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城之傾》是一部令人傾心的小說,很難想象它是一位新人的處女作。

在不遠的未來,人類的科技已高度發達,物資已不再匱乏,戰爭已不再成為解決爭端的必需手段,整個世界呈現一片祥和——至少表麵如此。在預防小行星撞上地球的行動中,一個小小的失誤最終導致美麗月球的毀滅,由此造成母星的微傾,一係列災害隨之而來。作為地球上科技最發達、社會治理堪稱楷模的城市國家/城邦(citystate)代表的邯城也將麵臨一場毀滅性地震的來襲,而對於這場地震的預測則介於已預測和未預測之間的微妙狀態。與此同時,邯城的政界也麵臨著大變局,改選領袖——市長。

小說由三個部分組成。在情節鋪展的結構上,作者有著精細的考慮,沒有采取單純線性的方式,而是以較為複雜的時空交錯、人物視點轉換投影的方式,即以精密的時間線為主軸——聚焦於核心的2069年的某個時段、橫向三個主要相關人物的視點,圍繞著時間的主軸,生成三部敘述,從而逐步為讀者拚貼出一幅事件的全景圖卷。這樣的結構、細密的時間線,具有曆史編年體式的真實性,同時具有情節逐漸鋪展的曆時性。而三個人物視點所組成的敘述體,則給作者以更大的敘述空間,得以加入更多在簡單線性敘事體結構看來是枝蔓性的評述,而這些看似枝蔓性的評述,在作者那裏往往是構成更深層次表述的關鍵;同時,在第一部、第二部均已完成整體敘述的時候,情節的懸疑性還未全部消解。

一條時間線加三個敘述視點,具有相對穩定的精神或審美結構——三位一體【1《黑客帝國》裏的女主角崔妮蒂(Trinity),英文名本意即“三位一體”。】。更為重要的是,在我個人看來,作者似乎在有意無意之間,以這三個敘述體或多或少隱約地對應著人類社會三個重要的主題:平等、自由和愛。

小說的第一部“陳鯤”【2一個有趣的名字。按作者的說法,未來邯城人的名字大多與鳥相關,而鯤是魚。《莊子》裏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後來“米克”在與陳鯤談話後,給自己取的名字叫“鵬”。】,是一個基因改造漏網者的視點,同時他也是地震事件運轉的一個重要齒輪。在小說中,未來世界並非如《1984》《美麗新世界》或《使女的故事》那麽極端,雖然監控已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所有方麵,但這種控製相對溫和,至少我們可以認為其治理的法則是由一批理性而道德的偉大立法者所確立,並隨時間推移而不斷修訂的。政府在謀求平等方麵始終是有所作為的。胚胎基因的優化修改選擇保證父母為孩子的未來作平等化的選擇;對個人行為的評價——數據畫像——是由充分掌握信息數據的“城市信息和分析係統”即“米克”所做出的,而係統是中立而無個人利益和喜好的;等等。然而,即便拋開過度平等化帶來的社會平庸性問題,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作者稱之為“隨機性”因素,比如基因改造的失敗(第一部的主人公陳鯤)、父母拒絕對孩子進行基因改造(樊雲),以及大量湧入的外來人口(非常優秀但未經基因改造的暗島人),足以令平等之天平傾斜(人們分區居住)。更不用說,當我們追問,係統可以中立,但係統依據的評判標準和原則畢竟是由人來製定的,其終極依據何在呢?

在一個技術被普遍視作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溫和而理性的未來世界,平等如何可能?

小說的第二部“觀察者T”,在我看來是關於“自由”的生成機理的。T是未來的一個高智能機器人。從某種角度看,機器人是最不自由的,它的所有行為都要由人類設定的程序決定,沒有主體性。但從另一角度看,機器人與人又何其相似。盧梭說:

“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中。”每個人出生本身並無選擇權,如果再加上基因改造,簡直同機器人一樣是被製造的;在成人過程中不斷受教育,如同程序輸入;唯一不同的恐怕就是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生成自我意識或主體性的形成,讓人類有了自由的根基;自由是有意識的主體進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小說中,當機器人T被賦予了巨量的人類社會信息(違反了未來的《人工智能法修訂案》),甚至被輸入了部分的人類情緒因子,且同時具有行動能力(違反了《數據信息法修正案》),它就逐漸有了主體性的萌芽,從觀察者——一個交通觀測機器人,變成了一個行動者,從而有機會去拯救人類——一次錯誤的嚐試,一次正確的行動。那麽,當機器人T獲得了自主能力的時候,為什麽選擇的是拯救而不是毀滅——想想庫布裏克《2001太空奧德賽》中那個可怕的機器主體,更何況在它的核心記憶中弗蘭肯的唱段“人類劣跡斑斑,他們擅長欺騙”縈繞不去?

在人工智能高度發達的未來,人的自由和人工智能體的自由將如何成為可能,將呈現為怎樣的樣式?

第三部“艾可”,我認為是關於“愛”的,也是作者要詮釋的終極主題。但作者在詮釋愛時,把它放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讓它處於矛盾與缺憾之中,讓它在現實麵前不斷地屈服,從而折射出人生之愛的珍貴與艱難。在敘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隱約感到愛的另一麵——欲望的如影隨形,從中揭示愛與欲的相依又衝突的關係。主人公是生長於最優秀家庭的艾可,患有按鈕症——一種選擇困難症。他的父母作為未來世界最頂尖的才智之士,卻在感情上出現了巨大的問題。這是其生活中的另一大困擾。通過製造一場虛擬的車禍,艾可成為嵌入地震事件的另一片齒輪,並得以結識來自暗島的女孩安吉,由此展開了一段情感曆程。在作者筆下,在未來世界,擇偶往往如同傳統時代的合生辰八字一般,需要通過信息谘詢進行基因的配比;伴侶機器人的出現,讓人類在性伴侶方麵有了多樣的選擇。而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基因改造,年輕人的性成熟年齡被推遲到25歲以後,目的是讓心智得以充分發展;一些優秀者的後代甚至被推遲到50歲以後。而荷爾蒙的控製,將導致年輕人的情感疏淡。

在這樣一個未來,男女之愛、父母子女之愛、家庭之愛乃至人與機器人之愛又將如何?

在主體三一架構內,作者在情節推進過程中,還以大量延展性的鋪陳和討論,無論是對壯美的未來日出、淒清的月橋、漫天飄舞的奇異的空生植物極為細致的描述,還是不斷回閃的作為現實映照的邯城曆史的考證性敘述,關於時間、知識和倫理問題的探討,均賦予小說文本更豐富的血肉;與此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奇崛的想象能力,以及沉潛的智性。也因如此,在我看來,這部小說包含了極為龐雜的蔓生性素材,大量遠未及展開的思考和討論,似乎可以看作是一部導論性的作品,有望做進一步闡發和拓展。

成為小說家,是許多人年輕時的夢想。作者在自序裏說,這部小說即源於多年前在家鄉小縣城夜晚麵對明亮星空時的奇想。我在學生時期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狂熱夢想,也寫過一些文字。大學畢業後,長期的學術工作氛圍,讓這一夢想逐漸泯滅。但是對於文學的愛好,卻始終未曾褪去。在漫長的學術編輯生涯中,我還是尋得了一些機緣,策劃引進編輯出版了一些文學作品,其中我覺得值得一提的有兩位女作家——法國作家馬格麗特•尤瑟納爾和美國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係列作品。我並不認識作者,隻知道也是一位女性。

上海三聯書店總編輯黃韜

2019年12月10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