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采石磯前擒敵將

蘭陵城下敗雄酋

卻說劉伯溫聽得胡光星說皇帝來了,便從睡夢中驚醒,慌忙披衣起身,手忙腳亂地走了出來。隻見草堂外麵靜悄悄的,並沒有什麽皇帝。不覺很詫異地問道:“皇帝在哪裏?”光星指著門隙裏的陽光說道:“那不是皇帝嗎?”伯溫見說,隻當他是鬧玩笑,便點了點頭。胡光星也不再說,隻催著伯溫快走。伯溫便辭了光星走出茅舍,光星卻囑咐道:“今日一別,有緣的五年後再見。”伯溫說道:“我師將往何處?”光星歎口氣道:“行蹤無定,到了那時再談吧!”後起劉基輔助朱元璋,被陳友諒困住,正在危急的當兒,忽然空中來了三枝袖箭,把敵將射死。小卒拾了那箭來看時,矢上刻著“胡光星”三個字。伯溫吃驚道:“吾師來了。”忙令人去找尋,卻不見胡光星的影蹤。再一記年月,整整的五年多了。伯溫也歎道:“吾師已經到過了,他不願和我見麵,不必強為。”當下望空拜謝了,這是後話不提。

再說劉伯溫別了胡光星,回到家裏,把那冊所授的書盡心學習了三年,也無心去進取功名。這三年裏麵,居然學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元朝都督察木兒不花,聞得伯溫的才名,嚐著人去邀他出山,伯溫隻是不應。就是徐壽輝和方國珍,也曾致聘伯溫,伯溫被他們糾纏不過,索性棄家出遊去了。伯溫一路留心著真主,猛然地想起他師傅胡光星,在茅屋中指著陽光說是皇帝,真皇帝莫非在濠州嗎。因濠州古名朝陽(今鳳陽是也)。於是伯溫一心往濠州來投奔朱元璋,在路上又遇見了宋濂和章溢、葉琛等,講起了朱元璋,都說他愛賢如渴,確有人君之度。伯溫聽了,誌意越發堅決了。劉基等四人到了濠州,朱元璋已出兵走遠,由葉琛、章溢來見湯和,湯和忙寫了薦書,叫兩人去定遠晉謁元璋。

元璋接著大喜,便親自寫了聘書,備了一份厚禮,令人到濠州來請宋濂和劉基。那宋濂應命往定遠,隻有劉基卻不去。朱元璋知道劉基與別人不同,就命宋濂和胡大海代表著自己來請劉基。第一次上,被劉基拒絕不見,再來又值劉基出去了,惱得胡大海性發,在劉基的門前拍著手大罵起來,慌得宋濂再三地把他勸住了。到了第三天,宋濂和大海又來館驛見劉基,那大海便大步走上去,將館驛門打得擂鼓似的。嚇得館童死命地把門拴上,任你打門打得震天價響,隻是不開。胡大海頓時憤不可遏,高聲罵道:“那酸骨頭是什麽東西,便這般的搭著鳥架子,等俺去一把抓他出來!”說罷拔出了腰刀,望門上直砍入去,宋濂忙阻攔道:“主公怎樣吩咐著的,你卻這樣野蠻,把劉先生惱走了,拿什麽話去回複主公呢?”大海見說,才插了腰刀氣憤憤地道:“那麽你去見他去,俺可等得不耐煩,先要回去了。”宋濂沒法,隻得由他去,自己便再來見劉基。呈上聘書和禮物並說了來意,劉基說道:“承主公垂青,自當應召。但目下還有些小事兒不曾料理著,煩足下略待幾天。”宋濂聽了,暗想你倒好放刁,咱們四個人一塊兒來的,你偏要人家一請再請,還不肯就起身,卻等到幾時去,怪不得胡將軍要抓你去了。宋濂尋思了半晌道:“朱公聞得你名,十分渴想,急於要和你相見,所以令我幾次前來,我已著胡大海將軍先回去通知了,怎好再挨延時日,使朱公在那裏盼望呢?”劉基見宋濂說得有理,便答應次日起程。

第二天,劉基果同了宋濂到定遠來見元璋。既到了定遠,元璋聽得劉伯溫來了,便親自和徐達、常遇春、李善長、花雲、華雲龍、鄧愈、葉琛、章溢等一班文武將領出城迎接。劉基遠遠見城中擁出一隊人馬,旌旗招展,刀槍鮮明,馬上的諸將個個威風凜凜,正中的一人生得龍眉鳳目,熊腰虎背,器宇不凡,知道是朱元璋親自出城來了,忙立在道旁,由宋濂上前稟白。元璋便跳下雕鞍,諸將也紛紛下騎,劉基過來謁見了元璋,隻長揖不拜。元璋大喜道:“得劉先生來此,真是三生有幸了。”劉基也謙讓著,元璋叫備過馬匹,和劉基並馬入城。諸將也上了馬,一路護擁著進城,到了定遠館署前下馬,元璋邀劉基進了大廳,分賓主坐下。葉琛、宋濂等分坐下首,諸將卻旁立在階下。元璋便說起了諸多仰慕的話,劉基也自謙了一番,兩人漸漸講到了政事,劉基卻對答如流,把個朱元璋樂得心花怒發,連連讚歎不絕。這時東廊下走出了胡大海來,瞧著劉基笑道:“主公那樣的看重他,俺隻當他有三頭六臂的,原來也是個窮酸腮子兒,叫他來有甚用處,值得這般恭敬!”這幾句話,說得廳上下的文武將領都忍不住笑起來。元璋勃然變色,大喝道:“你這黑廝懂得甚事,還不給我退出去。”大海見元璋發怒,回身伸了伸舌頭,走向外麵去了。那大海恨著劉基在濠州不肯出見,所以元璋和眾人出城去接劉基,獨大海不去。及至見了劉基是個書生,大海越瞧不起他了,一時忍耐不得,從廊下走出來譏笑他幾句。劉基聽了大海的話,心裏自然不高興,大海被元璋喝退,也有些不服,這是大海和伯溫始終不睦的起點。其時元璋和伯溫談得很是投機。元璋便請教定天下的方略,劉伯溫說道:“金陵有王氣,取了它作為基礎,然後一鼓下西南,天下不難定了。”元璋也笑道:“先生的意思,正和我相同。”說著便命擺上筵席來,和伯溫對飲,徐達等諸人便都散去。隻有一個沐英隨侍元璋的旁邊。元璋和伯溫直吃到魚更三躍,共入署後安息。

兩人連飲了三天,到了第四日,忽然穎州的劉福通遣了使臣前來,並有詔書封朱元璋做大元帥,徐達、常遇春做了左右都督,得專征伐。那劉福通是什麽人?怎樣好下詔書呢?當元順帝至正九年時,有一個欒州人名韓山童的,倡起白蓮會,糾那些愚民入會。韓山童本習些左道旁門的邪術,替人符籙治病,很有點小驗。無識的鄉民奉他做了神佛,百般地崇拜著。這樣的一來,山童的勢力漸漸膨脹起來,凡河南江淮一帶,徒眾已有兩三萬了。山童見勢日大,便和黨徒王顯忠、羅文素、劉福通等一班人連夜舉義。山童自稱是宋代皇裔,建號宋帝。元朝都指揮兀脫帖本兒領兵征剿,一戰便擒了山童。劉福通卻負山童的兒子林兒逃到河南。那裏白蓮會的黨徒原很不少。福通便號召起來,竟得了四五萬人。當時豎起大纛,占了亳州,奉韓林兒做了小明王,國號仍稱為宋,建元叫作龍鳳。劉福通挾著宋朝的名稱,四處去招附著盜寇,凡當時爭天下的群雄,都經福通加著封典,一時也有受他的,也有拒絕的,一般草寇歸順他的最多。

這時,劉福通的使者到了朱元璋那裏,諸將把偽書讀了,一齊好笑起來。元璋就把這件事去和劉伯溫商議,伯溫說道:“主公既和群雄角逐,何必要去依賴他人。”元璋點頭道:“這話不差。”正要打發使者把偽詔退回,隻見常遇春進來道:“主公獨力舉義,羽翼還不曾豐足,今趁著劉福通來修好,不妨受了他的,雖不見得有益,做個聲援也是好的。”元璋見說,不覺笑道:“他能夠給我們利用,就名義上附了他!隻要根本沒有損益,也未不可。”於是令款待劉福通來使,受了他大元帥的詔封,著軍中一例稱龍鳳年號。諸將得了這樣的命令,個個不服,來稟元璋道:“韓林兒是個山野的牧豎,怎樣去附順他起來。”元璋說道:“林兒出身微賤我也曉得的,不過他現下襲著宋朝的大名,天下人心向宋卻不辨真偽,我們也借這個名目,做事容易一點的意思,並非有心去歸順他。”眾將聽說,這才沒有說話。

當下元璋聽了劉基的規劃,先從東南著手。那時要待渡江南下,卻沒有船隻,就去拘些民船來也載不了多少兵。元璋的心上很覺得懊惱。正在這當兒,忽有水寇廖永安和兄弟永忠、首領俞通海、通淵兄弟等領著部眾,來投誠元璋。那廖永安和俞通海等是巢湖著名的大盜,手下有六七百艘戰船,二萬多名健卒,屢次和元兵為難,官兵很見他們害怕。其時元廷的副元帥朵察耐督著五萬水師,收守了湖口。廖永安、俞通海等久困湖中,食糧漸盡,想去劫掠,隻是衝不出那口子。廖永安和通海計議以這樣的困下去,隻有束手待死。若要解去那重圍,須陸上援兵從外麵殺入,裏麵水兵殺出,兩下夾攻才能成功。但算來算去,惟有朱元璋的聲勢最大,兵力也充足,距離又甚近,應援比他處便利。故廖永安和俞通海議定,決定來歸附元璋,求他前來解圍。主意打定,廖俞兩人便悄悄地從水口逃出來謁見元璋。元璋問明了來曆,便微笑著對徐達說道:“廖永安前來歸我,也是求我救應的意思。然我這裏正缺乏水軍和船隻,大可以將計就計,順勢渡江不是一個好機會嗎?”徐達也很讚成。元璋便吩咐廖永安、俞通海,約定了日期,並力合攻官兵。

到了那天,元璋親率兵馬,和徐達、常遇春、胡大海,花雲等一班戰將,拜劉基做軍師,星夜來襲取湖口。元將朵察耐,隻防著湖中的盜寇,卻不曾留心背後的來兵。元璋軍馬殺入,一聲暗號,廖永安、俞通海領著部下水盜奮勇地殺出。朵察耐哪裏抵擋得住,被元璋的兵馬殺得大敗,各自奔逃,朵察耐幾乎給胡大海捉住。這一場好殺,弄得元兵魂喪膽落。元璋既打敗元兵,便傳令兵士們且沿江屯住,一麵令廖永安調齊戰船準備應用。廖永安便集了船隻回報元璋,元璋著廖永安、永忠、俞通海、通淵領了湖中原有水兵引道做先鋒,自己和劉基、徐達、常遇春、胡大海、華雲龍,花雲、鄧愈等率著軍馬,紛紛登舟在後揚帆進發。船到了半江,元璋下令道:“我軍此次名為追襲元兵,實在元兵早己走遠了。現在的方向,咱們不如先破牛渚磯,牛諸磯一破,那采石磯就不難得了。這個地方都是江中的險要,我們軍馬渡江卻不可不爭。”元璋話猶未了,俞通海應聲道:“某願去攻采石。”元璋點頭道:“你去也好,須要小心了。”通海答應著,一手揮動大旗,一手提了大刀督著兵士前進。

那時江流湍急,船在水上好似射箭一般。通海仗著深知水性,挺立船頭,直望那采石磯馳來。講到采石磯的地方,似一座險峻的小島矗立江中,高出水麵約有兩丈光景。元將朵察耐在湖上敗走後,卻來守著這采石磯。他遠遠望著元璋的兵馬駕著大船向磯駛來,便喝令軍士放箭。愈通海兩番進攻,都被箭射退。那廖永安和弟永忠,因新降元璋急要立功,便也駕大舟盡力地來攻采石磯,也給朵察耐射走。這時元璋領著眾將去奪牛渚磯,磯上還不到三百個人馬,徐達和常遇春殺上牛渚磯,把幾百個兵士殺得四散逃走。元璋得牛諸磯,留華雲龍守著,自己和常遇春等督著人馬,並力來取采石磯。那時磯上矢石和驟雨一般,兵丁沒一個敢上前。常遇春在船頭上大叫道:“看俺來爭奪頭功!”說罷,便挑選了二十個健卒,手裏各拿著鐵盾,駕了一隻小舟飛奔到了磯下,遇春便聳身一躍跳上磯來。不期那朵察耐的副將別也瞧見遇春上磯,覷得親切,一戟向遇春頭上刺來,遇春忙把盾去護時已來不及了,那枝戟恰巧刺在發髻上,戟上有鉤,將遇春發髻鉤住,別也盡力一提,遇春兩腳離空,險些被他牽倒,正在危急萬分,遇春忙把短刀望自己的頭上削去,竟連發髻和頂肉一齊削落。遇春也不顧痛疼,便仗刀來奔別也,別也大驚,措手不及,給遇春奮勇砍倒,後麵兵丁也蟻附上磯,徐達、胡大海、花雲等紛紛隨上,大家一陣地亂殺,元兵慌得走投無路,落水的也很不少。朵察耐立腳不住,領著三四十人逃到一隻小船上揚起布帆,投奔金陵去了。

元璋得了采石磯,連夜進兵太平。廖永安和俞通海在采石磯未曾立功,又來討令攻取太平。太平守將陳野先和他兒子兆先親督軍士死守。牙將方榮進言道:“朱元璋來勢甚大,孤城死守也不是久計,將軍何不前去詐降,理應外合,自然一戰成功。”野先稱善,便同了方榮來元璋軍前請降。元璋大喜,收了降書,約定明日進城。野先退出,暗下使人去報知兆先,叫他隨機行事。野先走後,劉基密對元璋道:“野先說話時雙眼灼灼不定,恐他是一種詐降,主公須要防備。”元璋說道:“我也這般想,先生可有什麽妙計?”劉基便附著元璋的耳朵道如此如此。元璋大喜,立刻召常遇春、胡大海、花雲、繆大亨、呂懷玉、耿炳文等入帳授著密計去了。又令俞通海、廖永安等暫緩圍城,把兵馬退下十裏,明天聽得炮響,便回兵殺來,廖俞兩將領令自去。

第二天上,陳野先和牙將方榮來請元璋進城安民。元璋自和徐達、劉基、李善長、郭英、郭興、鄧愈、方剛、常遇春、沐英等一班人,同了陳野先、方榮並馬望太平城來。看看將到城下,早見吊橋放下,城門大開。這時元璋忽然變色向野先喝道:“我倒誠意待你,你怎麽卻來暗算我!”野先見說,大吃一驚,知道事已泄露,正要去拔佩劍,郭興、郭英已把野先獲住。方榮忙仗刀來救,背後被鄧愈一槍刺落馬下。沐英從懷裏掏出信炮來,燃著轟隆的一聲,隻聽得鼓角齊鳴,常遇春、胡大海、花雲、呂懷玉、耿炳文、繆大亨等分四麵殺出,都來搶城。野先的兒子兆先見城下有變,曉得元璋不是單身進城,忙喚起伏兵來關城門,一時哪裏還關得上,常遇春、胡大海、花雲、繆大亨四騎馬爭先進城,劈頭碰看副將王賁,手揮大刀攔住去路。常遇春挺槍直刺,王賁仗刀接戰,胡大海隨手一斧把王賁劈落下馬。兵丁呐喊一聲,隨著遇春大海等擁入城去。陳兆先見不是勢頭,領了敗兵開了西門逃走。不提防俞通海和廖永安率兵殺到,把兆先圍在垓心。兆先部下猛將張均,大喊:“兵丁們跟咱殺出去!”便仗著一根梨花槍,飄飄地殺開一條血路,救了陳兆先落荒 而走。俞通海不舍,從後緊緊地追趕。張均和兆先漸漸走遠,看看將要逃脫,通海十分惱恨,揮動部卒狠命來追。兆先、張均正向前奔走,猛聽得斜刺裏大叫快擒陳兆先,一隊兵馬當頭攔著去路。馬上兩員小將,正是方剛、沐英奉了元璋的密令,在這裏守候,恰好遇著兆先,二人便雙雙取兆 先,張均忙上來敵住方剛、沐英。後麵俞通海殺來,廖永安和弟永忠也領兵殺到。陳兆先背腹受敵,無心戀戰,隻奪路逃命。沐英、方剛雙戰張均,又加上一個俞通海,張均雖然力猛,也有些遮攔不住了。那通海的兄弟通淵舞著鋼叉來助戰。張均一個失手,被通淵一叉搠在股上,張均棄了槍,拔出劍飛身砍去,把通淵一劍斬落頭顱。通海見兄弟被殺,惱得眼中火星四冒,大吼一聲,提起宣花斧拚力望張均砍來,張均一口劍方禦著方剛、沐英兩般兵器,再無暇顧及通海,看看斧已到頭頂,隻好閃身讓過,通海卻用力太猛了,把張均的坐馬砍做兩截。張均失了馬,翻身落地,沐英、方剛雙槍齊下,張均撥開方剛的槍尖,被沐英一槍刺進左臂,通海順手一斧,把張均連頭夾肩劈去了半爿。三人殺了張均,回馬來幫著廖永安,圍住了陳兆先,兆先見四麵都是敵將,諒來不能脫身,便拔出劍來望脖子上隻一抹,猩紅四濺,屍身從馬上墮落塵埃。通海等殺散元兵,奏著凱歌回到太平城來。

這時元璋、徐達、劉基、常遇春等已進城出榜安民。通海獻上張均的首級,並說通淵陣亡,元璋很為歎息,命軍中設起祭桌,供上張均的頭顱親奠通淵,大哭了一場,諸將在旁也無不感泣。這時廖永安也來獻俘,呈上陳兆先的頭,那陳野先已降了元璋,一見他兒子的頭顱,不覺痛哭起來。所以到了後來,野先終叛了元璋。

其實元璋得了太平,便令野先、吳貞駐守,自己來奪取金陵。那金陵是江南要區,元朝派有重兵鎮守。都督赤福壽擁兵坐守內城,外城是采石敗走的朵察耐守著。朱元璋兵到城下,朵察耐一麵去報知赤福壽,一麵和兵丁上城守禦。赤福壽得著了消息,親領著五千名飛虎兵開城來和元璋交戰。講到那赤福壽,原是順帝的族叔,也是元朝著名的良將,使著一口百二十斤的九環大刀,輪動如風,平常的戰將休想近得他的身,大有馬前無三合之將的氣概。第一天元璋出兵和赤福壽交戰,被他殺得大敗。元璋收兵回營,便和軍師劉基商議。劉基說道:“主公要破赤福壽,須先剪除他的羽翼,金陵就一鼓可下。”元璋很以為然,當下分兵一半,命徐達帶領郭興、郭英、胡大海、廖永安等進取鎮江,這裏仍把金陵團團圍住。徐達兵連得了鎮江、江陰,大兵直搗蘭陵(常州)。那時泰州的張士誠已破了平江、湖州、蘭陵諸郡兵威大振。那守蘭陵的是士誠兄弟士德,能使獨腳的銅人,凶猛異常。徐達兵至蘭陵,和士德連見數陣,兩方都有死傷,不分勝負。徐達憤恨交並,便設下一計要殺敗張士德,奪取蘭陵。不知徐達破得蘭陵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