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鑄就的生命

初現音樂天賦

1840年5月7日,偉大的音樂家彼得·伊裏奇·柴可夫斯基生於俄國的沃特金斯克。父親名叫伊裏亞·彼得洛維奇·柴可夫斯基,是一家鐵礦公司的經理。“富有同情心、樂觀、率直”的性格使父親在地方上頗有名望,他為人和善,雖然不是很聰明,卻極能幹而且吃苦耐勞。

柴可夫斯基的母親亞曆山德拉·安德列耶夫娜祖籍法國,雖然不太美麗,但是儀態穩重,個子修長,並且有一雙傳神的眼睛。她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和德語,以她當時的社會地位而言,這種成就並不足為奇,而且這與柴可夫斯基作曲天才的發展沒有直接關聯。柴可夫斯基很敬愛他的母親,母親對他幼年時代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柴可夫斯基的家庭沒有音樂背景,而且不像莫紮特或肖邦那樣被譽為音樂神童,但是他自幼機敏聰慧,很有音樂天分,憑著自身的努力和毅力,終於成為一個偉大的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4歲的時候,父親給家中的孩子們請了一位女家庭教師勞妮·裘爾巴赫。勞妮主要教導柴可夫斯基的哥哥尼古拉和表姐萊蒂亞,但是小柴可夫斯基卻纏著勞妮,什麽都要跟著學。或許是年齡最小得到便宜,他得到了更多的關懷與照顧。

後來,勞妮曾回憶柴可夫斯基兒時的情景說:“那個時候,彼得的衣服經常是肮髒不堪,紐扣殘缺不全,或者是頭發隻梳了一半,其餘的一半則亂成鳥巢狀。”勞妮不懂音樂,她希望柴可夫斯基多學點其他的東西,少去彈鋼琴。

“彼得比誰都用功,比誰都容易接收新知識,而且他在玩的時候也比任何人都開心……他很聰明,看來,我可真要小心地教育他。彼得生性敏感,常常為小事傷心,簡直就像瓷器一樣脆弱。懲罰對他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一個別人絲毫不以為意的輕微批評都會讓他難過大半天。”

由於課餘時間有限,勞妮總是希望孩子們在這段時間能夠好好鍛煉身體,可是小柴可夫斯基卻總不聽話,一有時間就去彈琴。柴可夫斯基家中有一套播放音樂的設備,雖然勞妮極力想讓小柴可夫斯基減少對音樂的喜愛,卻並沒有收到什麽成效。關於柴可夫斯基對音樂的第一印象及對莫紮特的崇拜,不能不歸功於那套設備,像莫紮特、杜尼澤堤和羅西尼的樂曲,全都是從那裏聽到的。

柴可夫斯基與全家人的合影

柴可夫斯基憑借著對音樂的敏感,能正確地領略出任何一首曲子中的鋼琴部分,在他5歲生日那天,家人又為他請來一位鋼琴教師,教他彈奏鋼琴及一般的音樂課程。結果,不到3年的時間,他就能拿起樂譜即席演奏了。據勞妮講,音樂常常會讓小柴可夫斯基激動。她曾記得有一次,家庭音樂會結束以後,她發現小柴可夫斯基在床頭哭泣,口裏嚷道:“請救救我,這個音樂,這個音樂!”

勞妮告訴他:“音樂早已停止了!”可是他仍然指著自己頭喊道:“不,它在這裏,它在這裏!我沒有辦法除掉它,它讓我不得安寧。”勞妮曾經嚐試類似治療的方式希望能夠讓柴可夫斯基的衝動性格和病態的敏感好轉。另外,她的教導能力也不錯,因為小柴可夫斯基在6歲的時候已經能熟練掌握法語和德語了。

他的父親在莫斯科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全家在1848年9月起程趕赴那個城市。12天後,他們抵達莫斯科,但是那個可以多獲一點報酬的職位卻被父親的一個不顧道德的朋友占去了。更糟糕的是,霍亂正在城市裏肆虐,他們隻好無奈地轉往聖彼得堡。

小柴可夫斯基和哥哥尼古拉進入了一所寄宿學校就讀。同學們把他們稱為“鄉巴佬”,沒有同情心的老師也經常刁難這兩個孩子,加上兩兄弟又感染了麻疹病,禍不單行。哥哥的病經過醫治後很快就痊愈了,但是柴可夫斯基卻因為水土不服,病情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醫生說他還需要經過半年的靜養才能恢複健康。

這時,父親在另外一個地方找到了一份工作,除了尼古拉一個人留在聖彼得堡繼續讀書外,其他的人又得跟著他再一次搬家。小柴可夫斯基除了因多次搬遷深感困擾以外,還得忍受與尼古拉分處兩地的痛苦。其後的一段時間,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是他的性格卻變得更加憂鬱、孤僻。

最使柴可夫斯基的母親感到煩惱及無奈的,就是小柴可夫斯基一天比一天懶惰,她寫信告訴勞妮說:“彼得現在懶得不成樣子了,什麽也不肯好好學,我常常被他氣得很難過。”直到一年以後,新的家庭教師來到以後,柴可夫斯基的情況才有些好轉。他開始重拾荒廢已久的學業。

當柴可夫斯基的弟弟出生後,他寫信告訴勞妮:“天使們降臨了人間。”雖然柴可夫斯基與阿納托裏和莫傑斯特在年齡上有一段距離,卻與莫傑斯特非常要好。弟弟出生後不久,柴可夫斯基進入聖彼得堡的法政學校預科就讀。由於學校離家很遠,母親特意囑托老友瓦喀爾夫婦擔任柴可夫斯基的監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