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軼事

中國書法不僅是抒情達意的媒介,更是一種藝術,王羲之在書法上的造詣可以說是將這種藝術推至巔峰。王羲之在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方麵均十分擅長,尤其行書,如行雲流水一般。他在字體上博采眾長,熔各家風采於一爐,並擺脫了漢魏的筆風,在書法史上自成一家。他的字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勁健秀,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的確,他的字已不隻是單純的“字”,已經成了一種“美”。王羲之在書法上卓越的造詣,使他贏得了“書聖”的美名,但是這個“書聖”的名號得來著實不易,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執著努力被後人廣為傳頌。

據說王羲之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王羲之家中有一水池,每次他寫完字以後就在池中涮洗毛筆和硯台。時間一久,池子裏的水都變得漆黑如墨,可見他平日裏下了多大的苦功。

王羲之初學書法時都是模仿前人,雖然臨摹得惟妙惟肖,但總是看不出自己的個性,他常常為此而感到不滿,但卻一直找不出原因,總以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因此更加努力地練字。不論早晚,隻要一有空,他便拿起筆來練字,漸漸地,他竟練得癡魔了起來,直到成年了也依舊如此。

有一次,在睡夢中王羲之仍然不忘記寫字,於是手指頭不知不覺地比劃了起來。很不巧,這場睡夢很快被打斷了,他的夫人用力地將他搖醒,並在一旁嗤笑。王羲之不明所以,便問她為什麽大半夜的把他叫醒,還一個勁兒地笑。他的夫人見他一副不明就裏的樣子,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便問他道:“你自己也有個肚皮,何必要在別人的身上寫字?要寫的話,寫你自己的好了!”說完,她又笑個不停。王羲之這才明白,原來睡夢揮毫所用的“紙”竟是他夫人的肚子,想起剛剛的情形,他自己也不禁大笑了起來,但隨後,他馬上收住笑容,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道:“是啊!我為什麽要一直複製前人的成就而不寫我自己的字呢。”從那以後,王羲之放棄了模仿,依自己的個性去寫字,這才在書法上獲得了開山始祖的地位。假如沒有他夫人的這幾句話,王羲之或許一輩子都跳不出模仿前人的圈子呢。

王羲之故居洗硯池

許多藝術家都有自己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裏有好看的鵝,他都興致勃勃地去看,而且經常把它買回來賞玩。王羲之覺得鵝一麵走一麵叫,頸子一伸一縮,伸屈盡致的動作可以使他領悟出許多書法上的意境和道理。又有一次,王羲之聽說有一個老婆婆養了一隻鵝,渾身雪白,樣子十分高貴,而且這隻鵝很會鳴叫,更令王羲之神往。於是,他派人去向那位老婆婆說,他準備買下這隻鵝。老婆婆聽說有人要買她的鵝,不肯答應,她說道:“我好不容易才把這隻鵝養得這麽大,平時都是它陪著我,我去河邊洗衣服,它會一搖一擺地跟我去,我在屋旁種菜、喂雞,它也陪著我,這種善解人意的鵝哪裏去找?我才舍不得賣掉呢!”

仆人沒完成任務,回來後便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王羲之,王羲之聽說這隻鵝如此聰慧通人性,便更加喜愛了,可是他又不能奪人所愛,沒有辦法,王羲之隻好天天到老婆婆家去看鵝,日子久了,老婆婆覺得很奇怪,心想:“這個人是不是有毛病?喜歡鵝喜歡成這個樣子,真是個癡人!”

羲之愛鵝圖

觀賞了幾天的鵝,王羲之對它更是愛得不得了,於是他又再托人去懇求老婆婆,請她割愛,並且告訴她,王羲之真的非常喜愛這隻鵝。

老太婆一聽王羲之,“啊”的一聲叫了起來,說道:“你們怎麽不早說是王羲之想買呢?雖然我隻是個老太婆,但我都知道他是位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好官,而且還是位了不起的大書法家呢!請你們回去轉告王先生,明天務必光臨寒舍,讓我這個老太婆盡一番心意。”

仆人回去把這個好消息轉告了王羲之,王羲之大為高興,立即去準備了金銀布匹等禮物,想到明天那隻聰慧優雅的白鵝就屬於自己了,他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第二天一早,王羲之興衝衝地起了一個大早,帶著禮物趕去拜訪老婆婆。一陣寒暄過後,老婆婆便堅持要王羲之留下吃一頓便飯,王羲之也很爽快地答應了,在此之前,誰也沒有提起買鵝這件事,因為王羲之一到老婆婆家,就被主人的熱情感染了,實在不好開口去提起“買鵝”這件事。

老婆婆高高興興地下廚去張羅飯菜,王羲之信步走到庭院,卻沒有看到那隻白鵝,走到河邊,也沒有看到,心中感到奇怪,但又不好意思直問。回到屋內,老婆婆已準備好了飯菜,王羲之見她端出來一大碗紅燒鵝肉,驚得“啊”了一聲,他一心想好好愛惜飼養這隻鵝,今天專程來訪就是為了這隻鵝,但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一大碗鵝肉,他的傷心可想而知。原來這個老婆婆家裏窮,實在沒有什麽好東西來款待貴客,覺得有失敬意,便忍痛把這隻大白鵝殺了,在得知王羲之此行的目的之後,老婆婆也十分後悔。王羲之看著這碗冒著熱氣的鵝肉,把禮物放在桌上,傷心地離開了,回家之後,他歎息了整整一個晚上。

還有一次,王羲之到郊外去遊山玩水,在山中遇見了一個道士,這位道士養了一大群羽色鮮亮的白鵝,王羲之看到了自然是喜出望外。他看著這群美麗的白鵝鳴叫、拍翅、撲打的模樣簡直出了神,根本沒有注意到旁邊的道士。過了好久,他才回過神來對道士說:“這一群鵝你賣多少錢?我全部買下來。”

道士很奇怪地看著王羲之,心想:“這世上真是什麽怪人都有!”便反問王羲之:“先生,我沒有聽錯吧?你剛剛是說想買一隻還是全部?”

王羲之把手一揮,興奮地說道:“不是一隻,這些鵝我全部都要,是全部!”

道士越看麵前的這個人,越覺得奇怪,看他的模樣,既不像是做買賣的,也不像是肉店或酒樓的老板,買這一大群白鵝幹什麽?於是便很客氣地問王羲之:“先生,請問您把這些鵝買回去,做什麽呢?”

王羲之也覺得剛才是有點失態,便很誠懇地說:“在下王羲之,一向喜歡鵝,尤其是白鵝,剛剛看到先生的這一群鵝,個個器宇軒昂、羽色鮮亮,真是難得!”王羲之說完,又回過頭去看那一群白鵝,開口說道,“先生,你能把這群鵝賣給我嗎?多少錢你盡管開口。”

道士沉吟了一會,說道:“這些鵝是我親手喂養的,我也十分珍愛它們。您既是王羲之,賣給你自然沒問題了,我相信你一定會很仔細地照料它們的。”道士頓了頓,接著又說,“我是方外之人,錢財對我沒有多大用處,你是個文人雅士,談錢也似乎有些俗氣了。”

王羲之焦急地問道:“那麽您有什麽條件?”

道士回答說:“我曾經許下心願,要抄一部《道德經》,並為此備好了上好的紙筆,隻是我這一手字,醜得見不得人,胡亂塗鴉恐怕褻瀆了神明,所以一直不敢動筆。今天你既然來了,也是一份善緣,我看就這樣吧,我把這群白鵝全部送你,條件是你替我抄寫一部《道德經》。”

王羲之起初以為他遲遲不談價錢,一定會提出什麽苛刻的條件,沒想到隻是要他抄一部《道德經》而已,這有什麽困難,“寫字”本來也是他的樂趣之一嘛!於是當下便答應了下來。

王羲之一絲不苟地從上午寫到下午,才把整部《道德經》抄完。這部由他抄寫的經書工工整整、字字雋秀,道士捧在手裏如獲至寶,而王羲之也高高興興地趕著一群白鵝,伴著晚霞和清脆的鵝鳴下山回家了。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鼎沸,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麵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難看的字,也配出現在匾上!他走近一瞧,見鋪內有一大鍋開水設在一道矮牆旁邊,一隻隻包好的白麵餃子好似會飛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王羲之一見十分納罕,便要了一大碗餃子。等餃子端上來後他才發現,剛剛的那些“小鳥”都玲瓏精巧,好像在水上嬉戲的鴨子,真是巧奪天工!他夾起一個餃子,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鮮香滿口。不知不覺間,他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吃到了肚裏。

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便問店夥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裏?”

店夥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

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發老太太坐在麵板前,一個人擀著餃子皮,然後又自己包起了餃子餡,動作麻利極了,白白的餃子轉眼即成。更令人驚奇的是,餃子包完之後白發老太太便隨手向矮牆那邊一拋,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

老人高超的技藝令王羲之驚歎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您這功夫是多長時間練就的?”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50年,要做到純熟則需要一生。”

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兒,品著話中的道理。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麽門口的對子不請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太婆我不願意換個好看的匾,隻是善寫字的人不好請啊!那些人在寫字上剛有了點名氣,就自詡為書法家,你見哪位書法家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即使寫了,我也不稀罕,照我看啊,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雖然老人的話並無所指,可是王羲之聽了之後,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王羲之任會稽內史的時候有一次到轄域內的蕺山去遊玩。那裏山明水秀,景色十分怡人,他們飲酒作詩,吟唱取樂,十分盡興。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橋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麽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是很難賣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麽樣?”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便吩咐書童把紙筆拿出來,在這些扇子上寫幾句詩,提幾句話,有的上麵隻寫了三兩個字。老婦人起先看到這位先生相貌堂堂,身後又有兩個人跟隨著,想必是個大有來曆的人,因此也不敢開口,任憑王羲之在扇子上寫字畫畫。一番加工之後,王羲之把這些扇子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當然更不懂得欣賞書法,隻覺得他寫得很潦草,一通塗抹之後又沒有要買的意思,於是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麵的字是出自王右軍之手,每把一百錢。”說完,王羲之便離開了。老婆婆將信將疑,但還是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發現了老婆婆售賣的竟是王羲之的真跡,一傳十、十傳百, 一時間,都一窩蜂地擁向老婦人的扇攤,轉眼的工夫,扇子就被一搶而空。

老婆婆嚐到了甜頭,第二天便又拿了一箱扇子到王羲之家中,想請王羲之再替她加工一番。這一次王羲之可就沒有再幫忙了。如果是人手一扇王羲之的墨寶,那真跡還有何珍貴可言了?

有一次王羲之去學生家裏閑聊,師生二人相談甚歡。突然王羲之看到學生家的桌子擦拭得一塵不染,光滑潔淨,便一時書性大起,當即向學生要了筆墨,省去了紙張,就在這張光滑的桌子上寫了起來,寫到酣處,字字龍飛鳳舞,筆筆淋漓盡致,筆鋒遒勁,幾乎滲入到桌麵裏。

學生在旁看得興起,心想:“老師平常惜字如金,今天卻興致大發,寫了滿滿一桌子的字,真是難得!等老師回去了,我定要叫家人好好地保存,留作紀念,客人來了也好炫耀一番。”

學生送走了王羲之,回到房間一看,差點氣得昏死過去,原來桌上的字已經被人刮得幹幹淨淨。一問之下,才知是自己的父親幹的好事,學生十分懊惱,但又無法責怪父親,他的父親知道了他刮掉了書聖的字跡,也萬分懊悔,一邊跺腳一邊說:“我怎麽知道這是王羲之的字!我以為是哪個頑皮的小鬼到處亂寫亂塗,竟然寫在桌麵上,而且還滲入桌麵內部,所以才把它刮掉。”雖然學生為了此事懊惱了許久,可是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的說法卻廣為傳誦,可見他的字在當時是多麽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