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審閱西域典籍
自此之後,秋儀之就會同阮文遠等人,在自己府邸之中辦理審閱天尊教典籍的差事。
秋儀之雖說是居中坐纛的,但他自小走馬遛狗,遠沒有自己大哥鄭鑫、三哥鄭淼這樣地靜坐功夫,每次隻是略翻過幾本,就帶著“嚕嚕”上街溜達一番,轉完一圈回來,再審閱幾本,便又坐不住出門去了。
幸好鍾離匡安排過來辦事地那十幾個書吏,都是辦熟了案牘事務的,不需秋儀之親自督查,隻由阮文遠居中協調,便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隻是這邪教藏書實在過多,計有五千三百四十七冊之多,要按照“經、史、子、集”地順序一本本細細閱讀、寫下節略、分類匯總,遇有疑點地還要幾人會同審閱。就這樣一連審閱了有十天,才查完其中地三分之一。
這時已進入盛夏,小小的廣陽城悶得像個大蒸籠一般。眾人即便是在屋外辦公,頭頂上又遮了油布,還是熱得汗流浹背。
若是平日,秋儀之早就脫得隻剩下單褲坎肩,然而在這眾目睽睽之下,身為幽燕王義子,可不是放浪形骸的時候。他隻好穿戴得整整齊齊,拚了命地搖扇子降溫,可扇出的風也是火熱,仿佛有點火星就會被點燃似的。就連“嚕嚕”那條狗,也把半尺長的舌頭伸在外邊,哈喇子流了一地。
正在此時,瑞壽跑上前來,擼去滿臉的汗大聲稟報道:“憶然郡主她……”
秋儀之從座椅上一下站起,忙問:“她怎麽了?快說!”
瑞壽喘勻了氣,才道:“憶然郡主她領著也魯還有趙成孝幾個,運了幾車西瓜過來……”
秋儀之聽了哭笑不得,用手中的扇子使勁敲了一下瑞壽的腦門,道:“嗨!你這小子,稟告這事,需要如此慌張嗎?你沒聽說君子要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嗎……害我嚇出一身冷汗……走,帶我瞧瞧去!”
剛打開院門,就見憶然帶著也魯和趙成孝手下幾個兄弟,趕著幾輛裝滿西瓜的驢車就來自己府上。一問才知是憶然知道儀之等人頂著烈日辦事必然燥熱不堪,便在市集上挑了幾車熟透的大西瓜送來慰問,可又想到自己領上十幾個胡人出入軍事重地的廣陽內城,實在是多有不便,便叫了趙成孝幾個人幫忙運送。
在院中這十幾個書辦,聽說有人送來西瓜,早已口中生津,撇了筆墨紙硯,就跑到門外幫著往院子裏搬運,還不斷地誇讚憶然郡主體恤下情。
憶然聽了興高采烈,剛要邁步往裏走,卻被秋儀之一把攔住,對她說道:“這裏麵亂哄哄的,又都是汗臭,有什麽好去的,走,我請你喝涼茶去。”說著,伸手就抓著憶然的手臂往外拽了一把。
誰知這北方來的憶然郡主耐不得幽燕道的這份炎熱,早已光著手臂,換了一身草原上常見的摔跤背心,秋儀之一握之下,便結結實實地同她細膩的皮膚接觸在一起,右手滿滿沾了一層香膩膩的汗水。秋儀之嚇得臉上一紅,連忙鬆手,輕咳一聲,道:“還等什麽,去晚了就沒座位了。”
憶然臉上也泛起兩片紅暈,答應了一聲,就跟著走了。
這涼茶攤子就在城牆腳上,是個退伍的老軍開設在此的,就連幽燕王鄭榮也經常來喝上一碗,因此在廣陽城中極有名,一排靠牆的座椅上早已坐滿了人,端著茶碗“咕咚咕咚”地喝。
坐著喝茶的人見是義子殿下和渤海郡主來了,其中早有幾個識相的趕緊喝完茶,將座位讓了出來。儀之和憶然便順勢並排坐下,各點了一大碗涼茶端在手裏。
憶然一雙健美的大腿在絲綢馬褲下顯出優美的弧線,一對豐滿的乳 房也在輕薄背心的包裹下極有規律地一起一伏。秋儀之餘光瞥見,不由得心猿意馬,連忙啜了口茶,問道:“我之前問過你的,你還沒回答我呢!那天你在義父跟前說了我什麽壞話,害我被一頓臭罵。”
憶然雙眼不知看在哪裏,嘴巴一撅,隨口答道:“這事情我早就忘了。王爺記性比我好,不如你去問他吧。”一句話,愣是把伶牙俐齒的秋儀之說得呆在一邊。
從此以後,憶然便每隔兩三天就送來幾車瓜果,秋儀之便同她出去逛逛市場、喝喝涼茶、騎騎駿馬,日子過得倒也舒心痛快。
就這樣又過了十幾天,天尊教典籍大部分都已審閱完畢,一部部都理清順序、分門別類、貼上標簽、編輯節略,天尊教在中原傳播的曆史軌跡也逐漸顯現出來。
原來這天尊教前身為“拜火教”,六七百年前就已傳入中原,又分為不同教派,有“白蓮教”、“紅陽教”、“無生老母教”等諸多教派,其中大多已泯然於世了。唯有這稱作“天尊教”的教派繁衍至今,其教主竟均為“溫”家所任,儼然同世襲皇帝無異,而論及傳位時間之長,則就連中原強盛的一統王朝未可與之比擬,令人咋舌。
這天尊教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各分壇總壇已遍布全國,信徒近百萬,其中除戲子、娼妓、算命先生等下九流外,也不乏小有名氣的富商大賈。天尊教全靠這些人捐獻財物來斂財,一年收項竟有白銀百萬兩之巨,已抵得上朝廷收入的五分之一,坐擁如此豪富,也難怪有屢有造反之心了。天尊教賬冊記載十分精細,每年每地收入都一一登記,橫向比較,便同大漢各地貧富程度吻合——年入以江南道居首,其次是湖廣、山東等道,富庶僅此江南的幽燕道及京畿所在的關內道則收入不多,想必是這兩地關防緊密,天尊教發展不足之故。
然而天尊教如此詳細的記載,偏偏缺了各地總壇、分壇壇主及其他骨幹的詳細名冊。秋儀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日毓璜頂總壇藏書樓之所以被翻動過,並非為了尋找寶藏,而是為了竊取這份比任何寶藏都重要百倍的名冊——隻要有了這本名冊,便可在短時間內將邪教重新組織起來,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想到這裏,秋儀之額頭上已滲出一層汗水,連忙起筆寫了一份帖子,派人火速送往幽燕王鄭榮並鍾離匡之處。
其實秋儀之真正感興趣的並不在此,而在於經由天尊教輾轉而來的西域情報,因此凡是涉及風土人情及生產技術的書籍,他都要親自查閱一遍。
原來這西域同中原遠隔沙漠瀚海,政治形式更是同中原大不相同。中原大漢王朝自然以皇帝為尊,中央設宰相、中書省、六部等機構管理全國,全國分為十道,每道又各分若幹州縣,形成樹形管理體製。
而西域則分為大小數十個國家,略強盛的大國也有十餘個,每個國家都有國王統率,互相並無統屬關係。而各國無一不信仰“阿丹努教”,此教設有一名教宗,權力甚大,可隨意將包括一國國王在內的任何人開除出教,到時此國便會百姓離心離德、四方諸國都來攻擊,因此這教宗也被稱為“教皇”。正因如此,其他宗教在西域無法公開傳播,天尊教這才轉來中土發展。
至於這西域經濟也同大漢大相徑庭。
大漢以農桑為本,行商坐賈雖然富有,卻是“士、農、工、商”四民之末,因此積攢下浮財之後,往往將購置土地並資助子侄科考視為正途。而西域則土地貧瘠,重商輕農,略積累下幾個本錢就東赴天竺、南洋,西至大食、大秦等地買賣貨物、賺取差價。至於大漢、日本、朝鮮等國,其出產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在西域及大秦極受歡迎,一旦倒賣成功就是一本萬利的生意。然而從西域至中原,無論水路還是陸路,無不遠隔千裏、危險叢生,冒險前來的往往是九死一生。
因此這西域農耕技術遠不如中原發達,糧食作物種類也不及中原繁多,全靠一種無論土地幹旱肥沃、無論氣候潮濕幹燥都可在地下生長的作物為主食。衣料也不過棉麻而已,絲綢麵料則需從大漢進口,十分昂貴,非高官富商不能穿著。
至於鑄造刀劍兵器之法,秋儀之對此最為在意,西域也有專門書籍記載,可細觀之下卻大失所望。原來這西域製造兵器方法分為兩類,一種是大量製造尋常兵刃之法,另一種則是專門打造神兵利器之術。
這量產之法無非是用熟鐵澆築,再略加鍛造打磨,與中原鑄刀之法別無二致,甚或略顯簡陋,想必其一般士兵所用兵刃質量也不過爾爾。
另一種則要大費周章,先取極優質的鐵礦熔煉精熟之後,隨上好鬆木炭埋藏於地下,經過數年或十數年時間再挖掘出來。掘出的熟鐵大多腐爛生鏽,但其中偶有吸收了土精木華的便被稱之為镔鐵,以待大用。將這镔鐵反複加熱鍛打並在醋中淬火,再經手工精心磨成刀劍形狀。最後以金石試刀,若刀身過於堅硬的便會立時繃斷,隻有極少數分金斷玉而刀鋒不損的,才是最終成品。
讀到這裏,秋儀之不由地自己撫摸起身邊的這把寶刀,沒想到要打造這口削鐵如泥的寶刀竟要如此勞心費力——難怪刀鞘刀柄如此樸素,此刀本身便是一件無上至寶,再另加裝飾便是畫蛇添足。
可如此複雜的工藝,同時打造上百口刀也未必有一口成功的,更勿論是大量製造裝備軍隊了。這道理竟同用武林高手拚湊一支軍隊別無二致,無非鏡花水月罷了。
秋儀之正失望間,翻開另一本書卻讓他耳目一新。
此書介紹的乃是攻城破牆之法。原來這西域多為沙漠戈壁,沒有大量喬木製造雲梯、撞錘、石車等大型器械,攻擊城市全靠挖掘地道和炸藥爆破。西域人善於挖地打洞秋儀之是早已心中有數了,書中也記載得極為詳細,如何選擇下鏟地點、分辨方向、清運砂石、防止塌方等無不不厭其煩、條分縷析地介紹得清清楚楚。
這炸藥爆破之法就更加簡單,無非是將炸藥塞滿一口大缸或壇子,選擇城牆薄弱之處點燃引信,便可將城牆炸塌。秋儀之見這書中明確記載炸藥乃是從中原傳入的,便想大漢運用火藥不過是製造鞭炮焰火;而西域人剛剛獲得此物便想到以此攻城掠地,如此好勇鬥狠,真不愧是未化之民。
除此之外,西域造船架橋、印染紡織、鑄造盔甲、建造城池之法也多有記載,然而儀之觀之則大多不如大漢的先進細致。一想到自己花費多少心思力氣,不遠數百裏從河南運回的書籍,居然並沒有什麽大的用處,秋儀之不免有些氣餒,再也無心細查,便催促著眾書辦盡快將藏書審查完畢,交差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