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教育業

農奴學校

學校很快被建立起來,那是一幢石頭建造的兩層樓房,其中兩個房間充當教室,另一間當做托爾斯泰的辦公室,其餘兩間是教師的辦公室。

門廳的天花板上吊著用來報時的小鍾,門廳前麵排放著體育用具,樓梯口懸掛著課程表。教授的科目有:作文、書法、文法、俄國史、繪畫、儀器尺、音樂、算術、生物、說話練習等。

每天早上八點半上課,午餐之前有四小時的課,偶爾也隻有三個小時或兩個小時。有時候,任課老師對課業教導得太熱誠了,將一小時的課程延長為兩小時,甚至三小時。中午12點,學生們回家吃午飯,之後回到學校繼續上午的課業;有時,甚至會繼續到晚上八點或九點。

學校采取絕對的自由主義,不管學生來不來上課,或者到了學校進不進教室,都由學生自己決定。在這所學校讀書,學生不必繳納學費,即使遲到了也不會被老師責罵。而且教室的座位也不固定,學生們可以隨便坐在一起上課。

師資方麵,除了托爾斯泰之外,還有三位大學生做他的助手。

以上就是1859年托爾斯泰在家鄉創辦的學校的基本情況。

他的第一批學生有40名左右,男女合班。他們都是淳樸的農家兒童。通常在鍾聲響了約半個小時後,他們才三三兩兩地出現在丘陵那邊。

這些學生們全都空著手,他們沒有帶書本,也沒有背書包,他們的書和文具都收在教室書桌的抽屜裏。他們不需要複習昨天學習的課程,也不用做什麽作業,更沒有必要預習今天要學的科目。在老師還沒有進教室之前,學生們都在教室附近聊天、玩耍。

托爾斯泰隻要求他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認知、去思考,隻要他們對今天的課程有興趣就可以了。

這是托爾斯泰第二次從事教育工作。他認為有才能又有學識的人,不但自己應該享受知識,也應該與別人分享這些知識。這是推動托爾斯泰致力於教育事業的思想動力。

托爾斯泰生於富裕家庭,上過大學,拿到了法學學士的學位,參過軍,現在又成了小說名家,且曾到過各地旅行,接觸到很多新知識、新觀念。他迫不及待地想將這些新知識傳達給村裏的孩子們。

因為之前失敗的經驗,托爾斯泰這次在學校的每一件事情的處理上都格外謹慎小心。他改變了對家長們的遊說說辭,他跟那些農奴們說:“讓喜愛玩耍的孩子到學校來吧!”其實,這所學校從規模和製度的健全程度來說,還算不得正規的學校,稱之為私塾倒是更恰當一些。托爾斯泰想先從小學教育開始,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然後再逐漸充實擴大。

他並沒有因為這個小規模學校的暫時成功而自滿,為了學校之後更好的發展,托爾斯泰開始對教育理論等方麵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讓他頗有發現。

托爾斯泰意識到自己對於有關學校行政方麵的事,完全一無所知,也可以說對學校事務的處理和相關製度的製訂,托爾斯泰沒有一點概念。

意識到這些之後,托爾斯泰開始大量閱讀教育學的相關書籍,不僅如此,他還虛心向優秀的教育家請教。托爾斯泰也曾到各地的學校或私塾參觀,每一次都能獲得一些非常好的心得。

慢慢地,托爾斯泰開始不滿足於隻在俄國境內參觀學校,他很想到西歐的德國、英國、法國的學校去參觀一下,看看不同文化傳統下的教育有什麽差別,自己又可以從中借鑒些什麽。有了這種想法之後,托爾斯泰在國內待不住了。正好這時尼克萊在德國休養,他就以探病為由,前往西歐各國,訪問教育。

這一次的西歐旅行,托爾斯泰以考察各國的學校教育為目的,與第一次以吸收西歐文化為目的的旅行有著本質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