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鬥縣令:從濟南相到平民

19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東這一方水土養了什麽人?

古代山東人竟然集中了國人的所有的優缺點:儒學聖地,民風尚武;禮儀之鄉,強盜巢穴;遵紀守法,打家劫舍;耐勞直爽,懶散愛吹;善於冒險,保守頑固;曆代英雄輩出,漢奸奴才不斷;既忠君愛國,又偏愛造反;養育過萬世師表,產生過一代妖後。

曹操來就任的濟南國,就位於現在山東省的中部。

當時的濟南國下轄十縣,整個侯國的官場情況大概是這種情況:如果把大小官員全部推出去砍頭,興許有個把冤鬼;要是隔一個殺一個的話,那肯定漏網一大批。尤其是十個縣的縣令、縣長(東漢時萬戶大縣為令,小縣為長),無一不是撈錢大師,並且個個與中央權貴、宮內宦官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

在對待東漢朝廷的態度上,濟南人充分體現了山東人的上述特點,黎民“擁漢安劉”;百姓造反踴躍。

西漢時的城陽景王劉章對漢朝有功,濟南人就建祀紀念,一個小濟南國竟達六百多處,百姓借祠前闊地成集設會,祠內常年香火不斷,人民對大漢朝的忠心可見一斑;黃巾軍舉事,濟南人積極響應,踴躍參加,而且作戰剽悍異常,對大賢良師張角的忠誠度像對大漢功臣磕頭一樣虔誠。

曹操上任前對這個即將由自己治理的侯國調查研究了一番,對官風民俗已了解了八分,剩下的兩分他要靠自己的眼睛實地觀察,做到十分有數。

一天,曹操輕騎簡從,進入了濟南國境。

前方正逢廟會,城陽景王祠內香煙繚繞,祠外人頭湧動熱鬧非凡。曹操作為一方國相,當然想去親身體驗一番百姓苦樂。尤其現在黃巾起義之大火雖滅,餘燼未斷,人群聚集之處,最是反政府分子活躍的地方,不可不防。

到廟會需經過一座小橋,曹操把馬交給兩名親隨牽在後麵,走上了小橋。

“站住!”

兩杆長矛十字交叉,攔住了下橋的路。

曹操舉目看去,兩個差役模樣的小夥子表情嚴肅認真,大聲喝問:“幹什麽的?有暫住證嗎?”

曹操暗暗點頭,看來此縣的縣令還不錯,尚盡職守,也就老實回答:“過路的,去廟會逛逛,請二位行個方便。”

曹操態度甚為謙和,兩名親隨牽馬跟在曹操身後,因早有吩咐,隻是靜看著差役對主人盤查。

“趕廟會?交過路費,每人五個銅子。”這差役並不盤查什麽,是設卡收費的。

什麽暫住證不暫住證的,也就是隨口問問而已,目的是要錢。

“哦?這過路也要交錢?可有收費憑據?”

兩個差役對望了一眼,那神情好似遇上了火星人,心想:還沒碰上過有敢問收費依據的。

於是其中一個大聲罵道:眼長到腚上去了?沒看見旁邊的官文嗎?

曹操順著一個差役的手指看去,橋邊果然豎著一方木牌,上寫幾個大字:自覺交費,闖關可恥。下麵還有曆城縣令的手署落款。

曹操自然心裏清楚,這濟南國唯有濟南王有權收一切費稅,不用問,這是亂收費行為。而且還打著政府招牌,可惡!

“這收費令不是明明寫著每人兩文麽?怎麽二位念出來就成了每人五文?”

曹操也不生氣,仍然和顏悅色。

“讓俺這幫弟兄白忙呀?誰是喝西北風活著的?”

差役的解釋的確有理,曹操一時無話可答。

“如此,這廟會就不趕也罷,走,我們回去。”曹操示意自己的隨從往回走。

“回去?你們三馬三人已經上了橋,就是往回走也要交壓橋費,每人兩文,馬每匹三文,交了錢再走,還沒見過有能逃費的。”差役心裏暗氣:真是個小氣鬼,要錢不要臉啊。

曹操明白了:前行後退都免不了這十五文銅錢,這兩個差役也不愧擠錢的好手。本來就沒打算往回走,不過想看看對方的反應而已,於是示意親信交錢。

誰知兩個收費員看見過路的猶豫,自己先沉不住氣了:“看你們這個小氣樣,一輩子也發不了財,不要憑據的話讓你們三個五文,交十個銅子滾吧,再出門甭騎著馬充大爺,想省錢在自家炕頭上趴著去,別出來丟人現眼!”

曹操卻不省那五文錢,規規矩矩地讓親隨交了十五個銅錢,並索要了收錢的憑據:十五根竹籌。

一路轉悠到國都東平陵(今河南章丘龍山鎮城子崖東)的國相府衙,竟然積攢了半馬褡竹籌,這山東公路上的“三亂”名不虛傳,收費站平均不到二十裏一家,逢廟會兩頭都有,來去雙交。

曹操現在已經確定自己新上任的三把火該先點哪一把了,就從這六百座城陽景王祠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