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一生

富蘭克林準備離開英國時,收到了妻子黛博勒去世的消息,這讓他非常痛苦。盡管他曾經勸妻子到倫敦與他團聚,但黛博勒卻不願漂洋過海。

1775年5月5日,富蘭克林回到了費城。

半個多月前,費城已經準備投入一場戰鬥,起因是蓋吉將軍手下的一支英國部隊在萊克星頓和康科特街與武裝民兵發生了衝突。

回到費城的第二天,富蘭克林就投入了如火如荼的戰鬥中。

他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主席,主持地方軍委,並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憲法;他作為賓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陸會議,成為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擔任美國郵政部長,組織戰爭期間的郵政,成績顯著;在美軍作戰屢次受挫的情況下,他作為三人委員會成員同華盛頓會商,決定實行北美13州的總動員,使得獨立戰爭得以堅持下去。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批準。這份宣言主要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富蘭克林對其中的48處做出了修改。在宣言中,他們這樣寫道: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幹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

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獲得他們的安全和幸福……但是,當追逐同一目標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製統治之下時,那麽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並為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

《獨立宣言》的公諸於世,意味著一個新的國家——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了。就在一個星期後,英國海軍上將豪勳爵率領部隊奔赴美國,他們的訓練和裝備是美軍望塵莫及的。豪勳爵以特使的名義聲稱,對要求寬恕的叛亂者他們願意給以完全的赦免,而不願和他們打下去。

在此期間,富蘭克林收到豪勳爵的來信,內容是表明他作為英國使者,願意寬恕北美殖民地的叛亂者。豪勳爵曾經是富蘭克林在倫敦的朋友,對這封信,富蘭克林於7月30日作了回複:

直接的寬恕將使各殖民地這些受傷害的人錯以為我們是愚蠢、卑微、遲鈍的,而這是你那無知又傲慢的國家長久以來的觀點。這除了增加我們的怨憤之外,別無效果。要讓我們向一個以野蠻和殘酷著稱,一個在隆冬時節焚燒我們不曾設防的城鎮,挑動野蠻人屠殺我們的和平居民,唆使我們的奴隸殺害他們的主人,甚至帶來外國雇傭軍殺戮我們的人民的政府屈服,那是不可能的。

閣下,我不具備那份虛榮去想預言這場戰爭的結果……長久以來我懷著真摯、不倦的熱忱努力阻止英國這隻精美、高貴的瓷花瓶的破碎,因為我知道,它一旦破碎,各個碎塊就不可能保有它在作為整體時所擁有的力量和價值,誰也不能指望它會重新粘合起來,完好如初。閣下可能會記得,在倫敦您的好姐妹的家中,當你曾給了我希望,讓我誤以為和解是一定會達成的,當初,喜悅的淚水曾經怎樣濕潤過我的麵頰……

美國,這個新生的國家從她誕生第一天起,就麵臨著傾覆的危險。在英強美弱的局勢下,殖民地人民必須爭取外援。富蘭克林奉大陸會議之命出使法國,爭取美法結盟,共同對英作戰。在當時複雜而不利於美國的外交環境中,他以美國必勝的信念、堅韌不拔的耐心,巧妙靈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締結了美法同盟盟約,爭取了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大量外援,確保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富蘭克林因為追求美國的獨立,也給自己的個人生活帶來了影響。他的兒子威廉是一個堅定的英國追隨者,在美國獨立的問題上無法與父親達成共識,父子二人因此決裂。富蘭克林還和許多英國朋友斷絕了往來。

經曆了八年苦戰後,美國人民終於奪得了獨立,也迎來了和平。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與美國代表於凡爾賽宮簽訂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成立。而在促成簽訂合約的過程中,富蘭克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戰後,富蘭克林成為新生的美國第一任駐法特命全權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785年歸國。

就在1784—1785年間,富蘭克林收獲了各種國際榮譽,他當選為馬德裏的皇家曆史科學院、奧爾良和裏昂的科學藝術科學院、曼徹斯特文學和哲學學會的會員。

值得一提的是,富蘭克林和兒子威廉的關係也在美國獨立後得到了緩和,因為促使他們的觀點產生分歧的矛盾根源已經消除了。在一封寫給威廉的信中,富蘭克林寫道:

很高興你希望恢複過去存在於我們之間的那種親切的交流。對我來說,這真是太好了。的確,對我傷害和影響得如此之深的,莫過於發現自己在年老時被自己唯一的兒子所拋棄……我們是人,是可能犯錯誤的。我們的觀點是不由我們自己把握的,它是由環境形成並控製的……我在美國的朋友正在一個接一個地死去,而我已在國外住了這麽久,以致於我現在在自己的國家裏倒成了外國人了。

這是一位80歲的父親的心聲。

1785年7月,富蘭克林離開法國。回國以後,他連續4年當選賓夕法尼亞州長。在美國憲法會議上,他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為了調解會議代表的意見分歧而提出的議會的兩院製,成為美國的基本國家製度之一。

1788年後,他不再擔任公職,但仍發表政論文章,以供政府采擇,並致力於促進廢除奴隸製的活動。

多年來辛勤的工作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樂天、開朗的富蘭克林終於被病痛擊倒了,1788年夏天,他開始寫遺囑。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享年84歲。在他出殯的那一天,為他送葬的群眾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一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墓碑上隻刻著:“印刷工富蘭克林”。

後來,民眾為了紀念他,又樹了一座紀念碑,碑上寫著富蘭克林一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