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峽灣

挪威號雪茄形的氣囊(裝瓦斯的袋子),已經改裝成更耐寒氣和冰雪的形式。它的航速為最高每小時150千米。乘員17名,飛艇上攜帶著必需物品、觀測用儀器、汽油以及其他用品,總重量約為10400千克。鑒於此,飛艇自身的重量已經盡可能地減輕。阿蒙森關於北極橫貫飛行的計劃航線是這樣的:從羅馬出發,先到英國西海岸,然後到奧斯陸,再到列寧格勒,再到挪威北部的貝勒沃格,從這裏飛到伊斯峽灣,再橫越北冰洋飛到阿拉斯加北部的巴羅。從伊斯峽灣到巴羅是連接東西半球之間距離最短的航線。

參加這次探險的隊員除了阿蒙森、埃爾斯沃、拉爾森、威斯丁、歐姆達,還有意大利的諾比萊,也就是挪威號的設計者和駕駛員,以及他的一名助手,另外還有兩名無線電技師、一名機械師、四名普通技師、一名氣象學家、一名紐約時報的記者,以及阿蒙森的侄子。

阿蒙森隨先遣隊搭乘汽船於1926年4月30日到達西斯匹次卑爾根島的伊斯峽灣。伊斯峽灣是位於北緯79度左右的一個小港。時已入夏,這裏仍是遍地冰雪,寒氣襲人。阿蒙森看著這荒涼寂寥的雪景,不禁想起了北極那壯觀的景色。

吸引阿蒙森注意的還有已經建好的機庫和係留塔。那是從去年底到今年春天,挪威和意大利兩國政府派遣多人來此建造的。

在伊斯峽灣,進入11月之後,太陽就不再出現了,要到第二年3月才能再見,冬季是整天昏暗的時節。所以被派來建設基地工程的人員得在昏暗和風雪中工作。最冷時零下60多攝氏度,偶爾還會有速度每秒60米的大風雪。為了搬運笨重的建材,施工人員要把鐵軌上厚達二三米的積雪挖走。這工作真是非比尋常地艱難,阿蒙森不禁由衷地感激他們的辛勞。但是還有許多零碎的最後整修工作尚未完成。為此,數日前一批工作人員帶著器材前來作最後的整修,不巧天氣惡劣,大風大浪,水流倒流進港灣,不能下錨,也不能用小艇登岸,使得最後的工作不得不延期進行。三天後風浪才平靜。挪威號還在列寧格勒待機而動。

同時停泊在伊斯峽灣還有理查·伯德率領的探險隊,伯德他們一共有50名隊員,比阿蒙森早一天到達,一進入伊斯峽灣,就飛速著手準備北極往返飛行。

爭取榮耀的兩支探險隊同在伊斯峽灣。世人一定感到決戰前的那種沉寂中的緊張,他們都在屏息等待吧。

準備工作大體完成後,阿蒙森再不猶豫,於5月1日發電報給列寧格勒那邊,說:“隻要天氣允許,立即出發!”

在列寧格勒翹首等待的諾比萊和拉爾森接到電報後,馬上出發。航向北方,通過挪威北部的貝勒沃格,就此離開歐洲大陸,一路飛向西斯匹次卑爾根島。

晴空萬裏,爽快的北國清晨難得無風,流冰漂浮的伊斯峽灣有如鑲了土耳其玉般閃亮。天空西南方的一角出現了挪威號銀色的雄姿,時為5月7日早晨。因為無風,不必係留塔的協助,挪威號便慢慢地靜靜地降落到地麵。

阿蒙森和諾比萊、拉爾森緊緊握手,祝賀沿途飛行的成功。挪威號立即移入機庫內保護起來,並作最後的檢修。機械師除掉挪威號的水砂箱,代之以汽油箱,這樣就將油箱總數增加到32個,這麽多燃料,至少可以飛行六七千千米。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意外,挪威號可以順利往返伊斯峽灣與巴羅之間。另外,機械師還換了後部引擎的機軸,檢修完畢。

接著裝載食品,巧克力、水果、蛋糕、餅幹、奶粉等,每人每天的份量以半公斤計算,足夠支撐兩個月。還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枕頭、滑雪木屐、槍、小艇等。另外還有兩三種特別物品,諾比萊小而可愛的愛犬吉吉娜、挪威國王和皇後的肖像畫、意大利送來的聖母畫像,最後一個是代表祈求幸福的一種植物標本,它的花朵有四片花瓣,壓幹密封起來。這些東西使這個隊伍不像是去探險,更像是去旅行,船室內也因此充滿愉快自在的氣氛。

出發前,美國方麵不斷以無線電報告阿拉斯加方麵的北極圈氣象,以便阿蒙森等人調整飛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