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之言

書曰:混沌初開,乾坤始奠。輕清上浮引為天,重濁下凝轉為地。

天地孕萬物,萬物有陰陽。

陰陽和合,萬物成精,致使花有花妖,樹有樹怪,日月山川皆有靈,不一而足。

萬靈之中,據天者自尊為神,貶斥落地者為魔。神魔雙方雖是同源,卻因清濁有別,各自為了力證自身乃天地正道,爆發了一場窮年累世、曠日持久的大戰。戰況慘烈,引得天地昏暗,日月無光,風雲失色。

如此窮兵黷武,殺伐征戰,延綿了幾個百萬年。

期間,多有生靈塗炭,物種滅絕,以致天地怨怒,令相互僵持的神魔雙方盡入暗域——影州,意即“暗影之州”。

自此,天地歸於平靜。

天生萬物以養人。自神魔消匿後,影州之外的人族開始衍化,生生不息。其時,人族因尚在蒙昧時期,又遠離神魔戰禍,對影州便懵然無知。雖偶有所聞,卻因經年累月,且相隔又遠,一切便停留在臆想之中。

因此,影州之事變得更加虛無縹緲,似是而非,隨著如流歲月,逐漸演化為各種精怪異人之說,流傳天下。

然而,人族內部同樣幹戈不斷。與神魔相爭不同的是,人族在相互征伐之中,自成部落,非但沒有覆滅,反而日逐興旺,漸趨繁盛。

各大部落開疆辟土無數,仍是認定自身所處之域,居天下之樞,故自稱中州。

中州億萬生民,自視萬物之靈,稱雄天下;其中的修仙者,更是以靈中之靈自詡,俾倪世間。

偶有修仙者因在強山得道,法力超乎同儕,無意中探知強山內有一神秘絕境,與傳言中的影州不差分毫,引以為駭。

一時之間,影州成了中州人的夢魘。

為了斷絕影州之禍,永葆中州太平,修仙之人便在此布下強大結界。其中居功至偉者,當數武當開山道尊和中州祖皇帝。

但事與願違,自得此屏障後,中州人族因無外界幹擾,內部的爭鬥變得異常激烈,終年烽火連天,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如此殺戮,較之昔日的神魔大戰,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整個中州,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

時至春秋,因形勢所逼,遂演化成百家爭鳴的局麵,其中以儒道兩門之爭尤為引世人注目。到戰國時,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獨裁專橫,焚書坑儒,收繳天下神器法寶。諸侯一朝覆滅,為求人族一統,修仙求道之人自是難逃滅頂之災。

其時,被奉為玄道巨擘的儒道兩仙劍派,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繼續鬥法,被逼入遷有別於中影兩州的異域。

其中道門中的一支,因得曆朝曆代的倚重,又為秦王所製,不得不留守強山。

世所周知,傳說中的影州已是惡劣至極的蠻荒之地,而儒道兩門所在的異域,更是惡劣中的惡劣,無以複加。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兩大門派因禍得福,竟在不毛之地探劈出一片新天地。

這新天地奇峰如筍,群湖似鏡,山清水秀,冠絕天下,真可謂鍾靈毓秀的仙山福地。在此修真求道,成仙鬥法,最是適合不過。

為了摒絕來自中影兩州的煩擾,雙方便在此布下結界禁陣,為時既久,儼然世外桃源一般。正如後世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記:“與世隔絕,不複出焉”。至於此桃源與彼桃源是否同屬一處,迄今為止,仍是個未解之謎,令學術界爭論不休。

隨著鬥轉星移,彈指一揮,四百餘年晃眼即過,儒門仙劍派已傳至儒子一代。可是,如此得天獨厚的境地,並未給儒門仙劍派帶來多少福蔭恩澤。

儒道兩門歸隱桃源後,鬥法不斷,雖然互有勝負,儒門卻略處下風。新近兩輪鬥法中,儒門更是連續落敗,若是第三輪再敗,依照慣例,門中上下、世代子孫便得向道門稱奴。

更雪上加霜的是,當今的儒門,前景堪憂。得道的老一輩大仙人物,僅存庸公,他身任掌教之位八十餘年,是如今儒門仙劍派的至尊;儒子一輩的修仙人,因在上一輪仙劍鬥法中失利,僅存治儒兄弟二人;新一代的儒門小劍仙,尚在垂髻之年。

為了不讓眼下的第三輩落敗,治儒兄弟二人悉心教導後輩小劍仙,用功不可謂不勤,用心不可謂不專。

儒門仙俠傳的故事,便以桃源作為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