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後金聯倭
在崔一翔的原來認識中,他覺得這些書生出身的知識分子們都是比較眼高手低的類型。啥也幹不了還喜歡指點江山,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對於這種人,他是深惡痛絕的。
而且他是從小兵提撥為基層軍官的,也不懂什麽心學,對於這副奇裝異服打扮的淩雲,著實有點第一印象不好。現在看淩雲倒是什麽也沒說,就踏踏實實在這刷鍋洗碗的,倒是印象分增長了不少。
一天就這樣平淡無奇的過來了,這和想象中的軍營生活倒是有所不同,晚上吃過晚飯後。把碗筷收拾的差不多了,鍋也刷完了。大家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擺龍門陣。
因為自己是新來的,對這裏的情況還幾乎是一無所知,再說和這群火頭軍也並不是很熟悉,所以暫時淩雲沒有太多話,就是簡單和大家打過招呼以後,就把自己放在了聽眾的位置上了。
火頭營並不完全等同現在的炊事班,事實上,炊事班隻是火頭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明代所謂的火頭營,其實是一個相當完善的後勤保障係統。
兵馬未動,糧草現行,打仗在很多時候就是在拚後勤實力,所以後勤部門的級別也是不低的。如果在副軍級作戰單位,或者師級作戰單位的話,後勤部的級別至少是正團級。
那麽在正常的情況下,雖然古代和現代的軍隊編製和構成完全不一樣。但是對後勤的重視也一樣不會太差。遼東鎮是大明朝的九邊之一,也是九邊中最重要的一個邊鎮。
遼東經略是正二品文官,山海關總兵是從一品武職。整體說來,這個遼東軍區,至少也應該是一個軍級單位,這是最低的設定了,絕對不打折。
那麽按照這樣的推算來說的話,火頭營至少也應該是一個團級,或者是副旅級建製。那麽火頭營的負責人就應該至少是一個參將,或者是遊擊。比都司的官大。
剛才這個疑問在淩雲的腦子裏已經存在了,隻是他也不好貿然動問,現在聽著他們在這裏侃大山,才算是基本明白了,原來如此。火頭營也是有比較完善的分工的。
火頭營的總營官是一員參將,正三品武職。下轄有運輸隊,炊事隊等等。而崔一翔所在的,是炊事隊。炊事隊有兩個,這兩個隊全麵負責遼東邊軍八千人的夥食供給。
另一名負責炊事的營官是一名正六品的千戶,和崔一翔管的人一樣多。對此崔一翔倒也沒有什麽意見,畢竟人家這個千戶也不是白來的,據說當年在戰場上。這名千戶曾經一人之力,斬首三級。
一個人砍掉了三個敵人的腦袋,由小兵越過小旗、總旗,直接提升為百戶的。要知道,這三個人可不是一般人,都是戰力強悍的後金騎兵。
在當時就算明代最精銳的部隊,也很少在勢均力敵的狀態下,和後金部隊來一場平原地帶硬碰硬的交鋒。甚至就是袁崇煥在寧遠打的那場大勝仗。其戰法也是用大炮。
袁應泰倒是一個比較崇尚對麵交鋒的大明官員,他以六萬軍隊列陣在城外,和不滿兩萬人的後金部隊開打。本以為幾乎是三個打一個的戰力對比,肯定是沒有什麽懸念的。
的確是沒有懸念,因為戰鬥的結果是六萬部隊全軍覆沒,袁應泰懸梁自盡,殉節而死。對他的評價可以這麽說,他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大明將領,但他是一個稱職的大明官員。他為這個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在戰場上,單憑戰鬥力來說,明軍的戰力和後金部隊的戰力還大致不在一個水平上。這並不是長人家的誌氣,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從萬曆年間的薩爾滸戰役之後,明朝的官員們不停的造兵,修築堅城,儲備物資,就是為了遲滯後金部隊前進的腳步,他們甚至沒有想過去阻止他們,因為沒有這個勇氣。
而另一個炊事隊的營官,那個叫司馬蠻牛的家夥,能夠憑借斬首三級直接提幹,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你不服沒關係,你也到戰場上去幹掉三個後金士兵,砍掉他們的腦袋,回來也自然有官位給你。
司馬蠻牛,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是比較彪悍的那種。話說到這裏,我們要重新說一遍,為什麽兩個都是立戰功出身的軍事主官都去做飯了呢,這是不是人才的流失和浪費。
這是因為遼東鎮的長官是一個明白事理的人,帶兵有方,知道這個打仗就是打後勤的道理。讓在前線打過仗受過苦的人去管做飯,就不會有偷工減料摻沙子的事情出現。可謂是用心良苦。
想到這裏的時候,淩雲倒是覺得,這個遼東邊鎮的領導班子倒是並不糊塗。
他還想繼續聽下去,然後旁邊有一個中年士兵指著他說,:“咱們讓這個小兄弟來說說吧”。
看了看四周,淩雲才知道說的是自己。他當時脫口而出兩句話:“紅軍不怕遠征難,一切行動聽指揮。”大家明白第二句,第一句不知道啥意思。
淩雲剛說完自己也笑了,這是啥地方,竟然背起來紅寶書了。麵對這些軍漢,還是說些比較務實的大白話比較好,於是他說道:“小弟初來乍到,一切還都不怎麽懂,全都是仰仗哥哥們的提攜照顧。咱們火頭軍也是兵,我願意跟著你們殺倭寇,打鬼子。”
說完坐下。崔一翔點點頭,顯然他知道鬼子是什麽意思。估計在那個時候倭寇就被這麽稱呼了。這樣也好,基本上也不會存在著什麽語言障礙。
崔一翔說,:“淩兄弟說的好,咱們火頭軍也是兵,當然也有責任滅倭寇打鬼子了。來,咱們給淩兄弟一起呱唧呱唧。”
屋裏的火頭軍士兵一起鼓掌,弄的淩雲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等掌聲聽了,淩雲才想起一件事來,忙問崔一翔:“崔大哥,我粗讀經史,對我朝事情,也有所耳聞。這倭寇之亂,不是在嘉靖年間就被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消滅殆盡了嗎。再說,他們也是東南沿海,浙江一代鬧事,怎麽會跑到遼東來呢。”
這確實他心頭比較疑問的事情,所以借此機會問出來。
崔一翔想了想,說,:“兄弟,這個事,我也知道的並不是很詳細,畢竟我也隻是個七品的百戶,不會接觸到太高的層麵。我說的,或許不實,你就當做齊東野語。”
淩雲笑了,“崔大哥,您但說無妨。”
看到淩雲這一副虛心的樣子,崔一翔就打開了話匣子,開始講述起來。
原來,當年戚繼光和俞大猷掃平了大量的倭寇之後,還有一部分選擇了潛伏下來。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沒有再鬧事,隻是慢慢的發展實力。
看似並不起眼,但就是這僅僅不足百年的時間裏,他們又一次東山再起,擁有了四千之眾。而且,還和後金部隊有勾結。皇太極讓他們折騰明軍,然後承諾他們大量財貨。
聽到這裏的時候,淩雲已經是忍受不住了,倭寇的事還在其次,皇太極竟然勾結倭奴這樣的手段也想的出來,和石敬瑭有什麽區別。
真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