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鋒芒

當時俾斯麥在國內的情況如此,國外的關係也是困難重重。

普魯士在德國聯邦的地位岌岌難保,日耳曼各邦互相爭鬥,情勢混亂。拿破侖垮台後的國民解放運動喚醒了大家的民族意識,民族統一的運動蓬勃發展。但是把統一德意誌的重心放在哪裏呢?這是愛國誌士們難以抉擇的大問題。

專製或立憲?君主或民主?保守或自由?這些問題困擾著德意誌,不但在普魯土議會內有派係之爭,在宮廷中也形成了兩大勢力相互奪權。政界與宮廷的派係鬥爭,常常導致普魯士的外交政策不穩定,引發巨變。那麽地位很重要的法蘭克福大使俾斯麥的態度如何呢?

他下定決心要在德國外交史上開拓出新局麵。他希望保持國內的專製政體,保持驅逐邦聯內的奧國勢力,不要求自由主義人士的幫助,希望與自由主義者協調經由普魯士領導,完成德意誌的統一。

不過俾斯麥是否能把專製政治與統一理想協調一致呢?因為統一德意誌必須得到德意誌諸邦的支持才可行,若無國民輿論的同情,是不可能統一的。但是國民輿論操縱在自由主義者手中,如何能統一德意誌呢?

俾斯麥的見解獨特,他想要借助普魯士陸軍的力量完成統一,這也是他後來的著名口號:“鐵血政策”。但現在時機還未成熟,他把這個重大的決策藏在了心中。歐洲外交界將因俾斯麥的獨特見解而產生極大的改變,俾斯麥明確地肯定了他的政治目標,那就是:“統一德意誌!”

在法蘭克福8年的大使生活,使俾斯麥的見識增長了,他領悟了時代的潮流,奧地利大使的傲慢不遜,也刺激了他一心一意要統一德意誌的決心。

俾斯麥有意驅逐奧國勢力,要完成德意誌的統一大業,首先自己得擔任首相,俾斯麥這麽想。

法蘭克福的邦聯會議雖由日耳曼諸邦派代表參與,但大權是由奧地利大使所掌握的。尤其從腓特烈大帝以後,奧地利視普魯士為第一大敵,經常借機侮辱。

法蘭克福會議的議長是奧地利大使,每次會議,他總是以上司對下屬的態度進行。奧使召見諸邦使節時,都坐在椅子上,而來訪者就需要站立回答,會議席上,唯獨奧使口叼雪茄,其他公使則一概不許抽煙。

性情剛烈的俾斯麥無法忍受這種差別待遇。有一次,他拜會奧使時,看奧使坐在椅子上,他也不發一言地拉了一張椅子坐下與奧使交談。他的舉動打破了數十年的習慣,從此以後,各國公使都與奧使對坐交談。俾斯麥看奧使在議席中口叼雪茄,他便走到議長麵前,掏出口袋裏的雪茄說:“借個火吧!”在滿場驚愕的注目下,俾斯麥點燃了雪茄,大模大樣地走回自己的席位,從此各國公使也都照樣吸煙,數十年的慣例終被打破。

奧使總是竄改會議記錄,並向議會報告:“如果諸位認為記錄有誤,就是在指責我是個說謊者。”奧使高站在議席上睥睨全場,俾斯麥出奇意外地站起來說:“一點沒錯,閣下就是個說謊者!”這個舉動激怒了奧使,他向俾斯麥提出決鬥,俾斯麥立即接受挑戰。後來經人調解,更正記錄,此事才算平息。

後來的繼任奧使者也竄改會議記錄,俾斯麥依然激烈抗議。奧使依照紳士禮儀要求決鬥,並決定在附近森林中采用手槍決鬥的方式。俾斯麥泰然自若地回答道:“何必去那麽遠的地方,就在這個庭院中決鬥好了,現在我們身邊就有槍,我可以馬上叫大使館的武官來做見證人,你也要立刻選定一個見證人,這樣就齊備了。不過決鬥前我有個要求,我得把這一切經過寫信告訴國王,請你給我點時間,不然的話,世人會誤認為我不循外交途徑而以武力解決事情呢!”

說完俾斯麥立即提筆寫信,奧使驚慌之餘,俯首認錯,取消了決鬥之事,兩人言歸於好。身為普魯士大使,行事稍有差池,便可能引起兩國間的戰事,俾斯麥屢次與奧使作對,當然了解其中的危險,但他依然以國家利益為重,可見他勇氣過人。但是奧使沒有借武力使他屈服,可見除了勇氣,他還有過人的智慧。

當時一位奧使評論道:“他頭腦明晰,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而且深謀遠慮,行事徹底,是位可怕的人物!”

一次晚宴時,奧使見俾斯麥的胸前掛了許多勳章,故意問:“這麽多勳章,是你在哪次戰爭中立功而得的呢?”俾斯麥以聲震全場的口氣大聲說:“這些都是在法蘭克福戰爭中立功而得的。”每當遇有這樣的應酬談論時,俾斯麥那過人的勇氣、伶俐的口齒、聰明沉著的態度,都讓人退避三舍。因此法蘭克福會議漸漸變成了俾斯麥一人獨演的舞台,奧使們一個個被他玩弄於股掌,而無力與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