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學校

狄更斯一家的日常生活一直是由瑪麗姨媽在打理照料,所以當她打算再嫁時,這一家人固有的生活狀態被打破,甚至麵臨瓦解。無疑,小狄更斯是不希望瑪麗姨媽再嫁的,不過,瑪麗姨媽的繼子與狄更斯倒是十分合得來。瑪麗姨媽的新丈夫是查塔姆軍人醫院一位名叫拉默特的外科醫生,他生活富足,妻子很早就過世了,留下一個兒子,名叫詹姆斯,當時正在等待征召入伍。詹姆斯非常愛好戲劇,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空閑時間都花在了劇場裏。詹姆斯和狄更斯是好朋友,又比狄更斯年長幾歲,所以時常以一種師長的姿態,給予狄更斯一些幫助。他聽過狄更斯的朗誦,並指導他某些單詞的念法。他還告訴狄更斯有關戲劇及表演的知識。有一次,他帶狄更斯到劇院,欣賞了一出莎士比亞的戲劇。

那是狄更斯第一次接觸戲劇這種藝術形式,在狄更斯的一生中也算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當時是冬季,天氣非常寒冷,狄更斯穿著羊毛製的新靴子,腳趾還是被凍得發麻。當他進入劇院後,帷幕慢慢升起,嚴寒被拋在了腦後,狄更斯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視線從來沒有離開過。台上是一出快樂的場景時,他就縱聲大笑,把手掌拍得通紅;台上是一幕哀傷的故事時,他就低聲啜泣,淚水打濕了衣服的下擺。雖然那時候,他還不是很清楚莎士比亞到底是什麽人,他也不會想到自己日後在英國文學界的地位會與莎士比亞不相上下。

演出結束後回到現實中,瑪麗姨媽的婚禮正在有條不紊地積極籌備中,拉默特醫生決定離開查塔姆軍人醫院,前往愛爾蘭開始新的生活。這樣的話,詹姆斯就要留在狄更斯家裏,直到入伍為止。

拉默特夫婦離開後不久,狄更斯一家的經濟狀況開始走下坡路。老狄更斯和伊麗莎白都不是持家理財的好手,瑪麗姨媽在的時候,還能量入為出、精打細算,現在又回到了在樸次茅斯時的狀態。商人們紛紛來要債,老狄更斯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向親戚朋友們求助,可是一無所獲,最後隻好從各方麵縮減開支。首先,老狄更斯決定全家搬到比較便宜的房子裏;然後,他變賣部分家具,遣散仆人。

小狄更斯的新家在台地下一片平坦開闊的地帶,與舊居相比,這裏顯得平板而單調,沒有任何跟“優雅”二字有關的布置。唯一能夠給人精神慰藉的是它的旁邊有一座教堂。可惜狄更斯一家搬過去沒多久,教堂就變成了倉庫,之後越來越破敗不堪。

小狄更斯對居住環境的改變好像並沒有多大感覺,他那時正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教堂的牧師有個兒子,叫做威廉,他一心想創辦學校,平時在家裏就教鄰居家的弟弟妹妹一些知識。小狄更斯就是學生之一,不久後,姐姐芬妮和斯蒂文家的兩個孩子也加入其中。

孩子們的友誼並沒有受到搬家的影響,他們依然一起玩耍,一起做很多事情。隻不過他們必須多走一點路了,斯蒂文姐弟到狄更斯家,占了下坡路的便宜,而小狄更斯和芬妮就得一步一步往上爬,才能到斯蒂文家。

威廉雖然並沒有在正式學校任職過,但是他一直懷抱著投身教育事業的理想,鑽研多年,對教學方法很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他把孩子們教育得很好。在他們之中,威廉最欣賞小狄更斯,覺得他天資聰穎,敏慧好學,對知識具有極大的好奇心,將來一定大有前途。他給小狄更斯取了個昵稱——“獨一無二”。狄更斯成名以後,他兒時的那些朋友都這麽叫他。

不久後,威廉終於創辦了一所學校。這是一所男子學校,校址就設在狄更斯家附近,除了兩排校舍,還有一個運動場供孩子們玩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它在當地漸漸有了些名氣。

威廉一直鼓勵狄更斯閱讀和思考,還時常借書給他。這時候的小狄更斯可能隱約地看到了自己事業的第一縷曙光。盡管他的家庭環境非常困窘,但是小狄更斯勵誌要上一所著名的大學,然後借由這條路達到自己成為有教養、有學識的紳士的目標。他為這個目標全心全意地努力著,以至於無暇注意家裏到底發生了什麽變化。老狄更斯在他心裏無疑是偶像一樣的存在,他從沒有懷疑過父親的智慧,而且之前在瑪麗姨媽的照料下,狄更斯家秩序井然。可是現在因為瑪麗姨媽的出嫁,債務矛盾日益凸顯,附近商店的老板對待狄更斯一家的態度也發生了些微改變。

大約在小狄更斯10歲的時候,老狄更斯奉命調往倫敦。消息一出,狄更斯家幾乎擠滿了要債的人。老狄更斯沒有辦法,隻好賣掉剩下的家具,勉強還清了債務。這讓小狄更斯對目前的處境有了清醒深刻的認識,他不想離開查塔姆,尤其是威廉和他的學校。

狄更斯後來回憶離開查塔姆的場景,曾描寫道:那是灰暗潮濕的一天,他用稻草把一雙腳包得緊緊的,以便取暖。他心裏很不是滋味。

狄更斯很愛他的家人——這點毋庸置疑——可是他同樣不願意離開查塔姆。他們在倫敦的新居和在查塔姆的第二棟房子差不多大小,是新建的,坐落在坎登鎮,離倫敦市區有一段距離。他們的鄰居多數是政府辦事員或在市區工作的工人。小狄更斯早上看到很多人步行到市區上班,因為他們付不起往來馬車的費用,令小狄更斯沒有想到的是,幾個月之後,他也成了他們之中的一員。

新房子空****的沒什麽裝飾,住起來也很不舒服,新雇來的仆人也不是很能幹。小狄更斯住在閣樓上,窗子對麵是一大片田野;正對門口的街上有個抽水機,人們都到那兒取水;街口有一個夜晚巡警的休息站;隔壁住了一位年輕的寡婦,以替人洗衣服維持生計。一到下雨天,鎮子裏的每條路都變得泥濘不堪,到處都是大水坑;平常的日子裏,路上則遍布著垃圾,譬如甘藍菜梗、馬鈴薯皮、破瓦罐,還有舊鍋、舊盤子等。

不知道狄更斯的父母出於什麽樣的心理,他們這個時候似乎沒有讓狄更斯接受進一步教育的打算。相反,他們對芬妮倒是抱有很大期望。

芬妮在音樂上有點天分,經過一位鋼琴調音師的引薦,她得到了音樂學院的獎學金,不久後就離家到音樂學院就讀。這時候,狄更斯則必須待在家中,替父親清潔靴子,替母親照顧弟弟妹妹,供他們差遣跑腿。小狄更斯心地善良,雖然他對自己的現狀很不滿很傷心,但卻沒有表現出來。後來,狄更斯回憶過去時,曾寫下這樣一段話:“窩在小閣樓裏,我隻想到究竟要付出什麽——如果我還有東西可以付出的話——才能使我重回學校,不管哪一所學校,不論學什麽,我都願意。”

當時芬妮12歲,她相當用功,成績不錯,與一些年輕的音樂家也都有交往,其中有些人後來都成名了。小狄更斯就沒他姐姐那麽幸運了,從一個前途光明、聰明伶俐的學生,淪為家庭雜務的苦工,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和一個孤兒沒有什麽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