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多樣的孩子

實際上,伯特蘭的童年時期還是相當幸福的。他後來回憶自己童年時的心理變化,發現自己在現代兒童心理學上所謂的“隱伏期”時,確實有極為明顯的改變。例如,喜歡說俚語、佯裝冷漠等。因為家裏嚴格的教育形式,總是對他的行為進行限製,他養成了隱瞞的習慣,直到21歲時這種習慣也沒有發生改變。長大後他依然認為凡事都應該保守秘密不讓別人知道,隻要有人進入他的房間,他就會把自己正在讀的書本藏起來。

童年生活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伯特蘭就是這方麵的一個例證。在他後來關於宗教、道德、教育等方麵的著述中,有一部分表達了他對清教徒教育方式的不滿。

進入青少年時代的伯特蘭,在知識的學習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1883年,伯特蘭11歲,他的哥哥弗蘭克開始教他數學。伯特蘭很聰明,學得很快,弗蘭克在日記上有這樣一段記載:

這天下午我第一次教他幾何學,他學習很用心,進步很快,我們幾乎學完了定義的一半。

伯特蘭學習數學在概念方麵沒什麽困難,問題在於那些“公理”。伯特蘭剛開始學幾何時,就發現這些“公理”都是無法證明的。弗蘭克說公理就是真理,不需要任何證明。這使得頗具懷疑精神的伯特蘭感到有些困惑。弗蘭克斷然地說:“如果你不接受這些公理,你就無法繼續學下去。”

伯特蘭隻好暫時屈服,不過,他對數學基礎正確性的懷疑始終貫穿他的一生,直到他完成自己的數學著作——《數學原理》為止。

伯特蘭對數學的興趣日益濃厚,他說:“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數學本身的確定性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我發現自己有某種才能時,感到十分愉悅。更為重要的是,我相信數學定理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隻要有足夠的技巧。我不是一個唯物論者,因為我覺得唯物論把人的智力想得過於簡單了。我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他的觀點是人類無法改變的。”

伯特蘭還對文學很感興趣。他廣泛地閱讀詩歌,到十六七歲時,已經將彌爾頓的詩都讀完了,此外還有拜倫、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伯特蘭一直比較喜歡的詩人是雪萊。

除了讀詩之外,伯特蘭還對宗教、哲學很感興趣。祖父母都是教徒,所以伯特蘭每個星期都要去教堂做禮拜。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15歲。在這期間,伯特蘭開始對那些為配合基督教信仰而規定的所謂合理規矩,做過係統的研究。

伯特蘭的閱讀範圍日益廣泛,他後來還曾自修意大利文,以便閱讀但丁的作品。他還讀過康德的著作,不過並沒有引起太大興趣。他還涉獵了很多政治學作品和神學方麵的作品,《格列佛遊記》等文學作品,他也讀了不少。

1883年,伯特蘭的一位叔叔在倫敦西麵的山區買了一棟房子,那裏一直是著名的休假勝地。伯特蘭幾乎每年都要到叔叔家住三個月。在這裏,伯特蘭結識了當時傑出的科學家丁德爾。伯特蘭十分仰慕這位科學家,他早年有過想當物理學家的誌向,應該就是受了丁德爾的影響。雖然後來伯特蘭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物理學家,不過,他的哲學研究中還是多多少少能看到丁德爾科學研究方法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