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天子急如焚

兩位相公在殿上言辭激烈的交鋒,侍立在天子身側的邊令誠心驚肉跳,生怕這兩位將戰火燒到自己身上。現如今後悔也晚了,當初他怎麽就鬼迷心竅,非要在沒有確實證據時,咬定了秦晉的死訊呢?

若是那廝果真被燒死,或者被亂兵殺死,也就罷了,偏偏倒黴催的,那廝非但未死又再立新功,而今露布飛捷又直達天聽,就算想再做手腳挽回也來不及了。

唉!

邊令誠暗暗長歎,事到如今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此時天子與宰相們議事,別看他監軍時可對邊鎮節帥頤指氣使,並且還兼著監門將軍的職官,但在天子麵前是奴仆,在相公們麵前也不過是一介內侍,根本沒有平起平坐的權力,甚至連插話的資格都不具備。

大唐皇帝又詢問哥舒翰,當下局麵似乎有所轉圜,當如何應對處置,還有那個縣尉秦晉,畢竟兩次立功,又該如何封賞才合適。

哥舒翰想也不想便從容答道:“一應賞罰朝廷皆由定製,臣本不該置喙,但聖人問起,臣以為,應當秉持不偏不倚的原則……”話才說了一半,楊國忠便不客氣的將其打斷。

“聖人此前已經加封新安縣尉秦晉為弘農郡長史,且天子敕書也經過了中書門下的審核,臣以為無論如何也不應比上郡長史再低了。”

哥舒翰冷笑兩聲,毫不客氣的駁斥道:“楊相公大謬,弘農郡長史就已經破前所未有之先例了,再高,還想高到哪去?更何況持天子敕書的使者不也因為道路斷絕而返回潼關了嗎?”然後他又轉向天子,“以新安縣尉秦晉之功而論,確實可越級提拔,臣以為可使其為榮王府府掾,襄讚軍務。”

王府府掾的品秩僅僅為正六品上,哥舒翰以為如此一來當稱得上不偏不倚,同時也讓百官諸將沒有話說。

其時,大唐皇帝任高仙芝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實際擁有統天下兵馬大權,但名義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卻是天子的六子榮王李琬。因此,讓秦晉以兩次斬首之功,升任榮王府府掾的建議也還算中肯。

大唐皇帝讚賞的點了點頭,一旦意識到自己任意獨斷在這種生死存亡關頭不合時宜,便立即恢複了當年的從諫如流,就算哥舒翰的建議的確有打壓秦晉這個後起之秀的嫌疑,卻同樣要以支持的態度向天下人表明,他仍舊是那個睿智的天子。同時,也釋放了一種信息,那就是重用與信任哥舒翰。

現在大唐皇帝已經對高仙芝和封常清失去了信任,如果不是一次意外阻住了邊令誠,現在這兩個人的頭顱沒準已經傳首各軍了。但這道沒送出去的敕書他絕不會聽之任之,不了了之,這兩個人必須死,否則豈非當天子處置邊將重臣之生死為兒戲了?

議定了對秦晉的封賞以外,重頭戲就是應該如何應對氣勢咄咄逼人的逆胡叛軍。

哥舒翰的建議很簡單,隻有四個字“堅守待變!”

聽到寄予厚望的哥舒翰如此建言,大唐皇帝有些暗暗失望,東都的陷落使他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就算不能盡快的收回東都,也要以一場足夠振奮人心的勝利來安撫百官們的悲觀情緒,以及十幾個兒子們蠢蠢欲動的各種心思。

尤其是太子李亨,大唐皇帝防備自己的繼承人竟甚於防備外臣敵寇。盡管李亨戰戰兢兢,謹小慎微的當了十幾年太子,但他的戒備之心仍舊沒有半分減淡。

比如在兵馬大元帥的人選上,按照常情而言,首要的對象當是太子才對,而大唐皇帝偏偏卻選了一個素有雅稱,風格秀整的榮王。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不信任李亨,不能讓李亨掌兵,不能讓李亨有一絲一毫積攢功勳建立威望的機會。

這其實也是大唐皇帝最大的無奈,唐朝自高祖以來,李氏皇族中以子克父,手足相傳的例子便屢見不鮮。

太宗於玄武門殺兄殺弟,才從高祖手中奪得皇位。太宗的長子李承乾亦曾與重臣侯君集勾結謀逆,到武後時期同樣是母子猜忌,一樁樁人倫慘劇接連上演。

包括大唐皇帝本人也是通過兩次政變才問鼎天下,第一次將自己的生父睿宗李旦扶上皇位,第二次殺掉自己的姑母,軟禁逼迫生父李旦徹底讓權,此後才有了一代太平天子,才有了繼往開來的開元盛世。

家族的傳統與自身親曆的血腥遭遇,讓大唐皇帝不得不像防備仇敵一樣防備著自己的兒子,就在開元二十五年,他便曾一日之間殺掉了自己的三個兒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

大唐皇帝雖然身為太平天子四十餘年,於朝政邊事懶問不理,卻對威脅皇位的十幾個兒子沒有一時半刻的放鬆過,尤其是到了當前境地,他身為皇帝的威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更需要嚴防死守。

也因此,他需要為東都的陷落找幾個分量足夠的替罪羊,以洗脫自身失責的汙點,用以維護太平天子的威權,而封高二人不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嗎?所以,大唐皇帝才不遺餘力的抬舉哥舒翰,加封他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列宰相之班,其根本目的是用此人取代封高二人,繼而再以雷霆之勢一舉**平逆胡。

現在哥舒翰的建議明顯有著一切從緩的傾向,這也正與大唐皇帝最急迫的需求背道而馳。

“而今河北道各郡縣紛紛反正歸唐,聖人隻需令朔方軍出雲中策應各郡,如此安賊逆胡後路便被切斷。隻要河北道掌握在朝廷手中,安賊逆胡便如芒刺在背,用不了多久,逆胡軍中士氣盡衰,不攻自破也未為不可!”

哥舒翰分析的頭頭是道,但也避重就輕的對一些問題做了回避,比如朝廷可用之兵都是市井招募的販夫無賴,缺少訓練更沒有作戰經驗,這種軍隊怎麽能和身經百戰的燕地逆胡叛軍相比呢?因此才一動不如一靜,與其冒著戰敗的風險打硬仗,不如等著逆胡內部先出了亂子。

然而,大唐皇帝卻等不及了!剛剛他與報捷的佐吏交談了一陣,還得到了一個令人寢食難安的消息。安祿山在元日之後就要登基稱帝了,可這讓他如何能說出口來,難不成還要如喪考妣的命令這位重臣嗎?

楊國忠馬上從天子有些不悅的臉上讀出了一絲非同尋常的味道,在剛剛的交鋒中他敗給了哥舒翰,現在機會從天而降又豈能輕易放過?

“潼關外一場大火燒掉了逆胡十萬大軍,目下正是反擊的大好機會,老哥舒還在忌憚什麽?”

他這句話正說出了天子想說而又不能輕易出口的話。

豈料哥舒翰卻一本正經的反問:“不知楊相公所言十萬逆胡叛軍死於山火之中,可有確實的依據?”

時人說及數字從來都虛指以及有意識的誇大,同樣楊國忠也隻是信口一說,現在哥舒翰板起臉來要依據,卻又從何給他?

楊國忠回憶了一下“露布飛捷”的內容,帛書上的確曾言及崔乾佑在陝州、虢州一帶的兵力部署,隻好搬出來應付一下哥舒老賊。

“‘露布飛捷’言及弘農有逆胡叛軍五萬,陝州城下又以數萬計,加起來總有十萬之數!”

哥舒翰思考了一陣,才抬起頭道:“若楊相公所言屬實,逆胡叛軍至少有五萬人會被困死崤山,這場大山火實在勝過精兵二十萬!”

站在天子身側的邊令誠忍不住腹誹著:哥舒翰的胸襟果然當不得湖海之量,高仙芝出潼關時所領之兵便是二十萬之數,他這麽說無非是在暗指高仙芝無能,其實就算沒有人落井下石高仙芝和封常清也死定了,皇帝的敕書豈能是玩笑?不過哥舒翰這話邊令誠聽著也舒坦極了,畢竟大火的功勞要算在他的頭上,但一想到崤山大火這份功勞還要被活著的秦晉分區一半,心裏立時就疙疙瘩瘩起來。

如果不是秦晉“死而複生”,他又豈能被天子責備?

楊國忠見哥舒翰竟然附和自己,雖然將十萬之數砍去了一半,但結果是一樣的,他不會放過這個再次給哥舒翰添堵的機會。便幹笑了兩聲說道:

“誠如老相公之言,崤山大火當得二十萬大軍,老相公還顧慮什麽?若不乘勝出擊,豈非給逆胡叛軍以喘息的機會?”到這裏,楊國忠頓了一頓又麵帶微笑的說著:“崤山大火皆因縣尉秦晉火燒峴山糧草而起,不知以老相公之見,又當得功勳幾何?”

哥舒翰聞言再次冷笑:“我大唐隻以斬首,破城論軍功,他如果拿得回來五萬首級,某自然會為他敘功。”

至於此時趁勢出兵潼關以東,哥舒翰又看向了正盯著他的天子。

“聖人,崤山大火不滅,則人畜難以通行。臣以為當務之急並非出兵進擊,其要有三,一則聯絡北上的高仙芝,與關中遙相呼應。二則策應河北道起事各郡,使安賊逆胡後路斷絕。三則令秦晉死守陝州,徹底斷絕崤山中叛軍的後路,以期大火滅後做進擊洛陽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