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親密關係中的情緒枷鎖
薄伽丘說:“真正的愛情能夠鼓舞人,喚醒他內心沉睡著的力量和潛藏著的才能。”
愛情,是我們疲憊生活的解藥,它能治愈孤獨,安撫心靈,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許多人走進一段親密關係後往往會遇到各種情感問題:
“為什麽我和他朝夕相處,卻總覺得他遙不可及?”
“為什麽她總是想要得太多,卻並不會照顧我的感受?”
“為什麽這段感情帶給我的不是幸福,而是極度自卑和無盡的自我懷疑?”
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是一個需要勇氣和耐心的過程,它需要你去麵對,更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這一課我們就走近愛情的真相,一一破解情感迷霧,幫助你從各個方麵學會“愛”,獲得真正的幸福。
假性親密關係——看似親近,實則疏離
“雖然我已經結婚4年了,但是我時常感覺孤獨。”來訪者小林如此說道。
小林今年32歲,和丈夫結婚這些年,兩人一直都是周圍人眼中的“模範夫妻”,因為他們從來不吵架,不論小林提出什麽要求丈夫都答應。誰又能想到,看似和諧的婚姻關係之下實際卻是難以跨越的溝壑。
小林說,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她和丈夫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她遇到什麽問題不再第一時間和他說,他最近發生了什麽她也不知道。兩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吵吵鬧鬧,日常的對話像例行公事,旁人眼裏他們從不吵架,夫妻恩愛,其實隻有他們自己知道這種宛如一潭死水的生活到底有多窒息。小林不知道到底哪裏出了問題,但又好像處處都是問題。
像小林和丈夫這樣的問題關係,實際上就是一種典型的假性親密關係。
那麽什麽是假性親密關係呢?
心理谘詢師史秀雄將其定義為一個場景:“一方麵,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動都圍繞著彼此安排,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經營著婚姻或家庭生活;另一方麵,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兩人之間有了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以及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陷入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往往會像小林那樣感到焦慮、驚慌、憤怒、害怕,而後漸漸對這段感情失望,想要逃避。
遺憾的是,經受過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在進入下一段感情時往往會因害怕承擔情感投入風險而回避付出,導致新一輪的假性親密關係卷土重來,這些人很難在親密關係中找到幸福。
PUA(1)的真相:情感勒索
“我天天這麽累,還不是為了這個家,你卻這樣……”
“我這樣做還不是因為愛你,你不答應就是不夠愛我!”
“每次都是我讓著你,為什麽不是你妥協,假如你還要這樣的話,我們就結束吧!”
這些“以愛為名”的話語,你是否也經常聽到呢?
沒錯,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內容——親密關係裏的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一詞由美國著名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首創,它指的是親密關係裏的一種暴力行為,是以愛為名的操縱,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要挾對方順從自己的想法做事。
換句話來說,情感勒索就是包裝成善意的“PUA”行為。
因為知道我們十分珍惜這段感情,所以親密關係中的“勒索者”就會利用這個弱點脅迫我們讓步,直至我們被罪惡感和自責壓得喘不過氣來。
有位來訪者向我們傾訴了自己的情感經曆。
她和男友在同一個公司上班,遇到他之前,她曾有一段不那麽完美的初戀,所以她非常珍惜這段感情。男生對她很好,很愛她,她本以為男友就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了,沒想到這段感情卻讓她好像變了個人。
男生會提出很多“奇怪”的要求,比如,在公司裏最好不要說話,更不能不經過他的同意做出類似牽手的親密行為;比如,周末不能跟朋友一起出去,因為要避免和異性接觸;比如,她的穿衣風格必須按照他喜歡的類型來,穿稍微性感一些的衣服都會被他指責不自愛。
除此以外,他還經常打趣她胖、笨、醜,她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害怕失去他,隻要兩人發生矛盾,她都會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看到這裏你應該發現了,所有的“PUA”行為都有些讓我們討厭的熟悉感。
無論被勒索者是多麽優秀多麽強大的人,隻要遭遇來自父母、伴侶、朋友的情感勒索,就會產生焦慮、困惑、自我懷疑的心理,並且勒索者越過分,被勒索者越想得到來自對方的認可。
而這所有的精神折磨都被勒索者包裝成一個理由:“我太愛/需要你了。”
相較於假性親密關係而言,情感勒索讓你失去的不僅僅是感情,還有自信、健康、理智、人際關係,嚴重時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親密關係中的自我否定
接下來要探討的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在親密關係裏都遇到過,那就是自我否定。
我身邊有個姑娘,名牌大學畢業,就職於知名企業,長相不差,能力不差,十足的“人生贏家”。但和男友在一起後,她覺得自己非常差勁,以致經常沒有安全感,還總是會下意識討好男友。
“我個子也太矮了,真醜!”
“我隻會做這個工作,不像別人什麽都會,我真笨。”
“我什麽都做不好,有能力的女生那麽多,他很快就不會愛我了。”
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正向的成長,可為什麽我們總是低到塵埃裏呢?其實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原因:
? 自我內耗
關於自我內耗,心理學的解釋是:“人在管理自我的時候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人就會處於一個內耗的狀態,長期如此會讓人覺得疲憊不堪。”
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被動接收來自他人的否定評價,這些評價對我們來說不都是壞事,隻要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整合,就能將其轉化為一種革新自我的力量。但如果因負麵評價而使自己處於自我內耗的狀態下,我們就容易產生“自我否定”或“自我批評”的想法。
比如伴侶指出你的穿著打扮哪裏有問題,又或是無意中說了什麽話,在個體“自我內耗”狀態下,你就容易感到焦慮和無力,產生“我很差”的想法,無法控製地進行自我否定、自我批評,從而陷入情緒的旋渦。
? 自我隱藏
茨威格說:“你過著一種雙重的生活,有一麵隻有你一個人知道,這種最深藏的兩麵性,是你一生的秘密。”
人都是雙麵性的,一麵是真實的自己,另一麵是偽裝後顯示給別人看的。
一些人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後,就會因為信任而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麵展現給對方,可有時換來的卻是被嫌棄和指責的結果,那我們可能就會認為:真正的我,是不被愛的。
所以,即使我們重新給真實的自我穿上一層厚厚的偽裝,內心依舊是極度自卑的,就如同我身邊那位姑娘一樣,不管在外的自我多優秀,她永遠都在自我否定。
? 情感忽視
如果說前兩種是導致我們自我否定的個人因素,那麽這一種就是來自他人的影響。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說他的另一半隻有在有需求時才會主動找他說話,而他的需求從來不被她在乎。而且即使兩個人麵對麵坐著,他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麽,自己任何企圖修補關係的行為都不會被她回應。這樣的關係讓他一度懷疑自己哪裏出了問題,否則她怎麽會如此冷漠。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經曆,說明你可能正遭受來自伴侶的情感忽視。
情感忽視不像身體虐待和言語辱罵那樣暴力,卻依然充滿了攻擊性。國外有份心理研究顯示,被忽視者會產生“不對等感”“被拒絕感”“被無視感”“絕望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關於自我評價的掙紮感”。
而當被忽視者發現不管自己怎麽努力都改變不了對方的態度後,他們就會打心底裏認為:果然還是我太差了。
親密關係中情緒問題的解決方法
看到這裏,你可能會疑惑,既然情感問題這麽多,且都具備不同的危險性,是不是就沒有辦法解決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有的情感問題,其實都衍生於孤獨和依賴,那麽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答案就是自我獨立。
下麵我們就來一一細說。
? 孤獨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卡喬波認為:孤獨是一種有用的“社交疼痛”,它提醒我們,當你在一段關係中感到孤獨時,就要著手修複破損的關係,或是去尋找更多的社會聯結。
美國著名演員斯嘉麗·約翰遜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離婚的原因除了職業造成的聚少離多以外,更多的是在這段婚姻裏心靈的不同步。
這種不同步帶來的孤獨讓她一度失聲痛哭:“根本沒有辦法去操控這些,沒有人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也沒人能給你一些你想要聽到的建議,真的非常孤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是你在做世界上最讓人感到孤獨的一件事。”
她反思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發現其實問題更多地出在自己身上:因為總是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期待值越高,落差感越大,負麵情緒就會超出承受的範圍。
後來斯嘉麗養了兩條狗,接了更多的工作,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人、事、物上,哪怕重新開始一段婚姻,也不至於像從前那樣在孤獨中迷失自己了。
在任何一段親密關係中,如果你的另一半並不能時時刻刻注意你所有的感受,安撫你的情緒,當你與他的聯結越緊密,你的失落感就會越大,孤獨感也會越強。
如果你已經感到孤獨並且無所適從的話,一定要去社交,去工作,去建立新的聯結,讓更多人聽你說話,去做更多能實現自己價值的事情,你的孤獨也會隨之而去。
? 依賴
有網友說,自己隻要一戀愛就會變成“黏人精”,恨不得24小時跟著對方,因為和他保持緊密聯係會讓自己覺得很幸福,一旦與愛人分離,就會感受到強烈的不安甚至痛苦。
“沒有你我活不下去。”“我想要……你覺得可以嗎?”你是否在親密關係中常常有這樣的想法呢?
這實際上是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病態現象——過度依賴。
為什麽說是“過度”呢?我們先來看看適度的依賴是什麽樣的。
心理學家羅伯特·伯恩斯坦說:“適度依賴指的是融合了親密感和自主感,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仍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適度依賴的人在需要時,也會很願意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覺得自責。”
換句話來說,適度的依賴是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去依靠另一半,是一種放鬆而安全的感覺,並不會覺得失去對方是一件天崩地裂的大事,也不會無論大小事都要尋求對方的同意。
過度依賴者害怕被拋棄,害怕失去愛,甚至會反複用一些威脅關係的言行試探另一半,結果往往會加劇一段關係的破裂。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過度依賴者,那麽這裏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建議送給你,那就是努力學習和自己相處。
說到底,任何關係都不能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它隻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對愛心存希望,卻不能用愛來逃避孤獨,更不能因為愛而失去自我。
? 獨立
當然,如果說保持自我是人格的獨立,那麽我們還需要心理上的獨立。
心理獨立能力,指的是理智和情感在心理上的分離,以及將自我獨立於他人之外的能力。
我有位同事,她在任何一段親密關係裏都能夠很好地平衡情感與理智的關係,所以我從來沒見過她因為失戀而變得生活一團糟的情況。
我問過她,在親密關係裏保持獨立的秘訣是什麽,她的答案很簡單:識別自己真正的愛情需求。
“我沒有安全感。”
一直以來,很多人覺得自己不能獨立的原因無外乎這一點。所以在一段戀愛中,你希望隻要發信息給他,他就能秒回;隻要你不開心了,他第一時間就能找到原因;隻要你不舒服了,他就能放下一切奔到你麵前。
這些可能是你這次安全感的來源,下一次呢?他永遠都能完美按照你的期望去做嗎?當然不會,一旦某一次和你的預期不符,你就會沒有安全感。
這也就是為什麽說清楚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很重要的一步。
長足的安全感絕不會來自他人的給予,重要的是自己要保持人格和心理的獨立。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前,先問問自己期望這段感情給自己帶來什麽?內心真實的需求是什麽?如果這段感情失敗了,能做到原諒和遺忘嗎?
做到這點,你就會少一些失望,多一些快樂,真正體會到親密關係帶給你的應有的快樂,而不是被一段感情牽著鼻子走。
(1) PUA是Pick-Up Artist的縮寫,意為“搭訕藝術家”,原指男性接受過係統化學習、實踐並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以吸引異性的行為。現指用精神打壓等方式,對另一方進行情感操控的行為。——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