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拒“議和”為己解難

自從海澄之役清軍大敗後,清政府打算利用和談,來分化鄭成功的力量。

足智多謀的鄭成功早就看破了清政府的詭計。他正想利用這個機會,養精蓄銳、貯蓄糧草,為以後做更加妥善的準備。因為他最後的目標,還是要大舉北征,於是就借這個機會先虛和清政府。

清政府由主戰到主和,完全是因為在鄭家軍麵前屢吃敗仗,為了找一個台階下,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看在鄭芝龍投降的分上,不忍他的子弟背棄自己的父親,因此對鄭成功網開一麵,希望他能夠悔悟,像他父親一樣投靠過來。

清政府把過去和鄭成功一切的戰爭,都推到了地方政府的身上,尤其是多爾袞已死,順治皇帝又利用機會,將多爾袞當做代罪羔羊,把清政府和鄭成功中間的許多爭執都推到多爾袞的身上,讓他扮黑臉,自己扮白臉,同時給了鄭成功許多優厚的條件,引誘鄭成功接受清政府的招撫。

為了能讓鄭成功回心轉意,清政府還給鄭成功寫了一封信。鄭成功收到信後,也學清政府的理由回了一封信,他說:“我在這裏這麽多年,早就移孝作忠,希望有生之年,能報效國家。當初福建巡撫張學聖無故攻打我,我不得不防衛,現在已經騎虎難下。”

鄭成功這句話講得非常有彈性,他把一切的過失,全部推到地方官張學聖的頭上。因為當初張學聖等偷襲廈門,把鄭成功的家財全部搶走。清政府認為既然如此,那麽以後許多話就很好說了。清政府開始一廂情願地大封鄭成功父兄子弟:鄭芝龍為同安侯,鄭成功為海澄公,鄭鴻逵為奉化伯,鄭芝豹為左都督。

清政府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或許能夠改善雙方的關係。清政府還把地方官痛責一頓,認為他們為了貪圖自己的利益,竟然去搶奪鄭成功的財產,實為錯誤之舉,於是向鄭成功保證,將嚴懲這些有罪的官吏們,隻要鄭成功一答應投降,馬上就撤回大軍,把沿海附近居民的治安,都交給鄭成功來負責。

從這些話來看,清政府的姿態簡直就是向鄭成功搖尾乞和了。他們也知道,鄭成功是一位非常有骨氣的人,絕對不會就這麽輕易地答應的,因此也放出一句狠話:“你的父親兄弟都在我的手上,如果你不能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也應該想到,將會有什麽樣的結局!”

這句話雖然說得很婉轉,但卻是一個非常嚴厲的警告,告訴鄭成功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如果他真的那樣做,可就到了鄭芝龍的死期了。

於是清政府趁熱打鐵,馬上叫鄭成功的表親黃征明等人,攜帶“海澄公印”及“奉化伯印”各一顆,打算交給鄭成功。同時順治皇帝又叫浙江福建總督劉清泰選派幹練人員,把這件事情辦妥。由此看出,清政府對與鄭成功和議的事,是全力以赴。

另一方麵,又命鄭芝龍叫人捎信給鄭成功,投石問路,打聽一下鄭成功的意向。聰明的鄭成功怎能不知道清政府的“良苦用心”啊!如果他完全拒絕,那等於是雞蛋碰石頭,對他有害無利;如果完全接受,那也不是他的本意。於是他決定給清政府一個懸在崖邊的希望,讓他們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然後再由情形決定鄭家軍未來的行動。

鄭成功接到父親的信後,也給父親回了一封信,大意是這樣的:“我們父子一別到現在已經八年了。既然父親不能認我為兒子,我也不敢以兒子自居。我從小讀《春秋》,深曉《春秋》的大義嚴明,希望將來能夠身體力行。自從父親不聽我的勸告,一定要投降清政府,我那時就有了移孝作忠的打算。現在清政府既然讓你失望,我又怎麽能夠相信他們的花言巧語呢?他們當初答應你的高官厚祿,現在怎麽一樣都沒有實現呢?八年都已過去,不要提高官,也不要提厚祿,即使是您想回一趟故鄉,您能隨心所欲嗎?恐怕連這一點的自由都沒有了吧!您過去在隆武朝深受器重,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威風八麵。

清政府的將領,趁我南下救王之時,像強盜一樣地把我家所有的財產掠奪一空,其餘將士和老百姓的損失也不計其數。對這件事情,我現在依然非常的憤怒,因此我才發動了幾次戰爭,並且狠狠地教訓了清軍一番。今天清廷要來招降我,但是他們的言語前後有不少的矛盾。

清政府說以後沿海一帶將由我管轄,事實上,現在的海權不就已經掌握在我的手裏嗎?我現在還有外國援兵的幫助,北起日本,南到柬埔寨,都願意助我共行複國大業。如果投降了清廷,我不是把自己置身於淺水,任由他們來戲弄我嗎?我何必自取其辱呢?當初清政府曾以榮華富貴來引誘您,您相信了,如今又是怎麽樣的情況呢?您既然已經走錯了一步,怎麽能讓我再重蹈覆轍呢?我曾受隆武帝厚恩,賜姓賜名,對於皇上的恩德,我是一生一世都不會忘記的。至於功名利祿,對我如浮雲。我更不會為了空名,而惹來一生的禍患。”

鄭成功這封信,表現了他的遠見卓識,絕對不相信清政府的假意哄騙。他的心像金石一樣的堅固,堅守自己的立場,無論在任何艱難的情形下,依然是威武不屈。

鄭芝龍看到鄭成功的信後,知道自己很難說服兒子與清朝議和,因此隻好向清政府報告,他已經盡力了,無奈鄭成功這個孩子太頑固,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時的清政府可以說是很沒麵子,使得自己進退兩難,真不知道該如何下台才好。經過半個多月的商量,朝廷又掀起了主戰派和主和派的爭執,最後還是主和派勝利。於是,清政府再次擺出一副低姿態,希望還能繼續和談。

這次,清政府又透露了一個消息,願意把泉州、漳州、惠州、潮州都讓給鄭成功管轄,隻希望他能接受清政府的和談。清政府認為,鄭成功所以遲遲不肯接受,也許是他的胃口大,希望能夠討價還價,要得更多一點。但是清政府願意用高的代價,來收買鄭成功人心的做法,完全小看了鄭成功,錯估了鄭成功的人格。

鄭成功雖然是鄭芝龍的兒子,可是他的個性和他的父親完全相反。如果說清政府提出這個條件的對象是鄭芝龍,那他找對人了,鄭芝龍早就答應了。現在的鄭成功,可不是用財物**能招撫得了的。俗語說“人到無求品自高”。老子也說“不爭,則人莫能與之爭”。像鄭成功這樣一位大英雄,他對清政府根本無所求,而一心一意地隻是想打敗清政府,恢複大明王朝。

這時清政府又讓鄭芝龍實行苦肉計,派家人李德到廈門見鄭成功,講了不少其家人在京城受苦的情形,希望能打動鄭成功的心,接受招撫。鄭成功為了應付這個局麵,就派常壽寧和鄭其逢到福州去談判。

在常壽寧和鄭其逢臨走的時候,鄭成功又再三地交代說:“和議事情的原則,我已經跟你們講清楚了,至於怎麽樣應付清政府,你們可以見機行事。但是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能答應的,或不能答應的,都交給你們自己做主。切記不能辱沒了使命!”

常壽寧和鄭其逢到達福州後,與清政府官員進行了商談。二人為了爭取名分,不卑不亢,與清官一直爭執不下,最後雙方不歡而散。

常壽寧和鄭其逢回來之後,告訴鄭成功他們為了爭取名分,和清政府爭執不下,因此就回來了。鄭成功點點頭,讚許他們的做法,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雖然這次沒有達成和議,但是鄭成功還是嘉許他們兩位“不辱使命”。

後來,鄭成功又和清政府的使臣見了麵。清政府的使臣把大印交給鄭成功,鄭成功沒有打開,也沒有說任何話,顯得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那天,鄭成功還請清政府的使臣們吃了一頓飯,耍了一套太極拳的把戲,像沒事人似的,淨說些不相幹的事情。這樣又過了兩三天,鄭成功依然和清政府的使節在打太極拳,根本就沒有提過和談的事情。這時清政府的使節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們向鄭成功說:“我們馬上就要回京複命,希望你能把你的意思告知我們一下。”

鄭成功這才慢吞吞地說:“我的軍隊實在太多,即使給我好幾個省,恐怕也沒有地方安排啊。”清政府使者聽了這話,心裏涼了半截,可是也不知該如何回複。他們知道鄭成功並沒有拒絕和談,隻是胃口太大,是存心和清政府過不去。這時鄭成功把印信退還給了清政府的使節,對方不敢有任何表示,隻好收下。又過了兩天,鄭成功仍然沒有什麽表示,使者隻好帶著失望的心情,匆匆地回京複命了。這次的和談,就這麽不歡而散了。

由這件事來看,鄭成功不但有軍事上的才華,而且在外交上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懂得如何利用外交為己方取得最大的利益,而清廷則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鄭成功利用清政府使節北上的時間再到福建去籌款,並購買了一些造船的木料。他想利用和談的機會,來壯大自己的勢力。

他很婉轉地對劉清泰說:“我現在正在和清政府談和,你們總不能讓我餓著肚子談呀,應該讓我來這邊籌些糧食,免得我的軍隊都餓得沒飯吃。”劉清泰既然聽他說有談和的誠意,也一聲不敢吭,免得到時候又兩麵不討好。劉清泰寫了一封苦苦哀求的信,希望鄭成功能夠早作決定,進行談和。接著他又吐了一些苦水,表示自己盡力促成談和,並不是為了貪圖立功,隻是希望自己能夠平安無事罷了。

鄭成功接到劉清泰這封信後,把信放置起來,過了兩三個月都沒有回信。在這段日子裏,劉清泰的日子可是不好過。他每天都再等待鄭成功的答複,但又摸不透鄭成功會不會答應和談。鄭成功的態度,一直是東邊日出西邊雨,既不回信,也不明確拒絕。

到了五月,鄭成功才回複清政府,要求必需給他三個省,他才願意談和。他明知這個條件,將會使清廷感到為難,但是他需要的並不是高官厚祿,而是想拖延時間,然後好達到養精蓄銳、重新部署的目的。

這時鄭成功和另一名將領張名振,堂而皇之地沿長江而下,祭拜明思宗皇帝。劉清泰看了,大為著急,他害怕將來又惹下禍事,不但丟了烏紗帽不說,恐怕還會累及全家老小。因此飛報朝廷,希望謹慎提防,最好是使用武力,一舉予以殲滅。

清廷反而猶豫不決,深恐影響到和談。清政府既然沒有反應,劉清泰又怕得罪了鄭成功,於是趕忙寫信給他,信的大意是:“古語都說,忠臣出自孝子之門。你就是不考慮你自身,也應該顧念你日益年老的父親和風燭殘年中的祖母。你難道願意看著他們每天都寢食難安嗎?你說如果不答應你的條件,你就不會和我們議和,就算答應給你三個省,你也未必肯舍棄明室而效忠我大清吧。請你仔細斟酌,因為你的決定,關係著你全家人的安全。”

劉清泰倒是把鄭成功的意圖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這隻是鄭成功的手段,而不是他最後的目的。盡管他心裏明白,但不得不在表麵上仍然百般的遷就。由此可見在和議中,鄭成功一直居於上風,而清政府則處處受其擺布。

永曆八年(1654年),清政府從劉清泰的報告中,知道鄭成功已經明白地表示要有三省才願談和,於是就開始了一連串的會議。當時,清廷的主戰派和主和派可以說是旗鼓相當,最後折中的辦法,就是恩威並濟,邊打邊談。

一方麵派遣大軍,準備攻打廈門;另一方麵,又派使者和鄭成功繼續談和。如果軟的不成就來硬的。這時,鄭芝龍開始著急了,他馬上要求清政府,再派鄭成功的弟弟鄭世忠南下,希望鄭成功能念手足之情而接受和議。

在這個緊要關頭,決戰還是議和,實在到了鄭成功必須慎重選擇的時候。在福建海岸,已經集結了清政府的許多大軍,戰雲密布,風雨欲來。

這時清政府希望鄭成功派人到福州談判。鄭功成堅持不肯派人過去,他寫了一封信,讓清政府屈尊就教到他的地盤來商談議和之事。

這次會談雙方都帶了不少人馬,彼此提防,氣氛顯得非常緊張。清政府方麵的使節是葉成格,他來到鄭成功的地盤,難免會有些提心吊膽。

和談時的氣氛很不融洽,清廷一定要鄭成功剃掉頭發,像滿洲男人一樣留辮子。這一點,鄭成功絕對不肯接受,但是清廷非常堅持,要他這樣做才表示投降的決心。最後雙方不歡而散,這次的談判再次沒有結果。

葉成格走了之後,鄭成功寫了一封信給他,語意非常的客氣,使葉成格看了也無可奈何。他知道鄭成功毫無和談的誠意,但是卻處理得十分圓滑,真是刀切豆腐兩麵光。葉成格立即提筆寫了一封回信給鄭成功,他知道鄭成功一再地拖延,毫無和談的誠意,因此他限定鄭成功一定要在二十五日以前有一個決定性的答複,而且必須剃掉頭發,以示決心。

到二十四日,鄭成功一直沒有答複。清廷又再次命令鄭世忠向鄭成功懇求,但是鄭成功不願意答應清政府的要求,隻好拖延時間,要求清政府再派葉成格到安平來談判。這時候,清廷有點惱羞成怒了,決定不再派使者前來。

當時清政府使團臨走時,鄭成功托表兄黃征明給父親鄭芝龍捎去一封書信,信函的內容大意如下:

“這次清政府派使者談和,帶了父親的信,我看到後又驚又喜又害怕。當初清政府願意給我泉州、漳州、惠州、潮州這四府的地方,讓我安排人員,可是,我這裏兵將眾多,投降之後當然要為部下的出路安排,因此我希望能有比四府更多的地方好安排他們。但是清政府答應我的,一時都無法做到,反而要我先剃發,以表示決心。我當然不可能做這麽糊塗的事情,因此,我也沒有辦法答應這樣的要求。如果清政府能夠答應照我的意思做,那麽我就願意接受招撫。如果他沒有辦法答應我的要求,那麽,一切免談!

這次清政府的使者和我相見,我請他住在報恩寺,他卻不敢住,反而帶了許多兵馬,顯然對我心存猜忌。

如果他是堂堂正正的來,就不應該對我疑神疑鬼,他這樣我當然也會對他感到懷疑。我曾和他約定下次和談的時間,但是他卻拒絕了。他們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究竟是為了什麽,真令人不解!

現在清政府的條件就是要我剃發。如果我不答應,和議就不能達成。我認為清政府這樣做,簡直是欺人太甚,毫無和談的誠意。如今百姓困苦,我的將士又這麽多,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果我投降之後,官兵應該如何安排,他們每人每月能夠拿到多少俸祿。但是清政府卻一味地要我剃發,而不願意將我提出的問題仔細討論。我認為清政府這次派來的大使葉成格等人都很浮躁,因此我們的和談沒有辦法順利地進行。另外,他動不動就拿我父親兄弟的性命要挾。談判剛開始,他就如此對待我,一旦我投降之後,將會受到怎樣的待遇,那可想而知,如何不令我心寒呢!如果我糊裏糊塗就答應了這件事,將來免不了會貽笑天下!

過去父親已經被清朝貝勒騙過一次,現在父親還能活在人間,倒是我當初沒有想到的事。萬一將來父親如果有任何不幸,我隻好穿著孝服,替您報仇了!

清政府一再地向我要求和談,但同時他的大軍卻隨時都在準備攻打我。我實在不得已,隻好整軍練武,準備和清政府決一死戰。”

這雖然是鄭成功寫給父親的家書,但他心裏明白,這封信清政府一定會看到的。他一方麵把自己的處境解釋給父親聽,希望父親能夠體諒他的苦衷;另一方麵,他把和談失敗的事完全歸咎於清政府使者。從言辭中還給清政府留下了一絲希望,仍然表示他是有心談和,隻是對方派出的使者所用的手段不當罷了。

在這年的十一月,漳州協守劉國軒獻城投降,使鄭成功得到漳州一帶的地方,還獲得了百萬兩的銀子,這對鄭成功的府庫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收入。

鄭芝龍接到了成功的信非常失望。他把這封信交給了清政府,清政府看到這封信後,一些親王和大臣們又討論了幾天,他們的結論是:“本朝多次給予鄭成功很好的機會,可是他卻一味地敷衍,根本就沒有和談的誠意。現在該是用武力對付他的時候了。”清朝皇帝聽了這些人的意見,也感到無可奈何,於是命世子濟度為定遠大將軍,率領滿州大軍攻打福建。清政府與鄭成功的和平議和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兵戎相見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