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深處的樂章

貝多芬的音樂靈感如同天使的翅膀般輕鬆地伸展開來了,他又開始長久以來已經遺忘的散步。雖然說是散步,對他而言並非是指漫無目的地閑逛。他在心中追尋一個接一個的音樂靈感,渾然忘我地走著,不管刮風下雨,全不在意,鞋子裏積滿了水也依然若無其事。

《莊嚴彌撒曲》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有了構想,隻是一直未完成。貝多芬想在魯道夫大公就任奧洛穆茨大主教典禮之前完成,以便獻給他。貝多芬打算以和平、安詳作為這首樂曲的主題,使它能夠引起每個人由衷地共鳴。於是他專注地譜這首樂曲,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天,貝多芬走出房間。一個朋友以見了魔鬼似的表情,呆立在門口。

“貝多芬,你到底在幹什麽?”

貝多芬感到茫然地看著朋友的臉。

“剛才在家中亂嚷亂吼的……”

他以為貝多芬發瘋了。貝多芬一點也記不起來,自己曾經大嚷大叫,他隻是在構思《莊嚴彌撒曲》的其中一部分。他的朋友仍然以一副擔心的樣子盯著貝多芬。看了他的表情使貝多芬想起了以前在波恩的事。貝多芬一麵教學生彈琴,不知不覺自己進入了精神恍惚的狀態。

每當貝多芬熱衷於作曲時,經常會進入忘我的恍惚狀態,什麽事都忘得一幹二淨,自己不知不覺地大聲嚷叫起來。這種精神恍惚大概是昨天就開始了吧?

沒錯,的確是昨天開始的。因為叫傭人準備用餐,可是他們並沒有準備,於是貝多芬氣得大喊大叫。可能朋友聽到的就是這件事。

朋友安慰貝多芬說:“你有沒有對傭人動粗?”

“動粗?”

“啊,是的。為了吃飯的事而打了他們?”

“好像有的。”

“傭人很生氣地走了,是不是?”

朋友說的話一點也不錯。傭人一氣之下辭職不幹了,貝多芬從昨天開始就沒吃東西,肚子實在餓壞了。但是這件事貝多芬並沒有放在心上。

貝多芬由於專心致誌地作《莊嚴彌撒曲》而一直處在精神恍惚的狀態下,為了對傭人動粗的事而深感不安。

他想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是寫不出和平的彌撒曲的,當前急務應是先要求內心的平和。因此貝多芬在筆記本上寫著:“但願求得內心的平和。”

然而,並不是這樣就可以平息自己的恍惚狀態。這件事過後不久,又發生了一場引起軒然大波的事情。

那一天早上,貝多芬比以往更沉湎於作曲,陷入恍惚狀態。貝多芬離開家門,徘徊在維也納的街道,毫無目的地逛著,到了晚上,已經到了離市區很遠的郊外。貝多芬兩眼發呆,嘴巴念念有詞,邊走邊念,被人誤認為流浪漢。最後遇到一位警官,把他帶回警察局。

即使如此,貝多芬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恍惚狀態。他的腦海中充滿了信仰、神、真、善、平和等念頭,且再三地輪流浮現,使他不停地思考。每當他想到某一段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又叫又唱,腳不住地在地上打拍子。

無論警察局長怎麽問貝多芬,他總是答非所問。′

局長無奈,對部下說:“可能是個流浪漢,正沉浸在音樂中,頭腦也可能有些問題。”

但其中的一位部下說:“他可能是叫做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音樂家。”

“貝多芬?”局長歪著頭左想右想。

“好像聽過這名字,是個怎樣的人?”

“他是有名的音樂家,經常出入宮廷,也似乎曾經教過魯道夫大公。”

“這樣說來事情可大了,叫一個人來問問看。”

不久之後,請來一位音樂家。他一看到貝多芬就說:“他就是貝多芬先生,在演奏會上見過幾次。”

局長嚇了一跳,立即命令部下去通知市長。三更半夜,市長乘著馬車趕來,送貝多芬回家。

雖然貝多芬極力加快作曲的速度,可是《莊嚴彌撒曲》仍然無法在魯道夫大公就任樞機主教典禮之前完成。

完成的時間是在三年後的1823年。曲子與普通的彌撒曲一樣,分為五個樂章,但是全部演奏時間卻長達一小時二十分,因此不適合做禮拜用。由於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後來也被用於儀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