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華倫夫人
1737年10月,盧梭回到沙爾麥特村。華倫夫人殷切地詢問他治療情況以及路上的見聞,盧梭一一作答。晚餐時,他發現家中多了一個年輕人。華倫夫人介紹說,這是柯迪,是位理發師,暫時住在家裏。華倫夫人與柯迪是同鄉,所以對他有些另眼看待。他對盧梭說話時,總是喜歡擺架子,說他與某些貴婦人熟識,曾為許多貴婦人理過發。盧梭離家的這段時間,他儼然代替了盧梭的位置。
柯迪對華倫夫人極為忠心,他很賣力地做一切瑣事,並兼起管理工人的工作。他將農場和牧場的事管理得井然有序,平日常見他手拿斧頭和鋤頭在鋸木、劈柴或做其他事情,有時也東奔西跑,大聲指揮工人。他的忠心贏得了華倫夫人的信任。
沒過多久,盧梭就感到這個年輕人已經取代了他在家中的地位,華倫夫人對自己的感情似乎冷淡了許多。盧梭覺得曾經的幸福、快樂、安適,以及和華倫夫人的親密感情已經煙消雲散了,往後的日子將更加黯淡和孤獨。
有一次,盧梭像往常一樣外出散步,回來時,華倫夫人責備他不管家事,盧梭非常委屈,他下定決心,要重新贏得華倫夫人的愛,並且設法與柯迪和諧相處,營造一種之前安格在時三個人那種和諧友愛的局麵。可惜柯迪對於盧梭的示好顯然並不領情,他覺得盧梭賣弄學問,虛偽造作。他認為這個家中的一切事務都應由他一人負責,他是家中的重要人物,所以一直對盧梭很冷淡。
華倫夫人雖然仍會和盧梭愉快地說笑,但盧梭感覺得到,他們之間的感情日漸淡薄。他之前的設想失敗了,他常感到孤獨,為緩解這種情緒,他隻能在房中讀書,或跑到森林中放聲大哭。柯迪儼然成了這個家的主角,盧梭則變得可有可無,他有意離開華倫夫人。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當地一位熟人的介紹下,盧梭得以到裏昂的馬布裏先生家教導他的兩個小孩,他開始了一段教書生涯。
昔日盧梭教授音樂時,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教導兩個年幼的孩子,自然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兩個孩子,一個八歲大,活潑聽話,接受知識也容易些;另一個五歲,領悟力還不夠,教起來有點費力。盧梭很喜愛教書,這次在馬布裏先生家中的教學經驗,為他日後的教育學名著《愛彌兒》中的一些思想埋下了種子。
在裏昂的日子,盧梭時刻想念著沙爾麥特村的景色,花園、樹木、流水、牧場以及最親愛的華倫夫人。一段時間之後,盧梭在思念之情的催促下,決定返回沙爾麥特村,即便華倫夫人冷淡的態度和柯迪的不友好使他十分不安。
盧梭這次回來隻希望能和華倫夫人團聚,華倫夫人雖然很熱心地招待他,但盧梭感到氣氛客氣而疏離,他在這個家中儼然是個多餘的人。除了吃飯時間,盧梭都獨自一人沉溺在書本中,他希望能從書中得到安慰並且增長學識。回憶從前的日子,盧梭不禁感慨異常,這些感慨成了他創作的溫床,他時常寫出一些優美的詩篇:
假如這個被束縛的心靈能解脫,
散發出永久的光明,
我將露出那可愛又可人的麵孔。
媽媽啊!你那溫柔的品性,
以及善良的心,你的誠實和操守,
足以掩飾你的一切缺點,
而這些缺點,也不是你的壞處,
你所有的得失,也非罪過,
你的行為有時固受非難,
然而,你的心地卻始終純潔!
盧梭的小書房成為他唯一屬於自己的地方。不久之後,華倫夫人的經濟情況開始不如從前,柯迪又是個浪費的人,以至於華倫夫人的年薪常常不夠開銷,連房租都付不出,還拖欠了一筆債務,盧梭為此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