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相傳四千年前,中華大地上,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以東是沒有河流的,從西部高原上流下來的冰雪融水和天降的雨水無法流入大海,就在大平原上淤塞,大平原上盡皆是一片湖海和澤國。

當時是帝堯在位,華夏部落屢遭大水泛濫之禍害,苦不堪言,沒有固定的家園,不斷地遷徙。帝堯命令共工氏首領崇伯鯀(gun)、禹父子二人治理大水,鯀采用其先祖共工氏曾用的堤連之法,打算通過修築大堤,將洪水困於大湖之內,不得肆意流動。鯀從南山請來神獸蜚(fei)古,從西山請來神獸厄蚒(tong),又從北微山請來神獸蠹(du)皋。蜚古身體大如高山,身上是比鋼鐵還堅硬的鱗甲,像鼉,有八條腿,頭上都長了一個巨嘴,嘴上生出鐵喙,擅長掘土,鯀請蜚古在地上掘土,挖出大湖,並把挖出的土培起來做成堤。厄蚒是西山鎮山大蟒,身長超過三百裏,沒有腿,一個頭,身體盤繞起來比西山還高,喝一次水可以喝幹鹿角湖。蠹皋身體也大如高山,身長超過五百裏,有九十八條大腿,七十四條小腿,如蜈蚣一般,一個頭,一百零八隻眼睛,二十六張嘴,嘴生在腹部,背部有凹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穀,穀中填滿北茅山之土還有富餘。鯀請厄蚒吸取各地之水,灌到蠹皋背上,蠹皋將水運到蜚古挖出的大湖裏。鯀治水九年,成效顯著,各地洪水很快退去,肥田沃土露了出來,華夏先民勤勞耕作,開荒拓土,辟出千裏沃野。帝舜即位,六月,雨水從天而降,連下數月,湖水暴漲,衝破大堤,洪水再次泛濫,淹沒農田、村落,死傷無數,鯀治水失敗,帝舜下令處死鯀,以罰其罪,火正大臣祝融誅殺鯀於魚山。

帝舜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禹吸取鯀治水的教訓,決定采取疏浚之法,禹坐到神鳥伯陽背上,從空中查看洪水泛濫情況,從北山到南海,從西山到東海,巡閱三年,行程九萬七千八百裏,又命令部落大臣姬槖(tuo)去丈量各地地勢的高低,又命令自己的兄弟鯤和災父奔赴昆侖、太陰、武巴、太行諸大山,探查水係和大水的源頭。一切資料到手之後,禹從南極請來了神獸應龍,應龍身形巨大,有雙翼,四爪,可在天空中飛翔,原本居住於天上,黃帝軒轅氏與蚩尤大戰於河川,蚩尤請來神獸載天助陣,載天呼風喚雨,水淹黃帝大軍,黃帝向神女魃求助,魃請來神獸應龍,應龍也擅長呼風喚雨,應龍大戰載天,誅殺載天於湯山。應龍也身受重傷,無力再回到天上,便在南極居住下來。南極位於南山群嶺之南,原本是一片荒原,烈日如火,幹旱土焦,應龍來後,南極頓時雲霧聚積,大雨傾盆,形成了南極大澤。禹請求應龍幫助修建河渠,通過河渠,將淤塞的大水排入大海。應龍以尾畫地,在中華大地上開出了九條大河,大河開出之後,高山之水、平原大水順隨河道,**,滾滾地奔騰入海,大水走後留下了良田。大禹治水有功,造福蒼生,帝舜將帝位禪讓於他,帝禹按照河流地理,將天下之地劃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盡歸華夏。應龍連開九條大河,在荊地開第九條河時,筋疲力盡,從天而落,身體化作一條大河,兩隻翅膀化作兩座大澤,一座在荊地,一座在彭地,荊地連降八十九個月的大雨,匯成了一座大海,後人為紀念應龍開河之功,將此海命名為應龍海。

曆經一千年,滄海桑田,山移水轉,應龍海大水漸漸退去,化為大澤,大澤中有大小湖泊一萬七千八百六十一座。大澤中有無薑國,無薑國的開國先祖是災父,災父是帝禹的兄弟,當年大禹治水,災父同鯤赴各大高山探查各大水係的源頭,為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帝禹繼位後,將其封為無薑部落首領,領地在豫地。帝禹去世,將帝位禪讓給費侯伯益,帝禹之子夏啟不服伯益稱帝,率眾攻打伯益,伯益將帝位禪讓於夏啟,夏啟創立夏國,誅殺伯益於箕山。災父不滿夏啟殺伯益,率眾出走,遷徙到荊地,應龍海之濱,築城建國,就是無薑國。商湯滅夏,無薑國國君甲伯率眾歸順殷商,商王湯封甲伯為無薑國國君,令其繼續統治無薑。武周伐商,無薑國國君獨龍率大軍赴商都朝歌勤王,大軍行至半路,朝歌已被周軍攻陷,商王帝辛自盡,獨龍率眾返國,自立為王,稱無薑王。周武王姬發認為無薑國國君擅自稱王,有違華夏禮製,有僭越之嫌,命大臣鬻(yu)熊率大軍討伐無薑,鬻熊指揮三千周軍,三戰三捷,攻破無薑國國都丹陽,獨龍率殘部逃入應龍澤,無薑國太宰婦子攜群臣奉上無薑國國鼎向鬻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