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的開始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瑪麗再度進入巴黎大學文理學院,這次隻專攻數學,所以有閑暇時間多兼了幾個家教。

她所教的學生是該大學的法籍同學,程度很不錯,瑪麗隻要把她過去所學的物理知識拿來授課就可以了,比起以前教那些不用功的學生輕鬆多了。

她的恩師裏普曼教授還介紹她去法國工業振興協會做研究工作。

她堅持不懈地研究該協會指定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問題”,希望能得到酬金,用來償還助學金。但做下來以後,她發現實際的研究工作比想象的要困難多了。

在她感到困擾的時候,一所大學的物理教授柯巴爾斯基,出乎意料地前來看她。柯巴爾斯基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學者,瑪麗對他尊敬異常,他們在斯邱基村曾見過麵。

原來,柯巴爾斯基來巴黎度假,順便探訪瑪麗。

瑪麗興奮不已,在異鄉客地能遇到來自波蘭的故知,真是一件大喜事。

當晚,瑪麗應邀來到柯巴爾斯基下榻的旅社,兩人言談甚歡;除了交流近況、物理研究外,還談起了有關鋼鐵磁性能的問題。瑪麗告訴他,自己正為找不到合適的研究場所而頭痛呢。柯巴爾斯基沉吟了一會兒,說:“我介紹你到一個地方去吧,你知道皮埃爾·居裏教授吧?他是個有名的學者,住在羅蒙街,是巴黎理化學校的教授。他可能願意借給你一部分實驗室。這樣吧,你們先見個麵,明天晚上你來一趟,我把皮埃爾·居裏請來。”

“謝謝老師,我一定來。”瑪麗道過謝後,便回去了。

皮埃爾·居裏當時是巴黎理化學校的實驗室主任,是“居裏天平”的發明人,還發表過有關磁學的“居裏法則”,在法、英、德學術界頗負盛名,年紀很輕,才35歲。

那天晚上,皮埃爾·居裏和瑪麗首次見麵。柯巴爾斯基微笑地介紹說:“這位是瑪麗·斯科羅特夫斯基。從華沙來的,在巴黎大學念理學院。”

“這位是居裏法則的發明人皮埃爾·居裏先生。”

瑪麗很虔敬地和這位仰慕已久的學者握手。

皮埃爾·居裏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他的微笑和穩重,懾住了瑪麗的心。

從此,兩人經常接觸。他們很相似,尤其是為了追尋知識而心無旁騖的態度,簡直如出一轍。

皮埃爾經常到瑪麗的住處與其暢談學問,幾乎忘記了時間。

他把自己寫的書送給瑪麗,上麵題著:

送給斯科羅特夫斯基小姐。

以作者無限的敬意和友誼!

皮埃爾·居裏

有一天,皮埃爾說:“瑪麗,來見見我的父母好嗎?他們都是很好的人。”

瑪麗答應了。在6月一個氣候宜人的傍晚,他們一起去拜訪了住在巴黎市郊的老居裏夫婦。

“他們很像我的父母。”

瑪麗看到高尚睿智的老先生和雖然有病但精神快活的老夫人時,感覺到一股親切。

皮埃爾的母親第一眼就喜歡上了瑪麗,甚至暗想,皮埃爾要是能娶到像瑪麗這樣純潔聰明的女孩,該多好啊。

這次會麵後不久,老居裏夫人就到布洛妮亞家去提親,布洛妮亞和卡基米爾也深表讚同。

至於瑪麗和皮埃爾兩人,早已私心暗許,隻是對於父親的諾言瑪麗還長記在心。因為她知道,如果嫁給皮埃爾,入了法國籍,那一直盼著她回華沙的父親就會很失望!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轉眼,數學學士考期將屆,為了準備功課,瑪麗閉門苦讀,沒有與皮埃爾見麵。

1894年7月,瑪麗終於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了數學學士學位。

此外,她因完成了法國工業振興協會的研究而獲得了一筆酬金,順利償還了六百盧布的助學金。助學金財團的秘書訝異地說:“從來沒人這麽快就還清助學金,你是頭一個。”

“我盡早還清,別的清寒學生就可以把這筆錢借去上學,所以我拚命努力,設法籌措。”瑪麗回答。她善良的心地,讓秘書很感動。

考試結束,瑪麗回到了華沙。

三天的歸程中,與父親久別重逢的喜悅和對皮埃爾依依別離的哀傷讓她悲喜交加。

看到久別的女兒,父親興奮地說:“瑪麗,你終於回來了,我等了好久呢!你以後不再去別的地方了吧?爸爸等你,等得頭發都白了……”

看見父親高興的樣子,瑪麗實在不忍說出要和皮埃爾結婚的事。但是,離別時皮埃爾的殷殷叮嚀又回**在耳際。皮埃爾曾以柔和的聲調說:“瑪麗,10月一定要回巴黎來啊!”

怎麽辦呢?她時刻都在思索著這件令她左右為難的事。

有一天,父親跟瑪麗說:“今年夏天,我們父女倆到外地去旅行吧!”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旅行,一路上洋溢著興奮和快樂,皮埃爾的情書也鍥而不舍地隨著她的行蹤而至。

親愛的瑪麗:

見信如見人。接到你的信是最令我感到雀躍的事。

相信此次旅行,一定可以使你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也相信秋天一到,你一定會到巴黎來。

如果你真的返回巴黎,不隻是我個人的幸運,也是你自己的福氣。因為在巴黎,你可以深入地鑽研學問,為人類做一番有意義的事。

皮埃爾

瑪麗看了這封信,頗有同感,因為她實在太熱愛知識了;但是,為了追求學問,就必須離開敵人**下的華沙,到人文薈萃的巴黎,但是想到父親她又舍不得離開。

其實,父親從布洛妮亞的來信中已經知道了一切。

皮埃爾生長在一個高知的家庭,兄弟們都是一流的學者,皮埃爾更是卓越的物理學家,應當是瑪麗的良伴。旅遊歸來後,父親就主動地探試瑪麗說:“瑪麗,你有一件重要的事,沒告訴爸爸。”說著,拿出了布洛妮亞的信給瑪麗看。

“爸爸,請原諒。我實在不敢跟您提這件事,您知道我如果和皮埃爾結婚了,就需要在巴黎定居,那樣您會很失望的。”

想不到爸爸卻神情開朗地說:“我了解你的心情。你定居法國,我是孤單一點兒,但那樣你就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做爸爸的我總不能反對你做有意義的事吧?至於皮埃爾在物理學上的成就,不用布洛妮亞提,我也知道,我怎麽會反對你和他結婚呢?爸爸雖然會寂寞一些,但這並不是問題,我同意你們的婚事。”

多麽寬宏的父親,多麽偉大的親情,瑪麗的淚水幾乎快奪眶而出了。

1895年7月26日,瑪麗和皮埃爾在老居裏的家中舉行了婚禮。

這一對學者的婚禮,沒有像別人那麽鋪張,氣氛隆重、儀式簡單。

希拉和父親特地從華沙趕來參加了婚禮。

婚禮過後,他倆就買了兩部腳踏車,一起度蜜月去了。

為人妻、為人母的科學家

瑪麗成為“居裏夫人”時是27歲,皮埃爾當時則為36歲。

蜜月回來後,他倆租下了一棟公寓的五樓。每天,皮埃爾去理化學校授課,瑪麗到實驗室工作,傍晚時分,兩人再攜手踏上歸程。

在他們的屋子裏,隻有書架、桌子和兩張簡陋的椅子,此外便空無一物。在瑪麗看來不必要的東西就不要買,多一樣家具,就要多費一番工夫去整理,讀書的時間也就少了。

的確,對喜愛搞學問的他們來說,家具簡單也有好處,因為沒椅子,來客也不會久留,這也是打發閑客的良策。

有一天,老居裏來看他們,見到屋裏的情形,便說:“你們需要什麽,盡管說,我買給你們當新婚賀禮。”瑪麗把她的想法告訴公公,老居裏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也為他們不願意浪費一分一秒的研究時間而感動萬分。

皮埃爾的月薪隻有一百法郎,但瑪麗勤儉持家,日子也過得去;但是,如果想要為研究購買大批參考書的話,就顯得拮據了。為貼補家用,瑪麗開始準備參加中學教師入職考試。

瑪麗不再是普通的家庭主婦,她可以說是身兼數職。她需要煮飯、燒菜、洗衣、打掃……還要做實驗,為了參加中學教師入職考試而犧牲睡眠時間。

時間排得很緊,使得瑪麗連購物的時間都很緊。每天早上,她在皮埃爾還沒起床的時候就去了菜市場,傍晚再跟皮埃爾一起回家,順路到食品店去買些東西。

最初,瑪麗對做飯感到頭痛,因為中學畢業後她就一直沒下過廚,大學時代又過著啃麵包的生活,對烹調簡直是一竅不通。如今結婚了,總不能還這樣下去啊!於是,瑪麗經常抽空到姐姐家去學做菜,可是烹調功夫是需要時間慢慢練習的,即使照著食譜做,也不見得就色味俱全,不過凡事大而化之的皮埃爾對此根本不在意,他甚至就沒有發現瑪麗瞞著他在苦心學習烹調。

“怎麽樣?好吃嗎?”

“什麽怎麽樣?我正在想一個方程式!”

為了讓皮埃爾高興,瑪麗兩天前才去學了這道湯的做法,如今一聽皮埃爾的回答,真是啼笑皆非。皮埃爾根本就不在乎學問以外的事。瑪麗也一樣,不管家務怎麽忙碌,研究工作絕不中斷。每天吃完晚餐、收拾幹淨、把一天的開支記錄後,便開始讀書。

夫妻倆就麵對麵地坐著,在石油燈下準備功課;他們家的燈光經常要過午夜十二點,甚至到清晨三點還亮著。

第二年的3月,約瑟夫給瑪麗寫了一封信,告訴她希拉要結婚了,請她回華沙參加婚禮,瑪麗看完信立即就寫了一封回信。

哥哥:

來信收到。我由衷地祝福姐姐快樂幸福,但實在抽不出時間回去。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是讀書、做功課,既不看戲,也不聽音樂,沒有一絲一毫的娛樂。

我們不得不過著如此刻苦自勵的儉樸生活,因為我想要順利通過鑒定考試而成為中學教師,這對我們的經濟情況會有很大幫助。

現在的巴黎,到處盛開著朱槿,便宜而美麗,所以我們簡陋的公寓裏,也點綴著鮮嫩的花朵。

最後,請代向姐姐道賀,並請原諒我不能回去參加婚禮。

妹 瑪麗敬上

在悶熱的8月裏,瑪麗終於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教師鑒定考試。皮埃爾高興地說:“恭喜你啊,瑪麗。咱們慶祝慶祝吧,打算去哪裏玩?”

“騎腳踏車去兜風吧。”

他倆快樂地騎腳踏車到高原地區玩了一趟。雖然生活步調很緊張,但他們卻不忘懷美麗的大自然。偶爾,他們還會到空氣新鮮的鄉間去,放鬆疲憊的精神和肉體,然後再重新投入研究工作中去。

他們越過高原,渡過溪澗,夕陽西下時,就投宿在鄉村旅店裏。對忙碌的他們來說,在美麗的月夜騎車兜風,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

1897年9月12日,瑪麗生了一個女兒,取名伊倫。伊倫後來也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她剛生下的時候卻瘦弱不堪,很讓瑪麗操心忙碌。

現在的瑪麗,既為人妻、人母,又是學者,為了勝任自己的每個職責,瑪麗全力以赴,結果因疲勞過度,身體逐漸衰弱了,後來經姐夫卡基米爾診斷,證實罹患肺結核。

一向堅強的瑪麗不禁有點擔心,因為母親就是因患肺結核過世的。想起了母親,瑪麗的眼眶濕潤了。

姐夫勸她靜養幾個月,但瑪麗腦海裏立刻浮現出母親靜養歸來後瘦得不成人形的模樣,就堅決拒絕。

“我還年輕,才30歲,伊倫還小,我也必須繼續我的研究工作。我要靠自己堅強的意誌克服病魔!”

瑪麗請了一個奶媽照顧伊倫。他們上班的時候,伊倫由奶媽照顧,奶媽有時會讓伊倫坐在娃娃車裏,推著她去公園散步。伊倫在公園裏開心地玩,瑪麗有時也會離開實驗室到這裏來陪陪孩子。

盡管請了奶媽,但洗澡、換尿布的事,瑪麗都要親力親為,因為這對她來說是一份令人喜悅的差事。後來,伊倫罹患了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伊倫痛苦的啼哭聲使居裏夫婦無心讀書,一連好幾夜都守護在伊倫病床前。

老居裏先生(他是個醫生)說:“讓我來照顧伊倫吧,這總比由奶媽帶著好。”

老居裏夫人自伊倫誕生後不久就去世了,老居裏先生過著鰥居生活;為了照顧伊倫,他決定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

皮埃爾另外找到一處光線良好、較為寬敞的公寓,舉家搬了過去,從此這個家除了年輕的夫妻、可愛的孩子,還多了個慈祥的爺爺共享天倫之樂。

這位既是學者又是醫生的老人家,平時盡量不幹擾兒子、媳婦讀書,隻專心照顧教育小伊倫。

既然家裏有人幫忙照料,瑪麗又萌生了著手另一項研究的勇氣。

她已獲得物理、數學學士學位,並完成法國工業振興協會委托的鋼鐵磁性研究,也取得了中學教學的資格,下一步她想做什麽呢?她想寫博士論文。

皮埃爾及老居裏醫生也由衷地鼓勵她。瑪麗後來能夠走過無限艱難的道路而邁向成功,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也是因為有他們的諒解及勉勵在支持著她。

倉庫實驗室裏的成就

瑪麗生性喜歡冒險,小時候,就算是去同一個地方,她也要嚐試走不同的路,甚至去尋找別人不知道的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出她的這種個性。她是一個不畏艱難的人,即使困難重重,也一定會設法解決。現在她不但想寫博士論文,還想選擇別人從未做過的研究,所以她便著手詳閱物理化學界各種最新的實驗報告,以便確定研究題目。

終於,她選定了法國物理學者亨利·柏克勒爾的研究報告,研讀再三,興味盎然。

柏克勒爾教授的研究報告在物理學上極富啟發性,雖然他的研究尚未完成,但很可能會成為某項偉大研究的開端。

這些數據讓瑪麗下定決心,一定要進一步探索柏克勒爾射線。

所謂“柏克勒爾射線”就是當時已公諸於世的X光研究之再進一步的發展。

柏克勒爾教授認為還有類似X光線的東西,於是就開始這方麵的研究,想不到竟意外地發現了金屬鹽——鈾。

奇妙的鈾,不用光刺激,本身就能夠放射光線。而且,這種不可思議的光線,還能透過不透明物質(如黑紙),且以周圍的空氣作為導體而產生作用,即使長期放在黑暗中,也照樣能夠放射光線。

這種罕見的現象,後來被瑪麗命名為“放射能”。至於“柏克勒爾射線”的能,到底是由什麽所造成的?其放射性質又如何呢?當時歐洲所有的研究所都未進行過此項研究,1896年亨利·柏克勒爾向法國科學學士院提出的報告是唯一的資料。

這是瑪麗最感興趣的研究目標,說不定還能發現其他的新元素呢!

瑪麗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皮埃爾,皮埃爾深表讚同,兩個人立刻著手共同研究。

但實驗室要設在哪裏呢?皮埃爾和理化學校校長協商後,向學校借了一間倉庫和堆置機械的棧房。

倉庫簡陋不堪、沒有地板、屋頂也會漏雨,夏季悶熱不說,冬天寒風從縫隙吹進來的滋味也不好受,裏麵隻有一塊舊黑板、一個四條腿晃動的桌子,以及煙囪生鏽的壁爐。早在理化學校還附屬於巴黎醫學院時,這裏曾是屍體解剖室,光線昏暗、濕氣很重。

濕氣重,對瑪麗的病很不利,也很可能會影響到電流計的準確度,但他們別無選擇。在此後的四年裏,他們就是在這個倉庫內研究不輟。

剛開始時,瑪麗一直感到很疑惑,到底柏克勒爾射線不可思議的作用,是鈾礦特有的現象,還是隻是偶然而已?其他物質是否也有同樣的現象?如果是的話,那麽除了鈾之外,就必須再去發掘具有這種特殊現象的其他物質了。

於是,她把學校所搜集的礦石一一放在電流計的實驗台上,再三檢視,經過若幹次的實驗後,在瀝青鈾礦(鈾和鐳的原礦)內發現了相當強烈的放射能。

瀝青鈾礦因含鈾,所以具有放射能是當然的;但問題是這個放射能比鈾強四倍以上。這個發現讓他們興奮異常,但是真相是什麽,還有待繼續試驗進行查證。其中是不是還含有尚未被發現的新元素呢?如果真是這樣,就需要苦心研究了,因為這既沒有參考書籍,也沒有人能給予指導。

瑪麗把她的想法告訴了裏普曼教授,想不到他的恩師反應很冷淡,說:“居裏夫人,我也曾聽說過你的研究。我認為你的研究方法可能有問題,你最好重做。”

瑪麗很想告訴他:“不,我的研究絕對沒有錯。”

但她強忍住了這句話沒有說出來,便匆匆地離開了學校。後來裏普曼教授也承認她的研究價值。1898年4月12日,他在學士院例會席上說:“瑪麗·斯科羅特夫斯基·居裏在實驗室內發現,有一種具有強烈放射能的新的化學元係可能存在。”

這是居裏夫婦從倉庫實驗室向物理學界發出的第一炮,接下來他們的研究目的是求證這種元素到底是什麽,以及它在瀝青鈾礦內的含量有多少。

後來他們發現其含量竟然不及百分之一,含量如此微小,卻能放出那麽強烈的能量,這種發現震驚了學術界。

接著他們便開始分析瀝青鈾礦,探索能發出放射能的成分到底是什麽。最令他們驚異的是,具有放射能的竟有兩個新元素。

1898年7月,瑪麗終於發現了其中一個,她用祖國語言波蘭文將它命名為“釙”。

這是他們向科學界發出的第二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