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紀風雲人物

“隻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會那麽驕傲,不會認為自己樣樣出眾,承認其他人的長處,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這便是古人所說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1981 年,香港電台選舉“風雲人物”節目組專訪李嘉誠時,曾直截了當地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與運氣有多大關係?”李嘉誠當時的回答是:“我不能否認時勢造英雄……”

馳騁商海五十年的李嘉誠,半個世紀前以五萬港元起家,經營塑膠業務,並以“長江”為公司命名,取其不擇細流、匯聚百川之涵養。先是塑膠花大王,後來又是屋村大王、地產大王、電訊大王、超市大王、電器大王,再後來便是港口大王、石油大王、3G 大王。令人眼花繚亂的風雲變幻,李嘉誠如台風激浪中的弄潮兒,潮漲潮落,浪起浪湧,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眾多殊榮

一個為社會不斷做出貢獻的人,必定會得到社會的嘉許。李嘉誠獲得接踵而來的眾多殊榮,對於這些殊榮,李嘉誠可謂當之無愧。

1990 年6 月,香港潮州商會第三十六屆董事會,全體董事集體恭賀李嘉誠榮膺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頒授司令勳章(CBE),引此以為銘記:“李嘉誠博士,彬彬君子,竑竑人才,為蜚聲寰宇之實業家也。比年對慈善事業之用款,動輒以億元計。造福人類,貢獻之巨。尤以獨立創辦汕頭大學,迄支持逾六億港元。

氣量恢弘,罕與倫比。欲以求購困難而用財更難,若先生者,能以取諸社會用於適宜之地,可謂兩得其道矣。廣被輿論推崇,豈獨為吾潮人之殊榮,亦就碟間出之典範也。”

1999 年2 月1 日,內地出版的權威雜誌《中華英才》,罕有地以富豪李嘉誠作封麵,打破了曆來以國家領導人作封麵的慣例。該期雜誌還刊登了長達兩萬字的李嘉誠專訪。李嘉誠在談到未來世界大格局時,滿懷信心地預言,21 世紀是太平洋的世紀,是亞洲的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李嘉誠在不斷地努力工作,為人生目標奮鬥,不斷地為社會做出奉獻,並自豪地宣稱:“我相信21 世紀將是我們中國人的世紀。”

1999 年4 月,英國《泰晤士報》將李嘉誠評選為千禧年企業家。

1999 年6 月29 日,世界著名學府英國劍橋大學頒授李嘉誠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劍橋高度讚揚李嘉誠為教育做出的無私貢獻。儀式由英女皇皇夫、劍橋大學名譽校監愛丁堡公爵主持。當年獲頒名譽博士學位者共九人,除李嘉誠外,還有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南非首都開普敦市退職主教圖圖、聯合國高級難民專員公署女專員緒方貞子,及多位學術界傑出人物。

劍橋大學在頒授學位給李嘉誠之前,介紹了他刻苦奮鬥的一生,稱讚他以誠懇、忍耐和準確判斷,終於在事業上得到回報。李嘉誠在建立其商業王國之際,亦不忘栽培下一代和貢獻國家。除了捐款祖國發展教育,也資助劍橋大學做癌症醫學研究。出席嘉賓對李嘉誠的慷慨義舉,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劍橋大學自五百年前起,每年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一次。曾經得到該項殊榮的世界名人,包括科學家愛因斯坦、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及英國第二次大戰時統帥蒙哥馬利等。獲頒學位者,須經過大學方麵的提名和投票選舉決定。這是李嘉誠獲得的第七個名譽博士學位。多年前,李嘉誠主動向劍橋攻克治療癌症的專案提供支持,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讚揚。其實,由李嘉誠旗下和黃集團經營的菲力斯杜港租用劍橋屬下一個學院的土地起,李嘉誠和劍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獲授劍橋博士學位,他雖隻淡淡地說“這是個意外”,但言語間流露出的笑意還是難掩內心的喜悅。畢竟,這是為中國人爭得了國際榮譽。正是在這次頒授博士學位的盛典當中,細心的人們發現了新大陸:李嘉誠在和風細雨中款款走進了世人的視線。

香港、加拿大等多家大學感謝李嘉誠對社會的貢獻,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這位傑出的社會公益活動家,另有數十家西方著名大學爭相要頒授榮譽學位給這位世紀商聖,但都被他委婉謝絕了。麵對紛至遝來的榮譽,李嘉誠有個基本原則,再高的榮譽也不能超越原則:這些大學必須對我有認識。我必須對那個地區、社會、教育事業有過貢獻,才能受之無愧。

2000 年5 月,加拿大溫尼伯(Winnipeg)的頒獎晚宴匯聚千多位社會名流、商界領袖,頒獎禮氣氛莊嚴而隆重,入場票一早就被搶購一空。中國駐加拿大大使梅平夫婦也應邀出席。在嘉賓的掌聲和歡快的樂聲中,李嘉誠健步走上領獎台,接受“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並用普通話以“新同盟”為主題講演。

這個獎項整整等待了李嘉誠十年,而且是首次頒給傑出的華人企業家。

在香港,李嘉誠舉手投足都成為港人生活的焦點,不過他怎麽也想不到,正在他飛往加拿大參加“國際傑出企業家頒獎典禮”的途中,香港卻傳聞李嘉誠因心髒問題入住香港養和醫院,可能接受心髒手術。大批傳媒紛湧香港最著名的養和醫院,更有媒體頭版頭條報道,令人啼笑皆非,更令國際同行汗顏。

當李嘉誠飛赴加拿大,神采奕奕地出席“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頒獎典禮時,抱恙的傳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早在十年前,大獎提名委員會委員曾力邀李嘉誠接受這一獎項,但他婉言謝絕了。今天站在領獎台上,受之無愧的李嘉誠難掩激動地回憶說:可惜那正是我生命中最傷心的一刻,除了應付日常的工作壓力外,我實在難以收拾心情做其他事情。今天晚上,我來了,與朋友們共聚一起,令我深感榮幸。

“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這個期待了十年的獎項,依然令他動容,令他激動。出發往加拿大前,李嘉誠猶如即將首次登台領獎的學童一樣興奮和認真,講演內容數易其稿,一字一句都細細斟酌推敲再三。講題很簡單,隻有“新同盟”

三個字,卻使人感到這是李嘉誠的真情表露,也是他一生的心願及人生理念,更是一個恰如其分的國際話題,是他對全球未來的翹首企盼:以往的高速發展給我們製造了很多嚴峻的環保問題及貧富懸殊問題,有待我們解決。我們要同心協力,建立一個新的大同世界,協助緩解痛苦與知識貧乏等問題,以我們的技術及資金,參與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亦為經濟、教育及醫療做出貢獻。

2002 年10 月20 日,廣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與香港小童群益會聯合進行了一次關於“穗港兩地青年的理想”的比較研究。本次調查研究了兩地青年心目中所崇拜的偶像,有趣的是,李嘉誠、比爾·蓋茨等“企業家、總裁、CEO”成為近三成廣州青年心目中的楷模人物;而香港青年崇拜明星偶像的風氣仍然盛行,近兩成的香港青年把貝克漢姆、陳慧琳等“球星、歌星、影星”

視作自己人生的第一偶像。

在大眾心目中,李嘉誠是對社會發展與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他的成功凝聚和代表了中國人奮鬥不息的精神。美國頗負盛名的《華爾街日報》曾讚揚李嘉誠是“華人中真正的男子漢。”內地的報刊雜誌則稱譽李嘉誠是“龍的傳人”“華夏驕子”“中華英才”等。李嘉誠的風骨若隱若現,李嘉誠的影響無處不在。

2005 年1 月24 日,李嘉誠在法國巴黎總統府愛麗舍宮接受希拉克總統親自頒授法國榮譽軍團司令勳章(Commandeur de la Légion d'Honneur)a。法國政府授勳予李嘉誠,主要是表彰他多年來對社會的慷慨無私奉獻、對人道精神的承擔以及對中國與法國文化交流的支持。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儀式上親自致辭讚揚李嘉誠能克服少年時的艱苦,創出商業上的空前成就,並在成功之餘,致力推動醫療教育及文化等公益事業,是難能可貴的榜樣。

希拉克總統說:“你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逃難到香港,生活非常貧困,憑著你的毅力、努力和無比的勇氣,以及不斷進取、不畏困難的精神,展開了你燦爛的人生旅途。令尊在你很年輕時便因病辭世,自此你便需要麵對不少考驗a 法國榮譽軍團司令勳章(Commandeur de la Légion d'Honneur):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於1802 年由拿破侖創立,其中的司令勳章是法國頒予外國人的最高榮譽的勳章,頒授予有卓越成就及對法國有貢獻的人士。

與苦困。令尊對你有深遠的影響,培養出你慈善為懷、生活簡樸與慷慨助人的性格。你的慷慨是舉世公認的,對法國也不例外。年前你送出了一批珍貴的中國古代青銅器予巴黎居美博物館(Musee Guimet),我對這批青銅器印象深刻,因為它們可以說是稀世奇珍,能讓兩國人民加深對雙方文化與藝術的了解。此外,你創辦的汕頭大學與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合作,共同研究對抗新發現的疾病,你的支持對這個關乎公眾利益的項目有很大的貢獻,我在此表示謝意。”

隨後,希拉克總統與李嘉誠交談達一個多小時,話題十分廣泛。李嘉誠表示:“法蘭西民族塑造了燦爛輝煌的歐洲文明,並在當今世界劇變中,引領現代文明的風氣,成為文明文化特別是藝術的聖地,並綿綿不絕地輻射全球。我本人對法蘭西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以己綿薄之力將之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希拉克頷首稱道:“李先生不僅擁有令人羨慕的財富,更擁有令人敬仰的胸懷與視野。法國人民非常感謝你對法蘭西文明的推崇,並期待將這一文明的精髓發揚光大。法國人民尤其感謝李先生多年來不遺餘力地致力推廣法中文化文明交流。”

李嘉誠接過話題說:“能夠置身巴黎,感受法國偉大文明的絢麗多彩,我感到非常榮幸,如果有生之年,能夠成為法蘭西文化使者,傳播文明,啟迪社會,這將是一件非常愉快的曆史使命。”希拉克馬上答道:“相信借助超人的法力,可以使得法蘭西民族的愛傳遍世界各地。”

除了這次獲授的法國榮譽軍團司令勳章外,李嘉誠亦曾先後獲授巴拿馬國Grand Officer of the Vasco Nunez de Balboa 勳銜、比利時The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Crown 勳銜、比利時The Commander in the Leopold Order 勳銜、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KBE)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大紫荊勳章。

2005 年8 月,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以一期名為“塑造現代亞洲”(The Making of Modern Asia)的封麵專題報道,指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和已故武打影星李小龍均對塑造現代亞洲做出貢獻。報道指李嘉誠由一名身無分文的潮州人,發展至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富商,被稱為“李超人”。

2005 年8 月8 日,時任馬來西亞副首相拿督斯裏納吉公開呼籲大馬企業家,學習香港首富李嘉誠講到做到的經營手法。他說:“李嘉誠的經商手法,完全講求一個‘信’字,很多時候他和其他人進行生意交易時,沒有簽署任何合約。

雖然他明白這樣做,有時會使他在生意上吃虧,但是李嘉誠始終講到做到,並遵守承諾,繼而成為成功的大企業家。李嘉誠不單贏得世人的讚揚,還獲得銀行信任,因為對於守信和承諾的商家,銀行往往很樂意在發放貸款時給予利息優惠。”納吉當日晚上是為大馬《一千最佳企業指南》書籍主持推介,以及頒發國內最佳表現公司的獎項,在致辭時引用了李嘉誠創業的故事與來賓分享。

李嘉誠認為,一個好的企業管理,將是決定一家公司商業好壞的重要關鍵。

他個人相信企業管理在今天的全球競爭環境中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盡管如此,企業管理近年也備受爭議。“這個原則經常影響一家企業公司的方向和目標,同時也影響股東、管理層和公司董事。”他指出,一個好的企業管理的主要關鍵包含誠實和廉正、開放、定位表現、負責任、可信賴、互相尊重、守承諾等。

2005 年10 月9 日,英國《金融時報》評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二十五名全球富豪,大量IT 巨頭和傳媒業大亨占據了這份榜單,其中,微軟主席比爾·蓋茨蟬聯冠軍,Google 創辦人布林和佩奇躋身前五,李嘉誠排名第二十五位。

《金融時報》為“最具影響力”富豪開出了多種條件,除了要擁有大量財富外,這二十五名富豪的行為、思想及工作方式,還必須深刻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並得到人們一如既往的敬仰。也就是李嘉誠所倡導的那樣,不單要富,更要貴。因此,作為上世紀末以來傳奇性變革的代表人物,互聯網造就的大量富豪在榜單上占據多個席位,然後是擁有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影響力的傳媒業掌門人。此外,像宜家家私的創辦人坎普拉德和股神巴菲特等也因為對人們生活不同方麵的影響而上榜。

早在香港中環新建的長江集團中心啟用前夕,李嘉誠在他的主席辦公室對集團同事們鄭重地表示,長江的日常工作已經有了年輕一代接任,今後他可以有更多時間考慮公司的大方針大方向,包括做出更多對民族有利的事情,那就是支持社會的醫療和教育,而他的辦公室今後會配備專門負責關注醫療和教育方麵的人員。

教育是民族的根基,而我們的國家過去由於貧窮,沒能夠很好地發展醫療,所以我對這兩個方麵特別關注。

實在也是毫不容易的曆程

1998 年11 月26 日,李嘉誠跟隨眾人緩緩步上香港城市大學的台階,就座前輕輕轉身,朝台下微笑揮手打招呼,台前第一排是與他一起分享喜悅的長子李澤钜和媳婦王富信,笑容可掬。他也知道,身為城市大學校董之一的次子李澤楷正規規矩矩而又坐立難安地坐在身後數排。當宣布他獲頒榮譽社會科學博士的時候,他以慣常的謙遜姿態向台下點頭微笑。很明顯,連日來城大決定頒發榮譽學位程序的風波,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心情。

早前,城大一位校董質疑校董會執行委員會沒征得校董會同意,擅自決定榮譽學位得主名單,不符合大學條例的程序。雖然,這位校董一再聲明絕對無意針對李嘉誠,其目的隻是提醒校董事會應該依足程序。校方則反駁說校董會早已授權處理,對有關校董的意見表示遺憾。之後,校董會開會再次肯定執行委員會的決定。

“都不是針對我……即使是,都沒有問題。”李嘉誠取得名譽博士學位當日非常豁達地對記者說:

很坦白說,世界很多所大學……很大規模……因我認為他們可能對我認識不深,我先後在這一生中已多謝人家許多次,不去取。

他稱讚城大是家好大學,所以獲該校頒授榮譽學位,他很高興。“香港任何大學(頒)給我,我一定接受。”一位讀碩士課程的女生說:“沒有太多同學關注此事,她自己也不甚了解,但不管怎麽樣頒授博士學位給李嘉誠,既是李嘉誠的光榮,也是城大自己的光榮。”

李嘉誠說:

如今花在自己身上的錢比年輕時少多了。經年累月的辛苦,一般人當然有累的感覺。但能夠令我維持熱忱、思維清晰的原因,是我對名利得失有個人看法,不會刻意經營。

在事業上我當然要令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去擴充,維持競爭力。成功之後,利用多餘的資金做我內心想做的事情,心安理得,方寸間自有天地。

或許是對做生意和賺錢的熱情使李嘉誠奮鬥不息。我們也可以說,李嘉誠並不是因為有錢才受人尊敬,而是因為受人尊敬才有錢。當然,這種尊敬不是一言一行,也不是一時一刻,而是天長地久,日積月累。正是這種令人仰慕的品格,造就了一個空前絕後的李嘉誠時代,這種影響絕不限於香港,也不限於中國,更不限於華人。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奮鬥生涯中,李嘉誠以頑強的意誌,不屈不撓的拚搏精神,度過了創業中一個又一個漩流險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開辟了一條又一條的成功之路。

李嘉誠指出,要保持發展持續的動力,“教育的力量”和“品格的力量”

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人是奠定一切發展的基石,所以一定要重視人的培養和強調知識的積累。

在一次與記者聚餐時,李嘉誠先生特意稱讚一家報紙報道很及時也做得很好,接著很婉轉的指出其中一個地方記者有筆誤。原來,文章摘錄李嘉誠與學生對話時引用的一句話寫錯了,記者文章中所說的“知此不敗”,應該是“知止不殆”。李嘉誠還拿過一張紙,在上麵很認真的寫下這四個字,並解釋這是出自老子的話。李嘉誠接著很謙虛的笑著說:“這不能怪你們,主要是因為我的發音不夠標準。”

李嘉誠走後,飯桌上的多位人士,包括多位記者同行、汕頭大學的教授學者馬上熱烈討論起來,大家都說把握不準。最後,經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陳婉瑩教授的牽線,記者馬上電話采訪了該學院這方麵的專家吳興榮教授,吳教授的博士論文主題就是研究老子的。據吳教授解釋,這句話老子的全文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屈辱,知道停止就不會有危險。”

接著記者在餐廳立刻上網搜索,得知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全文為“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就是:“名聲和生命哪一個更可愛?

生命本身和錢財哪個更貴重?得到名和利,和失去生命相比哪個更有害?所以說太愛名聲,必定有大耗費;積累太多的財產,必然有大損失。如果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如果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就可以得到長久。”吃此一塹,記者深深體會到,雖然新聞報道大量使用的是現代漢語,但古漢語文學功夫一點也馬虎不得。尤其是跟李嘉誠線的記者,之乎者也更是少不了。

李嘉誠不厭其詳地說:

如果單以金錢來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還排不上,我這樣說是有根據的。但我認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麽做。照我現在的做法,我自己內心感到富足,這是肯定的。

事業上的成功,個人品德的高尚,使李嘉誠逐漸成為香港和內地人所敬仰的風雲人物。在集團同仁眼中,李嘉誠是一位集膽識才華於一身,有著遠見卓識、講究信譽、沉著冷靜、善於應變的企業家。

李嘉誠曾這樣剖析自己:

我沒有說過自己完美,我也有缺點,例如我很驕傲,我的內心很孤傲,但不表露出來。

一般來說,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敬仰,我很喜歡看關於那些人物的書。無論醫療、政治、教育、福利,有廣闊的胸襟,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2000 年5 月1 日,在人生旅途中不斷創下奇跡的李嘉誠,平淡地度過了商戰五十周年紀念日,沒有慶祝盛宴,也沒有鮮花掌聲。甚至,連一句平淡無味的祝詞都沒有。那天,李嘉誠如常早起打球、和孫女玩樂、看書。所不同的是因為休息日,沒有更多的工作,多一些閑情,比平時略微早些休息。

李嘉誠從不為自己的紀念日興師動眾,甚至自己的生日也十分低調,沒有任何紀念活動。未曾炫耀輝煌,更注重現實和未來,這是他的生命理念。一生中創下無數奇跡的李嘉誠,把自己寫下的奇跡看得如此平淡,是因為他還需要為下一個奇跡努力。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生。一個企業領導人如果要獲得成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以下十種素質:其一,有長期良好的財務業績;

其二,顯示出遠見卓識的戰略眼光;其三,表現出戰勝挑戰並樂意超越自我的能力;其四,具有出色的組織管理才能與人際交往能力;其五,具備正直、剛毅、執著的品格;其六,具有開拓、發展、創新、求真的精神;其七,對社會具有意識的相當強勢的影響力與自覺承擔;其八,擁有兼容並蓄、包容豁達的進取心態與氣量;其九,堅持以市場及顧客為中心,並能隨機應變;其十,顯示出對社會多樣化、多元化與社會責任感的高度認同。

風雨飄搖數十年,李嘉誠曆經滄桑。這一切曆曆在目,猶如昨天,更在眼前,套用李嘉誠自己的話說:“實在也是毫不容易的曆程。”

年近九十的李嘉誠,清晨六點起床,打打高爾夫球或者遊泳,然後便投身忙碌的工作之中;堅持身著深藍色傳統西服,佩帶價值僅26 美元的手表;跟家人的聚餐通常是簡簡單單的四菜一湯;喜歡看各種各樣的書籍,主要是哲學、政治、經濟、中國文化以及新技術方麵的書。這就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簡單平凡的日常生活。

如果單看這些,與常人並無多大差別。曾有一次,長江集團一位以見多識廣著稱的高層拿著一篇有關李嘉誠王國的翻譯文章介紹給李嘉誠看,李嘉誠接過一看即說:“這不是某期《經濟學人》刊登的文章嗎?”原來,李嘉誠一早已經看過原文。原來,李嘉誠博覽群書,絕非浪得虛名。

知識不僅是指課本上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這樣才有競爭力。知識是新時代的資本,五六十年代的人靠勤勞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搶知識,要以知識取勝。

在李嘉誠的身上似乎存在著一個顯著的矛盾:他的事業與經曆擁有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式的離奇情節——財富、權力、榮耀、名聲與時代風雲變幻的轟轟烈烈,但他卻以罕見的低調方式行事,過著簡單樸素的常人生活。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麵李嘉誠始終都是大手筆,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十分平淡、克勤克儉。直到今天,穿的仍舊是十年前的西裝,居住的仍是三十年前的房子。

2000 年6 月20 日早上7 時45 分,精神奕奕的李嘉誠在長江集團中心門外出現。心情極佳的李嘉誠,原來剛獲英女皇頒發的KBE 勳銜。李嘉誠友善地邀請記者進入長江集團中心的大堂內,一起坐在玻璃幕牆的窗台上聊天。李嘉誠說:“一直以來,英國是我投資的重點國家,而當地的業務發展亦很順利,在那裏工作的同事亦很滿意。此次獲頒勳銜我好高興,多謝那些頒發這個勳銜給我的人。”

較早時有報道稱那一日是李嘉誠的72 歲生日,但李嘉誠澄清,他確實即將踏入人生的第72 個年頭,但那日不是他的生日,他也不準備為即將來臨的快樂生辰“大搞”慶祝,連生日蛋糕也不會買來吃。他說:由“細細個”到出來社會做事,我每年生日都不會怎樣提起,即使我媽媽在世的時候也不會提起。不過,在我每一年生日的早上,她都會給我準備一碗麵,算是慶祝吧。

在母親去世以後,他仍然堅持在每年生日的早上吃一碗麵,多年來從未有間斷。這碗長壽麵的味道,不單是生日的麵,更多的是一份對母親的久久不能忘懷的回憶追思。至於這一年的生日願望,他說:我基本上沒有什麽生日願望,僅僅希望可以做到自己心裏麵想做的事情。

在訪問結束的時候,李嘉誠拜托記者:“記得幫我寫一句‘多謝所有記得我生日的人’。”

必須不斷學習

“假如你如今才二十歲,你會怎樣做?”

我仍然會爭取搞企業,這對整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好處。但是,我會首先追求學識,獲得高學位,我一定先這麽做。

這是全球華人首富之一,香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1999 年6 月在倫敦對記者的答話,語氣是那樣地坦誠肯定。

一個人地位的高低,要看行為而定。

對於這位事業成功、聞名遐邇的華人企業家李嘉誠來說,他還想追求什麽呢?

不錯,我完全可以怡暇地享受人生。但是,我叫自己今後除了集團業務之外,將精力放到支持社會的醫療和教育發展上,這將是我有生之年要做的事情,我絕不會鬆懈。

回首人生,李嘉誠經營心得之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必須不斷學習,追求知識。而當今企業發展最要緊的是運用科技,否則無論你有多少錢,也難以辦好企業。

因為,在曆史的長河中,知識和經濟的關係從來不曾像今天這麽密切過。

李嘉誠感慨地說:

所以,假如我現在隻有二十歲,我就是再窮,也會讀學位,即使花上70% 的時間去打工,也要用其餘的30% 時間去上大學,念碩士、念研究生、再讀博士,我一定會這樣。

下一個世紀的企業家將和我完全不同,因為新世紀企業家的成功取決於科技和知識,而不是錢。

知識可以助人成功,可以改變人的命運。李嘉誠還認為,他的這個信念,對一個人,對一個社會,對一個國家,對一個民族都適用。

香港政府要致力建設香港成為科技港,這是相當好的定向。知識和科技不但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經濟,還會和國防建設、國家地位、人民生活、文化發展、民族的進步息息相關。

公司是我最大的資產,集團業務我繼續參與,企業要為股東爭利益為重,這是責任。我自己則生活簡單,如今一無所求,也沒有畏怕,就是希望今後利用生命有限的時間,致力支持醫療教育事業,造福國家人類。

在點擊率甚高的李嘉誠基金會網站,有很多李嘉誠從未公開過的照片及發言,亦有詳細介紹基金會的各個功能及工作報告,還有李嘉誠向社會各界推薦的名著。網站中有一集“知識改變命運”的勵誌紀錄片,其中一個李嘉誠專輯是從未公開播放過的。紀錄片是由國際級攝影人顧長衛導演所負責攝製的,內容由李嘉誠用普通話講出自己的出身及人生奮鬥哲理。李嘉誠說:我是李嘉誠,十二歲就開始做學徒,還不到十五歲便挑起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再沒有受到正規的教育。當時知識非常新潮,隻有努力工作和尋求知識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我有一點錢就會去買書,記在腦裏麵才去再看另一本。直到現在每個晚上我在睡覺之前還是一定會看書。知識並不決定你一生的財富增加多少,幫你增加多少機會。你創造機會才是最好的東西。

李嘉誠深深體會到健康和知識的重要,同時認為對無助的人給予幫助是世上最有意義的事情,教育及醫療兩者更是國家富強之本,他也認識到個人力量有限,唯有事業成功,才能對社會和國家作更大的貢獻。

2005 年9 月,在長江商學院EMBA/MBA 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來去匆匆的李嘉誠,把握每分每秒,與在座嘉賓、師生分享他的人生理念。不僅發表了《強者的有為》專題演講,更細心聆聽商學院師生的心聲。

眾人以為超人已經“講話完畢”,再上講台的機會不多,哪知忽見超人主動走向典禮主持人齊大慶處,表達了再說幾句的願望,在場所有人當然喜出望外,立刻報以熱烈掌聲。超人激動地說:“我剛剛隻恭喜了畢業生們,卻忘記恭喜項院長和全體教師,你們盡心盡力地希望創造一個奇跡,你們是成功的,謝謝大家的支持。”

話音剛落,掌聲立起,經久不衰。可以說,華商在全球遍地開花,華人更是在世界各地創造著驚人的商業奇跡。但是,華人企業中大規模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卻不多,如李嘉誠般能夠左右環球市場的企業家更是寥若晨星。

早在2002 年4 月,尚在北師大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的穀傳華,在研究中就曾發現:“如果總是習慣性地將學生的創造性作為研究重點,範圍狹窄,結論也欠缺代表性。而目標鎖定在社會名人身上很可能會帶給人們更大的啟發。”

他先從多部中國近現代社會名人大辭典中搜集到三百位社會名人,然後請三位曆史學專業人員從中精選三十名曆史資料相對充分、比較典型的具有創造性的人物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的政治、軍事或外交等領域,曾以高度的創造性解決社會問題,做出了曆史所公認的傑出貢獻。

這些社會名人在青少年時期的表現非常明顯:“他們喜歡探索外部世界,熱情樂觀,主動麵對和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尤其是能主動地與人交往,表現出合群、自信、坦率等行為傾向。對社會交往的敏感性促進了隨後的‘社交性’性格的進一步發展。這些性格特征包括合群、勇敢、激進、上進、友好、坦誠、潑辣、力行、勤奮、精力充沛、理想主義等。”

很久以來,國人把遊走各地做生意的商人稱為行商,行商有兩條鐵打的規矩:一是誠信,一是不欺。中國商人把誠信與不欺視為天道,認為這是商者最重要的品行。

中西文化中都具有誠信的素質,但兩種誠信文化的內涵卻存在差異。中國的誠信文化主要是一種超越現實的內在於心的道德規則,是靠內心的力量去約束遵循;而西方的誠信文化主要是一種外在的現實的商品交易規則,而這種商品交易規則已經上升到國法的層次,更多的是靠外在的社會力量製約束縛。

中國古人的誠信著眼於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屬於“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體係中的一環;西方的誠信文化主要是一種商品交易規則,著重強調誠信對人們商品交換活動的製約,要求人們在簽訂合同時不欺不詐,在履行合同時不折不扣,西方誠信文化逐步上升為一種製度,超越血緣、超越民族、超越地緣、超越國別,凝聚為全球通用的一些規則(如WTO 規則),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具體而剛性的約束性作用,使人感到一生必將罩於誠信天地之網內。

今天,當人們仰慕並感歎李嘉誠的成功與輝煌之時,他的成功從另一個層麵上說,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功,因為李嘉誠把儒家文化的精髓運用到企業的每一個環節當中,糅合到香港多元文化的價值體係中。

《遠東經濟評論》說:“有三樣東西對長江實業至關重要,它們是名聲、名聲、名聲。”“重信諾、重誠意、講義氣、寬待人。”這是李嘉誠成功的秘訣,恰恰是中國文化的誠信魅力。於是,我們在樹立現代誠信的巨大工程中麵臨著兩種選擇:一是重在拿來別人的有形的製度;二是弘揚自己傳統中無形的道德素質。其實,這兩者絕非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按照李嘉誠的經驗,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融兼容相允。

在香港,在世界,像李兆基、王永慶這樣巨頭的身家財富或許不比李嘉誠少,但李嘉誠卻是他們之中當之無愧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企業家。中國五千年文明史,能夠以自己的輝煌、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影響到全中國、全亞洲乃至全世界者,屈指可數。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商場每一天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層天天精疲力竭,為了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被迫永無止境的開源節流。

2005 年10 月1 日,亞洲首富李嘉誠剛被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華商,未幾又再添一份榮譽,以高票當選為寧波市榮譽市民。自1993 年起寧波市開始授予境外人士榮譽市民稱號,先後已有102 名港澳台同胞獲此殊榮,2005 年決定授予11 人。而李嘉誠旗下和黃,已斥1.18 億美元在北侖港投資集裝箱碼頭,其吞吐量的增幅已連續六年居全國之首。

雖然已經成為華人富豪,但李嘉誠仍在冥思苦想:“經濟的作用是為了什麽?”在李嘉誠看來,科技及投資增長,未必能夠創造就業機會,甚至更加殘酷無情地剝奪了許多人的工作就業機會,剝奪了許多人的發財致富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兩難兼顧。然而若不能增進福祉,經濟的作用又是為了什麽?

李嘉誠承認,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現實,我們每天生活其中,但經濟的融合隻能是其中一個層麵,全球化更重要的問題是人類如何消除歧見、和諧共進。

李嘉誠提倡進行思想的耕耘,對各種信念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兼容並蓄,凝聚共識。他說,社會最重要的動力就是安定和信心。

身為潮州人,李嘉誠為潮汕的曆史、鄉情和潮汕人獨有的性格感到自豪,並保有著童年時在家鄉的快樂記憶與痛苦追憶。但李嘉誠坦言假如世界全部隻有潮州人,將不是一個富有趣味的世界。李嘉誠強調,文明社會的發展精髓在於多元匯聚,曆代各國的交往為世界發展帶來創意和動力。在李嘉誠的個人經驗裏,恒心與關懷是沒有年齡和區域限製的。

而時刻對自己保持高度要求,不單是為了自己本身、為了下一代,也是為了故土和彼此共存的世界做出貢獻和創造更光輝的未來。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和科學家李約瑟都在他們的著作裏對中國傳統文化寄予厚望,大力推崇其對未來全球社會的積極作用。澳洲學者李瑞智、黎華倫在《儒學的複興》一書中更明確指出,西方文化的出路在於孔夫子。儒家文明作為舉世公認的古老而有價值的中國傳統文明主體,對於逐漸進入後資本主義社會的西方世界來說,能夠顯現出某種幫助西方反省現時文明之弊、啟發人們尋求精神新境界的後現代文明核心價值。

二十年前,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嘉誠為了工作方便,買了一隻日本精工電子表,替代了舊有的機械表。雖然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香港富商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富翁,但李嘉誠始終對這隻電子表“情不移,愛不變。”可謂天長地久。

由於超人對這隻表愛不釋手,所以引來了許多記者的疑問:“李先生,為什麽見你總是戴這塊精工表,是否情人送的不舍得丟掉呀?”麵對記者的玩笑,李嘉誠隻有笑答:“哈哈!如果是情人送的就不會這麽便宜啦。”據報道,由於太多中外記者問起他這隻手表,也為了紀念這隻表戴了二十多年,以至超人決定由精工表廠重新為他開設生產線,製造一千隻跟他戴的一模一樣的精工表贈送友好。點點滴滴,看出李嘉誠的真性情;分分秒秒,走出李嘉誠的商聖路;時時刻刻,跳出李嘉誠的超人心。

在與國內企業家的交流中,李嘉誠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一種孤立無援的時代焦慮,而這種焦慮恰恰是因為缺少真正產生於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企業管理與經世致用的文化底蘊。如果企業家可以按照熊彼特的理論被重新定位為“從事創新的人”,那麽在文化傳統邊緣從事創新的人就可以叫做文化企業家。問題的實質是,文化是否需要創新,其創新的含義是否與當代科學技術創新雷同?

如果將企業文化分為技術創新、製度創新和文化創新三個層次,則中國企業家的職能應該從技術創新擴展為文化創新的層麵上來,並最終過渡提升到製度創新層麵上來。因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它所奉行的文化理念將成為影響其發展前景和未來方向的決定性因素。這也是李嘉誠長江商學院所推崇的核心理念。

李嘉誠講,如今他平均花20% 的時間在慈善事業上,將來他要為慈善事業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資金。李嘉誠已經捐出超過百億港元,用於在中國香港、內地以及美國和英國修建各類學校、醫院,以及開展醫療研究活動。

2005 年10 月,一期財富雜誌選出當年度亞洲商界最具權勢的二十五人:韓國三星電子首席執行長尹鍾龍居首;香港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居次;台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排第十五名。財富雜誌以賺錢能力、企業影響力及在亞洲地區的地位等,選出亞洲二十五位最具權勢的商界人士,李嘉誠由上一年第三位升至第二位;上一年排第五的尹鍾龍當年升上榜首。尹鍾龍勇奪最具權勢的商界領袖,主因是他為三星集團帶來逾720 多億美元的利潤,以盈利計算,更成功擊敗日本家電王國新力。位居第二位的李嘉誠為其企業建立130 多億美元的資產,且能在歐洲等地拓展3G 業務,是中國最具實力的企業家。

在一次難得的采訪中,李嘉誠精神奕奕,對公司業務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甚至連2G 與3G 移動電話不同的傳輸速度也了解得一清二楚(一個是每秒8.4 兆比特,另一個是每秒384 兆比特)。

李嘉誠向他的管理人員傳授並強調四條重要法則:第一,大膽買進沒有人要的有潛質的資產;第二,決不要對某一項業務情有獨鍾,這樣才能在時機成熟時隨時售出,按照李嘉誠的話說,不要和你喜歡的業務談戀愛;第三,一定要讓合作夥伴分享足夠的利潤,這樣他們會給你更多的回報;第四,拓展一項業務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與毅力,要看到十年二十年的發展方向,以及在此期間全球可能產生的變化。

以下是李嘉誠與《財富》雜誌記者路易斯·克拉爾(Louis Kraar)的談話:好景時,我們決不過分樂觀;不好景時,我們也不過度悲觀。這一直是我們集團經營的原則。在衰退期間,我們總會大量投資。

我們主要的衡量標準是:從長遠角度看該項資產是否有贏利潛力,而不是該項資產當時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對它感興趣。

我們曆來隻做長線投資,如果出售一部分業務可以改善我們的戰略地位,我們會考慮這一步驟。除了考慮獲取合理的利潤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取得利潤之後,能否在相同的經營領域中讓我們的投資更上一層樓。

例如,1999 年和黃以317 億美元的價格售出Orange 公司的2G 業務。當時,李嘉誠預計全球3G 業務的總成本不會超過144 億美元,其中包括牌照費、設備費、利息以及創建消費者群體的費用。李嘉誠認為,假設這兩項業務擁有相同數量的客戶群,如果要讓我在二者間做出選擇,我會選擇3G,因為它的發展潛力更大。

我個人對全球電訊業務很有興趣,而且時刻都在尋找新的發展機遇。我同樣堅信,無線音訊圖像資料傳輸將成為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之一。

而從三十歲那年起,李嘉誠就再沒有仔細數過自己的財富。

那時候開始感到迷惘,覺得不一定。後來終於想通了,事業上應該多賺錢,有機會便用錢,這樣一生賺錢才有意義。

當我最初打工的時候,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最初兩年,要求知,又要交學費,自己儉到不得了,還要供弟妹讀中小學以至大學,頗為辛苦。

開始做生意的最初幾年,隻有極少的資金,的確要麵對很多問題、很多艱辛。但慢慢地,你想通了,以這樣的勤力,肯去求知,肯常常去想創新的意念,節儉自己,對人慷慨。

交朋友,有義氣、又肯幫人。自己做得到的,盡力去做。如果從這條路走,遲早一定有某一程度的成就,應該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貪心,更不會貪得無厭。

時至今日,社會環境已與多年前李嘉誠奮鬥時有很大不同,有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李嘉誠卻說:

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即使僥幸略有所得,亦必不能長久,如俗語說“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2004 年9 月4 日,李嘉誠基金會捐一億新元(約5.12 億港元)給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為了感謝李嘉誠的慷慨捐贈,國大也決定把校區一棟建築物命名為“李嘉誠樓”。李嘉誠應邀出席該院典禮時講到了領袖之道。

你們毅然選擇作為人民最忠誠的朋友和公仆,是一項最崇高和自發的抉擇,需要你們全心全意的付出。

李嘉誠更引用了古希臘政治家伯裏克利(Pericles)的名言:賢智偉大的領袖不僅具有自己的願景,更知道如何去實踐,他們更有廉耿風節。你流傳後世的不應是刻在有形的石碑上,而是你所植根於人們的心靈中。

李嘉誠向大家指出:

作為一位領袖,你們一生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奉獻他人,這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會令你謙卑,令你疲累,但你們所得到的回報是你們所建立的功業足以對後世產生長遠的影響。

那你們的影響力會是什麽?你們會否因忠誠而賢滿天下?會否因堅守公義而受人尊敬?會否因在促進和平與營造機遇方麵所做出的努力而為人所知?會否在點燃希望方麵帶來影響力?會否成為自由的捍衛者、沉默社群的聲音?會否具有捍衛真實和公正觀點的勇氣,有“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精神?會否誌潔行廉,足以摒絕野心及不義之財的**?

若能窮一生精力循自己的理想而努力,那你們生命的豐碑將見證你們的宏願,史不絕書。

李嘉誠講到,香港多年來的成功,是我們代代人在不同層次上努力的成果,我們的成就舉世公認。今天麵對全球在經濟和知識領域的競爭,令我們必須步上新的循環。經濟全球化迫使我們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競爭;和發達國家在教育水平、貿易、稅製上市場競爭;麵對發展中國家,須與其低廉的勞動力競爭。

以往十年焦點在於信息的革命,往後十年可能是生命科技、納米技術。在這不斷轉動進步、浩瀚無際的領域裏,唯一可令我們與時共進的是一顆恒久好學的心。

談論未來

一位追隨李嘉誠多年的助手說,李先生投資的關鍵是他能否全身而退。也就是說,進退自如,想進時全力以赴,想退時輕鬆自在。但與巴菲特對高科技保持距離不同,李嘉誠喜歡談論未來,喜歡跟蹤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他對潮流變遷的感知力是他獲得今天地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006 年2 月24 日,李嘉誠在新加坡管理大學出席由李嘉誠基金會捐建的圖書館落成典禮時發表演講,題為《在形與實之間》,談及其對未來發展自由與民主的看法時,他說:

自由和民主是普世認同的價值觀。我熱愛自由,也支持民主,然而自由和民主必須建基於法律和秩序,這是國家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基石。民主是我們必需及重要的目標,怎能輕率的僅聚焦於建立機製便視為達致目標?要知道,差不多的真相並不等同真相,它依然是虛的;形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事情的本質;結構也許是維係大家的機製,而本質才是我們持續推進及超越的亮光。在發展民主的漫漫長路中,不能輕率地僅聚焦於建立機製,更重要的是培育有責任感的公民,以建立公民社會。

如果我們想享有其他成功民主國家所有的多元自由和無窮的抉擇機會,必須更有效地掌握其持續的動力和靈活彈性的精華,隻著眼於研究提供公民權利的參與機製,那是不足夠的。一個生機蓬勃的民主製度,要同步建立能共融人類智慧及靈性、責任及理性的文明生態環境。

李嘉誠捐款興建的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嘉誠圖書館”當日正式啟用,李嘉誠聯同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擔任開幕典禮主禮人,李嘉誠在演講中,強調“良好公民”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麵對的最主要挑戰是如何培育有責任感的公民,怎樣在具備前瞻進取思維的年輕人心中,培植意誌與能力,來傳承每個民族未來真正的希望。

李嘉誠指出,若說政治結構的改革像靈丹妙藥,一劑便能解除貫透充斥民族曆史的痛苦及迷霧,是頗為武斷及過分簡單的說法。他指出,必須要建基於法治、可靠和公正的政治體製,而這樣的一個公民社會必須先植根於每一個國民的心中,一個公民社會的人民做出的承諾,是遠遠超越平等參與、個人權益及經濟機會,大家要對社會有共同承擔的承諾。

李嘉誠的講演和緩平穩,鮮有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卻充滿朝氣、充滿智慧、充滿靈感、充滿思想。當然,你可能覺得唯一的遺憾是,缺少那麽一點點兒吸引眼球的華麗辭藻。但是,在那些質樸、簡明、清晰的表述中,人們可以聽到、感悟到李嘉誠可能隨時隨地散發出來的人性光輝和真知灼見。

他是一個偉大的投資者,還是一個運氣總是不錯的傑出的幸運者。對於一個喜歡用長遠眼光來看待問題的人來說,對他的衡量也最好采用更縱深的坐標係,特定的年代與對應的曆史背景已經說明一切。緊接著,日益加速的全球化潮流,又將他推向世界商業舞台的最中心,他打破了關於華人資本家的種種定論、定式以及框架,他致力於使世界相信,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遵循著與你們同樣的遊戲規則。

遺憾的是,許多人,特別是很多港人,都是透過自己的口袋審視李嘉誠,甚至疑惑,他肥得連襪子都穿不上,為何不索性將那雙看似多餘的襪子送給我穿?甚至為此還虎視眈眈、罵罵咧咧。更因為不能達到偏狹自私的目的,而嘮嘮叨叨,發泄不滿。

1995 年,學者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走訪了東南亞之後問自己,到了2005 年,華人管理的秘密是否會成為管理學暢銷書的題目呢?如果這個命題成立的話,李嘉誠肯定是其中的第一主角。毋庸置疑,在未來漫長的時間中,對於李嘉誠的商業哲學的探討仍會繼續。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開始著手對於作為曆史人物的李嘉誠的探討——幾乎沒人比他的經曆更能折射出華人社會與亞洲重新興起的過程,他是20 世紀後半葉亞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所處的背景,讓他獲得的每一項成功背後所蘊涵的複雜性及其所產生的曆史標簽效應,遠遠超出了他的美國或者歐洲同輩。畢竟他的身後是二十億華人,全球最大的人種,全球最多關注他一舉一動的人群。也因此,李嘉誠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投親靠友屢遭白眼而窮途末路的弱冠少年如何獲得財富的故事,更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在血雨腥風的時空變幻之中成長,並獲得智慧與內心平靜的真實傳奇演繹。

在中國傳統的商幫“晉商”中,曾廣泛流傳一個誠信故事:當年,一位貨主在晉商店鋪中寄存了一批貨物,因種種原因而多年未取走——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法律合同條款而言,此事如果就此結束,既不存在欺詐問題,也不存在誠信的問題。但是,這位晉商卻認為這是不誠信的行為。他千方百計地尋找這位貨主的後代,若幹年後,終於找到了這批貨物主人的兒子,並把這批貨物親手交給了他。直到這時,中國傳統商人所認為的誠信才真正得以實現。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中國傳統商業的誠信為本原則,並非是遵循純粹意義上的商業契約原則,而是遵守人際關係交往中的社會道德原則。

自韓愈謫貶潮汕以後,潮汕的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出現了一批批享有盛名的文人仕子。前有唐宋時期以趙德為代表的“潮州前八賢”;後有林光祖等“明代前七賢”;繼而有郭之奇為代表的“明清後七賢”;以及林大欽等“明清十傑。”趙德等潮汕名人仕子何以為賢?何能稱傑?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清正廉明。

先後擔任過貴州和江西巡撫的蕭端蒙,采取處糧餉、定額等措施,清理、整治克扣士兵薪貼等不正之風;擔任過浙江提學的林大春,“守正執法,不避權貴”,被罷官回鄉時,隻帶回數篋書籍,門生說他“家居僅立四壁”;先後在江西萬年、泰和任知縣的唐伯元以民為重,清廉公正,恪盡職守,施政有方,調離時,百姓都為他立了生祠。古代潮汕名人仕子以其清正廉明而贏得世人的崇敬,為潮汕人爭了光,潮汕人民也為有這樣的清官而感到自豪。

清正廉明誠信的潮汕賢仕傑人是古代潮汕人的代表,他們身上反映了古代潮汕民風的淳樸,體現了古代潮汕人民誠實、忠正的人文精神。明朝著名潮汕理學家薛侃對潮汕人“尚實”理念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他去官回家講學十餘年,其宣揚實踐之理學,在潮汕影響很大,是潮汕“尚實”觀念的一個理論指引。因此,明朝中期以來,潮汕人“大至當朝廷的尚書,中狀元的大人物,小至普通的種田農民和抽紗姑娘,幾乎個個都是充滿務實精神的實幹家。”

潮商講信用還有一個實例,當年,在潮汕商界內部曾出現了獨立的金融信用體係,叫“七兌票製度”,也就是在潮商內部中通行潮商銀莊發行的一種兌票,每票可兌七錢銀。以此票為紐帶,在潮商中凝結起強大的信用力量。1924 年至1925 年間,內地金融市場幣值波動不止,而潮商卻未受到大的衝擊,這其中,基於誠信的潮商內部信用體係起了關鍵作用。

早期潮商經營的企業大多是資本薄,現金少,這就難免發生互相借貸和賒欠的情況,有的靠寫個欠條,有的僅靠口頭協定,但他們全靠信用來維持。潮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曾指出:“潮州稍具信譽之商人既有金融界之信用放款,又得買賣貨物之賒賬,故往往有極大之經營,而賴乎信用者十之六七,賴乎資本者十僅二三。所謂潮人能以小資本經營大商業者,實其於此。至賒賬之風,大概於抗戰發生,地方失陷之時起,反日溯而上,逐年加盛,不特批發可賒,即零售也多可賒,不同一地方也可賒。甚至汕頭至香港、上海購辦以及海外各港與汕頭之托兌也得以賒賬行之,故潮諺有‘無賒不成商’之語。”以信用為基礎的商業賒賬,促進了近代潮汕商貿業的發展。

在1992 年11 月舉行的潮汕曆史文化研究中心第二次理事會上,饒教授提出建立“潮州學”,把研究工作推向更高層次的卓越創見。饒宗頤教授擔任主編的《潮學研究》,是品位較高的學術刊物,成為促進潮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陣地。

1993 年12 月,由饒教授倡議發起、香港潮州商會資助的第一屆潮學國際研討會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會上,饒教授作了建立潮州學的講演,闡述了將潮汕曆史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建立潮州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說明潮學的內涵。這是建立潮州學的宣言書,在國際上首先舉起了潮州學的旗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學者加入研究行列,也期待著迷失的人性能夠複歸其本來麵目。

2005 年6 月8 日,六百多潮商精英匯聚汕頭,暢敘鄉誼交流經驗,尋求合作發展商機。這是汕頭經濟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萬千海內外潮人的大事。贏得全球性聲譽,被認為最有活力、最懂得賺錢的潮商,素來有奮發圖強、抱團作戰、誠信經營的優良傳統,而今,一脈相承的族群將以首屆潮商大會為新的起點,再創新業績。

作為封建社會思想文化正統的儒家,高度重視人的自身修養,誠信是其追求的重要修養之一。《中庸》強調:“誠者,天下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非自成己而成己也,所以成物也。”要求為人誠實,以誠待人。《論語》強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樣做人。

深諳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李嘉誠,非常推崇儒家思想。他說:“我看很多哲理的書,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他多次強調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凡事留個餘地,另一方麵對人守信用。朋友之間有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實際上我始終覺得,‘義’字是終身用得著的;‘恕’字也很重要,要寬恕別人,因為人總是人,人不是神。”

從儒家思想中吸收了豐富素養的李嘉誠,求誠立信,把信譽作為企業成敗的關鍵。

在香港還是在其他地方做生意,畢竟信用最重要。一時的損失將來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損失了信譽,就什麽事情也不能做了。

人如其名,誠實可信成為李嘉誠“最大的特點,”“他的發跡和成功靠誠”“他的最大資產是誠。”國學大師陳寅恪曾經帶有自我表白性地說:“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則其所受苦痛亦愈甚。”李嘉誠等潮商俊彥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傳統的誠信思想,堅持“信諾第一,真誠至上”的經營理念,以誠為本,無投機,不取巧,從而贏得信譽、贏得商機、贏得顧客,事業蒸蒸日上。

商聖李嘉誠曾經極為幸運地生活在如斯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