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MY ZONE”的孩子精力更集中

何謂“MY ZONE”?

在本章的最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它是我珍藏多年的一個“秘方”。

那就是創造一個“MY ZONE”,養成在這裏麵做事的習慣。

所謂“ZONE”,說的是“自己能夠集中精力的一個空間範圍”,它指的是無論你睜眼還是閉眼都可以把握的一個範圍。

比如,以過人的帶球技能著稱的阿根廷足球明星裏奧內爾·梅西,隻要球在他的腳邊70厘米範圍內,他就可以在不看球的情況下準確帶球。

在這個範圍內的話,梅西就算不看球也可以把球帶好。因此,有些技術才是有可能實現的,比如在被對手夾擊的時候,盯住對手的動作,伺機讓球從對手雙腿的空隙之間通過。

“腳邊70厘米”就是梅西的MY ZONE。

無論是哪一項競技運動,一流的選手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MY ZONE。運動員們常說“進入ZONE了,所以能集中精力比賽了”說的正是MY ZONE。

學習方麵,在ZONE內集中精力學習可以提高專注力,孩子的學習能力就比較強。專注力再渙散的孩子,隻要在MY ZONE裏麵學習,情緒就會變化,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了。

營造一個ZONE並習慣在其中做事,就能保證環境的“統一/一貫性”。保持環境的“統一/一貫性”是提高專注力的一個前提條件。因此,有能力營造MY ZONE的孩子,無論在什麽地方,麵對什麽情況,都可以進入ZONE,集中精力做事情。

如果是我,我隻要閉上眼睛,嘴裏說上一句“在這裏待著”,就可以進入MY ZONE。在汽車引擎蓋上寫論文、學習的時候,我也可以進入ZONE。

可以這麽說,誰都可以營造MY ZONE,而不限於運動員。

如何營造MY ZONE

MY ZONE並不難營造。

孩子的情況比較好理解,可以將自己學校的課桌大小的範圍作為MY ZONE。

孩子們每天都在學校的課桌上學習,考試、測驗也都在課桌上進行。這樣就具備了孩子集中精力學習的“統一/一貫性”,學校課桌大小的範圍就成了孩子的MY ZONE。

如果父母讓孩子在客廳的桌子上學習,可以把桌子收拾幹淨之後告訴孩子:“這裏是你的絕對領地。”也可以用鉛筆畫出範圍。

此外,父母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張與學校課桌大小差不多的小桌子,以此作為孩子的MY ZONE。

營造MY ZONE的時候隻需記住一個鐵則,就是桌上不放置任何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在客廳桌子上學習時,也要保證MY ZONE裏沒有任何雜物。

不放置任何雜物,可以幫助孩子與環境保持一致。這樣就可以集中精力努力學習,進而逐漸讓大腦適應在MY ZONE集中精力的習慣。

注意力集中不到五分鍾的孩子也可以改變

最後,我介紹一個例子作為本章的總結。這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的男孩子,他收獲了MY ZONE的效果,不僅能夠集中精力學習了,而且做事更有熱情了。

姑且稱他為太郎。我與太郎相識是在一個叫作“如何讓精力不集中的孩子變得集中”的電視節目策劃活動上。

太郎家經營一家建築公司,他雖然有個哥哥,但他哥哥做了別的工作,身為老小的太郎就成為繼承家業的候補人選。太郎因此就產生了這樣的心理:“我不學習也可以生存下去。”沒有一點學習的願望。即便學習,也撐不過五分鍾。

等到太郎到了五年級,他也擁有了自己的漂亮的書桌,可是上麵堆了一大堆塑料模型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根本就不是能好好學習的狀態。

家裏還有一個矮腳桌,太郎平時都在這個上麵學習。這個矮腳桌的狀態也就比書桌稍微好一點而已。上麵除了學習相關的工具,還放著跟興趣愛好有關的雜誌、裏麵亂糟糟地放著東西的紙殼箱,還有他特別喜歡的遊戲機。

我通過觀察太郎的狀態發現:如果他媽媽不讓他學習,他就會一直玩遊戲。即便聽媽媽的話開始學習,也隻能堅持三分鍾。

學習中遇到了不懂的地方,太郎就去請教媽媽。媽媽說“現在稍微有點忙,待會再說吧”,於是他又開始玩遊戲了。後來媽媽問道:“剛才的問題明白了嗎?”他“嗯”了一聲繼續專心玩遊戲,完全失去了想學習的願望。

我一直從旁觀察,這時我走向太郎,首先這樣問他:“你跟你哥哥年齡差距比較大,大家都把你當成獨生子一樣寵著,對吧?你在這個家裏是最年輕的啊!”他點頭說:“是的。”

“也就是說,等家裏人都上了年紀的時候,你就是最後撐起這個家的男人了,對吧?”

我向太郎傳達了飽含“同時開火”的情緒,他露出了吃驚的表情回答道:“我沒想過這樣的事情。”眼看著他的臉一點點變紅了。

接下來,我對他說:“還是會學習比較好,是吧?”他很坦率地“嗯”了一聲。於是,我跟他講了大腦先得到褒獎就會鬆懈的機製,問道:“對了,遊戲是一種褒獎,對吧?”他回答:“是。”我繼續向他傳遞腦科學知識:“也就是說,褒獎應該放在學習之後,而不應該是之前。我們把它當作一個規定吧?”太郎回答說:“好的。”

要想學習,必須要對亂糟糟的環境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所需的最起碼的條件。

我繼續告訴他:“大腦接觸的信息過多,就很難集中精力。所以我們來創造一個可以學習的環境吧?咱們先整理桌麵。你這個紙殼箱不用吧?這把折疊傘也不用吧?”一邊說,一邊讓他整理。

可是,遊戲畢竟是他特別喜歡的,所以他想把遊戲機放到他觸手可及的地方。於是,我建議:“遊戲機還是放到看不到的地方吧?因為如果離得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玩。”他臉上飄過一絲不悅,很不情願地收起遊戲機。這時,我誇他說:“你真是太棒了!做得太好了!”接下來,我讓他決定MY ZONE:“你稍微閉上眼,然後用手指畫一個你能確定的範圍。”

現在桌上隻剩下筆記本和鉛筆,遊戲機也收好了,他處在一種隻能學習的狀態。

把他放到這樣一種環境之後,我先讓他做了一個漢字測驗。接下來,我又讓他做了算數作業。這樣一來,原本三分鍾都學不了的太郎竟然集中精力學了將近一個小時。

後來,當我走向玄關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匆忙地追上來,直接對著我說道:“老師,我要學習!”

太郎原本沒有任何學習勁頭,可通過近一個小時的專心學習,他一定是體會到了“我也有能力做到”的自信、喜悅和成就感,切身感受到了集中精力、努力做事的樂趣。他媽媽看到太郎幹勁十足的樣子,感到吃驚不已,連聲說:“真是太棒了!”

當父母給孩子創造學習必需的環境,尊重並讚揚孩子,僅僅如此,孩子就會展現出變化。就像五年級的太郎一樣,那些即將步入青春期、進入反抗期的孩子也可以主動拿出幹勁、集中精力做事。

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具有“能夠變化”的力量,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為能夠專注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