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的迷茫
喀山國立大學
尼古拉去世後,托爾斯泰兄妹們轉由貝拉格雅姑母照顧,這位姑母住在喀山市,托爾斯泰在1841年他13歲的時候,從莫斯科搬到了喀山市。
托爾斯泰的哥哥們都很順利地進入喀山國立大學學習。
1843年春季,托爾斯泰首次報考喀山國立大學,可是他失敗了。下麵的這份成績單也許可以告訴我們他失敗的原因:(以五分為滿分)
神學 四分
世界史與俄國史 一分
統計學與地理 一分
數學 四分
俄國古代文學 四分
拉丁語 二分
法語 五分
德語 五分
阿拉伯語 五分
托爾基韃靼語 五分
英語 四分
1844年春,托爾斯泰又去補考了去年那幾門不及格的科目,可是又失敗了。這年8月,他終於獲準進入東方語言係就讀。但是托爾斯泰懶得上學,時常逃課,升級考試又不及格,隻好轉到法律係,從一年級重新開始。
並不是托爾斯泰不喜歡用功學習,而是因為他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讀書上,尤其是盧梭的著作,如《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他全都讀過。他甚至一口氣讀完了盧梭的20卷全集,連盧梭主編的音樂辭典都讀過。托爾斯泰還將盧梭的肖像做成胸飾掛在脖子上去上學。由此可知,他對盧梭的崇拜到了什麽程度。
大學裏的那些考試雖然每每讓托爾斯泰很是憂心,但他仍狂熱地閱讀那些書籍,並且一直無法忘懷盧梭。
托爾斯泰的家庭教師曾對他們兄弟的學業有過這樣的評價:“西爾涅有用功學習的意誌,而且成績不錯;德米特烈雖然也用功,但是成績不太好;至於列夫則既不用功,成績又不好。”
有關學校的課業,托爾斯泰的確不甚在意,但是對於家庭教師和大學教授的批評他還是覺得很不開心,在他的思想裏,這些人都不能理解他的心理。他們常以學校的課業逼迫他,所以他經常像跟家庭教師挑釁那樣和大學教授爭論。如此一來,他以前學的最好的科目也弄得不及格了。托爾斯泰對於學校中這種精神上的束縛感到很困擾,我們從《少年》一書中可以想象得出他當時的處境。
年輕時的托爾斯泰
自從離開亞斯納亞·博利爾納之後,幼時雖然愛哭但很開朗的托爾斯泰,一天天變得精神恍惚,對一切好像都失去了信心,頭腦如同沙漠般毫無生機。我們在他的《少年》或《青年》中可以看出,他因為將要轉變為一個成人而怎樣的痛苦煩惱。
他曾跑到基督教會去懺悔,但第二天閱讀得來的知識又促使他否定了基督的教義。他的心情就是如此掙紮起伏不定,這樣由少年到成人的煩惱過程,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
正當托爾斯泰煩惱時,大哥尼克萊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他準備回到故鄉亞斯納亞·博利爾納。
托爾斯泰聽到這個消息後,連忙找到尼克萊,對他說:“我也要回去。”
尼克萊嚇了一跳,說:“你的學業還沒有完成,為什麽要回去?”
托爾斯泰毫不猶豫地告訴他,他對學校已經沒有興趣,他要休學,他要回亞斯納亞·博利爾納重新學習人生。
尼克萊對這個最小的弟弟一直很疼愛,也理解他的煩惱。於是,他同意了托爾斯泰休學回到故鄉的要求,他認為這或許可以讓托爾斯泰早點越過少年時代的沙漠期,重新對人生產生希望。西爾涅與德米特烈也沒有反對。
決定要回故鄉後,托爾斯泰立刻向校方提出休學,他的心情似乎一下子開朗起來。他決定要開始一種新的人生。他在日記上寫下了對自己的勉勵:
1.一旦決定要去做的事情,不管有多困難都要去實行。
2.一旦實行就必定貫徹到底把它完成。
3.忘記的知識絕不再翻開書本去查,要自己努力想起來。
4.經常用智慧發掘出自己的力量。
5.經常發出聲音朗讀,經常用腦子思考。
6.不要羞於向妨礙自己工作的人說“你打擾了我的工作”。要先讓他有此感覺,如果對方還是麻木毫無反應的話,那就要說“對不起”,然後坦白地告訴他。
從大學中途休學回故鄉,主要是因為托爾斯泰想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環境,但是這種變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的煩惱。他必須從從精神方麵著手,來尋求一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