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病逝

孔子的母親寡居多年,含辛茹苦將孔子拉扯大,並且把他教育成一個知禮重孝、博學厚德的人。就在孔子一心想承歡膝下,反哺相報的時候,母親卻由於多年操勞,一病不起。

征在生病期間,孔子在榻前盡心盡力侍奉湯藥,非常孝順。可惜,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孔子17歲這一年,顏征在與世長辭。

多年來與母親相依為命,生養之恩還沒有來得及報答,母親便已不在。孔子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以往,別人家有喪事,孔子前往吊唁的時候,常常悲傷得食不下咽,一連幾天都悶悶不樂。如此一個富於情感的人,如今的悲慟,又豈是筆墨所能形容?

周朝時,已經有父母合葬的風俗,正如《詩經》所言的“死則同穴”。

孔子含悲忍淚把母親入殮以後,想將靈柩與先父合葬在一起。這時候,卻出現了一個難題,他不知道父親的墓在哪裏。

關於這件事,曆來有很多種說法。一說叔梁紇去世時,孔子尚年幼,所以不知父親葬在何處。還有一種說法是,孔子知道父親葬於曲阜東南方二十餘裏處的防山,但並不知道父墓的確切所在。因為那時古人一般都是在家裏拜祭先祖,不特意去墓地,而且那時平民的墳墓不封、不立碑、不堆土、不種樹,幾乎辨認不出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叔梁紇去世時,顏征在還年輕,所以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日後讓征在與他合葬,而征在可能知道先夫埋骨的地方,但沒有告訴孔子。

不管怎麽說,孔子四處托人打聽,經過不少波折,終於將母親與父親合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