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巴朗問題
1917年春天,為了能更真切地了解印度農民的生活情形,甘地仍舊搭乘三等車,到畢哈爾州北方的契巴朗訪問。
契巴朗是在恒河北岸很遠的地方,正好在喜馬拉雅山腳靠近尼泊爾的地方,和印度的其他地方是隔絕的。這裏是靛青的著名產地,這裏的農民大多種植靛青作為染料。農民們向地主租地耕作,以收獲物來繳納租金,這種方式使廣大的佃農生活非常困苦。
一位叫做蘇克拉的貧苦農民一麵訴說生活的困難,一麵央求甘地:“請幫幫我們吧!”
為了能實地了解,甘地就請蘇克拉當向導,在契巴朗地區訪問,可是蘇克拉卻不知道應該帶甘地參觀哪些地方。因此,甘地隻好找當地的領導人布拉撒德和布拉吉蕭先生,請他們引導他做實地調查。
甘地的訪問使地主和州政府的官員很不高興,他們都想盡辦法阻撓他。盡管甘地早有警惕,他們還是發動了一股惡毒攻擊他的逆流。報紙上充滿了對他的種種汙蔑。然而他的極度謹慎和堅持真理、絲毫不苟的態度,使他們不得不轉變鋒芒。
甘地將全部的心力用在調查農民的生活情形上。他發覺目前農民用實物代替租金的納租方式固然需要解決,但是還有一項更迫切的問題,那就是這些農民的教育問題。
這些農民大都沒有讀過書,缺乏知識,因此,甘地與布拉撒德等人商量,打算先在6個村莊中各設一所小學,除了教授語文之外,還要指導村民改善環境衛生以及注意生活細節。由於經費不足,無法雇用專門的老師和醫生,隻好聘請兩個慈善家來負責。
因為這兩位負責人並不是醫科出身,當村民有病時,他們僅能憑自己粗淺的醫療常識替他們治療。例如,用麻油治下痢;用奎寧退熱;外傷或腫痛則使用硫黃軟膏……有很多農民接受了這種簡單的醫療方法,對從來沒有用過藥的他們來說,即使是隻有這些藥,他們就已經獲益匪淺了。
此外,要讓農民了解衛生的重要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長期以來,過慣貧窮生活的農民對於髒亂早已習以為常,以致整個村莊既髒且亂,無形中成為病菌的溫床。為了改善這種情形,甘地對兩位負責教導的慈善家說:“我們應該以身作則,使農民知道愛好整潔的好處,以及髒亂帶來的害處,這樣,他們就會自動自發地保持整潔了。”
商量好之後,大家便開始進行。隨甘地遷居來此的嘉斯杜白也主動加入了衛生隊,共同為整理環境而努力。從早到晚,大家不斷地清理村裏的水井,挑土填平低窪的地方,清除垃圾等。
他們打掃道路和院子,洗刷水井,填平附近的水溝,以和藹的態度勸導村民自行打掃。有一些村子的人非常熱心,他們甚至修路,使甘地的汽車能通行各處。但是有些村民坦率地表示他們不喜歡這種工作,甚至有人還不屑地譏諷說:“我才懶得去做這種沒有價值的工作哩!”
這些話固然令人難過,可是,這也不能全怪他,因為這個地區的農民實在太窮了,連生活都成問題,哪有多餘的力氣顧及衛生呢?
例如,設有學校的比提哈瓦村,該村的婦女都穿著髒兮兮的衣服,嘉斯杜白實在看不過去,便去問她們:“衣服太髒的話,容易感染細菌而生病,你們為什麽不把衣服洗幹淨呢?”
其中一個婦人聽了這句話,便一言不發地把嘉斯杜白和甘地拖到她家裏,指著空****的房間說:“你瞧,這裏沒有箱子,也沒有櫃櫥可以收藏別的衣服。我隻有身上這一條紗麗,洗了的話,我穿什麽呢?”
她的話沒有錯,假如甘地也是這麽窮的話,大概也會和他們一樣,無法顧及衛生問題了。但是,經過調查,甘地發現,不僅是契巴朗的農民這樣生活,全印度隨處都可以看到這種情形。印度有無數的茅草房,裏麵既沒有家具,也沒有可以換的衣服,人們隻靠一條破爛不堪的布遮身。
正當學校教育、衛生工作漸有績效,甘地對契巴朗農民的實地生活情形也調查得很順利的時候,孟加拉國州政府卻來了一封信,大意是:你的調查已經拖得夠久了,你現在還不結束這個工作,離開這裏嗎?
甘地明白州政府這樣做的用意。他們怕他把調查結果發表出來,想趁他的調查工作尚未完成之前,把他趕走,以免為他們帶來麻煩。他當然不肯屈服,就寫了一封回信:“除非州政府承認農民的疾苦是真實的,並為他們解除這種疾苦,或者立即成立一個調查團進行調查農民的案情,否則,我絕不離開這裏。”
這封信果然引起了州政府的注意,他們馬上派副總督愛德華·蓋德親自調查農民的生活情形,結果發現契巴朗農民的生活的確連牛馬都不如,於是,他們就立刻發布命令,廢止以實物繳納租金的製度。
這種壓榨農民100餘年的製度一經廢除,一向遭受壓迫的農民現在可以抬起頭來了。到此為止,甘地應該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可是,在“撒地亞·哥拉哈農場”的安娜絲雅賓夫人告訴他說,阿赫梅達巴的紡織工人準備發動罷工,要他立刻回去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