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帝國

加冕大典

1871年1月18日,德意誌帝國在凡爾賽宮正式聲明成立。

就在這前一天,威廉國王仍然強烈反對此事,國王說他答應稱“德意誌的皇帝”,但絕不接受“德意誌皇帝”之稱。

俾斯麥全力勸導國王,他解釋:“德意誌的皇帝”會讓人誤以為國王要把全德領土視為己有,招致其他邦國君王的反對。而且按照過去的例子,羅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是稱“羅馬皇帝”、“俄羅斯皇帝”,絕不稱“羅馬的皇帝”、“俄羅斯的皇帝”。普魯士的銀幣上刻的是“普魯士王”,並非“普魯士的王”。再說“皇帝”和“國王”在地位上並無上下之分,由“普魯士王”改為“德意誌皇帝”並不表示是由地位較低的“普魯士王”晉升為“皇帝”。俾斯麥如此詳細說明。但老王一旦決定,也很頑固。

“我絕對不做‘德意誌皇帝’。”他大吼著,像個小孩子,然後拂袖離座,走到窗前眺望。不久,老王流下眼淚,說,“過了今天,我就不能再稱為普魯士王了!”國王認為這個稱呼是他的祖先用劍維護,沿襲而來的可貴尊號,經腓特烈大王的英名後已經被神聖化,如今要放棄它,成為莫名其妙的德國皇帝,有些於心不甘。

最後,國王對俾斯麥說:“王子與卿持同樣的意見,但我決不讓步!我還是固執普魯士的名號。明天典禮,我不參加。”國王甚至威脅俾斯麥,如果再強迫他他就退位,讓王子繼承皇位。俾斯麥沒有慌亂,因為他知道老王的心意。他很了解這位軍人性格的國王,剛勇、正直、有責任感,沒有一點虛榮心和功名心,隻是性情偏激、頑固了些。所以俾斯麥要喚起他的責任感來說服他。

第二天早上,俾斯麥問位列邦聯諸王首席的巴登大公說:“當我宣讀完帝國成立的文告後,大公將發表祝辭,到時你準備如何稱呼威廉老王?”

大公回答道:“我想按照國王的意思,稱他為‘德意誌的皇帝’。”

俾斯麥說:“這違反了柏林會議的決議。”

經俾斯麥這麽一提醒,大公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俾斯麥知道大公也是一位立憲主義者,極為尊重議會的決議,所以他期待著自己所投的妙藥奏效。為這件事,巴登大公立即求見了威廉國王,進行了一段長時間的會談。

俾斯麥相信,雖然皇帝名稱未定,但威廉國王一定會出席此次典禮。他知道威廉國王是一位有責任感的人,一旦自己的臣屬發布了公告,身為國王而主持其事乃是他神聖的義務。

典禮當日,在王子腓特烈親王的指揮下,60位持軍旗的士官,600位將官,及數十位大官,列隊進入凡爾賽宮的大廳,隨後是各邦聯的元首,最後出現的是威廉國王。

典禮開始,祈禱之後,俾斯麥莊嚴地宣讀德意誌帝國成立的文告。他聲音洪亮。他打敗了丹麥、奧地利和法國,排除了列強的幹涉,順利地建立了德意誌帝國。由於內心激動,他的臉色略顯蒼白。俾斯麥宣讀完畢,全場鼓掌歡呼。

王子腓特烈親王走到父皇麵前,跪在地上親吻父皇的手,老皇帝也扶起王子,雙手擁他入懷,因為這個帝國將由這位王子來繼承,父子二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威廉一世走下高台,滿場人士都不約而同地把注意力放在了俾斯麥身上。大家都知道俾斯麥是創建帝國、擁立國王稱帝的大功臣,新皇帝一定在眾人麵前向他表示謝意,但是新皇帝卻走過俾斯麥身旁,來到排在俾斯麥身後的軍隊前,伸出手和將官們一一握手致謝,直到最後都沒有和俾斯麥交談半句。這難道就是新皇帝對俾斯麥將近10年的辛苦努力的報酬嗎?

俾斯麥在眾目睽睽之下忍住羞辱,他了解皇帝的性情,他知道皇帝暫時的怒意不久後便會化解。更何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為了德國的將來,所以俾斯麥並不與威廉皇帝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