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波士頓

十一月的一天上午,一輛馬車停在了華盛頓的陣營前,瑪莎夫人和傑克夫婦從車上走了下來。他們的到來讓司令部的氣氛登時溫馨了許多,眾人吃著瑪莎從弗農山莊帶來的點心,一些年輕的將校都感到很興奮。

華盛頓看起來也很高興,但傑克卻發現了他比以前更沉默了,傑克仰頭看著迎風飄揚的美洲新旗幟,明白華盛頓心中的壓力很大。士兵們紛紛返家,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人員減少了一半,那些新召募的兵士全是老百姓,要參軍打仗還需要一定的曆練。

華盛頓在寫給友人的信上曾經描述過自己那段日子的心境:“夜深人靜之時,我常輾轉不能入睡,看看軍隊目前的窘境,想到肩負的重任,仿佛有千斤重擔,壓得我透不過氣來。前途艱險難料,沒有一個人了解我的苦衷,真恨不得能卸下司令官的職位,擔任一名小兵,我就心滿意足了!”

盡管華盛頓用心良苦,但是民軍發展到了這個地步,眾人對華盛頓議論紛紛,責難之聲四起。各州議會一致要求華盛頓設法挽回頹勢,恢複民軍的士氣和戰鬥力,無奈各地的狀況都不利於殖民軍,華盛頓心有餘而力不足。

由一千二百名士兵組成的遠征部隊,好不容易才攻進加拿大,誰料蒙哥馬利將軍竟然戰死於魁北克城外,導致戰況急轉直下,殖民軍連連潰敗,先前的戰果也付之一炬。紐約的形勢也不容樂觀,藍末亞所率領的軍隊已經占領了弗吉尼亞低地,克林登艦隊正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照目前的形勢來看,軍心渙散的殖民軍根本沒有獲勝的可能。

就在華盛頓苦悶彷徨的時候,陣營內突然響起了如雷般的歡呼聲,原來是諾克斯上校所率領的殖民軍,從羅德島利用八十頭牛拖了四十輛雪橇,上麵滿載著大炮和軍需品。

華盛頓早就想要攻擊波士頓的英軍,隻不過一直苦於缺少軍需物資和大炮而無法行動,諾克斯上校的到來著實讓華盛頓鬆了一口氣,進而勇氣倍增。諾克斯上校冒著風雪,越過冰凍的沼澤,穿過積滿厚雪的荒野,將殖民軍需要的大炮從基地搬運來此,大家在感激之餘更感到振奮,從那以後,形勢漸漸好轉,軍需品陸續從各方運到。

陰霾散去,曙光乍現,總司令官華盛頓一聲令下,殖民軍於三月四日晚進攻羅基斯坦小丘。殖民軍於八點左右抵達,隨即開始挖掘壕溝,寒月下的大地,仿佛石頭般堅硬,但大家依舊幹得熱火朝天。華盛頓默默地站著,感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就要到來了,這一戰如果成功了,以往對他的質疑就會自動消失,他將成為殖民地人民心中的獨立英雄;如果失敗了,他就會和其他的兵士一樣,頂多是一個愛國的亡魂罷了。

清晨的陽光慢慢地溫暖著大地,霍威將軍站在小丘上,突然發現兩座香菇模樣的堡壘巍然聳立著,心就開始往下沉。 殖民軍締造了一夜之間完成兩座堡壘的奇跡,讓他有種不祥的預感。

又是一場炮火紛飛的戰鬥,像驟雨般的子彈紛紛從小丘發出,尤其艦艇更是顯著的目標。波士頓要塞和艦艇上也發出了猛烈的炮火,然而重整旗鼓的殖民軍毫無懼色。華盛頓縱馬奔馳在小丘上,高喊:“替兄弟們複仇!”殖民軍們跟著他奮勇向前衝殺。那天正好是三月五日,也是“波士頓大屠殺”的紀念日。

英軍運氣不濟,在一艘載著兩千五百名英軍的運輸船企圖登陸威廉姆斯港時,海上突然刮起了狂風,船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進退兩難,運輸船根本無法靠岸。英軍隻好把登陸計劃延遲到第二天。

然而第二天又是大雨滂沱。當時的槍支一被雨淋濕就不能再用了,所以戰鬥又再次延遲,殖民軍借此機會連忙繼續構築工事,鞏固陣地。英軍的夏魯登提督提出警告,因為殖民軍在小丘上嚴陣以待,軍艦不能再停泊在港內了,那樣太危險。他經曆過芒卡小丘戰役,那些慘痛的經曆讓他深知要攻克殖民軍堅固的堡壘,實比登天還難,於是眾多參謀都主張撤出波士頓。

但是也有人對此表示反對,擔憂地說:“當軍隊撤到船上的時候,如果敵方趁機發動攻擊,我們將會在槍林彈雨中全軍覆沒。”於是又有人主張在街上放火,借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然後趁亂進行撤退。最終霍威將軍想出一條錦囊妙計。他要以波士頓的安危來威脅華盛頓。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一個自稱是市民代表的人,高舉著白旗,來到殖民軍陣地,向華盛頓說道:“霍威將軍說,他們撤兵時,殖民軍如果不予炮轟,他就不縱火燒波士頓,為了全市市民的生命財產,請你們屆時中止炮擊。”

可是陳情書並沒寫明要呈給什麽人,亦沒有霍威將軍的簽名,所以市民代表未達成使命就怏怏離去了。

波士頓會不會被英軍縱火焚毀呢?

十七日那天天還沒亮,英軍就開始了大撤退,波士頓亂成一片,滿載士兵的運輸船緩緩駛出港口,殖民軍的炮台沒有發動射擊,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市民們很感激華盛頓,他雖然沒有給市民代表一個明確的保證,但也不忍讓波士頓毀於敵人之手。在華盛頓看來,殲滅敵人、爭取勝利是軍人的本分,但是保護市民們生命財產的安全更是他們的職責。

英軍全部撤退之後,華盛頓率大軍威風凜凜地入城,受到市民們的夾道歡迎,都把他們視為拯救波士頓的“自由勇將”。

英軍撤退倉促,遺留了兩百門大炮和無數的彈藥、槍支等物資,這些都成了殖民軍的意外收獲,大家看到這些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武器,簡直欣喜若狂。華盛頓一生中最大的危機就這樣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