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通訊書記

勞動的人們,清醒點!

得看到自己的力量!

隻要不想再幹,

全部的機器都會停轉。

你已累得筋疲力盡,

隻要你把犁一扔,

大聲喊叫,“這樣下去不行!”

壓迫者就會落魄丟魂。

把雙重枷鎖砸掉!

不受貧窮的苦!

解除當奴隸的煩惱!

自由就是最大的需要!

經過10 多年黑暗的反動統治之後,德國重新有了一個不受資產階級控製的工人組織。不僅是覺悟的工人,連進步的知識分子也產生了新的希望,同情或是參加了工人運動。這就是詩人格奧爾格·海爾維格在全德工人聯合會成立不久寫下的這首詩,歌頌這個組織。

威廉·李卜克內西於1862 年夏天,經馬克思同意,從英國返回德國,作為馬克思、恩格斯所信賴的人在那裏工作,並組織起這支工聯隊伍。

1863 年5 月,全德工人聯合會終於在萊比錫成立,斐迪南·拉薩爾當選為主席。

馬克思為了德國工人階級的利益,念念不忘隨時返回祖國。

所以他在柏林停留期間就積極活動以便恢複其普魯士公民權。

普魯士政府在1848 年不同意恢複他的公民權,現在仍然拒絕他的這項要求。柏林的警察局長毫不掩飾地聲明拒絕的理由,說馬克思的思想“是共產主義的,至少不是忠於君主的”。

馬克思不能回國,德國的工作隻有通過朋友在那裏開展。

1864 年9 月的一天晚上,英國、法國、德國、波蘭、意大利和瑞士的幾百名工人和民主派流亡者聚集在倫敦聖馬丁教堂。馬克思作為德國工人的代表和法國工人的代表、英國職工會領袖及其他各國派來的革命民主主義者一起,坐在會議的主席台上。

在這次會上,代表德國工人講話的不是馬克思,而是馬克思向籌委會推薦的戰友埃卡留斯,馬克思親自起草了發言稿。會議通過選舉,國際工人協會籌委會領導成員中馬克思的名字被列在末位。

11 月,組織了臨時委員會,作為國際工人協會的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一致通過將馬克思起草的《宣言》作為綱領,對臨時章程也一致同意,這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巨大成就,因為這樣一來,在同國際內部所有非馬克思主義流派作鬥爭的時候,無論在綱領方麵還是在組織方麵,都有了堅實的基礎。

中央委員會的主席是英國工聯的領袖、製鞋工人喬治·奧哲爾。總書記威廉·蘭克默爾是英國木工和細木工聯合協會的創建人之一。這兩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持有明顯的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觀點。

在形式上,馬克思並不是國際工人協會的主要領導人。總委會的主席和總書記都是英國工聯的領袖,埃卡留斯也當過好幾年的總書記。馬克思接受那些住在倫敦的德國工人的建議,當了德國通訊書記。在總委員會裏幾個國家的通訊書記,同主席和總書記一起組成了一個常務委員會。這是一種特設的領導小組,負責準備總委員會的會議和決議案。馬克思經常提出深思熟慮的有益建議,所以在常務委員會中很快就贏得了大家的高度尊敬和充分信任。他簡直成了不可或缺的人物。《資本論》出版的第一天,國際工人協會作出決定,建議所有的工人學習《資本論》,馬克思的這部“工人階級的聖經”在“國際”這支無產階級大軍中很快顯示出巨大的威力。馬克思這位通訊書記通過德國工聯的朋友積極工作,爭取德國工聯組織加入國際組織。

在國際工人協會中,馬克思又擔任了俄國通訊書記。他最終雖然沒有擔任過“國際”的主席和總書記,但卻是“國際”的實際首腦。從1864 年“國際”誕生直到“國際”解散,馬克思始終為製定“國際”的綱領、路線和策略操心,為“國際”開展有效的活動和鬥爭承擔主要的責任。“國際”的文件、決議和《宣言》幾乎都出自馬克思之手,“國際”對重大問題采取的措施和在關鍵時刻作出的決策差不多都是由馬克思所倡議。

馬克思通過“國際”同各國工人組織建立起了密切的聯係,從他們那裏了解各國工人運動的情況,仔細研究他們寄來的消息和材料,認真考察有關各國的文獻和資料,對他們的鬥爭策略提出中肯的意見。馬克思在“國際”中起著無人能比的重大作用,享有了極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