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戰爭
1899年到1900年的冬天,吉卜林遵照醫生的建議到南非過冬。他趕上了南非的一場戰爭。我們敘述一下這場戰爭的背景和起因:
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過,南非境內有兩股殖民勢力,一方是荷蘭,一方是英國。荷蘭人比英國人更早在這裏定居,他們按照非洲大陸的生活習慣組成了一個部落,稱為波爾。
部落生活的特征就是拒絕和他們不能控製的鄰居相處,以部落為重,有效、和睦,行政管理為次,也就是對部落宗族的忠心要高於對地區的忠心。從長遠的觀念來看,部落主義當然要比國家主義差得多,不利於種族的發展和進步。
波爾部落在壓迫或趕走黑人鄰居方麵很成功,但在開普敦一帶卻碰到了英國人。英國人提議和波爾部落一起建立一個歧視黑人的國家,他們的理念是白種歐洲人應該聯合起來成為統治民族,以求有效地管理這個地方;黑人居民雖然得不到權力,但要給予他們某些次等國民的權利,借以保持和平。
由於開普敦一帶的英國人很多,這個建議似乎可以實現,但是波爾部落拒絕了。同時他們采取了部落民族的做法,那就是當他們遇到太強而不能抵抗的敵人時,他們就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波爾部落遷移出開普敦一帶,遠離他們不喜歡的英國人的一切做法。但是,英國人正在不斷地湧入南非,波爾部落越來越找不到一處隻看得到自己風俗習慣的地方。不過,他們沒有放棄部落原則,一直拒絕把某些基本權力賦予外來人。他們向全世界的自由人士擺出這樣一種姿態:波爾部落是被圍攻的小邦,受到貪婪的、帝國主義的英國人的威脅。
當然,在南非實行帝國主義擴張的英國人不在少數。羅德茲出於某種不太清楚的理想主義的動機,一心想要看到非洲從開普敦到讚比西河的廣大領土都屬於英國。米爾勒則想要使英國的行政管理方式延伸到開普敦以外的地區。這兩個人認為波爾部落的行為有蔑視文明的嫌疑。
波爾部落的領袖叫做克魯格,他的宣傳工作做得很到位,歐洲各國都十分同情波爾部落。吉卜林到達南非之前,克魯格曾麵見了英國國會大臣張伯倫,張伯倫是推行帝國主義殖民的擁護者。仇人見麵,分外眼紅。兩人對彼此的印象都十分差,張伯倫說了很多威脅克魯格的話。克魯格也不甘示弱,要求圍繞在他部落外麵的英國部隊必須撤走。兩相都談不攏,戰爭就爆發了。張伯倫派遣了很多部隊到南非,準備打垮荷蘭人。
在吉卜林到南非之前,戰爭就已經打響了。波爾部落的誌願突擊隊輕裝上陣,使裝備笨重、行動遲緩的英國軍隊吃了幾次敗仗。
英國國內對於這場戰爭出現了兩種對立的情緒,一方認為對外戰爭是英國建立海外權威和權力的一個好機會,另一方則基於道義呼籲和平解決爭端。這期間的吉卜林變成了英國主戰派的發言人,他的文章也開始傾向於這方麵。英國國內這種對立的情形延伸到了吉卜林的家庭中,吉卜林最敬愛的喬琪姨媽開始不願意再看吉卜林的文章。
除了寫文章之外,吉卜林也做一些其他的有益於戰爭的事情,比如為士兵和他們的眷屬征募福利基金等。
這項基金最後募集到了25萬英鎊,因為這個功勞,有人提議女王授予吉卜林爵位。他很感激,但是他認為這項榮譽可能會影響他的獨立身份,因此吉卜林拒絕接受。
1900年1月,吉卜林在開普敦聽到了英國人再一次慘敗的消息。指揮官被更換,新任指揮官羅伯茲是吉卜林在印度時就崇拜的強硬派軍事人物。羅伯茲很重視戰爭的宣傳工作,他把吉卜林請來,兩個人談了一晚。之後,羅伯茲將英軍的每次行動,都謹慎而有所保留地告知記者。當羅伯茲獲得南非戰爭的第一次勝利時,吉卜林立刻前往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