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旅程

桑·皮耶魯老司令官答應代為轉交英皇的親筆勸告書,華盛頓的任務告一段落,接下來要應付的,就是回程時的困難了。天氣沒有絲毫的好轉,依然是暴雨不斷,狂風呼嘯,浮冰和暗礁讓獨木舟搖晃不定,幾次遇險,就連馬匹都因暈船而大聲嘶喊。

華盛頓見狀說道:“迫不得已,咱們隻好跳水了!”說完他便率先“撲通”一聲跳下水去,眾人也紛紛跟隨他下水。大家同心協力,一麵緊拖著獨木舟,一麵照看著船上的貨物,甚至有時候還必須扛著獨木舟走在堅冰之上,總算渡過了又長又急的河流。

自然環境的惡劣嚇不倒華盛頓,但是其他的難題就讓他著實感到了力不從心。眾人來到柏朗格城後,白雷酋長意外地受了傷,不能再和他們結伴同行。前方將要遇到的土著都很蠻橫,如果有白雷的陪伴就會順暢許多,但是老酋長如今體力不支,沒辦法再護送他們了,老酋長千叮嚀萬囑咐地告訴華盛頓要注意安全,讓華盛頓心中也緊張不已。

除了老酋長不能同行之外,柏朗格城之後的道路也更加險峻,馬匹要馱著帳棚和糧食,看起來已經是疲憊不堪,體力快要透支了。沉思了一番,華盛頓決定自己要抄捷徑趕回去複命,把馬匹和貨物都交給了劍術老師布拉姆。當天晚上,華盛頓更換了深色的衣服,背上幹糧,帶著一把小手槍,和基斯得一起先行離去了。

二人匆忙趕路,入夜後就撿些枯枝引火取暖,然後席地而睡。一天,二人路過一個名為“殺人族”的土著部落,華盛頓想起了白雷的提醒,這是一個投靠了法軍的部落,他們本想悄悄地過去,盡量不要驚動那些野蠻的土人,但是最終還是被“殺人族”發現了,那些人看起來窮凶極惡,叫喊著把華盛頓二人團團圍住。

“殺人族”的人簡單盤問了華盛頓幾個問題,華盛頓感到十分厭煩,顯出一副不耐煩的神情。彼此虛應一番之後,華盛頓就在該部落中雇了一位族人作為開路先鋒。這位土著沒說話,背起了華盛頓的行囊便走在了前麵,然而他走的都是荒草遍布的山間小路。幾個人一口氣走了十五公裏,就連一向身強體壯的華盛頓也累得麵無血色、四肢酸軟。

華盛頓提議紮營休息一下,而那個帶路的土著卻提醒說:“不遠處就有歸屬法軍的土著部落,在這裏生火紮營,一定會被那些野蠻人發現,說不定咱們就性命不保了,如果你感到很疲倦,讓我來替你保管槍支吧,你好振作起來往前走。”

在那荒山野嶺的地方,槍是華盛頓唯一的防衛武器,機警的華盛頓當然不會把槍交出來。隨後他們來到一片廣闊的空地上,離開了幽暗的樹蔭,前方好像還有一個牧場。正在華盛頓觀望四周的時候,那個土著卻趁機奪取了他腰間的手槍,扣緊扳機,然後就是“砰——”的一聲槍響。

華盛頓反應迅速,隨著槍彈的聲響俯臥在冰雪所覆蓋的地麵上,身體沒有受到傷害。逃掉一劫的華盛頓連忙詢問基斯得有沒有受傷。確認了對方都安然無恙,二人連忙尋找那個領路人,那個土人早已隱身在一棵大樹下,準備再發射第二枚子彈。華盛頓和基斯得連忙躲進草叢裏,然後悄悄匍匐到那個土著的身旁,一把逮個正著。基斯得要殺了他,而華盛頓卻打算放了他。他向基斯得使了個眼色,不急不緩地對帶路者說:“剛才你開槍的目的,是不是由於岔路辨別不清,故意開槍作為信號?”

帶路者表現得若無其事,滿不在乎地回答說:“是又怎樣?”

華盛頓說道:“那麽你先回家休息吧!我實在太疲倦了,走不動了,今晚就在這裏生火露宿,明天早上請你幫我帶些肉食來。”說完,華盛頓就塞給他一些幹糧,土著拿起幹糧就跑了。

等那個領路人走遠了,華盛頓二人便繼續趕路。又匆匆趕了一天一夜,兩人拖著疲憊的步伐來到了阿列卡尼河畔。不料那裏的河麵幾乎完全凍結,巨大的浮冰互相撞擊。無奈之下,二人始終都沒合眼,就在岸邊度過了漫漫長夜。

華盛頓趕路匆忙,除了隨身的一把小斧頭之外就再沒有其他的工具了,想要編織一個小竹筏都不可能,如何渡過這寬闊的冰河,成為了他們最傷腦筋的問題。無奈之下,他們隻好用那把小斧頭試一下了。

二人齊心協力,終於做成了一個簡陋的竹筏,華盛頓和基斯得從晨曦微露的時候一直忙到了黃昏時分,兩人不顧天色將暗,乘上竹筏朝著對岸駛去,但是還沒到達河流的中央,竹筏就被漂浮的浮冰夾擊,在河中央進退兩難。竹筏在湍急的水流中搖晃,華盛頓使勁撐著長竿,一不小心,掉進了冰冷的河水之中。

一時間險象環生,華盛頓索性提議遊泳過河,基斯得也覺得遊過去更安全些,於是兩人共同遊向小島。上岸之後,兩人都全身濕透,四肢僵硬得無法動彈。不過好在這個島上沒有印第安部落的侵襲,不用擔心別人的暗算。

清晨,基斯得登上島嶼的最高峰,為擺脫危機而情不自禁地高聲歡呼。不過這種輕鬆也沒能持續多久,因為他們還要再次出發。浮冰越來越多,反而方便了二人過河,華盛頓不必再為交通工具傷腦筋,兩人小心翼翼地踩著浮冰到了河的對岸。

新軍作戰

華盛頓的成功歸來在大家眼中成為傳奇。1754年1月11日,費爾費斯公卿的大廳裏歡聲雷動。大家從二樓的窗口眺望著林蔭大道,都在等待一個身影的出現,突然,有人叫道:“啊!那就是華盛頓少校,就是喬治呀!”又是一陣興奮的呼聲。

不一會兒,曆盡千辛萬苦的華盛頓走進大廳,公卿看到他衣衫襤褸的樣子,為他的平安歸來感到很欣慰,打算為華盛頓開個慶功宴。不過莎麗夫人卻連忙阻止說:“不行,現在喬治最需要的是洗個熱水澡,好好休息一下,慶功的事情還是明天再說吧!”

聽了夫人的話,華盛頓笑著回答:“明天我得前往威廉斯堡拜訪州長,將法軍司令官的複函交給他。”這種盡忠職守的態度,還有華盛頓的冒險經曆,都成為了弗吉尼亞州的大新聞,華盛頓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法國積極修築要塞和碉堡,還不斷進行增兵、開路、拓荒等行為,侵略意圖日趨明顯。丁威迪州長得到消息後立即召開州議會,征收軍事費用。籌備軍費的主要途徑仍然是對租借給人民的公有土地征收租金。

然而這一項提案並沒有獲得附議,州議會拒絕為此提供軍費。丁威迪州長脾氣倔強,決定不等州議會的決議,就毅然命令華盛頓率領百名民兵防衛俄亥俄州。於是華盛頓開始著手招募新兵。隻不過讓他有些泄氣的是,那些所謂的新兵,不是為了混口飯吃的無賴,就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甚至還有沿街乞討的叫花子。若要將這群烏合之眾訓練成精良的軍隊,恐怕比登天還難!

局勢一天天地發展變化,州議會終於也感覺到了俄亥俄州的危機,決定撥出一萬英鎊做軍費。這筆錢大概能將四百名士兵送上戰場。華盛頓被提升為中校,此次再沒有人質疑他的能力了,華盛頓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校,也算是實至名歸。另外,華盛頓還被授予邊境戰役軍司令官的頭銜,不過最終華盛頓以年輕為由謙虛地拒絕了,他主動要求退居副司令之職,負責先鋒隊長的任務,帶兵駐紮在俄亥俄州。

大家都不太看好華盛頓招募的新軍,覺得那些烏合之眾麵對訓練有素的法軍時很難取得勝利,華盛頓本人也是戰戰兢兢地準備著。四月二日,華盛頓率領著兩縱隊的士兵出發,不料法軍竟先乘船到達了荷庫斯港。華盛頓開始顯得有些急躁,決定從維魯士灣開路前進。選擇這條路就意味著一項浩大的工程,士兵們需要砍樹、鏟岩、架橋、辟道……所以直到五月下旬,這一隊人馬還是沒有越過阿帕拉契山。布拉姆分析說道:“法軍糧餉充足,武器和彈藥也很完備,而且他們不需要披荊斬棘開道辟路,調防或出擊時又有渡船作為交通工具,他們是以逸待勞,而我們的人到了那裏就筋疲力盡了。”實際情形確是如比。

法軍除了上述的優勢之外,兵力也由五百增加到一千四百之多,至於是否真會演變成一場戰爭,是人們無法預料的事。但是華盛頓不想退縮,他不甘示弱地率領著一百六十名士兵,決定從維魯士灣開始進軍。一日黃昏,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華盛頓主張摸黑行進。到了夜裏,大家背著裝備繼續前進。熬過了又冷又長的寒夜,天漸漸破曉,借著細微的光亮,大家突然發現地麵上留有鮮紅的腳印,猜測這可能是法軍留下的,進而推測到敵軍不久前曾經來過此地。華盛頓不由得想,若是能夠不費一槍一彈活捉敵軍,豈不是大快人心的事!於是,華盛頓率兵埋伏在草叢裏,一步一步向前逼近。

就在眾人聚精會神埋伏的時候,突然響起了一連串的槍擊聲。槍聲從岩石縫及樹叢之中發射出來,華盛頓身邊的士兵接二連三地中彈受傷,原來中埋伏的是他們自己。緊接著華盛頓一聲令下,一場持續了十五分鍾的槍戰就這樣開始了。這場戰役名為森林戰役。最後的結果是法軍自亂陣腳先行撤退,法軍隊長裘蒙布中彈身亡,其他二十一名士兵均成為英軍的俘虜。為了保全生命,這些俘虜紛紛稱自己是英國政府派遣的間諜,但是沒有人相信這種話。

華盛頓還在戰死的隊長衣袋中搜出了法軍司令官的命令書。在向州長呈遞的報告中,華盛頓闡明了自己的理由:“如果照他們所說,裘蒙布負有和平任務,那麽,為何率領三十名武裝士兵呢?為何在炎熱的五月間隱身雜木草叢之中?為何十萬火急地派兵前往琉肯要塞求助?”

華盛頓也給住在弗農山莊的弟弟佳奇寫了一封信,信中華盛頓深刻地反省,描述了自己第一次參戰的感受:“這一次森林戰役,我連一點外傷都沒有,但是,我身旁的士兵卻有一人壯烈犧牲了,這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隱蔽的緣故。除了一位戰死的士兵以外,其餘則傷痕累累。當然,我也聽到了敵軍中彈的呻吟,雖然其哀號聲令人心驚,卻又覺得興奮不已。”

又過了兩天,華盛頓得到消息,夫萊上校因病亡故,政府任命他為司令官。事已至此,華盛頓隻好默然接受,他是注定要與法軍一決雌雄了。當時的局勢動**不安,華盛頓以身犯險,率軍深入敵陣,奮戰在荒山野地的第一線。但是有一些困難是華盛頓也無法解決的,他們的兵力雖然增加到了三百名,但是軍隊駐紮在封閉中的乃歇西濟要塞,根本沒有條件對新兵進行正規的訓練,而且軍中彈藥匱乏,士兵們的薪酬微薄,都對軍中士氣造成了不良影響。

再看法軍,盡管陣地狹窄,但士兵的訓練、夥食等各方麵條件都遠在英軍之上。他們擁有大炮等先進設備,彈藥充足,軍需補給不斷,援軍也陸陸續續地到來。不過這一切都沒有讓華盛頓感到氣餒,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撤退的意思,仍然鼓足勇氣向州長報告說:“我有十成的把握能夠以極少數的兵力,麵對敵軍強大的陣容。雖然戰事何時了結無法預期,但我軍為了保衛領土,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如果閣下獲悉我軍敗北的消息,請別責怪我們,因為我們絕不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