臨淄,收拾殘餘,加上齊國駐軍,尚有三萬人,憑借險阻,據守臨淄。

封章計點軍士,己方損失步兵八千餘人,騎兵三千人。齊王之軍,一半皆為漢朝各州守軍,見齊王兵敗,於是紛紛投降封章,封章共收得俘虜降兵八萬人,於是軍勢大震,又下兗州,兗州全境恢複。兵至齊國之境,圍其臨淄。

徐州牧伍文忠,聞報齊王大敗,已經潰退至臨淄。大喜,於是令下邳三萬軍,及徐州他郡守軍數萬人,一起出軍進攻東莞郡齊軍,齊軍無心戀戰,遂後撤,不能回兗州,於是撤至曆下,琅琊郡齊軍亦聞風而走,退至曆下,合軍共扼守曆下。

於是徐州所陷之地,盡皆恢複。封章令徐州牧伍文忠,進軍曆下。令豫州牧劉維,率軍北上,分五萬軍與其統領之,平定青州。

徐州牧伍文忠,親自率軍,七日之間即攻破曆下,齊軍萬餘敗軍北退至臨淄。

豫州牧劉維,率六萬軍,十日內即平定青州大部。

青州刺史陳德,與其子陳章武堅守青州北海、東萊兩郡,聞知齊王兵敗,於是亦發兩郡兵兩萬餘人,平定青州膠東、千乘郡,與劉維部會師青州城下,青州恢複。封章命其率兵,共圍齊國臨淄。

齊王敗退臨淄,又收得四方敗兵數萬,約六萬人,扼守臨淄。尚有虎營壯士一千人末損,舊日大將五六員尚在。

齊王在臨淄城,見封章率大軍圍城西麵,不久又見徐州牧率軍率軍圍其南麵,未幾,又見豫州牧旗號,率軍數萬圍其城北。齊王正看間,隻見東麵又一隊人馬圍城而來,旗上大書“青州刺史陳”字樣。

齊王見之,仰天哈哈大笑,良久,又痛哭流涕,歎氣數番。於是親自至獄中,釋放出齊國相,置酒相待。席間,仰天痛哭道:“孤如果早聽相國之言,不至於有今日!哀哉!”

於是長歎三聲,哀傷作歌,歌乃高皇帝《大風歌》,其辭曰: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畢,齊王淚流滿麵。齊國相亦惶恐茫然,聽齊王歌聲,傷心悲痛,不能言語,唯有默然流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