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一格的報紙
脫胎換骨的《快郵報》在第一版上刊登了發行宗旨——
《快郵報》要為大眾服務,而不是為任何政黨謀利;它不是共和黨的發言機器,隻是如實報道一切;它不是總統或國會的支持者,隻公平慎重地給予批評;它將攻擊一切罪行及腐敗行為。這一主張正是我們立國的基礎,也是促進我們國家走向強大的力量所在……
1878年12月12日,約瑟夫一大早就來到了報社。為了這份報紙,他已經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了,雖然報紙的宗旨已經確立,但要執行起來並不容易。讀者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不能令他們失望。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正因為是剛起步,才要加倍努力,給讀者留下一個好印象,這是《快郵報》創造佳績的基礎。
2700美元的存款能維持多久呢?如果《快郵報》不能立刻引起讀者的興趣,那今後的經營將會無比艱難。
中年時期的約瑟夫·普利策
關於未來,約瑟夫並不畏懼,他內心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他為自己終於擁有了一份報紙而高興。迪倫不是個囉唆的人,從今以後他們將攜手並進、合作無間。
約瑟夫走進《快郵報》時,職員們都在忙碌著。他隨即叫來一名記者,告訴他當天采訪的重點。
“我需要市政府的一些稅收紀錄。到市政府去查查這些數字,我想知道有錢人、大商人、工人、小生意人的繳稅情況。”他語氣堅定地對記者說,“沒有弄到這些資料就不要回來。”
他知道每個版麵應該怎麽設計。他在《西方郵報》的經驗,使他非常了解一般讀者的口味。
這時,迪倫和一名記者來到了約瑟夫的辦公桌旁。
“我們要把所有的新聞都提供給讀者,而且這些新聞是他們在別的報紙上看不到的。”約瑟夫告訴他們,“不僅僅是政治新聞,我們還要提供各種消息和圖片。我們還要刊登一些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我現在就有個故事需要你來寫……”約瑟夫注視著記者說,“有個女孩說她在城北一條鄉間小路上遇到了鬼,聖路易斯一家報紙已經刊出了這個故事,不過他們說的不是很詳細,故事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交代清楚。當然這個女孩並沒有遇見鬼,她隻是隨口說說而已。我現在要你去采訪這個女孩,弄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她為什麽要這麽說。這些都弄明白以後,你就按照這個女孩的感覺,把這個故事寫出來。記住,要用她的感覺寫,而不是你的。”
記者滿臉疑惑地看著約瑟夫,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麽。他有些擔心,按照約瑟夫的路子,不知道這份報紙會辦成什麽樣。
那天晚一些的時候,約瑟夫去拜訪一位叫阿瑟·考波勒的畫家。那天有一則新聞是說,有一群名人在一次白宮舞會中遇見了總統,約瑟夫要考波勒把那次舞會的景象畫出來。考波勒告訴約瑟夫一項事實——報紙從來不刊登插畫。
當約瑟夫看到那幅完成的畫稿時,覺得非常生動,他抽掉了一些新聞,將那幅畫排了上去。
那位記者和聲稱自己遇見鬼的女孩談過後,回到辦公室,把手稿交給約瑟夫。約瑟夫看了一眼,又坐下來重新改寫了一遍。
“普利策先生!你所使用的文詞——”記者反駁道,“那不是好的新聞稿,太聳人聽聞了。”
約瑟夫目光炯炯地注視著他。“一點都沒錯!我們就是需要刊登一些這類的新聞——具有煽動性的、活生生的故事。”他指著桌上那篇改過的稿子說,“就像這樣:漆黑的小路、烏雲滿布,突然間,女孩看到一個龐大的黑影……”
“這是一個可笑的故事!”記者批評道。
“如果你不喜歡這一類的故事,或者不同意我的方式,你可以換家報紙。《聖路易斯快郵報》不隻是要取悅讀者,還要提供正確消息給他們。”
說著,另一位記者衝進約瑟夫的辦公室,氣喘籲籲地說不出話來。
“繳稅資料都到手了?”約瑟夫問。
“都在這裏,”記者把一些數據交給了約瑟夫,“您真要公開這些數字?普利策先生,聖路易斯的老百姓看到這些數字後,一定會發生暴動的。”
約瑟夫喜歡刊出這種令人震驚且能引人深思的新聞,這次公布的關於繳稅的新聞就是個例子。他刊出了有錢人和大商人所繳的稅額,以及工人和小生意人的繳稅數據。讀者看得一清二楚,有錢人繳的稅很少,工人繳的要多得多。
那天下午,新《聖路易斯快郵報》首次出刊了。不到幾個小時,報紙被搶購一空。到了晚上,群眾擁向報館,要求發行第二版。
約瑟夫把最後一份報紙貼在櫥窗上,群眾圍著櫥窗在看報紙,約瑟夫自己站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聽群眾的談話,以便了解讀者對《快郵報》的反應。
在那個年代,普利策的報紙的確與眾不同。它所造成的震撼力也是巨大的。當時,沒有任何一家報紙敢於刊出繳稅內幕,沒有任何一位編輯敢寫這類的文章,但是普利策做到了。《快郵報》敢說別人不敢說的話,而且文章通俗、句子簡潔、意思明確。
第一天出刊的報紙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這讓普利策深感欣慰。“稅捐內幕”引起了讀者們的思考,考波勒的“白宮舞會盛典”的繪畫也很成功。經約瑟夫改寫過的“女孩遇到鬼的故事”更是轟動。讀者們漸漸感覺到,《快郵報》並不隻是屬於發行人所有,而是與全體讀者的生活息息相關。
普利策經常借著社論來推動市政改革,例如呼籲政府美化市政環境並整修破舊街道。他在《快郵報》上刊載了很多要求改革的文章,並因此促進了聖路易斯公園計劃的迅速推進。
在普利策的一生中,這種社會改革運動永遠是他報紙的主要宗旨。他不但在報紙上提倡這種運動,在生活裏,他也無時無刻不對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進行嚴厲的批判。
批評、不滿、力求革新是普利策性格中的一抹底色,隻要是他看不慣的事情,他一定會大加批評。因此,他的報紙呼籲社會改革,不過是他性格所致罷了。
普利策倡導的改革運動都成效斐然,這說明他是個敏銳的改革家。而且他還懂得心理學的實用知識以及政治家的演說技巧,靈活地掌握群眾心理。
每一篇社論都經過巧妙安排,文筆生動、論點精辟、取材獨特、內容精彩,讀者爭相傳閱。《快郵報》很快地成了讀者最喜歡的報紙,報紙銷量也直線上升。
有一次,普利策花了三周時間,在社論裏對一些逃稅大亨作了一係列的報道與攻擊,此舉惹惱了那些逃稅的有錢人,他們便立即唆使他們的商人朋友取消《快郵報》上的廣告,這一舉動雖然令普利策損失慘重,但他同惡勢力鬥爭的決心一點也沒有動搖。普利策在《西方郵報》當過政治記者,因此他對政治並不陌生。他在《快郵報》刊登了不少政治方麵的文章,幫助讀者了解政治。他也在社論裏表明自己對某些政治問題的看法。
普利策一生當中最痛恨的就是政治腐敗,他曾在《快郵報》的一篇文章裏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個人的看法——
腐敗是政治生活的最大蠹蟲。為什麽會有腐敗,自然是因為貪婪。誰又是腐敗最大的唆使者?大公司……
金錢在當今的世界具有巨大的**力。人們可以為它出賣靈魂、出賣肉體,更有人認為金錢是萬能的……錢對自由社會的威脅,猶如晴空裏突然出現的烏雲……這將是人類生活中無可避免的一大衝擊。
在普利策的2700美元的存款還沒花光之前,《快郵報》已經開始賺錢了,報紙的銷量持續上升。對於《快郵報》取得的壓倒性勝利,約翰·迪倫大感驚訝,隻有普利策心裏明白,這都是自己努力工作的結果。他經常夜以繼日地工作,有時幹脆就睡在報館裏。他的心中隻剩下工作,經常為了完成工作而忘了吃飯。他這樣瘋狂地工作,以至於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凱蒂及約瑟夫的員工們都很為他擔心。
有段時期,《快郵報》的每篇文章幾乎都是出自約瑟夫的手筆。因為要找到行文用詞都合乎他要求的記者實在太難了,而且這樣的人才也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訓練出來的。約瑟夫希望報道簡潔、生動,可是很少人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因此,一連好幾年,約瑟夫總是日夜不停地工作,幾乎沒有好好地休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