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驅逐胡虜
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二十八日,逃到應昌的元惠帝病逝,元惠帝長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即元昭帝。朱元璋派大將徐達與李文忠北伐,湯和征漠北。行軍途中李文忠與徐達分道北上,徐達率師攻打定西(今屬甘肅),李文忠則領軍再度到達開平。徐達那邊仗打得很順利,大敗擴廓,並俘獲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而李文忠這邊,仗打得比較久一點。李文忠善於智取,總是把明軍損失降低到最低點,他率領十萬士兵駐紮在開平城外,沒有立馬攻進去,而是派人四處打聽元朝新皇帝愛猷識理達臘的行蹤。
經多方麵打聽,打聽出新皇帝愛猷識理達臘為守孝駐蹕在應昌,於是李文忠領軍突襲,把毫無準備的元軍打得措手不及,元朝貴族皆成了他的俘虜。在搜城過程中,李文忠意外發現一個密室,密室門被打開,裏麵竟藏著宋元兩朝的玉璽金印,李文忠大喜,部下士兵也很振奮,回軍經過興州與紅羅山,又收降了元軍五萬人以上。
再說征漠北的湯和,俘獲元親王與諸公以下8.6萬餘人,迫元將擴廓帖木兒逃往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湯和乘勝追擊,平定寧夏,繼又追至察罕腦兒(今內蒙古太仆寺旗東南)。
十一月,徐達、李文忠、湯和三將凱旋歸朝,朱元璋大封功臣。首先是四皇子朱棣被封為燕王,接著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徐達被封為魏國公、李文忠被封為曹國公,而劉基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謙讓,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被封為誠意伯,至於另外一個人湯和,朱元璋沒有對他封公,隻是封他為中山侯。文武百官對湯和沒有被封公一事不解,朱元璋卻說湯和打仗有功也有過,曾經一次戰役中,因為湯和的過失,損失了兩員大將,沒想到朱元璋至今記著。
之前說李善長與劉基結怨,他的心腹李彬被劉基處死,李善長久久不能釋懷,現如今劉基被封為誠意伯,李善長更視劉基為眼中釘肉中刺。其實,相對來說,胡惟庸比李善長更恨劉基,早在洪武二年的時候,朱元璋召劉基進宮,問他除了李善長外,還有誰適合做丞相,劉基沒有答複。朱元璋又問,“你覺得胡惟庸如何?”
當時劉基就講,“胡惟庸品性作為不好,並且沒有大智慧,不適合做丞相一職。”
這件事不久傳到胡惟庸耳裏,胡惟庸對劉基恨之入骨,正好李善長對劉基有偏見,胡惟庸就利用李善長想方設法報私仇。這年年末,胡惟庸有幸被朱元璋提升為中書省參知政事,進入中書省後,他就積極拉攏勢力,與朝中官員一起配合李善長排擠劉基。
幾次三番在朱元璋麵前說劉基壞話,開始朱元璋對劉基依然信任,可是次數多了,朱元璋就開始懷疑起劉基來。長此以往,劉基無法在朝廷立足,又深知李善長與胡惟庸不會放過他,於是主動請求辭官回鄉。朱元璋對劉基的辭官有所顧慮,以劉基之才是很容易動搖人心的,隻要劉基有反他之心,將來必定會引起動亂,假如留在身邊還能控製他,如果放他回鄉,就不好掌握局麵了。朱元璋的猶豫,劉基心知肚明,為了表明自己對朱元璋忠心,劉基把自己的兒子留在京中做官,算是人質。這樣一來,朱元璋就放心了,於次年恩準劉基告老還鄉。
劉基辭官後,李善長也稱病歸家休養,準備養精蓄銳後再大幹一場。
洪武四年,大將徐達鎮守北平(今北京),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將軍藍玉隨征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湯和則與左副將軍周德興﹑右副將軍廖永忠率水軍溯長江西進。湯和軍從瞿塘趨重慶,剛行軍至重慶,忽看到大街上有許多穿孝服的人。湯和隨便抓來一個人詢問這裏發生了什麽事,那人回答說夏太祖明玉珍病逝了。一聽,湯和大喜,一拍大腿叫道,“真是天助我也!”
朱元璋自登基以來,致力於驅逐胡虜,恢複中華,掃**各路割據勢力,大夏國有此一劫在所難免。明玉珍死後,他的兒子明升繼位成夏國君主,繼位時明升年僅十歲,由其母彭氏垂簾聽政。湯和把這些事情了解後,大軍攻打夏國都城,明軍來勢凶猛,夏軍不敵,夏國君主明升由其母彭氏帶領被迫投降,於是大夏滅亡。
李善長稱病在家並沒有閑著,胡惟庸就是他的常客,每次去不是山珍海味伺候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奉上,胡惟庸知道李善長在朱元璋心裏的地位,所以他想借李善長這個梯子進一步升官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