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實現工業化

十月革命以前,俄國工業產品的總產量和人均產量,和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相比,都遠遠落在後麵。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內戰,工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更加落後。

十月革命以後,列寧主持製訂了雄心勃勃的工業化計劃。國內戰爭的硝煙還沒有散去,列寧就主持研究振興全國的工業的計劃,提出了在全國實現電氣化的宏偉任務,列寧響亮地提出,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電氣化!

列寧逝世以後,蘇聯共產黨把在蘇聯實現工業化作為神聖的任務。

斯大林更是堅決主張要搞工業化,而且要快搞、搞好。1931 年12 月,斯大林在全蘇社會主義工業工作人員會議上發表了關於工業化的著名演說,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

“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而落後者是要挨打的。但是我們不願意挨打。

不,我們絕對不願意!舊俄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因為落後而不斷挨打。

蒙古的可汗打過它。土耳其的貴族打過它。瑞典的封建主打過它。波蘭和立陶宛的地主打過它。英國和法國的資本家打過它。日本的貴族打過它。大家都打過它,就是因為它落後,因為它的軍事落後,文化落後,國家製度落後,工業落後,農業落後。”

“正因為如此,我們再也不能落後了。”

“現在,當我們已經推翻了資本主義,而政權掌握在我們手裏,掌握在人民手裏的時候,我們就有了祖國,而且我們要保衛它的獨立。你們願意讓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被敵人打垮而喪失獨立嗎?如果你們不願意,那麽你們就應當在最短期間消滅它的落後狀況,並且在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麵展開真正的布爾什維克的速度。別的辦法是沒有的。正因為如此,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夜說:‘或是滅亡,或是趕上並超過各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後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一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

“落後就要挨打!”

“我們要在十年裏做別人五十年到一百年的事!”

高速實現工業化,這個響亮的口號成了蘇聯人民的動員令,深入了一代人的心靈。

在斯大林的主持下,製訂了一個有戰略意義的構想——五年計劃。

從1928 年到1932 年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建設的總投資為646 億盧布,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加強國防力量,把蘇聯從農業國變成發達的工業國。

這個偉大的計劃公布以後,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報紙紛紛發表評論,說這個計劃狂

妄、荒誕,絕不可

能實現。英國《每

日電訊報》說五年

計劃“已經完全破

產了”,美國的《紐

約時報》刻薄地說

五年計劃是一場

“投機的遊戲”,《波

蘭報》嘲笑蘇聯已

經“陷入了絕境”。

為了推動五年

計劃, 斯大林提

出“技術決定一切”

的口號,號召工人

掌握先進的科學技

術,投入建設事業。斯大林開啟蘇聯的工業化建設蘇聯的工人煥發出高昂的工作熱情,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突擊活動,響亮地保證“五年計劃四年完成”。

蘇聯大地上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一座座新興的拖拉機廠、飛機製造廠、重型機械廠、發電站、煤炭生產基地拔地而起,一條條鐵路在加緊修築。在塔什幹,報紙上通欄的大字標題是“過五年你將認不出中亞細亞”,下麵登著一幅巨大的地圖,標出了將要建設的工廠和鐵路。從西伯利亞到土庫曼,建成了橫穿卡拉庫姆沙漠的1500 公裏的鐵路,報紙上說這是“五年計劃的第一個巨大工程”。更大的工程一個接一個超過了它:庫茲巴斯建成了鋼鐵基地,第聶伯河上修築了宏偉的水電站,這是歐洲最大的水電站。僅僅用了十一個月,在斯大林格勒建成了蘇聯最大的拖拉機廠,烏克蘭建設了400 個工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作用迅速顯示出來,到五年計劃完成的時候,全國工業產品的總產量中,一半是新建的工廠生產出來的。

1933 年1 月,斯大林在總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自豪地向全蘇聯,也向全世界宣布:五年計劃勝利完成了!他在講台上高興地說:五年計劃“不僅取得了勝利,而且超過了我們預期的程度。”

從前我們沒有鋼鐵工業,即國家工業化的基礎,現在我們已經有了。

從前我們沒有拖拉機工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

從前我們沒有汽車工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

從前我們沒有機床製造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

從前我們沒有巨大的現代化學工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

從前我們沒有真正的巨大的農業機器製造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

從前我們沒有航空工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

從前我們在電力生產方麵占最末位,現在我們已經升到最前列的一個位置了。

從前我們在石油製品和煤炭的生產方麵占最末位,我們已經升到最前列的一個位置了。

斯大林興奮地一項一項數下去,他高興地宣布:“這一切使我國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在這個五年計劃裏,工業的發展速度達到了每年平均22%! 1933 年的工業總產值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最高水平的1913 年的234.5%。

第一個五年計劃勝利地提前完成,極大地鼓舞了蘇聯人民,也為全世界工人階級和被壓迫民族樹立了一麵光輝的旗幟。英國曆史學家伊恩·格雷評論說:“第一個五年計劃就其範圍和成就來說,大概是人類曆史上一次最偉大的計劃經濟的嚐試。黨員和青年,特別是共青團員熱情地響應號召。他們的獻身精神和忘我的勞動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取得工業成就的重要因素。”

和蘇聯勝利地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相比,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卻籠罩在嚴重的經濟危機中。1929 年10 月29 日,紐約的股票市場發生了災難性的大崩潰,被稱做“黑色星期五”,美國陷入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的工業、商業、金融業受到沉重打擊,1931 年比1929 年工業急劇下降到53.8%。經濟危機的風暴迅速波及到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銀行紛紛倒閉,一個個工廠停工。失業工人達到3300 萬,幾百萬農民破產,人民生活沒有保障,越來越貧困。在美國,廣大工人農民窮困和饑餓,資本家為了維持利潤把牛奶倒入大海,把小麥填到鍋爐裏燒火。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急劇尖銳。德國、意大利的法西斯勢力乘機膨脹,鼓吹對外擴張,發動侵略戰爭。

從1933 年開始,蘇聯實行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斯大林要求“在最新技術基礎上完成全部國民經濟的改造”。工業產量要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八倍,繼續推行高指標、高速度工業化的政策。

1935 年在克裏姆林宮舉行的紅軍學院學生畢業典禮上,斯大林明確提出,為了進一步發展經濟,“幹部決定一切”,他說:“我們首先就應當學會重視人才,重視幹部,重視每一個有益於我們共同事業的工作者。最後,應該了解:人才,幹部是世界上所有寶貴的資本中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應該了解:在我們目前的條件下,‘幹部決定一切’。

如果我們在工業、農業、運輸業和軍隊中擁有大量的優秀幹部,那麽我們的國家就將是不可戰勝的。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幹部,我們就會寸步難行。”

蘇聯工人積極投入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典型的代表是頓巴斯的礦工斯達漢諾夫。1935 年8 月30 日夜班時,斯達漢諾夫一個人用風鎬采煤102 噸,而正常的勞動定額是每班采煤12.75 噸,他突破了勞動定額13倍,創造了當時全世界采煤的最高紀錄。斯達漢諾夫的名字成了“突擊手”和“先進生產者”的同義語。在全國各行各業,掀起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斯達漢諾夫運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人們你追我趕,爭先創造紀錄、打破紀錄。在這場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當中,高爾基汽車工廠的鍛工布塞根打破了美國福特汽車工廠的紀錄,列寧格勒鞋廠的工人斯美塔寧超過了著名的捷克拔佳皮鞋廠,火車司機奧米利昂諾夫在打破紀錄以後,收“最後進的司機”為徒弟,他教會這些徒弟們,徒弟又一個個打破了他創造的紀錄。在蘇聯全國湧現出數十萬精通技術、充滿熱情的勞動英雄,帶動了廣大工人,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滾滾熱潮。

1935 年11 月,在莫斯科召開了全蘇斯達漢諾夫工作者第一次會議。

會上,斯大林讚頌了斯達漢諾夫和他的戰友們,他說斯達漢諾夫運動是社會主義建設史冊上最光榮的篇章,是隻有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才能創造出來的勞動典範,為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準備了條件。斯大林把斯達漢諾夫、布塞根、斯美塔寧等先進工人的代表請上主席台,高興地向他們授予最高的獎賞。

1935 年5 月,莫斯科建成的蘇聯第一條地下鐵路通車了,“最好、最美麗” 是建設者的口號,50 萬市民擁向地鐵各個車站。人們驚奇地讚美著這個建築史的奇跡。地鐵建在地下一百多米深處,空氣卻非常新鮮暢通。人們乘自動扶梯徐徐下降,數不清的燈光照耀著大理石的雕像和花岡岩的地麵,牆上鑲嵌著精美的壁畫。每一個車站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特點:捷爾任斯基車站是光滑的花磁磚,共青團車站則是青色、金色、棕色的大理石,蘇維埃宮車站裏更加光彩奪目。在歡呼聲中,斯大林宣布:向建設地鐵的共青團莫斯科市委頒發列寧勳章,向有功人員分別頒發紅星勳章、勞動紅旗勳章和獎狀,嘉獎地鐵建設工程的男女突擊隊員、全體工程師、技師和工人。

1937 年,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了,蘇聯成為公認的工業強國。

1938 年,蘇聯開始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繼續追求高指標、高速度。

20 世紀30 年代末,蘇聯建成了強大的工業體係,有了成龍配套的行業和部門,有了很強的科研設計能力,很多工業產品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特別突出的是國防工業有了巨大進展。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價穩定並有所降低,糧食和肉類供應渡過了難關,逐漸取消了定量供應的票證,商店裏貨物充足。廣大的蘇聯工人煥發出來的勞動熱情,是發自內心的,是為了祖國的富強。

蘇聯人民無畏的努力和忘我的貢獻,終於用短短的十多年實現了國家工業化,這是偉大的曆史功勳。就是那些激烈反對斯大林的人也不能不承認工業化的豐功偉績。沒有工業化,在隨後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沒有戰勝德國法西斯強盜的強大物質基礎,就不可能生產出那麽多那麽先進的飛機、坦克與大炮。

斯大林的工業化,也有曆史的局限性,有重大的缺陷。工業化的重點是重工業,鋼鐵、石油、電力、機械製造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卻沒有得到重視。紡織工業、服裝工業、食品工業相當落後,嚴重影響人民生活。蘇聯的經濟是高度的計劃經濟,實行的是高積累、高指標、高速度,追求數量,不計效率,影響了質量和創新,這一係列問題造成了經濟發展的畸形結構和長久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