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皮的孩子

在爺爺家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他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相傳荷馬是古希臘兩部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作者。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阿韋龍省的聖萊翁鎮,他是家中的長子,在他五六歲時,因為家庭條件不太好,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法布爾被送到他的祖父家撫養。

他的祖父住在聖萊翁附近的馬拉瓦,那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村子,坐落在一處高原上,有一片貧瘠的大理石岩山,很少有農作物或農家,祖父的屋子孤獨地立在岩山旁長滿了金雀兒草和石南樹叢的高原上,附近偶爾還會有狼群出沒,那是一個非常寂寞的地方。

在這被人遺忘的偏僻鄉下,地勢低窪處軟軟的,上麵還經常浮著一層朦朧閃著暗光的水珠。因為土地過於鬆軟,人們一腳踩下去時,常常感覺好像會陷下去一樣。不過,這片窪地上長滿了茂密的牧草,這些牧草是牛的好飼料,而牛是這裏的人們的主要財產。

一到夏天,牧草布滿了山坡,羊群日夜不停地在啃齧,牧羊人為了防止狼群的侵犯,就在周圍豎起臨時柵欄,等到這處的草吃完,就撤去柵欄,趕著羊群移往別處。

柵欄的中央通常有一座茅草搭成的牧羊小屋,小屋下麵有車輪,可以隨時移動。小屋邊經常有兩隻脖子上帶著鋼釘項圈的牧羊犬來回巡邏,以防附近森林裏的野狼偷襲羊群。

法布爾的祖父家有一間專門飼養家畜的小屋,屋裏經常積滿了牛糞,厚度幾乎深達膝蓋。積久發酵後就是很好的肥料。這間小屋裏飼養著好幾種動物,法布爾小時候時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景象:剛離開母體的小羊一蹦一蹦地試圖站立,鵝在旁邊叫個不停,一群雞刨著地上的泥土專心致誌地尋找蟲蟻,母豬在一邊喂食小豬。

這個地區氣候非常炎熱,農業不太發達。春天來臨時,農人便在長滿金雀兒草的高原上放火燒山,以草木灰作為肥料。靠著這種古老的耕作方式,這些貧瘠的土壤還能夠栽種一些燕麥、馬鈴薯之類的農作物。相對肥沃的土地上,則會種植一些麻類植物,它們長成後用來紡紗織布,這是包括法布爾的祖母在內的當地婦人的主要工作。

祖父很會飼養牛羊,但對其他事則一竅不通。他是個很嚴肅的人,法布爾直到長大後還記得祖父不苟言笑的麵容。法布爾後來回憶說:“他從不修剪頭發,長發蓬鬆地披在肩上,平日懶得整理,偶爾用手指當梳子往後一攏,頭上戴一頂小三角形帽子,穿一條到膝蓋處的短褲,木底靴子的前端塞滿了草,走起路來總是發出不太順耳的聲音。”

法布爾的祖母是個虔誠的教徒,經常戴著一頂當地婦女常戴的特別有趣的帽子,那是用一塊很大的黑呢絨布做成的圓筒、平直形的帽子,很深,帽頂裝飾著約六個金幣大小的飾物,兩側有兩條黑緞帶垂下來,可繞過臉頰係在頷下,使這頂外形優雅但不太穩固的帽子不至於因走動而掉落下來。祖母的生活很單一,她每天想的事情全是一些家庭瑣事,比如如何保存食品、織麻布、擠牛奶、做幹酪、洗衣、照顧小孩、準備三餐等。她經常在左邊腰帶上插一根紡粗麻用的紡織杆,右手拿著另一根杆,時時用茶油潤濕右拇指,巧妙地一邊轉動紡車的輪軸,一邊還好像不知疲勞似的注意著其他家事。

法布爾長大後回憶起兒時冬天夜晚與家人們團聚時,總是對祖母的印象特別清晰而鮮明。據他回憶:

每當晚餐時刻一到,大人、小孩就在長桌邊圍成一圈,坐在一條條四腳長短不齊的長凳上。每個人麵前都放著一個碗和一把湯匙,桌子的盡端放著一個幾乎和馬車輪一般大的黑麥麵包,用一塊剛洗過還帶有麻香的幹淨麻布包著。祖父用他自己專用的刀子,按照每人所需的分量,切下黑麥麵包,然後分給大家。每個人將麵包撕碎,放進碗裏。

接著,輪到祖母了。

火爐上的鍋裏正燒著熱湯,散發出令人吞口水的鹹豬肉與蕪菁混合的香味。祖母用一把鍍錫的勺子把湯舀出來分給大家,一勺湯倒在碗裏,剛好能夠蓋住麵包,然後再分給我們幾片蕪菁和鹹豬肉放在麵包上。桌子的另一端放著小水缸,口渴時,大家可以自由取用。

那時候,我們大家都很能吃,尤其是當祖母親手做的白幹肉上桌時,總是被我們狼吞虎咽地吃得一幹二淨。

通常在吃過晚飯之後,祖母都會給孩子們講故事。這些故事大同小異,但是內容都非常有趣,所以法布爾百聽不厭。

祖母最常講的是狼的故事,每當講到狼如何凶狠殘忍時,孩子們就毛骨悚然地擠成一堆。雖然害怕,但法布爾心裏還是很希望有一天能看到真正的狼。不過那時候,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著想,他們隻能在被允許的範圍內玩耍,所以法布爾見到狼的機會幾乎為零。

在法布爾的記憶中,祖父家是高原上唯一一戶常住人家,除了牧羊人的移動小屋,他們沒有固定的鄰居。法布爾能夠接觸到的最多的生命體就是動物和植物,這也許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為他日後的偉大研究埋下了契機。

多年以後,法布爾回憶那段幼年時光時,有一件事一直鮮明清晰地映在他的腦海裏,恍如發生在昨日。

那時的法布爾穿著一套粗布縫成的童裝,沒有鞋子,一雙赤腳總是弄得髒兮兮的,腰間用條細繩綁著一方手帕,用來擦拭汗水。但法布爾並不是個細心的孩子,所以他的手帕常常遺失。祖母無奈之下隻好讓他用袖子代替。

有一天,法布爾背著手,仰起頭麵對太陽,一個念頭突然閃進他的腦海。在耀眼的大太陽下,他雖然被曬得頭昏腦漲,但卻像被明亮的燈光所吸引的飛蛾一般,麵對著陽光不斷地遐想。他在想,他應該怎樣感受陽光,是嘴巴嚐一嚐呢,還是用眼睛看一看?

這是法布爾有生以來的第一個疑問。讀者們請不要發笑,當時的法布爾真的麵對著太陽開始研究起來。首先,他盡可能地張開嘴,同時閉上眼睛,這時耀眼的陽光消失了;接著,他又張開眼睛,同時把嘴巴閉緊,他看到了陽光。法布爾又重複了一次,結果還是一樣。

這時候他確定了,他是用眼睛看到陽光的,而不是用嘴巴品嚐陽光。當時的法布爾認為這是一項重大的發現。他當天晚上很得意地將這件事告訴大家,結果,孩子們哄堂大笑。在他們看來,這是人所皆知的自然界法則。祖母對法布爾的天真倒是報以溫柔的微笑。

不久後,他又有了另一項大發現:他注意到每到傍晚時,草叢中就會有一種怪聲發出,在萬籟俱寂的黃昏,這種聲音聽起來非常柔美有韻律,但是他不知道這是什麽東西發出的聲音,是小鳥在巢中的鳴叫聲嗎?好奇心強烈的法布爾渴望尋找答案,他立刻展開了行動。

大人們警告法布爾說:“傍晚時森林中會出現吃人的狼”,但他還是勇敢地去揭開這個秘密。

通過觀察之後,他確定聲音來自金雀兒草叢中,而且並不太遠。他還發現隻要他一發出其他聲音,草叢中的聲音就會馬上消失。

法布爾連續觀察了好幾天,終於有一天,他蹲在草叢邊,輕輕地撥開金雀兒草,看到了發聲的東西,並捉住了它。那不是一隻小鳥,而是一隻蝗蟲。法布爾把它帶回去後,大家都說蝗蟲可以烤來吃,不過法布爾認為與他長時間好奇等待的樂趣相比,好吃並不能讓他興奮起來。

祖父家的旁有一片菜圃,開滿了各色美麗的花朵,這些花每天都盛開著,就像睜著大眼睛對人微笑打招呼似的。花朵謝了之後,會結出許多果實,法布爾最喜歡的是鮮紅色的櫻桃,不過他似乎隻是對那樣明豔的顏色感興趣,因為他並不覺得櫻桃有多好吃,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到底是哪種櫻桃?

每當季節轉換時,祖父都會拿出一把大圓鍬在菜圃裏挖東西,法布爾看到挖出來的東西很像他經常在家中食物袋裏看到的球莖物,那是馬鈴薯。馬鈴薯的紫紅色花朵、大大的卡其色果實在法布爾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非常鮮明的印象。

馬鈴薯花

就這樣,六歲的法布爾經常好奇地睜大眼睛,觀察他能看到的各種動物和植物。當白粉蝶停在甘藍上,或小紅蝶停在金雀兒草上時,他一定會好奇地查出植物名和蝴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