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北德邦聯
1867年2月24日,召開了北部德國邦聯會議。美因河以北22個小邦中,依普選法所選出的300名議員都參與了該次會議。
議席上,俾斯麥提出他在前年9月,花了5個小時向秘書口述記錄下來的德國憲法草案。這個僅花了5個小時口述寫成的憲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19年前,大約50年間,支配著整個德國。這的確體現了俾斯麥的智慧,但是我們忽視的是,為了這個隻花了5個小時記錄的憲法,俾斯麥在腦中已經計劃了10年之久。
這個憲法的根本主張是普魯士的國家觀念,同時采用了很多美國憲法的精神。這是一個由上而下的欽定憲法,把權力集中在君主身上,而實權就交給代表君主的首相一人。這種做法明顯地表示了俾斯麥討厭民眾,甚至輕視民眾的心態。采用了很多美國的憲法思想,這表示他比較喜歡美國人。從他在學生時代認識了美國人馬特利後,就很喜歡他淡泊、剛健的美國人氣質。他不喜歡法國人的都市氣息,出任首相後,與美國的駐德公使,即曆史家班克勞夫交善。所以這個憲法草案一定有班克勞夫的思想,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允許民選議員參與國政。德國的保守主義者對此大表反對,還以此攻擊俾斯麥,也正是因為這個,憲法的討論案久久決定不下來,憲法頒行之日遙遙無期。而北部德國邦聯的組織條約隻有一年期限,這樣拖延,有可能會超過法定時限。
俾斯麥是普魯士最孚眾望,甚至在歐洲都是一流的政治家,他在議會中擁有占多數的國民自由黨,後來他強行通過了憲法草案,建立了北部德國邦聯。根據這個憲法草案設立的立法機關是邦聯上議院,這不是由人民代表組成,而是由各邦君主代表共43人組成的,普魯士國王為議長。議長的權限最大,就如同邦聯統治者。
北部德國邦聯建立了,但還需要實現合並南部德國諸邦的願望。20年前,俾斯麥發現必須要驅逐德國境內另一強國的勢力,才有可能實現這個願望,那就是法國。
拿破侖奪取了萊茵河兩岸使其成為了法國領土,但在維也納和平會議中,法國又被趕回了萊茵河以西。拿破侖三世時,又再度在萊茵河上遊巴伐利亞伸展他的勢力。俾斯麥與奧地利議和,建立了北部德國邦聯後,曾暗中與德國南部諸邦締結密約,事先約定一旦普、法開戰,南部諸邦必須與北德邦聯的行動一致。另一方麵,俾斯麥對法皇的要求虛與委蛇,對割讓萊茵河之地的態度也模棱兩可,吊足了法國的胃口,同時還威脅巴伐利亞。
當德國南部的巴登要求加入北部德國邦聯時,俾斯麥要他們等待時機,並對別人說:“現在把巴登地區納入北部德國邦聯,等於抽掉了牛奶中的奶油,剩下的其他成分也會立即腐壞。”俾斯麥靈活地運用了農夫的諺語,同時可見他考慮的竟如此周詳。
如果南部小邦反對他的意見,他就拿出最有效的武器加以威脅,那就是他們之間曾締結的關稅同盟條約。也就是,如果他們反對普魯士,俾斯麥就會把反對者排出關稅同盟的行列。而盛產啤酒和葡萄酒的南部地區,產品如果賣不到柏林或其他大都市去,就會麵臨破產的危機,所以隻好乖乖聽話。
那個時候的俾斯麥,日常生活很繁忙。他身兼外交、內政的一切行政事務,還主持邦聯議會、普魯士議會和關稅同盟議會等3個機構。但是這對俾斯麥這位政治鬥士來說,充滿鬥爭的日子是幸福的。
雖然他必須使出三頭六臂的功夫不停忙碌,但他的首相官邸還是為訪客敞開了門戶,無論舊友新知,他一律歡迎。
他機警、犀利、幽默、含蓄而富啟示的特殊的說話技巧,很容易把來訪的賓客吸引住。而他那堂堂的儀表,果斷的眼神,也容易令人望而生畏。
他的官邸隨時會有賓客來訪,這些賓客不僅是上流社會或政治界、新聞界人士,不論貧富貴賤,認識不認識,他都一樣的歡迎。因此全歐上下都逐漸認識了這位傑出的英雄。就像普魯士日益強大一般,俾斯麥也日漸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