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洞悉精神內耗的本質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僅麵臨著物質的追求和日常的瑣事,還承受著無形的沉重負擔,那就是精神內耗。或許你曾經有過能量在無聲的戰鬥中被耗盡的感覺,那種困擾消耗著你的精神能量,讓你無法獲得真正的寧靜和內心的平衡。精神內耗隱藏在我們的思緒和情緒之中,如同一陣隱形的風暴,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心靈。
我們不斷地為過去的錯誤和遺憾憂心忡忡,擔憂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我們陷入了思慮的深淵,無法從中解脫。這種內耗讓我們的心靈變得疲憊不堪,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喜悅。
這種莫名的疲憊感,並不是身體上的疲憊,而是心理上的主觀感受,就算你一天什麽都沒幹,也會出現這種疲憊感。精神內耗的過程,像是有一把勺子,一點點將自己掏空。
災難化的思考方式
“剛才我讓他生氣了,我們是不是做不成朋友了?”
“為什麽他是這樣的表情?我哪句話說錯了吧!”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而你如何去思考和看待這件事情,將會決定這件事日後的走向。精神內耗第一個典型表現就是“災難化的思考方式”。意思是說,哪怕是遇到一些稀鬆平常的小事,這個人也能夠想到災難性的後果。
這類人的精神很敏感,往往事情還沒有結果,自己的想象就已經讓他緊張不已。尤其是在麵對重要的事或人的時候,更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麵情緒。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曾說:“所有的消極都是心理時間的累積和對當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慮、憂慮,一切的恐懼都因過度關注未來而引起。”
來訪者章女士就對坐飛機有著很嚴重的焦慮,她很害怕坐飛機,總會從坐飛機這件事情想到可怕的後果,有幾次不得不坐飛機的時候,章女士都汗如雨下,心跳加快,渾身顫抖,仿佛下一秒就要突發什麽疾病去世似的。
如果你和她說,飛機實際上是安全性最高的交通工具,她會說她很清楚,但仍舊會擔驚受怕,去想象災難性的後果。這樣的思維方式,並非全然無救,也是有解決方法的。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裏說:“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恐懼,皆是自己的主觀感受,隻有改變主觀感受才能夠擺脫災難化的思維模式,這就需要“行為認知療法”了,它主要是糾正患者不合理的認知,通過改變患者的看法和態度來改善心理問題。當然,這是比較嚴重的災難化思維的解決方法,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
對普通人來說,我們可以將災難性想法寫下來或者大聲說出來,審視它的合理性,然後再進行分析。當災難性想法又開始的時候,你應該集中注意力,知曉它將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然後從認知上打敗它。
無法擺脫的悲觀思維
精神內耗的第二種表現——消極思考方式。
有這樣一個例子,現在桌子上有一個杯子,裏麵有一半的水,有的人會說:“還有一半的水!”而有的人則會說:“啊!隻有一半的水了!”
這就是積極思考和消極思考的對比。通俗來說,消極思考方式就是凡事都往壞處想。這也是很多人活得很累的根源,並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而是沒能處理好自我關係,從而產生激烈的內心衝突。
曾有一位遊泳救生員在工作時,被“熊孩子”拿玻璃劃傷了左眼,導致左眼失明。往後多年裏,這個人的腦海裏一直都在重演那天發生的慘劇,他一遍又一遍地想:要是這件事沒有發生就好了。他陷入消極的想法,始終走不出來,並將負麵情緒以暴力形式發泄在妻子和孩子身上,最後,妻兒離開了他,而他還是將這一切歸咎於那天的慘劇。
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說:“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並不能導致成功或者失敗,讓我們成功或者失敗的,是我們對這些事情的解釋。”這裏的“解釋”,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看法或思考,實際上,困住一個人的並不是一起意外事故,而是他消極的思考方式。
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後,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可能發生的結果或者後續的發展作為子標題延伸出來,這樣就能夠直觀且客觀地看到一件事情的多種解釋,不再被單一的消極思考禁錮。
豎起自我的限製和障礙
精神內耗的另外一個表現是“自我設限”。
演說家萊斯·布朗曾說:“生命沒有極限,除非你自己設置。”
自我設限,是我們前進和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你總認為自己做不到,總感覺以自己的實力和能力不能夠勝任這件事情,當機會到來的時候,你總是錯過。自我設限會扼殺你潛在的可能和無限的潛力。
生活中到處充滿平凡人的奇跡,有六十歲才開始學習認字,七十六歲出書成為作家的薑淑梅;也有意外殘疾,卻為國爭光的殘奧運動員。這樣的傳奇事跡,每天都在上演,這些人普遍的特征就是大膽去嚐試不同的生活方式,用看似殘缺的人生書寫了近乎完美的命運。
一個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往玻璃杯中放入一隻跳蚤,一開始,跳蚤很輕鬆地就跳出了杯子。然後生物學家拿一個蓋子蓋住杯子,跳蚤繼續嚐試跳出來,但被蓋子一次次彈回去,跳蚤也開始根據杯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跳的高度。三天之後,生物學家發現跳蚤已經不再碰到蓋子了,於是將蓋子拿走,發現跳蚤依舊在那個高度不停地跳。
我們的思維正如那隻跳蚤,而這蓋子就是我們給自己設下的極限。你有什麽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麽樣的人生,不要因為失敗而放棄機會,否則,當蓋子移走以後,你還是在原地跳躍。
不斷對自我進行攻擊
有位特殊的來訪者,是位孕婦,她經曆了兩次流產,第三次的時候,她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又懷上了一個孩子。這一次,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小心謹慎,遵守醫囑,絲毫不敢有差池,遺憾的是,她還是在幾周後流產了。
麵對婆婆的指責、老公的冷眼,孕婦也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她不停地埋怨自己、指責自己。後來,這位孕婦得了嚴重的焦慮症和抑鬱症。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糟糕的事情,麵對性騷擾的時候,“鍵盤俠”會說:誰讓你穿裙子!誰讓你半夜出門!身體上已經承受了壓力,精神上還要被自己折磨,我們常常會想,自己為什麽會遭遇那些不好的事情,是不是真是自己有問題?
這並不是“自省”,而是“過度反思”,更是自我攻擊。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隻是一句:“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要知道,降臨在你身上的不幸,有很多並非你的原因。所以,每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在你埋怨自己之前,不妨試想一下,自己是否已經做得不錯了,不幸的發生,並不是我們能夠控製的。
我們能夠做到的,是在意外發生之後,學會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掌握應對的方法:
1.培養冥想和正念的習慣。
冥想是一種可以讓我們專注於當下並平靜內心的實踐活動。每天花一些時間靜坐,專注於呼吸或觀察思緒的流動,可以減輕我們內心的困擾,培養內心的平靜和專注力。
2.建立日常放鬆的習慣。
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來放鬆和充電。嚐試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溫熱浴、閱讀或聽音樂等,幫助你釋放壓力,恢複精力。
3.建立規律的睡眠模式。
良好的睡眠對恢複精力至關重要。確保每晚都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並盡量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有助於調整生物鍾和提升睡眠質量。
4.積極麵對情緒。
允許自己感受情緒,但不要讓情緒控製你。嚐試通過情緒管理技巧,如情緒釋放、寫日記、與他人分享等方式,來表達和調節情緒,使其得到釋放和平衡。
5.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和足夠的休息,對維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使身心合一,有助於減輕精神內耗的影響。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中說:“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
精神內耗,是我們當代人最常見的心理狀況,這並不可怕。我們應當行動起來,終結內耗,成為自己精神的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