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二戰中的故事數不勝數,或鐫刻於曆史,或塵封於檔案。但總有一些故事,曆史沒有記載,檔案未曾收錄。或許是無人知曉;或許是被人遺忘;或許太為離奇,或許過於詭異,已漸漸被光陰的塵埃慢慢地掩埋於歲月的長河中……

本書要講述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二戰即將結束的前三天,即1945年8月12日。

南太平洋某群島,深夜時分,天空烏雲密布,風雨欲來。

“刷”一道刺眼的閃電撕開稠密的烏雲劃過天際,豆大的雨點傾瀉而下,熱帶的暴風雨說來就來。

海灘上俯臥著一個人,身著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飛行服。冰冷的雨水順著臉頰流進他的脖子和幹裂的嘴唇,他指頭動了動,慢慢有了知覺。

“呃……”他終於艱難地撐起了身子,掙紮著坐了起來。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濕透的飛行服,又抬頭疑惑地打量著四周。

用中文喃喃自語:“我是誰?這是什麽地方……”

他是誰?為何會出現在這遙遠的南太平洋?是飛機失事,還是遭遇海難?是偶然到此,還是肩負使命?是獨自前來,還是與隊友失散?

要弄清這一切,還得回到幾個小時前說起。即1945年8月12日的傍晚時分,地點在俾斯麥群島新不列顛島上的臘包爾,這是日軍在南太平洋最大的“戰略堡壘”。

此時在臘包兒機場的跑道上,一架單引擎的日軍“九七式”攻擊機正在快速滑跑,機腹下沒有掛載魚雷或炸彈,但原本三座的機艙內卻擠坐著七個人。

單獨坐在前座的飛行員正全神貫注地操控著飛機,隨著速度越來越快,眼看著就要騰空而起。

“噠噠噠……”就在這時,塔台上的機槍響了,子彈呼嘯著掠過飛機,打得旁邊的跑道上塵土飛揚。

“鐵頭,用後座機槍,快還擊!”中間座艙的一個大個子急切地叫道。

“好!看我的!”後座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立馬操過機槍,向側麵的塔台上射擊。

這人槍法不錯,第一輪掃射便打中了塔台上的那個日軍機槍手,隻見那家夥身子一歪,從高高的塔台上栽了下來。

“哈哈哈……這玩意用著和我以前坦克上的機槍差不多嘛。”那個叫鐵頭的自己也很得意。

就在這時,塔台裏麵又衝出一個軍官模樣的人,罵罵咧咧地操過機槍,開始向即將起飛的飛機掃射過來。

隨著機身傳來“鐺鐺鐺”幾聲清脆的聲響,飛機中彈了。被打碎的座艙玻璃碎片把前座飛行員的手都劃了個小口子,還好不是太深,沒有大礙。而此刻他更擔心的是飛機是否被打中了要害部位。

鐵頭馬上再度還擊,對塔台方向又進行了一輪壓製性射擊,這次不知道打中沒有,因為飛機在飛行員的操縱下已經騰空,並開始轉向往海灣飛去,尾翼的遮擋使射擊和觀察都失去了角度。

看到起飛成功了,後艙幾人爆發出一陣歡呼,飛行員緊鎖的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來,他通過觀察儀表和感知手上的操控,初步斷定飛機沒有被擊中要害,繼續飛行沒有任何問題。

但他看著漸暗的天色又陷入了沉思,起飛成功隻是邁出了第一步,現在該往哪裏飛呢?

關於航向和目的地的問題,他之前並不是沒想過,隻是為了慎重起見,他現在又瞟了一眼油量表的刻度,把各種可能性快速在腦海裏過了一遍。

往北、往東航程上完全不可行;往西飛會經過其他的日軍基地;往南嗎?正南和西南方向又幾乎沒有降落點;如此看來,還是隻有之前考慮的地方才是最佳選擇。

打定注意後,他緩緩踩動方向舵,飛機劃出一道大大的弧線,往東南方飛去。

飛機調整好航向後,他也明顯放鬆下來,聽著枯燥的引擎聲,漸漸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