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退守劍閣

關中練兵,薑維起了恐慌。他馬上上個奏章,請後主派左車騎將軍張翼和右車騎將軍廖化分別去鎮守陽平關和陰平橋頭,事前做個準備,才不致臨時吃虧。

後主接到奏章,跟中常侍黃皓商量。黃皓說:“這又是薑維好(hào)大喜功。他老是這麽喜歡打仗,不讓人家過著安靜的日子。蜀中多山,沿路關口重重,這是天然的防禦。魏人怎麽敢進來呢?如果皇上不信,可以算個卦問問鬼神。”後主一想,還是黃皓想得周到,就叫他去叫巫人算個卦。嗬!真能湊合。“鬼神”說了話了:“皇上後福無窮,敵人絕不敢來。”後主信了,落得吃吃喝喝,坐享太平,就把薑維的奏章擱在一邊。

語文活學活用

●好大喜功

解釋:不管條件是否許可,一意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貶義)。

造句:這個人好大喜功,不切實際,工作中老是出問題。

曆史追根究底

●卦

《周易》中象征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一套符號,古時用來占卜吉凶。卦象由陽爻(—)、陰爻(--)相配合而成。

這麽過了半年,並不見一個魏兵進來。後主更加相信了黃皓和巫人,直怪薑維吃飽了飯瞎起勁兒。誰知道突然來了個晴天霹靂,把整個西蜀都震動了——魏兵三路進攻,勢如破竹,亡國的大禍臨頭了。

曆史追根究底

●巫人

自稱掌握占卜之術,能與鬼神溝通,能預言吉凶的人。古人生產力較低,文化上迷信巫術通靈,所以常有求神問卜的需求。

公元263年秋天,魏大規模地進攻西蜀。司馬昭派征西將軍鄧艾率領三萬人馬從狄道出發,直奔甘鬆、遝中,牽製薑維。這是第一路。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人馬,從祁山出發,直奔武街橋頭,截斷薑維的歸路。這是第二路。鎮西將軍鍾會統領十萬大軍進攻漢中。這是第三路。第三路的十萬兵馬又分成三路,分別從斜穀、駱穀、子午穀同時進攻。司馬昭又派廷尉衛瓘(guàn)拿著皇上給他的節杖,監督鄧艾和鍾會的軍隊。衛瓘還跟鍾會在一起,做了鎮西將軍的軍師。

地理小課堂

●武街

古地名,即漢下辨縣,在今甘肅省隴南市成縣西北。

魏兵像山洪暴發似的向西蜀衝了過來。這下子後主劉禪可想起薑維的奏章來了。他慌忙派右車騎將軍廖化率領兩萬人馬趕到遝中去接應薑維,派左車騎將軍張翼和輔國大將軍董厥率領兩萬人馬趕到陽平關去幫助守在那邊的將士。

張翼和董厥往北到了陰平,聽到魏雍州刺史諸葛緒正向建威過來,就把軍隊駐紮下來,準備在這兒抵抗諸葛緒。他們一停下來,守衛前方的將士可就得不到援兵了。作為漢中前衛的兩座城——漢城和樂城,才各有五千士兵,鍾會派去圍攻這兩座城的就有兩萬人馬。鍾會自己率領大軍,派護軍胡烈為先鋒,進攻陽平關。

地理小課堂

●建威

古城名,在今甘肅省隴南市成縣西北。

鍾會聽說漢丞相諸葛亮的墳就在附近的定軍山,他就很鄭重地派人到墳前祭祀一番,一來表示他對諸葛亮的敬意,二來他要利用這種行動去籠絡蜀漢的人心。

地理小課堂

●定軍山

曆史名山,在今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南。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忠襲殺夏侯淵於此。諸葛亮死後也葬在這裏。

陽平關的守將傅僉(qiān)主張堅守關口,副將蔣舒主張出去對敵。傅僉說:“大將軍囑咐我們守城,怎麽可以出去交戰呢?”蔣舒說:“將軍守住城,就是大功一件;我出去打退敵人,也是一件功勞。咱們兩個人各自都發揮了作用,不是很好嗎?”傅僉同意了。蔣舒就開了城門,帶領兵馬殺出去。哪兒知道蔣舒是個叛徒,他騙了傅僉,帶領兵馬把胡烈迎接進來。傅僉急得連城門都來不及關,隻好率領一隊士兵出去交戰,究竟因為兵馬太少,終於在戰鬥中喪了命。

曆史追根究底

●傅僉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擅長謀略,作戰英勇,深得薑維的賞識。在公元263年魏軍伐蜀之戰中,傅僉奮勇作戰,直至身死。

鍾會聽到胡烈打下了關口,就一點阻擋都沒有地進了陽平關。關裏積存著許多糧食和軍用物資,這些都讓鍾會接收過去,不必說了,就是漢城和樂城也打下來了。

在鍾會進攻漢中的同時,征西將軍鄧艾派天水太守、隴西太守、金城太守率領三路兵馬圍攻薑維的軍營。薑維究竟是個能征慣戰的大將,叫將士們守住軍營,魏兵就沒法打進去。薑維這麽守住軍營,日夜盼著救兵。右將軍廖化的一路兵馬已經趕到白水,可還沒跟遝中的軍隊聯係上。就在這個時候,薑維探聽到鍾會的大軍已經進了漢中。這樣,他在這兒死守著沒有什麽意義,就下令退兵。魏兵在背後緊緊地跟著,就在強川大戰一場。

語文活學活用

●能征慣戰

解釋:作戰經驗豐富、能力強。

造句:唐朝初年,能征慣戰的將領比較多。

近義詞:能征善戰。

地理小課堂

●強川

古地名,據《水經注》,強川也叫強水,源出陰平(今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境內)西北強山。

薑維打了敗仗,總算甩去追兵,向武街橋頭退到陰平去。沒想到走了一程,他就聽到諸葛緒已經占領了橋頭,截斷蜀兵的歸路。魏兵前後夾攻,薑維怎麽逃得了呢?

幸虧薑維熟悉這一帶的地形和道路,從孔函穀走北道去抄諸葛緒的後路。諸葛緒得到了這個消息,慌忙離開橋頭,退回三十裏。薑維在北道已經走了三十多裏,一探聽到諸葛緒退回去,立刻回頭急行軍趕到橋頭。

地理小課堂

●孔函穀

古山穀名,在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南。

諸葛緒好像捉迷藏似的來回追趕蜀兵。趕到他再一次跑到橋頭去截擊薑維,已經晚了一天,薑維早就過了橋頭,到了陰平。他正想趕到陽平關去,陽平關可已經給攻破了。這麽一來,他隻好退到白水,這才跟廖化、張翼、董厥他們會合在一起。三路兵馬聯合起來,退到劍閣。

地理小課堂

●劍閣

古地名,在今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東北劍門關鎮劍門關。

薑維、廖化、張翼、董厥他們守住劍閣,魏兵一時打不進去。那年十月,蜀漢派使者到東吳去求救兵。吳主孫亮已經在五年前(公元258年)被吳大將軍孫(左糸右林)廢為會稽王,琅琊王孫休(孫權第六個兒子)被立為新君,改元永安。孫(左糸右林)自己做了丞相。丞相孫(左糸右林)一見吳主孫休相當厲害,後悔了。他對別人說:“我廢去少主(指孫亮)的時候,有不少人勸我自己即位,我推辭了,立了這個皇上。他要是沒有我,怎麽能做皇上?現在他把我當作一般的臣下看待,哼!我要是不高興,看我不再另立一個!”

吳主孫休真有兩下子,跟幾個心腹大臣定了計,把孫(左糸右林)殺了。他恢複了諸葛恪的名譽,重新給他安葬。這會兒蜀漢來討救兵,吳主孫休就派大將軍丁奉進攻壽春,將軍留平進攻南郡,將軍丁封、孫異進攻沔中。這三路兵馬向魏進攻就是支援了蜀漢。可是別說壽春、南郡、沔中一時打不進去,就說打了進去,遠水救不了近火,鍾會和鄧艾還是加緊攻打蜀漢。

語文活學活用

●遠水救不了近火

解釋:比喻緩慢的解決辦法滿足不了眼前急迫的需求。

造句: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得趕緊自救。

這次伐蜀節節勝利,雖說由鍾會和鄧艾帶兵,大功還得歸給大將軍司馬昭。勝利的消息一一向魏元帝曹奐報告,魏元帝再一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公,加九錫。這是五年來第七次了。以前每次都給司馬昭推辭,這一次他總算接受了。晉公司馬昭鼓勵鍾會和鄧艾一定要把蜀漢打下來。

鄧艾到了陰平,要帶著諸葛緒向成都進攻。諸葛緒心裏想:“我跟你各帶三萬兵馬各走一路,肩膀一邊齊,誰也不比誰威風,你怎麽能把我當作部下指揮我呢?”他借口說他是奉命截擊薑維的,還說詔書並沒叫他往西去打成都,就帶領自己的一支兵馬到了白水,跟鍾會的大軍會合了。鍾會可另有打算,他隻想擴充自己的軍隊,暗地裏上了一個表章,說諸葛緒膽小,不敢前進。詔書下來,諸葛緒上了囚車,送回洛陽去,他的軍隊全歸鍾會統領。鍾會的十多萬大軍就這麽又增加了三萬多兵馬。他把這些軍隊全用上,集中力量攻打劍閣。薑維派兵遣將守住關口要道,鍾會雖然兵多,卻一時沒法打進去。鍾會在劍閣跟薑維對峙著,鄧艾可獨當一麵地向綿竹打過去了。

曆史追根究底

●囚車

押解犯人或將犯人示眾所用的有柵欄之車,又被稱為“檻車”。

地理小課堂

●綿竹

古地名,即今四川省綿竹市。

讀史學古文

諸葛亮《誡子書》

諸葛亮因其冠絕當世的謀略和才華、堅定不移的誌向、高潔的品格,生前與死後都受到人們的景仰。

在他臨終前為其子諸葛瞻寫下的《誡子書》中,他將一生總結的道理和經驗,以及自己對君子品德的追求,凝縮成一段話傳給自己的後代。

這不單是“誡子”之書,其實也是勸誡世人的金玉良言。尤其是“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千百年來有誌之士砥礪自己的佳句。文章雖短,千古流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1),非誌無以成學。**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2),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3),悲守窮廬(4),將複何及!

(1) 廣才:增長才幹。

(2) 馳:疾行,這裏指時間迅速逝去。

(3) 接世:跟上社會的發展。

(4) 窮廬:貧窮的人住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