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試車

邯鄲是一個漣漪。

也就是說,邯鄲是一個波,一記強勁的W**E。它始自一小片自有永有的空地。

空地是一種風不改向的地方。土像水一樣平,風橫貫南北,凍死的鳥隨風疾飛,直到開春才會掉下來。

聖經裏叫曠野,曠野裏有羊,有荊棘,適當有火。而在黃河流域,並沒有神跡,不會有說話聲從雲中傳來,不會有火在石頭上刻下嗬嗬兩個字,更不會在有泉水在蟻穴裏噴出來。也沒有曠野這種說法,人們非常節省,不會用兩個複雜的字形容一個無謂的事物。他們喝完了粥,指著荒無人煙的空地,說沒事不要出去。

邯鄲的第一件事,一個不明瞬間,就從這裏開始。

有一天,一個人在黃河岸邊挖了一個坑,然後走了。後來坑被發現,人們圍成一圈,抬頭看看星相接著往下挖,有水滲出來,成了井,更多的人陸續過來飲馬駐足,釀酒打鐵洗衣舂米,地上開始有孩子與狗在跑,邯鄲出現了,在大地上熱氣騰騰的一片,聲勢浩大地越過兩千多年,向未來綿延下去。

目前沒有史料表明,挖坑的那個人不是荀子。就是他在一小塊從無人跡的空地上,用一個坑開啟了邯鄲。

荀子是春秋時期最難揣摩的人之一。那時候人們安於現世,對大部分事情都隻是哼一聲,米就是米,米不是什麽飽暖,無關什麽社稷。但荀子是一個異類,他非常飄忽,是那種吃完飯會發一會呆的人。

史書說荀子出生於邯鄲建城之後,是一個卡在儒家門口的學者,但這種說法並不確切。荀子的身世不可考證,他的著作也大都草率模糊,有的是錯的,有的根本沒有什麽意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種傳世名言顯然是廢話。

然而這一切都不重要,做學問隻是一個幌子,他每天最重要的事,其實是試車。

荀子有空就會出門,“我去試車了。”

然後他帶上幹糧,駕車反複經過黃河兩岸。馬車每掠過一棵樹,荀子心裏都會響起叮的一聲,這種掠過樹林的節律是一種綿長的打擊樂,令人沉迷。然後在太陽西斜的時候,他在鶴壁一帶的荒野之中下車,走來走去。

其實試車也是一個借口,荀子真正要做的事,是尋找無人到過的空地,並且偷偷播下這個地方的第一件事。

開始的時候,荀子把刻有自己作品的木簡均勻地丟下去,“勿怨天,勿尤人”、“操彌約,事彌大”之類的,期望有人撿到這些木簡,並參透上麵的提示。但很快意識到,這種沒有用的儀式癖好是在浪費精力,他試著用更方便攜帶的黍子撒下去,隨它們四處生長。甚至什麽都不用,隻是點火,挖坑,大喊,拔起小樹,扯斷蛇。

開始是十步一事,後來荀子失去耐心,他開始不分橫豎隨手亂塗。

反反複複,這是一件寂寞的工作,幾百裏的荒草之中,連一個恥笑他的人都沒有,沒有人指著他說“看那個人像個傻子”,也沒人試圖偷他的馬。

許多年之後,江河湖海在大地上四處騰挪,大部分事件的種子已被時間湮沒,但也有許多未來的大事已經在鶴壁和安陽一帶悄悄醞釀,並波及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方。

1916年,一戰之中最慘烈的索姆河戰役,源自一個刻著“蟹六跪而二螯”的木簡,北美野牛的滅絕則與黃河岸邊的一棵毛白楊有密切關係。而邯鄲城自然就來其中一個坑。

而荀子本人,既是結果,也是某些最初的事件之一,據信他本人引發了後代規模最大的搖滾音樂節。

後人常說,得幹點什麽。其實是說這一生至少要找到一片空地,然後在空地上做第一件事。比如你在地上扔一個石頭,石頭絆倒喇嘛,喇嘛在月下摔死,信徒一哄而散。或是石頭絆倒喇嘛,喇嘛起身頓悟,信徒越聚越多。還有可能是石頭絆倒喇嘛,喇嘛把石頭扔回來,打破你的頭。可惜在絕大多數地方,最初的空地已經不存在。

關於這些事情的研究從未停止,蝴蝶效應,拉普拉斯定理,概率論什麽的。然而在洪流之中,大部分地方的第一件事已經無法考證,而最後一件事又遠遠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