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的功勞

劉邦投靠項梁之後,楚軍的勢力發展十分迅猛,形成了東楚西秦對峙的局麵。另外,當時被秦始皇滅掉的六國遺臣,也都開始恢複國號,像周市擁立的魏國,張耳、陳餘擁立的趙國,韓廣自立的燕國,都在此時慢慢地出現而且鞏固了。

張良眼見著天下的局麵又要變成秦國吞並六國之前的那樣各自為政了,心中為天下的未來十分擔心。張良心想,每個國都有每個國的兵力和勢力範圍,但是沛公(劉邦)總是追隨著項梁,自己此時一點實力都沒有,雖然項梁的實力是最強的,但是就是將來為他打出了天下,最多沛公隻能封個公侯罷了,所以現在再怎麽努力,也不可能超過項梁。而且在權力爭奪中還會有很多的變故,沛公隨時還有遭到殺害的可能。應該要替沛公爭到一席之地,與諸侯王鼎立而不受項梁的節製,或者是等到時機來臨,將項梁取而代之。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該怎麽去做呢?張良想了很久,突然想到了一條妙計,於是就立即進帳去找項梁。

項梁平時與張良沒怎麽見過麵,但是知道張良這人謀略驚人,是天下奇才,而且是劉邦的心腹,想找機會將張良拉攏過來。這時見張良自己找過來,心中覺得蹊蹺,就很有禮節地寒暄一番,詢問前來拜見的原由。

張良說明了前來的目的,說自己本來是韓國貴族後裔,此時見到楚、齊、燕、趙、魏等國都已經開始了恢複國號,隻有韓國到現在還沒個影子,心裏十分傷心,所以想請項梁在韓國的後裔中挑選一個人做韓王,不但可以號召韓國的遺民增加抗秦的有生力量,而且韓王必定感激項梁扶立的大恩,絕對會對他言聽計從。

項梁聽完之後,覺得張良的想法很有道理。就考慮了一會兒,詢問張良在韓王的後裔裏可以挑選哪一個有能力的可以勝任這個位置。

張良認為韓國的公子韓成生性淳樸敦厚,而且很有威望,可以由他來當韓王。項梁本就打算拉攏張良,正好借此機會賣個人情給他,就一口答應了,而且決定讓他負責找出韓成,籌劃韓國複國的事宜,等到韓建國之後,派張良當韓國的司徒。

沒想到項梁立刻答應下來,張良欣喜萬分,就即刻與劉邦分別,輔佐韓成,帶領著項梁送給他的軍隊和秦軍打遊擊戰。與此同時,張良在暗地裏積極地培養劉邦的私人武力。項梁本以為自己賣的這個人情還不錯,現在張良為自己赴湯蹈火,所以他感覺很欣慰,殊不知他卻在潛移默化中助長了劉邦的聲勢。

就在張良在穎川打遊擊戰的這段時間裏,項梁由於自恃過高,在定陶打了生平唯一的一次敗仗。項梁這唯一的敗仗卻把他的生命都交出去了,他死在秦將章邯的手裏。項梁本來是掌握半壁江山的領導人物,他的犧牲震驚了大江南北,義軍都失去了方向感,有一種群龍無首的感覺。

而在這時,項羽和劉邦正兵圍外黃,聽到這個噩耗,急忙連夜撤兵。章邯因為打敗並殺死了楚國最大的統領項梁,意氣風發,得意之情滿溢,所以他根本不把項羽、劉邦放在眼裏,更沒有乘勝追擊,反而將部隊調往北方去攻打趙國,因此楚軍才會有休養生息、整頓改編的機會,要不是這樣,恐怕楚軍會在章邯的追擊之下全部被殲滅。

項梁死了之後,楚懷王召來屬下的戰將,共商進軍的大事。就在大家為進軍和布陣爭論得麵紅耳赤之時,剛剛被楚懷王任命為上將軍的宋義則認為,此時該爭論的不是進攻的方法,而是先確定目標。秦軍目前的實力依舊強盛,自家部隊剛剛失去了大將項梁,民心士氣受到很大的打擊,唯有先攻下一個秦國的要地,爭取老百姓的向心力,才有希望打垮秦軍。大家聽了之後都覺得他說得十分在理,就又開始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認為攻打哪一個城池比較好。這時候,突然有人說要先攻打鹹陽,大家聽了之後都嘲笑這個人沒有腦子。但是這個點子卻觸動了宋義的靈感,覺得攻打鹹陽未必不是個好辦法,打蛇打七寸,如果正中要害,怕是連命都沒了。而滅掉秦軍最好的辦法就是攻打他們的老巢鹹陽,所以他低聲和楚懷王商量了很長時間,楚懷王宣布攻打鹹陽。這時候,大家才明白了要攻打鹹陽的用意,隻是鹹陽是最不好對付的城池,要想拿下實在是不容易。楚懷王宣布說誰先打入關中攻下鹹陽,誰就在關中做秦王。

這句話一出,立刻就有兩個人站出來說要帶兵攻打鹹陽。楚懷王一看,原來是劉邦和項羽兩個人。不可能兩個人同時去,但是這兩個人又不知道挑誰好,所以犯了愁。有人說項羽不適合當這次的將領。項羽勃然大怒,他認為衝鋒陷陣,行軍作戰,沒有一個人比得上他。

但是那人卻認為項羽在攻打襄城的時侯,把所有的秦軍坑殺,攻打城陽的時候,又幾乎把全城男女老幼都屠盡,而這次攻打關中的目的是在收服人心,像項羽這樣攻下一城殺一城,民心又怎麽能夠收服得了呢?項羽麵對這種質問,也一時回答不上來,沒有辦法,隻好歎了口氣轉身回去了。楚懷王聽完這個說辭之後,隻能派劉邦做西征的統帥了。

項羽沒有當成統帥,自認為敗了一陣,氣得渾身發抖,但是因為自己的實力還很弱小,如果自己違抗王命,與其他將領鬧不和,絕對會吃大虧,所以項羽忍下了剛才的憤怒,依照命令行事。

劉邦自打接受重任之後,馬上帶領參謀蕭何、曹參,大將夏侯嬰、樊噲、周勃等人,從彭城出發,西向關中,打算采取大迂回戰略,南繞南陽,然後折向西北,攻取秦嶺的要塞武關,然後俯衝鹹陽。計策商定之後,劉邦帶領著人馬迅速地出了薛地。

在行軍的路上,途徑昌邑(今山東昌邑縣)的時候,原本在山野以打漁為生的彭越帶領了一千多人趕來投奔,劉邦就將兩股勢力合在一起,進攻昌邑縣城。

昌邑城兵源充足、糧食豐沛,劉邦久攻不下,於是改變計劃,繞道高陽,繼續西進。在途徑高陽的時候,有個士兵向劉邦請假往高陽探親,回來時卻帶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一起前來拜見劉邦。當他們兩個人到了大營進入內帳的時候,看到劉邦坐在**,有兩名侍女正在替他洗腳。

劉邦見他帶了一個老人家過來,告訴他說他們是要上前線拚命打仗的,這位老人估計連把單刀都握不住,如果讓他當個夥頭軍,他連殺隻雞都成問題。部隊不是那種能夠頤養天年的地方,讓士兵把他帶走盡早離開。

那位士兵還未開口,隻聽那老者冷冷地說:“你劉大將軍到底是和諸侯共圖破秦呢?還是幫助暴秦來消滅諸侯呢?”

劉邦聽完之後登時跳起來,把洗腳盆都掀翻了,張口就大罵:“你這老不死的東西胡說些什麽?天下人受暴秦欺淩,每個人都恨不得立刻將秦國推翻。你卻來問我是不是助秦滅諸侯,你簡直是個瘋子!”

那位老者卻也不激動,仍舊是冷冷地說:“既然你想聚集義兵誅伐無道,為什麽對待長者這般無禮?文王禮遇薑尚,而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紂王將比幹挖心、放逐,而使基業毀於一旦。現在我聽到將軍有賢德,特來投效,想助你鏟除暴政,立穩根基,卻不料你竟如此傲慢無禮,實在令人感到心寒!如果天下人知義軍都像你這樣子,那麽該怎麽辦?更不用說人心所向了!所以我問你,你這麽做是助秦還是抗秦呢?”

劉邦聽完之後汗流浹背,急忙重整衣冠,端正儀容,將老人請入上座,連聲說:“對不起,我太粗莽,請先生原諒。”並請教了老人的姓名,原來這人叫酈食其。酈食其學識淵博,口才十分出眾,早已聞名於世,但是劉邦卻以貌取人,而且從來沒有和他見過麵,才有剛剛那種尷尬的局麵出現。

劉邦設下酒宴款待酈食其。酒宴席上,酈食其談論曾經六國的成敗得失,又為劉邦分析當前的天下大勢,讓劉邦先取四通八達、居天下要街的陳留(今河南陳留鎮),以便充實軍糧,免除後勤補給的困難,然後擴充人馬,補給兵力,用來鞏固自己的實力。後來劉邦與他定下了計策,先由酈食其去遊說陳留縣令,如果不能成功,就再興兵攻城。

這是酈食其從劉邦那裏接的第一個任務,他有心要好好表現一番。離開劉邦之後,他趕到陳留。本來陳留縣令和酈食很是要好,見到他突然造訪,驚喜之餘,吩咐下人置辦酒宴來款待他,兩人吃喝了一陣,酈食其才說明來意,有要事和他商量。他首先詢問陳留縣令對劉邦的印象,哪知道縣令認為他是隻叛賊,沒什麽德行,而後酈食其誇讚劉邦說他在半路上聽老百姓說他仁義、忠厚,但是縣令還是完全不屑一顧,認為這隻是一些流言,應該是劉邦為了要抬高自己的身價,故意放出的話。

酈食其見縣令對劉邦的印象非常不好,要他投降劉邦似乎不太可能,可是又不甘心輕言放棄,因此,隔了一會兒,又告訴他說,劉邦大兵正布防在高陽附近,萬一他發兵攻打陳留,大家都不好辦。縣令更是氣憤,還責怪酈食其沒有立場,而且放話說,就算劉邦真的來了,陳留縣糧草充足,兵力又強,一定能夠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铩羽而歸。縣令還說劉邦起兵作亂,萬惡不赦,把他斬殺然後送到鹹陽去,還能幫自己升遷。

酈食其見話不投機,也沒有心思久留,匆匆地告辭了。當他出了城門之後越想越氣,覺得那縣令不識時務,而且自己曾經在劉邦麵前誇下海口,如果這樣的事都沒辦成,以後就會被劉邦小看。仔細想了一會兒,他想出來一個妙計,他決定仍然留在城內,一邊聚集一些早就不滿暴秦的誌士,一邊派人和劉邦取得聯係,要他悄悄地移師到陳留城外,自己則在這段時日裏積極籌劃攻城的事情,打算一舉拿下陳留。

等計劃想好了,酈食其就開始行動了。在一天夜裏,他派四批人悄悄趕到陳留縣城的四個城門附近。守衛的士兵們因為很久沒有打仗,而且陳留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所以防備十分鬆散,平時站崗的哨兵經常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處賭博、聊天,他們除了派個人放哨之外,其餘的人都在崗哨興高采烈地喝酒、賭博,所以當那四批人悄悄趕到哨所附近時,根本就沒人發現。

突然,放哨的四個士兵幾乎同時脖子被人一勒,當時就斷了氣。解決了放哨的人,四批人又前往四個哨所裏把裏麵的幾個哨兵全都解決掉,然後悄無聲息地推開了城門,向劉邦發信號。就這樣,劉邦大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陳留縣。

這次攻陷陳留城,酈食其功勞不小,劉邦為了感謝他,就封他為廣野君,而且任用他的弟弟酈商為將軍,領兵攻打開封(今河南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