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相互試探

魏忠賢太想對崇禎皇帝有個全麵的理解,於是他安排了幾個絕色女子,以關心他的生活為民,送給了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和他好色的父親不一樣,對於這樣的贈送,他敏銳的感受到了不尋常,但直接拒絕又不好,於是他假意接受了,然後在四位美女進來的時間,派人立刻搜了全身,很快他就有了發現,雖然沒有找到匕首之類,但他發現每個女子的身上有一顆香氣濃鬱的小丸子綴在衣襟上。

通過詢問,他很快就知道了這些香氣濃鬱的小丸子是一種迷魂香,用於刺激人的催情藥物。

看來魏忠賢的主意還真打在他身上。他沒有想錯。

幸好之前有防範的意識,要不然自己就中計了。他馬上讓這些女子將迷魂的香丸扔掉。

魏忠賢仔細的觀察了新皇帝幾天的行為,發現他還是老樣子,料想到肯定是自己的計謀落空了,見新皇帝不吃這一套,於是鬼迷心竅來,使出另一計謀。

他打算從崇禎皇帝身邊的貼身小太監下手。

魏忠賢讓小太監在崇禎批閱奏章的時候,在殿口的夾牆裏持迷魂香點燃,用氣味悄悄的刺激崇禎。

崇禎專心處理奏章的時候,是感覺有一股奇異的香味讓自己有種肌膚之親的衝動,出於警惕,他便在周圍私下觀察,沒有什麽特別的發現,他不死心,趴下身子,仔細查看,果然在角落裏發現有火星似的東西在忽明忽暗,於是走近一看,發現上麵有幾個小孔,氣味就是從這裏麵跑出來的,繞過去一看才發現裏麵有個小太監在裏麵持香坐立。

他很生氣,馬上厲聲嗬問是誰派來的,小太監很快招供,說了實話,指出是魏公公安排他來做的,自己如果不做就小命難保。崇禎心理五味雜陳,他才當皇帝幾天閹黨的小把戲就接連不斷,這身邊到底還有多少魏忠賢的眼線和走狗。

自己的哥哥天啟皇帝沒準就是被魏閹等人禍害致死的。

他讓小太監把迷魂香丟掉,然後叮囑他對於魏忠賢報告就說如實照做了。以後不能再這樣,否則要你難看,小太監唯唯諾諾的答應了。

魏忠賢就這樣又等了幾日,發現崇禎皇帝好像沒有受到他的一點影響,依舊是早睡早起,按部就班,批閱公文,他有些疑惑了,怎樣才能收買崇禎這個人的人心?

他於是找身邊的閹黨人士商議,小宦官點子多。很快就給他支招,讓他去找崇禎皇帝身邊的頭號親信太監徐應元。

徐應元和魏忠賢之前就認識了,兩人從前都是在太子府(後來的天啟皇帝)當差,加上年歲相近,彼此在宮中又賭過錢,算是同一個戰壕的人。但魏忠賢後來獨得天啟皇帝信任之後,權傾天下,徐應元就疏遠了不少。之前和自己還是同事,不久就爬到自己頭上,在宮中一手遮天,因為有巨大的落差感,所以徐應元心裏對魏忠賢也頗為不滿。

可是現在最大的靠山天啟皇帝走了,形勢變了,所以還需要調整一下策略。魏忠賢對徐應元雙管直下。一方麵給徐應元大打感情牌,送一些頗有分量的錢財給他。另一方麵又準備好吃的酒菜款待,並許之好處。他跟徐應元說,自己上了年紀,身體不太好,秉筆太監自己也不想幹了,徐應元是最合適的人選。目前隻需要徐應元幫個忙,在崇禎皇帝麵前幫自己美言幾句,如果有人在崇禎麵前說我魏忠賢的壞話,希望能幫忙矯正一下就可以了。

徐應元本身就是一個貪圖虛榮的人,在魏忠賢的重金賄賂之下很快土崩瓦解,喜笑顏開,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個耳根子軟的人,見魏忠賢禮儀周到,聲音低下,於是就爽快答應了。

之所以這麽做是魏忠賢有預感,新皇帝崇禎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如果一旦自己不受寵,那麽就要給自己留一條退路,畢竟新皇帝和天啟不一樣,從小沒有和他生活在一起,感情比較疏離。崇禎皇帝對美色又不喜歡,說得好話又無法得到他的賞識。所以提前把路子想好很有必要。不過就事實分析而言,留給魏忠賢的路子其實不多,不外乎就是留用和辭退。留用就不用說,自然沒有多大問題,但辭退這個事情就不知道能否安全落地了,假如自己沒有留用,毫無疑問,徐應元會接替自己的位置。畢竟一朝皇帝一朝臣,新君上位,肯定要找自己的人,自己擺脫徐應元做事,許以秉筆太監的職位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得不到喜歡,早晚都要讓出這個位置,索性講給徐應元聽,讓他感覺自己欠了魏忠賢一個巨大的人情。

徐應元沒有魏忠賢那麽老謀深算,他隻是很簡單的覺得,現在魏公公願意把這麽好的一個職位讓給他,說明魏公公並不是一個隻為自己的人,自己對秉筆太監一直都很渴望,如果能當上那就太完美了。對魏忠賢的推薦他很感激,既然大權在握的魏公公這麽說,那這個職位讓出來也就板上釘釘,非他莫屬了。

一朝新皇帝即位之後,為了凸顯自己的仁德,顯示自己的胸懷,往往會大赦天下,提拔一批官員,崇禎繼位也不例外。魏忠賢趁著自己還有權力,馬上把自己的侄兒和兄弟蔭官,侄兒提拔為錦衣衛的指揮官,自己的一個兄弟提拔當了錦衣衛的千戶(所謂千戶為一所之長官。駐紮在重要府州,統兵1120人,千戶又分為十個百戶所)。這些職位都要經過崇禎皇帝報同意批準才能生效。

崇禎為了安撫魏忠賢,對魏忠賢的建議未加思索就爽快批準了。

新皇帝沒有刁難我,看來他對自己的看法還是不錯。為了確認自己的想法,在九月份的時候,魏忠賢上奏疏要求辭去東廠的提督官職,這個職位是個肥差,具有相當大的權力,他想以此來測測崇禎皇帝對他的態度。

如果崇禎不同意,那麽就說明自己做事得到了新皇帝的認可,如果自己被免了,那麽下一個人選十有八九就會是徐應元。徐如果當了官肯定會認為是我的人情,所以無論怎樣,對自己來說都不虧。

奏疏報到崇禎那裏,崇禎沒有批準,他還是清楚的,自己要先穩住魏忠賢,畢竟自己相當於寡頭皇帝,就下旨讓徐應元協助魏忠賢督辦東廠的事。魏忠賢的石頭落了地,雖然徐應元來協助,但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處理起事情來相當方便。

徐應元現在和自己都是一條船的人,他沒有什麽怕的,既然皇帝都對他沒意見,那麽朝臣隨便怎麽說他的壞話,隻要皇帝不信,依然拿他沒有辦法。

好日子繼續接著過,該咋過咋過,完全不用管。

不過,崇禎接下來的處理就有些讓人捉摸不透了。

天啟皇帝死了以後,前任皇帝的奶媽客氏留在宮中顯然無任何理由,她不得不提請皇上批準出宮。她和魏忠賢都商議過這個事,客氏也想用此來試探崇禎。

但出人意料的是,崇禎沒有挽留,對客氏的做法來了一個順水推舟,立即批準:“奉聖夫人客氏出外宅”。

客氏最初對新皇帝是抱有幻想的,用她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好歹是天啟皇帝的奶媽,這麽多年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他滿以為,崇禎皇帝會看在天啟的麵子上留她,至少言語上留也可以的,但等到的卻是沒有多少溫熱情感的詔書。

客氏接到聖旨後,沒有辦法。五更起身,穿衰服赴熹宗靈堂繼嗣一番,然後從一個小盒中取出黃龍綢緞包裹,把熹宗的胎發、痘痂以及曆年剪下的頭發、指甲等,焚化燒掉。痛哭一番之後收拾東西離開。

客氏沒在宮中,事情就要好辦的多,畢竟,崇禎知道,叫客氏的這個女人一點都不簡單,從她 18歲進宮當天啟的奶媽起,作風就比較混亂,經常有謠言傳出來。甚至在天啟皇帝大婚的時候,還有“邀上**寵”的說法。

對於這樣的女人,他巴不得早點走,如今現在有個機會,他才不會放棄。

這個在崇禎眼中混亂的女人,早就該出去了,她走了以後,魏忠賢就會獨木難支,處理起來也就相對容易一點。

客氏走了以後,依附客氏的宦官們感覺不妙,潛意識發覺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於是王體乾等太監以自己的身體為由請求辭職。上疏的折子遞上去幾天後,等來的結果就是不予批準。

崇禎是個明眼人,他們之間關係一眼就看明白了,為了打消閹黨的疑慮,崇禎在九月十五日這天,以大殿建成,太監出力不少為理由,賞賜了一批太監,這些太監有很多都是閹黨的骨幹人員。

先穩住他們才能放長線釣大魚。

崇禎的處理讓一些大臣看到了風向標的轉變,客氏的出宮就是明證,有對閹黨作風不滿臣子在十六日開始給皇帝上疏,直接彈劾閹黨的四名親信骨幹。這名膽大的大臣就是右副都督禦史楊所修,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崇禎皇帝上疏,建議將兵部尚書崔呈秀、工部尚書李養德、太仆寺少卿陳殷和延綏巡撫朱童蒙革職,理由則是:四位大臣沒有嚴格遵守丁憂製度。

被彈劾的四位大臣父母去世的時候都沒有回家守孝,全部“奪情”了,不符合孝道。

按照明朝的守孝製度,家族死人要守孝三年,一般由直係下輩負責守孝,守孝地點在墳墓的邊上搭一簡易竹棚房住宿三年。楊所修上疏彈劾四位大臣找的理由都是打擦邊球。

最讓人困惑的是上疏的這位楊所修大人自己本身也是一名閹黨。

自己人彈劾自己人?這是怎麽回事?歸根結底那就是兩個字——利益。

楊所修雖然屬於閹黨人物,但隻是閹黨一個不入流的小人物。

也就說閹黨大人物根本瞧不起他,但他又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

在崇禎皇帝登基後,他覺得自己機會來了,在魏忠賢的手下打雜不受待見。在明朝政治勢力變動的關鍵時刻,選邊站好隊,對自己的發展一定有好處。

搞不好就會鹹魚翻身。

雖然但這樣做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但自己再不做,恐怕就會錯過這個好時機。

他敏銳的感覺到崇禎皇帝對魏忠賢已經很有看法了,隻是時機不對一直沒有發作。魏公公是靠不住了,現在出來表示一下,洗掉自己的閹黨標簽,萬一以後遇到處理也可以網開一麵。

魏忠賢很快就知道了有人彈劾自己的四名親信,這四個人都是他的心腹幹將,特別是崔呈秀,那是他的左膀右臂,自從楊漣等人因為彈劾被處理之後,到現在為止已經很久都沒有人敢說閹黨的不是了,楊所修這個人和閹黨成員也沒有突出的矛盾,那麽這楊大人這麽做,到底賣的是什麽藥?

難道是有人指使,如果說在明朝這個時刻還有人能夠指使的話,那就隻有一個人有這個膽子,那就是當今皇上的人吧。

然而,下麵發生的事情讓魏忠賢霧裏看花更不明白了,崇禎皇帝對楊所修得上疏做出了批複。這批複讓人匪夷所思,崇禎皇帝對楊所修得批複帶著滿滿的火藥味,痛斥他是率性輕詆 ",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隨便亂罵人。

對楊的上疏,崇禎皇帝給了他一個警告。

四位大臣還是很知趣,崔呈秀也覺得自己沒有什麽可說的,與其狡辯還不如來個爽快,再說自己如果一直這麽留著還不知道是好是壞,崇禎的口味他可估不準。於是幾位大臣商議之後就向崇禎皇帝提出辭職要求回家守孝。

除了陳殷可以回家外,其他人都沒有批準。

這些大臣也沒得辦法,隻能待在府中,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過了一段時間後。崇禎又提拔了一批閹黨的官員,主要有李從心,李精白等人。

這樣的做法一打一拉,給一鞭子再給點糖吃正是高妙的技巧所在。

閹黨分子都蒙了。

二十四號,擔任國子監的司業(即現在所說的教導處主任)朱三俊老師,向崇禎皇帝上疏,要求彈劾國子監監生員(換句話說就是彈劾自己的學生)陸萬齡等人,他彈劾的這位學生陸萬齡堪稱國子監的混世魔王,此人做事膽大臉黑,為了利益不擇手段,什麽應該在國子監為魏忠賢建生祠,和孔子並排坐就是他提出來的,做事極盡無恥。據說連國子監的校長都被氣走了。很快,朱三俊的彈劾就有了結果。崇禎皇帝很快就做出了批複,命人逮捕審問此人。陸萬齡被逮捕,魏忠賢感到有些害怕,畢竟他還親自嘉獎過他為自己建生祠的事情。感到這位監生的事情可能會牽扯到自己,魏忠賢趕緊到宮中,對崇禎講明自己的立場,厚顏無恥的說,這位叫陸萬齡的人就是一個醜類惡物。要求予以嚴懲,崇禎對魏忠賢的話表示讚同,做出了“下獄究治”的批示。

徹查出來那不就把自己牽涉進去了?

魏忠賢一想到全國各地為自己建造生祠的事就感覺到慌張,於是連忙向皇帝表麵請求用來建造生祠的錢,立即補充遼東的軍餉。

皇帝準了。

還有天高皇帝遠,消息傳播不及時的大臣。不了解形勢,直接向崇禎上疏為魏忠賢建造生祠,以表彰他的恩德。江西巡撫楊邦憲就在魏忠賢找皇帝的第二天上疏,直言魏忠賢的賢德才能,並且希望皇上能夠恩準再為魏公公在江西修建生祠。

眼線很快就把消息帶到了魏忠賢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