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室相邀

晉國位於山西省,還包括晉、冀、豫交界處的一部分土地,是春秋時的大國之一。

孔子尚在衛國之時,晉國中牟的地方官佛肸曾特地派人送來一封書信,大意是現在晉國四卿之一的趙氏意圖篡位,而我佛肸世代為晉民,不願助趙氏逆君犯上,因此準備在中牟起義,以保護晉室,懇請孔子前往晉國阻止趙氏作亂。中牟在今河南省鶴壁市西。

晉國自君王下設有六卿,同掌朝政。當時趙氏的宗主名鞅,世稱趙簡子。他確有篡奪君位的意圖,此時正在攻打六卿之一的範氏和中行氏。但是佛肸的心思也並不像他信中說的那樣大義凜然,他占據中牟,完全是想借三卿內亂之際,坐收漁利。

孔子收到信後,心想自己到處不得誌,政治理想始終沒有實現的機會。如果佛肸真是當世豪傑,倒可以和他共圖尊周攘夷的大計,因此很想前往相助。

子路看到這種情形,對孔子說:“我曾經聽夫子說過,那個人本身在做不好的事,君子是不會去加入的。趙簡子固然有竊國的野心,但佛肸自據中牟,也是犯上作亂。夫子為什麽要去幫助這樣一個人呢?”

孔子說:“我是說過這句話。但是如果真的意誌堅定,再怎麽磨礪也不會有所損耗;如果真的心境清明,再怎麽汙染也不會變黑。所以不管到哪裏,都不要在乎外界的條件如何,而要保持自己內心的東西。我可不像一個匏瓜,豈能掛在那裏中看不中吃呢。”

匏瓜就是葫蘆,它到老熟時,皮質堅硬,去掉裏麵的瓤,可以做盛水的用具。它生長時,係在藤上,不被人摘食。孔子的意思是說,他不能像匏瓜那樣懸係著,而成為不可食之物,比喻他不願在世間做無用之人。

子路理解孔子的意思,但佛肸實不是正直忠厚之人,所以一再諍諫,並指出佛肸與陽貨其實是同一類人。孔子生平對陽貨之流最為憎惡,於是往晉一事就此作罷。

後來,範氏和中行氏被趙簡子打敗,晉國便隻剩下趙、魏、韓、智四卿,各據封邑。

趙簡子為篡奪君位,一麵訓練士卒,厚植勢力;一麵誅殺賢人,控製國內輿論,以便名正言順達成叛亂陰謀。首先被害的是晉國的賢人竇鳴犢和舜華。

範氏和中行氏被滅之後,趙氏在四卿之中一家獨大。趙簡子認為國內的阻礙力量已除,大業得成指日可待。他聽說客居衛國的孔丘名聞天下,如果能請他前來相助,自然更加水到渠成。於是,趙簡子派人攜厚禮敦請孔子前往晉國。

孔子此時也正準備離開衛國,還沒有決定下一個目的地是何處。恰好趙簡子厚禮相邀,孔子認為親自前往一看究竟,也未嚐不可。於是,他立即命弟子們打點行裝,拒絕了蘧伯玉的挽留,驅車往晉國而去。

途中停在河邊休息的時候,孔子一行人巧遇弟子申績。

孔子問他:“我早就想到晉國去看看,過去佛肸曾派人專程來請我,我聽說他是個犯上的人,我生平最厭惡這種人,所以就沒有答應。如今趙簡子也派人來邀請,據子路說,趙簡子貪得無厭、殘暴不仁,不知真相如何。你是晉國人,你倒說說看,也好讓我作個參考。”

申績回答:“趙簡子的確是有篡逆的野心,他首先鏟除礙手礙腳的人物,例如竇鳴犢、舜華,他們都是晉國潔身自好的君子,簡子未得誌時,他們都曾幫助過他。簡子得勢後故意表現出一副禮賢下士、重賢任能的樣子,先委以要職,卻又處處掣肘,使他們無法達到要求、完成任務,然後再以此為借口,加以殺害,這樣他們的死就好像跟自己沒有關係了。這是多麽狠毒的做法。國內很多人都明白實情,但誰也不敢講話,否則就會惹來殺身之禍。夫子你還是不要去了,他派人相請是企圖利用夫子的名望以壯大他的聲勢,其實他根本就容不下賢人。”

孔子一聲長歎,走到河邊,望著滾滾而逝的流水歎道:“浩浩****的流水,多麽美啊!可是,我卻不能過去,這想必是命中注定吧。”

子貢當時緊隨在旁,他問孔子為何興歎。

孔子說:“竇鳴犢、舜華都曾幫助過簡子,如今他竟然以怨報德。我曾聽說過,如果剖腹取胎,殺死幼獸,麒麟就不肯去那裏的郊野;如果竭澤而漁,一網打盡,蛟龍就不肯在此地降雨;如果搗毀巢窠,打碎鳥蛋,鳳凰就不會飛到這裏。這是什麽緣故呢?君子看到他的同類被害而感到傷心啊。鳥獸對於這種不義之舉尚且知道躲避,何況是我呢?”

就這樣,孔子中止晉國之行,而取道曹國,前往自己的祖國——宋國。這時,孔子已經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