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

可恥的紹興和議

靖康年間,金兵**,奪取了中原,但對防守這遼闊的中原總是力不從心,因此才先有偽楚張邦昌,後有偽齊劉豫,希望能以中原製中原。

等到劉豫被金朝皇帝廢掉,解散了偽齊,兩河的誌士多有乘機複興之意,嶽飛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就奏請皇帝,乘廢立之際,攻其不備,**,恢複中原。這奏章到了樞密使秦檜手中,秦檜本來就是金朝的奸細,怎麽能讓嶽飛有機可乘呢?就壓著奏章不報。

這時嶽飛駐守襄漢,張浚駐淮西,韓世忠屯鎮江,全都嚴陣以待,待命揮師北上。撻懶建議金朝皇帝,此時應以和議為上策,否則宋軍進兵中原,很難防守。金朝皇帝詢問金兀術,金兀術一向是主張戰爭萬能。軍師哈迷蚩倒是讚同撻懶現階段的和談主張,因為目前求戰無必勝把握,談和則可得到戰場上所難以達到的戰果,卻又不需動一兵一卒,正可休養生息。經哈迷蚩一番解析,金兀術才勉強同意。於是撻懶將去年二月赴金迎奉徽宗的梓官王倫,遣送回宋朝,說明金方談和的條件。

王倫還沒回國,秦檜就已經得到消息,暗地裏高興地想:“我可算有出頭之日了。”秦檜了解高宗昏庸軟弱,隻求一時的安定,懼怕戰爭,但在趙鼎、張浚、韓世忠、嶽飛等堅決主戰的將相壓力下,又不能不表現出恢複國土的態度。隻要有了確切的和談條件,便可突破高宗的這一心障。於是秦檜到高宗的寢宮求見。

高宗召見秦檜說:“卿家來得正好,可曾聽到金朝有意談和的消息?”

泰檜說:“我正是為此事而報告給陛下。”

高宗歎道:“如果真能休兵,就可以養民生息了。隻怕其他大將阻攔。”

秦檜道:“他們之所以要過河收複失地,隻在他們沽名釣譽,嘩眾取寵,卻沒有為陛下設想,試想,如果之前皇帝返朝,那麽將把陛下放在哪裏呢?”

高宗頓時心裏仿佛想通了一件事似的,立刻有了決定。

這一年的冬天,王倫從金朝返回建康,高宗立刻召見,看看和談的可行性。

王倫奏稱,金人答允送還太後與上皇梓宮,並有意將所占領之河南州郡歸還。撻懶送別時,曾殷勤囑咐說道:“還回你們河南的州郡,從今而後道路已無阻攔,和議可成。”

高宗欣喜說道:“如果金人真能做到這些,其餘一切就不計較。”就又派王倫去金朝迎接使者。

紹興八年三月初六,朝廷突起用秦檜為尚書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從此以後,秦檜霸踞相位達十七年七個月之久,一直到他病死為止。

五月末,王倫攜同金朝使者烏魯思謀及石慶回到建康,說明了金朝除送還韋太後及徽宗梓宮,還將廢齊所有的陝西、河南州郡送還給宋朝。

金使馬上就到,朝廷命令吏部侍郎魏豇代表接待。魏豇麵見秦檜,說盡了和議的不是和敵人的不可信賴。

秦檜不肯聽勸,但是魏豇還是勸阻,秦檜很生氣,就換別人去接待使者。秦檜雖然知道高宗迫切求和,但是怕遭到其他大臣的勸阻而改變初衷,使他全功盡棄,因此,要達成和議,必須堅定高宗對和議的決心。所以當王倫初同金朝使者帶來和議消息聲,高宗便與趙鼎、秦檜商討利弊。趙鼎堅持不可講和,認為敵人誌不在講和,誌在緩兵。高宗不以為然,秦檜也不以為然。等趙鼎退朝以後,秦檜單獨留下,反複表明和議有百利無一害,認為現在和議是由敵人首先提出,更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何況不僅送還梓宮與太後,而且主動歸還失地,這實在是即使動員百萬大軍,也不能達成目的的機會。高宗更覺得他說的話很有道理了。

秦檜出去後,高宗確實反複思考過,認為議和可有三項大利:一可迎還母後與父皇梓宮;二可收複河南失地;第三,雖不足為外人道,卻事關切身利害。金人廢除劉豫後,見汴京人心惶惶不安。如果不允和議,金人送還欽宗在汴京複位,這樣他的江南半壁江山,恐怕不好收攬人心。

三天之後,群臣退朝後秦檜又獨自留下。高宗說道:“和議的事就如你所說把!朕意已決。”

秦檜取出已經擬好的文字,請高宗決斷,並不準群臣幹預,高宗看完和議的文字,欣然采納。

左相趙鼎堅持異議,斥責和議的壞處,高宗就罷了他的相職,讓他去守備紹興府。這是紹興八年七月二十一的事,秦檜終於運用權術,排除了他大權獨攬的最後阻障。

嶽飛見朝廷緊鑼密鼓地進行和議,內心感到十分失望。他收複失地、勸還二聖的抱負越來越渺茫。他覺得與其不能實現理想與抱負,倒不如退隱,過一些清閑日子。因此,他連上四章,請求免除現職,卸甲歸田。

高宗降詔不準,讓他與韓世忠、張浚等前來建康議事。

這個月的下旬,嶽飛抵達臨安覲見高宗。高宗詳盡說了和議的好處。嶽飛卻痛陳和議的害處,不但打擊民心士氣,而且強調敵人的和議隻是一時之計,難以持久。高宗聽後沉默不語。

八月二十四,金朝派張通古、蕭哲為江南詔諭使來到臨安。金朝使者趾高氣揚,要所過州郡用臣子禮出來迎接。

高宗雖然想要議和,但受到這種屈辱,也十分不悅,就詔令侍從讓大臣開始進諫。

於是朝中大臣中的數十人都進諫說,這種受屈辱的事情,實在不能接受。樞密院偏修胡銓上疏,要求斬了秦檜、孫近、王倫,文辭慷慨,氣勢磅礴,擲地有聲。

“願斷三人頭,竿之槁街。然後羈留虜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而氣自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邪!”

金人聽到後都變了臉色,出千金打算賄賂這位大義凜然的大臣。

秦檜怎麽能讓胡銓這麽樣指責謾罵呢?就以“狂妄凶悖,鼓眾劫持”的罪名,下詔書將他除名,去管理邊遠州郡去了。

盡管滿朝文武大部分都反對,但這難以改變高宗與秦檜和議的決心,於是讓王倫拿著議定的文書帶著張通古等使者返回金朝。

這一年的年底,張通古再次來宋朝,要與高宗分庭抗禮,並要高宗向北拜受金朝皇帝的詔命。這種事情並不是高宗所能忍受的,最後議定由秦檜以宰相身份代受國書。

紹興九年正月初五,高宗與金朝的和議達成,隻要金人還回河南偽齊的土地,宋朝就下詔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