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尋訪
我對李慕白點了點頭,“所以,玉蟾宮是將代表儒釋道三教的觀音形象放在一起崇祀,這也算是表明玉蟾宮道士們對既成事實的認同。”
“你什麽意思?”李慕白瞪了我一眼,“說我冥頑不化,不認同事實是吧?”
“不敢不敢。”我低頭暗自笑了笑。
李慕白和我除了了解玉蟾宮的建築雕像外,我們還了解了一些玉蟾宮道士的日常修行,從他們的修行來看,他們不僅重視內丹修煉,還重齋醮、符籙等,比如蟾宮內的各大殿,除了每尊崇祀雕象那兩側高懸著相對應的神號外,還懸掛著各種靈符讖語,香案上也擺放有一些法籙牒文。李慕白說丙申年季春,玉蟾宮舉辦了奉祭三清道祖的大典,道士們恭設齋壇,道長們身著法衣、腳行禹步、讚頌著經文祭詞,場景十分浩大。而且,據玉蟾宮的道士講,他們可以通婚,修行也不會被限製或固定化,修煉的法門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整個修道過程全靠自覺,整個山上的修道氣氛也非常輕鬆。
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的修道生活並沒有與世隔絕,經常與各行各業的知識分子們保持著互動,如李慕白說的,丁酉年孟秋,他們主辦了“一道一緣百博百文”的活動,還邀請了全球多所高等院校的百名博士生感悟道教文化進而體驗國學之美。
此前一直聽李慕白說三教合一的弊端,他與杜組的爭論也總是分不出對錯,可實地感受後,我卻覺得南宗道教的這種包容性難能可貴,不論是文化還是信仰,李道純修建玉蟾宮的目的已然是達到了。
中午時分我與李慕白在玉蟾宮的齋堂一起進食,這些清淡附以中藥的食材好像不合小家夥渠殤的胃口,很快它就蜷縮進了包裏,毫無顧忌的呼呼大睡起來。
“我們這樣沒頭沒腦的調查好像不行?”看著還正在與食材鬥爭的李慕白,我率先發問。
“是不行,下午我以道協的名義去見一見玉蟾宮的江琦道長,他是張至順道長的嫡傳弟子,玉蟾宮的事情他應該都很清楚。”
張至順道長是玉蟾宮的上一代住持,在我們來玉蟾宮前我有特意了解過他,他是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後雲遊行至玉蟾宮,決心在此修行,才做了玉蟾宮住持。
鳥飛不到疑無路,雲與齊高直接天,這是張至順道長的一生截言。
苦苦誰知苦,難難也是難【注解一】。尋思訪道,不知行過幾重山。吃盡風僝雨僽,那見霜凝雪凍,饑了又添寒。滿眼無人問,何處扣玄關。
好因緣,傳口訣,煉金丹。街頭巷尾,無言暗地自生歡。雖是蓬頭垢麵,今已九旬來地,尚且是童顏。未下飛升詔,且受這清閑。
如今張至順道長已經羽化飛仙,不過他的傳奇一生值得人們去敬仰,李慕白身為道協副會長,他對張至順道長的評價也是極高。
李慕白說曾經道緣所至,自己當年有幸麵拜張道長,看他兩眼放空,回想著當初與張至順道長的交談,李慕白突然長歎一口氣後接著說道:“張道長一生經曆的苦難我們無法理解,但他弘揚道法的心,卻是我輩道人的楷模,這些事以後再說與你聽吧。”
渠殤側著頭,我們不能判定它是否聽得懂,隻感覺它一直瞪著玉蟾閣,好像這裏麵有什麽奇特的東西在吸引著他。
玉蟾宮的主殿玉蟾閣敬奉的是南宗五祖白玉蟾,玉蟾宮的建築稟承了玉蟾祖師立教宗旨,內懷性命雙修,外主濟世利人。
玉蟾閣的恢宏氣勢著實引人矚目,可渠殤作為一隻見過大世麵的上古靈物,這些表麵的東西應該不會是它關注的重點。
李慕白看著小家夥那著迷的眼神,一臉茫然的看了看我,“你說這小東西是不是看上了玉蟾閣裏的什麽東西了?
我不解的搖了搖頭。
“小薯片,你要什麽?告訴慕白哥哥,哥哥給你去拿啊!”
“靈、符、”
“靈符?”
我和李慕白對視了一眼。
“你要靈符做什麽?這玉蟾閣裏的靈符可不是什麽人都可以拿的。”
小渠殤瞪著大大的眼睛,看了看李慕白又看了看我,然後低頭歎了一聲氣,失落的趴在桌麵上。
“你說這家夥是什麽意思,看不起我們是不是?”李慕白被小家夥的舉動氣的有些懊惱。
我用手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告訴我,你為什麽要玉蟾閣裏的靈符?”
“主人、白玉蟾。”
小家夥說話總是吞吞吐吐的,雖然它不能表達自己全部的意思,可我能猜到,玉蟾閣裏供奉的是白玉蟾祖師,小家夥要的靈符肯定不是一般的靈符,必然是白玉蟾親手所畫的靈符。
可玉蟾閣是道教重地,是玉蟾宮最大的主殿,其內供奉的東西我們幾個外人是不可能碰到的。
“不然我們?”我抬頭看了看李慕白。
“不行,你想都別想,這玉蟾閣的東西他們不是我們能碰的。”
看李慕白態度堅決,我也不好繼續再說什麽,隻好再另尋他法。
“要不我們先進去,看看這小家夥看上的是什麽靈符,要是不太難我照著給它畫一個就是。”
“你照著給它畫一個?”李慕白滿臉茫然,顯然他低估了我對靈符之術的修行天賦。
“怎麽?你質疑我?”
“不,”李慕白搖了搖頭,“我並沒有質疑你,我隻是單純的覺得你不行。”
說罷,李慕白買好單,我們轉身向玉蟾閣出發。
玉蟾閣很大,來往的香客也很多。才出齋堂就見幾個小道士匆匆忙忙的跑了過去,李慕白和我起先並沒有注意,倒是小家夥躲在包裏探著頭四處觀望。
與很多道觀一樣,玉蟾閣前擺放著三個巨大的香爐,供遊客上香所用。兩側點有明火,做燃香用,道家的敬香與佛教不同。
道家的香分為八種:道香、德香、無為香、清靜香、自然香、妙洞真香、靈寶慧香、超三界香。
道家人做幽事道場時,也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又謂:“一柱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這些都是神鬼派的說法。
道家上香一般選三支香,不要斷香。點燃香時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但不能用口氣吹滅。拜香時要麵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
用左手上香,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以表示“寸”心。上香畢,即行叩拜禮。
這些都是遠古道人每日必修的功課,時過境遷,而今世人焚香早已沒有這些繁瑣的工序,對鬼神的敬畏之心,也漸行漸遠。
修道之人明知鬼神存在卻又無力辯駁,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他們大多選擇閉口不言,於是就讓世人去猜疑。隻有讓自己隱秘的存在著,這些東西才可以一直留傳下去。
人永遠都是好奇的,曾經的修道者修一身修為,如今的修道者更多是修一份心境,大無為的思想成為了如今宗教的主題。
佛、儒、道都講求皈依,無欲無求,很難說這種思想對與錯,但它一定是停留在社會價值觀以外的,沒有評判的標準也就不存在評判。
玄學的東西在來玉蟾宮後我才開始思考,很奇妙,它充滿矛盾,這和破案不同,它似乎不存在永遠的真相。
【注解一】:摘自葛長庚《水調歌頭.苦苦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