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曆史

林肯出生的那個時代,適逢美國即將步入強國之列。美利堅合眾國自1776年脫離英國獨立以來已經過了30多年,最初美國的版圖隻有今天的八分之一。

北美13州本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在哥倫布(1451—1506)發現新大陸90年後的1585年,最早的一批英國移民抵達北美。

率領這批移民團最早來到這塊土地的,是沃爾特·雷利(約1552 —1618)。一年前,雷利的一個親戚曾來到這裏考察,他眉飛色舞地對雷利描述說:“那裏到處是高高的雪鬆、成串的葡萄、悠閑自在的鹿、歡蹦亂跳的兔子和各種各樣叫不出名字的家禽。”雷利等人在現在的北卡羅來納海岸登陸,並把這塊土地命名為弗吉尼亞(意思是處女地)。他們不辭辛勞,一心想在此建立殖民地,卻不幸被疾病、惡劣的生存條件以及薄弱的意誌打敗了。

至於比英國人更早抵達新大陸的西班牙人及葡萄牙人,情況也大致如此。

哥倫布發現大西洋沿岸的新大陸後,西班牙一些喜愛冒險的人也紛紛橫渡大西洋前來這裏。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的21年,也就是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爾博亞(1475~1517年)也曾橫渡巴拿馬地峽,抵達西太平洋沿岸,現在巴拿馬運河東岸的巴爾博亞城就是以那位探險家的名字命名的。

與此同時,以科爾特斯為首的一群亡命之徒,也借著武力,把居住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毀滅了。此外,皮薩羅也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國。

瑪雅及印加人都具有悠久而卓越的文化,可是西班牙的冒險家卻對這些不屑一顧。他們一味地燒殺搶掠,隻是為了搶奪金銀珠寶。

後來,當西班牙人知道這些國家蘊藏著豐富的銀礦後,就陸續前來,依靠強大的武力奴役著當地土著,逼迫他們大量采掘銀礦,然後通過輪船運回本國。很快地,西班牙就變成了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國家。

英國是一個島國,也是一個敢於挑戰海洋的航海民族,可是在向外擴張這方麵,在當時卻顯得有些落後。直到16世紀末期,伊利莎白一世即位之後,才開始大規模向海外擴展。自此之後,英國的海盜也開始活躍在大西洋上,並經常襲擊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船隻,搶奪船上的金銀財寶。英國也希望跟西班牙及葡萄牙一樣,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然而在當時,葡萄牙已經占領東方國家,西班牙的勢力則遍及中美及南美,僅剩下沃爾特·雷利所發現的北美,尚未被任何國家占領。

雷利率領的那群人也跟西班牙人一樣,隻想尋找到銀礦一夜暴富。不過弗吉尼亞一帶根本沒有金礦和銀礦,隻有一片被原始森林覆蓋的大平原。

於是,這批移民不得不親自動手去砍伐森林,開墾土地,並試圖栽植煙草。可是,對於這批夢想一夜暴富的人來說,動手開墾土地以維持生活實在是很痛苦不堪的事,因此生病倒地的人、意誌動搖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煙草的栽培也不很順利,所以到了第四年,他們就不得不放棄開拓事業了。

18年後,又有無數英國人相繼來到弗吉尼亞。這批移民是由約翰·史密斯率領的。

這批移民並不像過去的移民那樣隻想暴富,相反的,他們想在這裏定居,世世代代生活下來。

對來自文明國家的人來說,在野獸及印第安人的威脅之下,要砍伐原始森林、開墾土地、建造房屋,需要相當大的決心和毅力。而這些人都能將所有的困難一一克服,最終在這裏建立了一個久居之地。

1620年,在弗吉尼亞的東北方(即現在馬薩諸塞州的普利茅斯海岸),出現了一艘破舊的帆船。這艘船叫做“五月花號”,載著來自荷蘭的102名英國人。

很久以前,英國人就信仰基督教。亨利八世與羅馬天主教會決裂後,自創英國國教派,脫離了基督教而獨立存在。到了16世紀末期,馬丁·路德(1483 —1546)改革宗教後,新教傳到了英格蘭,受到許多英國國教派教徒的支持,於是改信新教的人與日俱增。

馬丁·路德始終反對過於重視儀式、強迫信徒迷信的基督教,他主張發自內心的虔誠信仰,這就是一般所謂的新教。

當時的英國,信仰舊教的多半是貴族,而新教卻在普通民眾之間大為流行。信仰新教的人反對國王和主教專權,他們接受加爾文教教義,要求廢除主教製和偶像崇拜,減少宗教節日,提倡勤儉節忍,反對奢華縱欲。信仰新教的人認為,在神的麵前,人沒有身份等級的差別,任何人都可以信仰神。信徒應該始終具有虔誠的心,謹言慎行,互相關愛。

為了擁有虔誠之心,他們認為應該戒除煙酒或奢侈的享樂,否則將陷於墮落之淵。換句話說,他們的理想就是過著簡樸的生活,並且一邊祈禱一邊工作。這種追求心靈清靜的英國新教徒又被稱為清教徒。

清教徒因為反對王室的宗教專製和經濟壓榨,屢遭鎮壓迫害,無法在英國立足,隻好結伴逃往荷蘭。而搭乘“五月花號”前來新大陸的,正是這些清教徒。

在普利茅斯海岸登陸的人當中,有35名清教徒,餘下的是工匠 、漁民、貧苦農民及14名契約奴,不過大家都能同心協力地為開創未來的生活而努力。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五月花號公約》寫道:“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耀,我們飄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這些簽署人在上帝麵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實施、維護和發展,為了殖民地的公眾利益,我們將根據這項契約頒布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這批移民在這裏開創了一個自我管理的社會結構,這在王權與神權統治的時代,暗示了許多民主的信念。

“五月花號”的人就在虔誠的信仰之下,在《五月花號公約》的約束下,過著一邊祈禱、一邊工作的簡樸生活。他們建築圓木小屋、砍伐森林、開墾耕地,把本來是野獸棲息的荒地,建成了理想的家園。他們深信,凡是有堅定信仰的人,必能克服任何困難,開拓光明的前景。

當其他地區的清教徒得知“五月花號”到達新大陸後的情形時,無論是身在荷蘭還是英國本土的清教徒,都陸續地越過大西洋前來新大陸。

現今的波士頓一帶,當時就在這種情況下變成了英國人的殖民地,被稱為新英格蘭。不同於西班牙人那種搶奪當地住民金銀財寶的野蠻習俗,來到新大陸的英國人是想在這兒生根,因此都全力以赴地開墾荒地,辛勤耕種。

這正是英國殖民地繁榮的原因。尤其是“五月花號”的那些人所懷抱的自由平等精神,更被後來的北美移民發揚光大。

此後,在其他新興殖民國如英國、荷蘭和法國的競爭下,原本強大的殖民帝國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卻日漸衰落了,英國卻以驚人的速度壯大。

當時,英國的船隻不斷活躍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一帶。接著,同為海洋國家的荷蘭也仿效英國人的方式,向亞洲及美洲挺進,並終於在現在的紐約一帶,開發了一個殖民地。

看到英國及荷蘭在新大陸發展的形勢,法國人也不甘示弱,開始向現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區移民。

然而,法國人的作風依然與西班牙人相似,他們的目的在於大量收集獸皮運回歐洲牟取暴利。

北美的第一塊英國殖民地並不是靠英國政府的力量開發的,到了17世紀,英國政府才試圖采取行動,把這塊土地納入英國的版圖。不久,由荷蘭人開發的新阿姆斯特丹港也被英軍占領了。

這個時候,英國又出現了一個叫做“教友派”的新教。1682年,教友派的信徒分別搭乘數艘船隻,抵達紐約港。這是空前絕後、人數最多的一次移民。後來,他們在紐約西南方的一片原始林中,開發了一個新的殖民地。

賓夕法尼亞州的建立者——威廉·潘(1644—1718),是最早一批到新大陸開發的英國大地主之一。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因為欠威廉·潘的父親16000英鎊的債,因而在1681年4月4日,查理二世向他頒發了特許狀,將此地送給威廉·潘,並將此地命名為“賓”。威廉·潘帶領了一批人,將此地命名為“夕法尼亞”(林地之意),合在一起就是賓夕法尼亞,現在的州名。威廉·潘希望能夠在此建立一個都擁有同樣信仰的和平村落。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正如清教徒把波士頓當做根據地一樣,教友派信徒也以費城為中心,漸漸擴展到現在的賓夕法尼亞地區。

於是,英國人就在北美的東海岸地區生活了下來。

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清教徒或教友派教徒,他們都是憑著堅定的信仰及意誌,克服重重困難,才能建成一個舒適的生活場所。

不論後來的物質文明如何發達,這些人的堅韌不拔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仍然被承襲下來,成為美國人民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