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說話
1890年的春天,海倫10歲了,她開始學習說話。在海倫還沒有生那場大病之前,她已會說些簡單的詞語。可是生病後,海倫的耳朵聽不到聲音了,她也就忘記了說話。
海倫的聲帶正常,可以發出任何聲音。當她哭或笑的時候,發出的聲音與正常人一樣。她隻是由於長時間聽不到聲音,所以忘記了說話。
海倫很早就覺察到自己的說話方式與別人不同。用手語或手指拚寫字母往往無法表達抽象的意思。後來有人告訴海倫,如果經過嚴格的訓練,照樣可以說話時,海倫高興極了。
家裏人告訴海倫不要這麽勉強,即使她用手指拚寫,別人也能明白她的意思。家人大概是害怕海倫的嚐試會失敗,所以用這句話來安慰她。可是海倫還是繼續努力地堅持學習說話。
正在這時,柏金斯盲校的一位老師蘭姆森夫人來看望海倫。蘭姆森夫人剛從瑞典、挪威等地旅行回國。她告訴海倫,有一位又盲又啞而且不會說話的挪威少女在接受訓練後就學會說話了。拉姆森夫人說:“這位少女名叫拉根希爾德·卡塔。她說的話我們都聽得懂,而且她說得非常好。”
海倫聽完她這番話,內心便升起一種莫大的希望,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像那位少女一樣學會說話。
這一天,莎莉文老師帶海倫去拜訪霍勒斯·曼恩學校的校長薩拉·富勒小姐。富勒小姐是一位聲學專家,熱心的她馬上就開始教海倫。
富勒小姐的教法是讓海倫用手輕輕去摸她的嘴唇,好讓海倫知道在發音時舌頭與嘴唇的動作。在富勒小姐反複教了海倫11次之後,海倫有生以來第一次清楚地說出“It is warm”,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
這一鼓勵更增強了海倫的信心。當然,海倫的發音仍然是斷斷續續的,還帶點口吃,但這至少是一般人的說話方式。海倫下定決心,即使再笨拙,也要堅持說話。
從此以後,哪怕是對著玩具、石頭、樹木、小鳥,或是小狗,海倫都結結巴巴地跟它們說話。當海倫叫著妹妹時,妹妹就會拿著食物走過來;當海倫叫小狗的名字時,小狗也會跑到她的身邊。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海倫隻是記住一些基本發音而已。富勒小姐與莎莉文老師也許懂得海倫說的話,但其他的人可能還是一知半解吧!因此,莎莉文老師又一個字一個字地為海倫矯正。
一個耳聾的人要學說話實在非常困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海倫嚐盡了辛酸與苦痛。海倫要學說話,更是比一般的聾人困難,因為老師嘴唇的動作、喉嚨的振動、臉部的表情等她都看不見,必須用手去摸才能知道。海倫常常會出錯,有時一句話要反複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才能學會。海倫的任務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失敗和疲勞常常將她打倒,但一想到再堅持一會兒就能把音發準,能讓所愛的人看到她的進步,海倫就有了勇氣。
就這樣,海倫不停地想辦法來鼓舞自己。當海倫對母親說話,然後由母親嘴唇的動作得知她的回答時,海倫高興極了!
後來,海倫用嘴來說話,已經比用手指拚寫更為輕鬆。漸漸地,她可以不用手指拚寫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這種方式同海倫交談,因為同唇語相比,手指拚寫更方便些,海倫也理解得更快些。
當海倫學會了一些話之後,全家人都非常欣慰。母親緊緊地抱著她,妹妹圍著她跳來跳去,父親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些就好像是以賽亞的預言在海倫身上得到了應驗:“山嶺齊聲歌唱,樹木拍手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