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的家訓

愛爾蘭島是英國西部的一個海島,占這個海島大部分麵積的就是愛爾蘭共和國。愛爾蘭共和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但現在已獲獨立。大約在一百多年以前,愛爾蘭地區流行一種不知名的植物病,這種病傳染性極強,馬鈴薯無論是長在田裏還是貯藏在倉庫中,都有可能被感染到,而且蔓延的速度很快。馬鈴薯隻要感染這種病,立刻就會腐爛,導致馬鈴薯歉收。當時,馬鈴薯是愛爾蘭人民的主食,為了逃避饑荒,許多愛爾蘭人就橫渡大西洋,到美國東部去謀生。

當時,愛爾蘭人麵臨饑荒,不幸的是又流行傷寒,死亡的人數實在多得驚人。愛爾蘭人是一個很有耐心、工作認真的民族,但是對於這種突如其來的天災卻束手無策。人們紛紛離開這個被上天詛咒過的地方,到別的國家求生。為了出外謀生,他們賣掉了祖傳的田產,帶著一些現鈔,買了橫渡大西洋的船票。“到了美國之後,我們會變成什麽樣子呢?”這群懷抱著夢想與不安的愛爾蘭移民中,有一個就是約翰·肯尼迪的曾祖父。

1963年6月,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前往愛爾蘭共和國進行訪問。肯尼迪訪問愛爾蘭共和國並不是國事訪問,而是私人關係的訪問,因為愛爾蘭島曾是肯尼迪祖先的故鄉。

終於,人們期盼的這一天到來了。肯尼迪總統如願以償光臨了這個小城鎮。為了歡迎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紐羅斯鎮起了很大的**。穿著白禮服的孩子們興奮得漲紅了臉,排出整齊的“歡迎”字形,歡迎的隊伍中舉著大大小小的旗幟,有的旗幟上寫著“歡迎回家”,還有的人竟然歇斯底裏地唱起肯尼迪總統最喜歡的《愛爾蘭之歌》,不一會兒,就有許多人大聲唱道:

我們是威克斯福德的好男兒,

切斷令人憎恨的鎖鏈,

為了解救祖國,

讓我們心連心手牽手共同奮鬥!

對於這種發自心底的、毫不矯揉造作的大合唱,肯尼迪總統聽得入了神,當歌聲結束時,這位年輕的總統還意猶未盡地說:“對了,還有一首叫做《由威克斯福德來的人》的歌,我也很喜歡,可是歌詞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這時站在人群中的一個小孩聽了總統的話,立刻從口袋中掏出一張寫著那首歌詞的紙片,怯生生地遞給總統。總統高興地接過紙片,然後跟孩子們一同唱起這首歌。這一刻,無論是總統還是村子裏的人,都無比感動,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溫暖。

肯尼迪總統還在村民麵前作了一次簡短的演說,他說:“我非常高興能來這裏訪問,回想起來,自從我們家搬離這個地方到今天已經有115年,經曆了三代人了,兩地相距6000英裏。我的曾祖父離開家鄉後,越過大洋在彼岸的波士頓開了一家桶店。當時他老人家除了虔誠的宗教信仰對自由的信心之外,一無所有。我們有幸成為他的子孫,現在我可以驕傲地告訴各位,對於曾祖父的遺產,我們將視為最珍貴的東西繼承下來。”

肯尼迪在這次演講中提到這次回到紐羅斯鎮已經經曆了祖孫三代,115年的時間和6000英裏的距離,為什麽會這麽說呢?在此,我們有必要先介紹一下肯尼迪家族的曆史。

起初,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最早開拓美國東海岸,在那裏克服萬難奠定今日美國基礎的人大部分是英格蘭的新教徒。我們隻需要稍微回想一下美國的建國史,就不難了解為什麽這些英國人的子孫能夠支配當時的社會了。像愛爾蘭人、意大利人、波蘭人等民族都是由舊教國家來的移民,他們可以說是美國的新進人員,想要加入別人已經打好基礎的社會裏去,自然就得從下層社會的生活開始。尤其是愛爾蘭人,他們的祖國本來就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這種情形很自然地就體現到新大陸的社會中。

1850年,帕特裏克·肯尼迪來到波士頓,當時波士頓已有許多愛爾蘭籍的移民,但是他們大都居住在波士頓的貧民區,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這裏的愛爾蘭人多半是碼頭工人,也有一部分是按日計酬的勞工,帕特裏克也不例外。他做過各種出賣勞力的工作,省吃儉用,最後終於開了一家專門製造裝酒用的木桶的桶店。

由於帕特裏克的勤勞、和善,桶店的生意越來越好。後來,他娶了一位愛爾蘭姑娘,生下了一男三女。唯一的男孩子帕特裏克·J.肯尼迪出生於1862年,不久,老帕特裏克就因為染上霍亂不幸去世了。後來這位男孩的孫子,也就是肯尼迪家在美國的第四代子孫中出了一位美國總統。

自幼失去父親的帕特裏克一邊讀書,一邊還要幫助母親工作。當時,他母親在一家商店裏打工,等到帕特裏克長大後,他開了家酒吧。當時,在美國謀生的愛爾蘭人千方百計擺脫貧窮的生活,而致富的捷徑就是本小利大的小酒店或商店,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從政。帕特裏克一方麵開酒店,同時也在積極準備向政壇邁進。

其實,帕特裏克並不喜歡喝酒,但是他喜歡與常來酒店的老鄉高談闊論。每次帕特裏克總是能夠很耐心地聽完這些人的議論,並給予適當的建議,因此成為眾人眼中很不錯的顧問。帕特裏克不但成為人人喜愛的酒店老板,同時也深受當地人的尊敬與愛戴,漸漸地他開始步上了波士頓的政壇。

帕特裏克雖然隻上過幾年學,但他天資聰穎,見識卓越又有魄力,是一位天生的領導人物。他有三個子女,他的家訓一直流傳到他的孫子輩,例如:

凡事要做,就做第一,第二就輸給別人了。

決不可犯錯。

帕特裏克一方麵積極擴展他的生意,一方麵又積極擴展他在當地政界的影響力。他的一生都是以公平與正直出名的。肯尼迪總統的父親約瑟夫出生於1888年,當時祖父帕特裏克已經是州議會的眾院議員了,當約瑟夫進入幼兒園時,帕特裏克已是一位參議院議員了。受帕特裏克的熏陶,約瑟夫從小就對政治有相當的了解。

老爸約瑟夫

約瑟夫是在當地的教會學校接受小學教育的,據說他在小學時就對數學非常感興趣,連老師都對他的數學成績讚不絕口。放學後,他玩的最多的遊戲就是與周圍的小夥伴們踢足球或打棒球。

當時,肯尼迪的家族環境已經大為改善了,生活堪稱富裕,但約瑟夫還是利用課餘時間做報童,也曾到遊艇上去賣花生米等。約瑟夫並不是為了錢才去外出工作的,像他這種生活環境優越但仍然去做報童或看護小孩的情形,在美國司空見慣。美國的父母們都希望子女能有這種生活經驗,以此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

父母希望約瑟夫將來能進入哈佛大學,在小學七年級時,他就被轉到當地一所相當有名的學校——波士頓拉丁學校就讀。當時在愛爾蘭籍的父母裏頭,具有這種遠見卓識的人少之又少。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愛爾蘭人生活依然貧困,能供子女上大學的並不多;即使可以供子女進大學,也多是選擇教會大學。哈佛大學通常都是上流社會新教徒的子女們進的學校,因此,大多數的愛爾蘭人對哈佛由衷地感到排斥、厭惡。

進入新學校後,約瑟夫的成績依然很好,與他在教會小學的表現一樣,遠超過其他同學,尤其是在數學方麵。不過,約瑟夫並不是一個隻會讀書的書呆子,他也很喜歡與同學比賽,在棒球和籃球運動方麵,他還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呢。在拉丁學校的最後一年,約瑟夫贏得了約翰·菲茨傑拉德市長杯,而這種獎杯是頒發給波士頓高級中學最高打擊率選手的一種榮譽。幾年後,約瑟夫居然娶了這位市長的千金。

約瑟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丁學校畢業,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在這所人才濟濟的明星學校中,他的表現也相當活躍。第一年,約瑟夫就加入了哈佛的棒球隊,在校際比賽中大顯身手,充分表現了他在棒球方麵的才能。後來由於手臂受傷,才打消了他當職業棒球選手的念頭。

約瑟夫繼承了肯尼迪家族人的特質:積極心、實踐力及無盡的精力。無論做任何事,約瑟夫都有高昂的鬥誌。在大學裏,約瑟夫就已經顯示出他卓越的賺錢本領,他那精銳的眼光、堅毅的實踐力,遠不是一般的學生可以相提並論的。約瑟夫曾與一位同學經營觀光遊覽車的生意,這種生意投資很少,就可以得到汽車的行駛權。他們利用暑假的時候,開著遊覽車將旅客們載到波士頓的各個名勝古跡遊覽。約瑟夫利用3個暑假一共賺了5000美金,這在當時來說是一筆相當龐大的數目。因此,約瑟夫在很早的時候就有做百萬富翁的雄心。

1911年,約瑟夫從哈佛大學畢業後進入州銀行做調查員,第二年,他就利用學到的銀行業務及金融方麵的知識,在父親和親友的幫助下,買下了一家私人銀行,就這樣,他年僅25歲就成為美國最年輕的銀行總裁。

1914年秋天,約瑟夫與波士頓市長約翰·菲茨傑拉德的女兒羅絲結婚。菲茨傑拉德的家族情形與約瑟夫的祖父相同,也是因為當時的馬鈴薯歉收,才從愛爾蘭移民到美國的。約瑟夫的嶽父自幼失去雙親,少年時代非常困苦。長大以後開始步入政壇,曆任市議會議員、州議會議員、美國眾院議員,最後還擔任了兩任的波士頓市長。當時,在波士頓的政界,愛爾蘭派的力量越來越大,這大概是因為愛爾蘭人比較團結、具有組織能力有關。菲茨傑拉德不僅是一位純愛爾蘭血統的波士頓市長,同時也是一位愛爾蘭籍的波士頓市長。他在當地頗受市民愛戴,大家常昵稱他為“可愛的弗茲”。他說話幽默風趣,很喜歡用重低音唱當時的流行歌曲。

帕特裏克·肯尼迪與菲茨傑拉德的愉快、幽默正好相反,他穩重、樸實,而且頗為嚴肅。雖然這兩個人都活躍於政壇,在性格方麵相差甚遠,雖然兩人對於一些政治問題的見解常常針鋒相對,但是他們卻是交情很好的老朋友。

羅絲有一頭烏黑柔軟的秀發和薔薇色的雙頰,是位相當美麗的少女。她曾先後兩次前往歐洲學習音樂、法文、德文,完全具備上流社會大家閨秀的教養。當時,波士頓信奉天主教的年輕男士,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人多如過江之鯽。這位“可愛的弗茲”先生很以自己的漂亮女兒為榮,在外出時,經常會帶著羅絲同行,當然,在拜訪肯尼迪家族時也不例外,因此約瑟夫才有認識和接近羅絲的機會。

由於約瑟夫與羅絲都是在相同的環境中長大的,因此,兩個人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天長日久,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就越來越深厚,最終步上了婚姻的殿堂。這對新婚夫婦的新房坐落於波士頓一個名叫布魯克萊茵的住宅區,第二年,他們就生下了長子,並以父親的名字為新生孩子命名,叫做約瑟夫·帕特裏克·肯尼迪二世。這個初為人父的年輕人經常抱著兒子對周圍的人說:“我的兒子,將來一定是美國總統!”約瑟夫是一位凡事隻求第一、不要第二的人,他的這句話雖然是即興之言,但卻充滿了自信,聽來頗有真實的意味。

又過了兩年,也就是1917年,他們又生了次子約翰·菲茨傑拉德。後來奇跡般地達成父親心願當上美國總統的,不是長子,而是這位次子。接下來又生了4個女兒,分別是羅絲瑪麗、凱瑟琳、尤妮斯、帕特裏夏。第7個又是個兒子,這是三子羅伯特,第8個則是女兒名叫簡,最後又生了個兒子名叫愛德華。

在這幾年當中,約瑟夫的工作也有很大的變化。他在做了幾年的銀行總裁之後,就辭去這個工作,到貝萊亨船廠去當副董事長。就在這一年,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1917年的事。

由於工作上的緣故,約瑟夫結識了當時是美國海軍助理副官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他們兩個人一直維持很好的友情。後來羅斯福當了總統,就請約瑟夫出任政府要職。從此,約瑟夫開始活躍於政壇。

在第一次大戰結束時,約瑟夫仍留在造船廠工作,但是他很早就對買賣股票感興趣,所以,就開始從事這種冒險的投機生意。由於他對這方麵具有豐富的知識與卓越的判斷力,當情況不佳時,他總是早就脫手不做了。例如,1929年出現經濟大恐慌時,他已將股票完全脫手,而未受任何損失。

另外,約瑟夫也開始從事影視事業,無論是百老匯或是好萊塢,他都是財力雄厚的幕後老板,操縱著巨額的資金。就這樣,他在多方麵發揮了他精明卓越的經營手段,因此,他的名氣一天比一天大。他的太太羅絲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對孩子們的管教也很用心。每個星期天,一家大小都要上教堂,下午就由約瑟夫開車,帶著家人去探望老帕特裏克夫婦。老帕特裏克夫婦非常喜愛這些小孫子們,對他們也很和藹。但是,他也有嚴厲的一麵,因此,這些孫兒們都不敢在老祖父麵前做出以手撓頭或是嬉皮笑臉等不端莊的舉動來。

羅絲對於能擁有九位子女,自覺已經很滿足、很幸福。在外表上來看,這些子女都很相似,但是在性情方麵卻大不相同,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這種情形,在母親的眼裏,深覺有趣。

約瑟夫雖然不斷地地從事新工作,麵對新挑戰,但是,在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還是家庭。因此,即使工作再忙,他也盡可能抽出時間與子女們相處。有一段時期,約瑟夫為了逗小約瑟夫二世高興,常把他放在木箱裏,然後把木箱裝在雪橇上,自己則拖著木箱在雪地上到處跑。有一次,他又拖著箱子到處跑,可是心裏卻在想著工作上的事,等到他回頭時,發現箱子裏空空如也。孩子不見了,他急得到處找,最後才找到摔在雪地上又哭又叫的兒子。

小孩子一多,總免不了有人生病,如麻疹、百日咳、水泡疹這一類幼童常有的疾病,總是輪流在肯尼迪家裏出現。每當一有小孩生病時,羅絲一定會在卡片上記錄下來。其他如注射預防針、身體檢查、看牙醫等,也都記錄得很詳盡。如此才不會把凱瑟琳的搞成了尤妮斯,也不會把約瑟夫與傑克(約翰的小名)混在一起。

至於子女們的爭吵,羅絲倒不太在意,不過,她一定會找出子女們吵架的起因,盡可能地加以解決。由於人口眾多,因此,每天早上起床盥洗時,就吵鬧得像置身戰場似的。所以,肯尼迪家在選擇住宅時,通常都得挑選有3套衛生設備(包括洗澡間、廁所、洗臉池)的房子。

子女們之間的爭吵、打架本是大家庭的司空見慣特色之一,這種爭執無形中會培養出小孩子的好勝心,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協調性。肯尼迪家族也不例外,有時甚至還分成兩隊,進行激烈的對抗賽。

一位與肯尼迪家族來往密切的朋友就曾說過:“肯尼迪家族的兄弟們都具有強烈的競爭心,但我也從未見過像他們這樣團結的大家庭。他們激烈地競爭著,但從競爭中卻得到更多;因為他們互相激勵,所以,他們都有麵對挑戰的勇氣。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親密好友,但是,他們更重視、喜愛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可以說尊敬自己兄弟姐妹的程度,都遠超過對任何一位朋友。”

等子女們都長大之後,約瑟夫就常常帶著孩子們一塊兒去打網球、遊泳、駕駛遊艇或是玩高爾夫球。當他們家的成員多達十個人的時候,約瑟夫就買了一艘可以容納十個人的大遊艇,並將它命名為“我們十個”,後來又添了愛德華,遊艇就坐不下了,隻好又買了一艘較大的遊艇,取名為“再加一個”。

肯尼迪的兄弟姐妹

在紐約北區,有一幢高級住宅叫布隆克斯,兩位少年正在這棟住宅的一樓進行摔跤比賽。一個男孩大概隻有12歲,看起來身體比較瘦弱,但是他卻鬥誌昂揚、毫不畏懼地向麵前這位比自己身材高大、體格結實的哥哥挑戰。

這兩個男孩子都漲紅著臉,互相廝打在一起,彼此都不認輸。四隻腳在漂亮的地毯上到處移動、踐踢。

“傑克,加油!”

“喬!你不能輸!”

看他們如此重視的樣子,不像是打架,而是在進行一場正式的摔跤大賽。

此刻一群觀眾正站在樓梯上,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這場大賽,其中包括五個女孩和一個男孩。他們緊緊抓著樓梯的護欄,排成一排,就如同停在電線上的麻雀那麽整齊。他們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目不轉睛地密切注視著那兩位比賽的少年。最小的女孩叫簡,大概隻有兩歲大,隻見她正緊張地握著雙拳。

羅伯特隻有4歲,在他和12歲的傑克(即約翰·肯尼迪)之間隔著4個女孩。對羅伯特來說,現在正進行摔跤的兩位少年,是比他年長很多的大哥與二哥,他當然不可能與這兩位哥哥做公平的比賽。

肯尼迪家族的女孩子們也都很勇敢,富有競爭心。羅伯特上麵的帕特裏夏已經7歲,她一點都不把羅伯特看在眼裏,她認為羅伯特還隻是個小嬰兒罷了。當時,羅伯特的弟弟還沒有出生,這個後來才出生的弟弟——泰迪(愛德華),就是肯尼迪家最小的孩子。

大哥與二哥的角力競賽並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事實上他們兩人經常做類似的競爭。

大哥喬體格魁梧,讓人一看就有安全感,也是弟弟妹妹們尊敬的對象。因此,每次當父親不在家時,看家的重任就落在了喬的肩上。傑克與大哥相比,較為內向,所以母親時常誇獎傑克是全家最乖的小孩。傑克喜歡看書,而且看書時非常專心,如果他在看書時,有人對他說話,他多半不會回答,因為他根本聽不到別人在說什麽。

傑克也很喜歡運動,雖然他在技巧、力量方麵比不上喬,但是他的鬥誌可以彌補一切。傑克幾乎從開始會走路起,就常常與喬競賽,他雖然明知自己不是喬的對手,卻仍勇敢地向喬挑戰。當然,這場摔跤最後還是喬獲勝了。

傑克聳著肩,大口喘著氣說:“雖然我很不甘心,但是,我必須承認還是哥哥的力氣大。”傑克在比賽時,為了獲取勝利總是傾盡全力,一旦勝負已分,他立刻又顯得很有風度,一點也不介意地向勝利者祝賀。從來沒有人看到過傑克因為比輸了而露出不服氣、不高興的表情。

這樣的氣度,並不僅僅傑克具有,肯尼迪家族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好像已經成為這個家庭的家規似的。喬與傑克雖然經常比賽、競爭,但是他們的感情依然親密無間。到了吃晚飯的時候,保姆帶著小的孩子們到育嬰室去,把他們的手、臉洗幹淨,他們都規規矩矩地坐在餐桌旁自己的位子上。

母親宣布一個好消息,她說:“今天的餐後甜點是鮮奶油巧克力派!”

這種混有鮮奶油的巧克力派,是這一家人——上自父親,下至每一個小孩都愛吃的甜點。

關於巧克力派,在肯尼迪家族還曾發生過一件趣事,這是發生在喬與傑克之間的。

有一天晚飯的時候,母親端出來一個孩子們都愛吃的巧克力派,喬正在慢慢品嚐盤中的烤牛肉,同時,眼睛緊緊盯著桌子上那份屬於自己的巧克力派,好像在盤算著等吃完牛肉後如何享用這份甜點。

坐在喬旁邊的是傑克。傑克吃東西的速度一向很快,母親常提醒他:“傑克,吃慢一點,不要太快了!”

這個時侯,傑克已經早早地吃完了烤牛肉和馬鈴薯,正準備開始吃巧克力派。奶油與巧克力混合的甜味,真是美極了,像這種甜點,即使是兩三個人一份的,傑克也可以一口氣吃完。不過,此時傑克卻打定主意要慢慢地品嚐這份甜點。可是,一向吃東西很快的人,即使慢慢地吃,也是一下子就把東西吃完了。因此,頃刻之間,放在傑克麵前的盤子全都成了空的了。

傑克意猶未盡地瞅瞅哥哥麵前的鮮奶油巧克力派,突然,傑克好像做了決定似的,快速放下餐巾,站起來說:“謝謝,我吃好了!”剛說完,隻見傑克伸出了手,一把抓起喬的巧克力派,逃出了房間。

喬發現自己的巧克力派被搶走了,想奪回來時,傑克早已跑進院子,在廣闊的草地上越跑越遠。他顯然已把搶來的巧克力派塞進口中了,因為,傑克的手上空空的,沒有任何東西。

在夕陽的餘暉下,隻見兩個小身影,在草地上到處追逐,喬漸漸拉近了距離。傑克在逃跑的同時也不忘回頭看一下身後的追兵。在逐漸變暗的天色下,喬看到傑克轉過來的臉,不由得停下來大笑起來,傑克的嘴邊和臉頰上都沾滿了鮮奶油,在昏暗的光線下,隻有這些部分顯得特別白,看來滑稽得很。

“傑克,你就像是鮮奶油的妖怪,好吧,今天我原諒你,快去把臉洗幹淨!”喬很自然地擺出老大的派頭,對小弟弟下達指示。喬無論是在氣質上、相貌上,都富有愛爾蘭人的特色。但是與二弟傑克相比,他則很性急,不過喬卻頗具愛爾蘭人所特有的幽默感。

傑克也非常喜歡這位大哥。當然,有時見到大哥總是擺出老大的架勢,心裏難免不服氣。但也對他無可奈何,因為喬確實是老大,而且他的責任感、行為舉止確實像個兄長的模樣。

每當大人不在家時,都是由喬來教弟弟妹妹們如何遊泳、怎樣駕駛遊艇。喬不但自己對這類運動很拿手,而且領導有方,對弟妹們也都管教嚴格。

孩子們之中敢於反抗他權威的人,隻有傑克一個人。至於其他的弟弟妹妹們對他都很佩服,絲毫不敢違抗他的指示。這位大哥對妹妹們也沒有絲毫偏袒,因此,常常會看到大哥把妹妹們罵得哭喪著臉離開網球場。

即使是女孩子也沒有特殊優待,這是肯尼迪家在運動方麵的規則。肯尼迪家族的父母認為隻要把老大教育好,以後生的孩子都會以他為榜樣。正是父母有這種觀念,在喬小的時候,父母就對他刻意地加以訓練,現在他已經或為優秀的領導者了。

小孩子們非常喜歡與父親一起吃飯,因為父親的談話可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然後很自然的將之引入議論的狀態。因此,隻要父親在家進餐,就會有一場活潑、熱鬧的辯論出現。“爸爸,到底這個經濟大恐慌是怎麽同事?是誰沒有做好造成的?應該由誰來負責?”性急而又容易激動的喬,連珠炮地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他所提的這件事是1929年10月美國股票和證券暴跌的問題。

在肯尼迪家族,一切問題都是以這種方式提出來自由討論,從父親與孩子們的辯論中,孩子們能夠學到更多的東西。隻有一個問題是禁止討論的,那就是有關金錢方麵的話題,父親約瑟夫·肯尼迪在當時已是美國少數的巨富之一,但子女們對這個事實並沒有深刻的印象。

約瑟夫夫婦對於孩子從不吝嗇,但是也絕不給他們過多的零用錢或者用錢來討好孩子。當時的肯尼迪家族雖是美國的巨富,但肯尼迪家族子女的零用錢卻與一般家庭無異。傑克還是小孩子時,為了向父母要零用錢所寫的申請書,到現在還保存著。下麵選錄其中的一封:

最近,我的零用錢是40美分。我把一部分拿去買飛機模型及其他的玩具。如今我已是少年團的一分子,對於小孩子吃的零食不感興趣,然而。在短短的5分鍾之內,我已花掉了20分,我的口袋就一分錢都不剩了。

我是少年團的一份子,必須要買背包、毛毯、手電筒等用品,這些東西買下來之後,就可以用好幾年,我覺得比買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食品好多了。為了要買這些東西,又不致向別人去借錢,因此,我請求多給我30分的零用錢。

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