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平遼東
公孫淵在名義上做了魏的遼東太守,實際上是個獨霸一方的土皇帝。他派使者到東吳,送了一些禮物,表示願意做吳主孫權的外臣。
曆史追根究底
●外臣
古代卿大夫麵對別國君主時自稱外臣;屬國之臣也稱外臣;隱居不做官的人也稱外臣。文中指屬國之臣,公孫淵向吳國稱臣。
吳主派了兩個使者帶著一些金玉珍寶,立公孫淵為燕王。到了這時候,公孫淵反倒害怕了,擔心魏來問罪,東吳又太遠,不可靠,就收了禮物,卻把那兩個使者殺了,還把人頭送到洛陽,討魏明帝的好。
魏明帝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他為公,仍舊讓他做遼東太守。這一來,公孫淵又神氣起來了。等到魏使者一到,他就分庭抗禮,以燕王自居,不願意做魏的臣下。
曆史追根究底
●公
爵名,西周時定為五等爵製中的第一等,僅次於“王”,在“侯”之上。
為了這個緣故,魏派幽州刺史毌(guàn)丘儉帶著詔書和軍隊到遼東,叫公孫淵去見皇帝的使者(指毌丘儉)。公孫淵不接受詔書,反倒發兵抗拒毌丘儉。毌丘儉逃回幽州,公孫淵就正式自立為燕王,聯絡鮮卑共同攻打北方。
地理小課堂底
●幽州
古州名,東漢時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角,轄區在今北京市、河北中部、山西小部、遼寧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鮮大同江流域。
第二年,就是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因為諸葛亮已經死了,那邊的防禦可以鬆一點,就把司馬懿從長安調出來,要他去征討公孫淵。他想知道司馬懿怎麽打,就故意問:“你看公孫淵會用什麽計策來對付你?”司馬懿說:“如果公孫淵能夠離開襄平,早點逃走,這是上策。其次是占據遼水抗拒大軍。最不中用的是守著襄平等死,這是下策。”“上中下三策,你看他會采用哪一策?”司馬懿回答說:“我看他一定先在遼水抵抗,然後退守襄平。”魏明帝放了心,又問:“來來去去得多少天?”司馬懿眼珠子左右轉動一下,挺有把握地說:“路上走一百天,到了那邊進攻一百天,回來路上又去了一百天,前後休息六十天。這樣,一年工夫也就差不多了。”
讀史學古文
●出自《三國誌·魏書·明帝紀》
天子(魏明帝)曰:“往還幾時?”(司馬懿)對曰:“往百日,還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一年足矣。”
就這樣,司馬懿率領四萬兵馬往北去打遼東。公孫淵聽到這個消息,又害怕了。他馬上派使者再向東吳稱臣求救。吳主孫權想起公孫淵殺害兩個使者,還把人頭送到洛陽,這個仇不能不報。他怒氣勃勃地要把公孫淵派來的使者殺了才解恨。
謀士羊道攔住他,說:“不可!不可!殺使者不過是一時解恨解氣,對國家可沒有一點好處。我們不如好好地招待公孫淵的使者,答應他發兵去救。我們由海道運兵到遼東的邊界等著,抱著胳膊看他們怎麽打。要是魏打不贏,我們老遠地跑去就是支援了公孫淵,對他有恩。要是兩下打得不分勝敗,長時期地打下去,那麽我們就在遼東臨近的郡縣擄掠一番,也可算是報了仇。”吳主答應使者的要求,叫他回去報告公孫淵,一定幫他抵抗魏人,可是他一時還不想發兵。
曆史追根究底
●羊道
三國時期人物,博學善辯,能鑒識人物,曾受孫權的派遣出使遼東。
司馬懿到了遼東,公孫淵派大將卑衍和楊祚(zuò)發步騎兵幾萬名守住遼隧。魏兵就在遼隧南邊多插旗子,好像要從南麵大力進攻的樣子。卑衍他們見到這種情況,慌忙把軍隊都調到這邊來保衛遼隧。司馬懿率主要的軍隊偷偷地渡過遼水,繞到北邊,在適當的地方布置埋伏,叫大將牛金和胡遵在半道上候著。趕到卑衍探聽到魏大軍已經往北去了,他慌了手腳,馬上和楊祚決定離開遼隧,連夜去救襄平。卑衍、楊祚匆匆忙忙地退兵,一退就退到司馬懿布置好了的埋伏裏,被牛金和胡遵的兩路伏兵殺得七零八落,大敗而逃。卑衍陣亡,楊祚逃到襄平。司馬懿率領大軍殺奔襄平。
地理小課堂底
●遼隧
古縣名,三國魏改遼隊縣置遼隧縣,屬遼東郡,治所在今遼寧省海城市西北。
●遼水
古河名,即今遼河。漢代稱今遼河為大遼水,稱今渾河為遼水。三國以後,稱今遼河為遼水,渾河改稱小遼水。
公孫淵下令,堅決守城,不讓將士們出去交戰。這就是司馬懿所說的守著襄平等死,是個下策。魏兵就把襄平城四麵包圍,圍了好多層。城裏的兵馬不出來,城外的兵馬也不進攻。一個守著,一個圍著,好像要比一比誰的耐性大似的。
語文活學活用
●耐性
解釋:能忍耐、不急躁的性格。
造句:不論學什麽知識和技能,都需要耐性和恒心。
七月裏下了大雨,遼水突然高漲,魏兵的運糧船可以從遼口直到城下。大雨接連下了一個來月,還是下個沒完,平地水深幾尺。魏兵在城外害怕了,他們要求拔營,躲到高地上去。這時候城裏的兵馬比城外多。司馬懿估計,魏兵一拔營,公孫淵必然把全部兵馬都用上追擊過來,魏兵一定吃虧。他狠了狠心,下道命令,說:“誰再說搬營的,斬!”大夥兒吐了吐舌頭,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嘮叨了。都督令史張靜不遵守法令,又出來要求搬營,真給殺了。這一來,全軍上下隻好認了命,守住營寨,光著腳,卷著褲腿,跟水打交道。
曆史追根究底
●遼口
遼河入海口。《三國誌·魏書·公孫淵傳》曰:“會霖雨三十餘日,遼水暴長,運船自遼口徑至城下。”
●令史
古官名,縣府從屬的官員。一般低級官吏也稱為令史。又有記室令史、門令史、閣下令史之稱。三國、晉皆沿置此官。
魏兵耐著性子等在城外,守住營寨,不向城裏進攻,還開放一麵讓城裏的人可以出來。城裏柴火沒了,人們隻好出城來想辦法。起初出來的人不多,後來因為魏兵不去難為他們,出來打柴火的、放牛、放馬的士兵就多起來了。牛金、胡遵要求司馬懿讓他們去把這些人抓來,或者幹脆就把他們殺了。司馬懿不同意,他囑咐將士們讓他們隨便進出,打柴、放牛、放馬都可以。
魏軍司馬陳珪(guī)不明白司馬懿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他想了兩天,想不出道理來,就去向司馬懿請教,對他說:“上次進攻上庸,全軍出發,黑天白日地趕路,連行軍帶進攻,才十六天就打下了新城,殺了孟達。這次我們老遠地跑到這兒,不但不加緊攻城,反倒費了這麽多日子,駐紮在拖泥帶水的地方,還開放一麵,讓敵人進進出出,隨隨便便地打柴火、放牛馬。我太愚昧,想不出道理來,特來向太尉請教。”司馬懿笑了笑,說:“那時候,孟達兵馬少,糧食多,糧食可以吃一年。我們這邊哪,正相反,兵馬多,糧食少。我們的兵馬比他們多四倍,但是糧食供應不了一個月。因此,拿糧食來說,是拿一個月去對付一年,打仗越快越好,多費一天,就增加我們的困難。拿兵馬來說,是四個人打一個,越是突然打過去,對我們越有利。今天的情況,大不相同。賊兵人數多,我們人數少;賊兵糧食少,我們糧食多。再說,天又下雨,何必急於進攻呢?我們不怕攻不下城,隻怕敵人逃走。這會兒賊兵出來打柴火、放牛馬,要是我們上前,那就等於逼他們逃走。他的幾個兒子也都死在亂軍之中。魏延雖然並沒投奔敵人,他隻想殺了楊儀,自己接替諸葛亮掌握軍政,可是實際上他幫了司馬懿,蜀兵兩次險些被消滅,要不是沒路開路,日夜行軍,也早給司馬懿在赤岸追上了。
語文活學活用
●拖泥帶水
解釋:形容在泥濘道路中行走的樣子;比喻辦事不爽快、不幹脆,或說話、寫作不簡潔。今多用其比喻義。造句:說話做事不要拖泥帶水。
●愚昧
解釋:缺乏知識,愚蠢,不明事理。
造句:他生病了不去看醫生,卻聽信巫術,真是太愚昧了。
反義詞:文明。
秋雨一過,天氣晴朗。司馬懿下了命令,把開放的一麵又合上了。他開始布置攻城,先叫士兵們在城牆下堆土山、挖地道,然後利用四種攻城的設備,就是樓車、撞車、鉤梯和盾牌。上了樓車可以望得見城裏的動靜,還可以往下射箭。撞車可以用來撞毀城門和城牆。拿鉤梯搭上城頭,就可以爬城。有了盾牌,士兵們攻城可以抵擋城上射來的箭。就這麽日夜攻城,從土山或樓車上不斷地往城裏射箭和擲石頭,好像下暴雨似的往下直倒。城裏的士兵隻能東躲西躲,不敢露麵。糧食沒了,城裏已經餓死了不少人。公孫淵的大將楊祚帶著一部分士兵出來投降。公孫淵急得毫無辦法,隻好派他的相國王建和禦史大夫柳甫帶著幾個隨從坐著筐子從城上吊下來,當時就給魏兵逮住,押到大營。
曆史追根究底
●樓車
古代戰車,又叫雲車。作戰時用來偵察敵方動靜的活動高台,常常用於攻城。
●鉤梯
一種一端有鉤的木梯,古代攻城器械之一,用來攀爬登上高聳的城牆。
相國和禦史大夫的地位多麽高哇,他們是來求和的,司馬懿總得好好招待他們吧。可他很嚴厲地問:“你們來幹什麽?”他們說:“請您先解圍退兵,我們的主公就出來投降。”司馬懿吆喝一聲,就把這兩個人推出去砍了。他叫那兩個大臣的隨從帶著通告去回報公孫淵,上麵寫著說:“從前鄭和楚同樣是諸侯國,鄭伯出來投降,尚且露著上身牽著羊來迎接楚兵。今天我是天子的上公,可是王建他們要我解圍退兵,太沒有禮貌,要是你真要投降,再派個年輕的、明白事理的人來!”
曆史追根究底
●諸侯國
周朝時的各級封國。諸侯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是封國的最高統治者,掌握一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大權。
●鄭伯
春秋時期的鄭襄公。他身為國君“肉袒牽羊”,表示對楚國的臣服。光著上身是表示賠罪;羊是《周禮》規定的“卿(大臣)”送禮的規格。
公孫淵隻好再派侍中衛演去要求司馬懿退兵,還說他馬上送他的兒子上洛陽去做抵押。司馬懿對衛演說:“軍事最要緊的有五條:能戰就戰,不能戰就守,守不住就走,走不了就投降,不投降就死。公孫淵不肯把自己綁著親自過來,那就是準備死,還送什麽兒子?”衛演抱著腦袋回去向公孫淵報告,公孫淵準備帶著兒子逃走,沒想到襄平城給攻破了,司馬懿和胡遵率領大軍進了城。公孫淵爺兒倆帶著幾百名騎兵突出包圍,向東南逃去,越逃越遠,一直逃到梁水,就進了司馬懿早已布置好的羅網。他們見了大將牛金,隻好乖乖地下了馬,兩個人都給殺了。接著,他又下令殺了文武百官、士兵和老百姓男性總計上萬人,將屍首堆成山,用土封上,為的是誇耀武功。
地理小課堂底
●梁水
古水名,即今遼寧省大遼河支流太子河,西邊經過遼陽流入大遼河。
司馬懿平定了遼東,一共接收了四萬戶,二十多萬人口,凡是中原人流落在遼東願意還鄉的,就讓他們還鄉。司馬懿大軍得勝回來,到了河內,接到魏明帝的詔書,叫他回到長安去。一會兒又來了一道詔書,叫他上洛陽去。三天裏頭,來了兩道詔書,前後矛盾,這是怎麽回事?司馬懿料到京師裏一定出了事,他就日夜趕路。後來他自己坐著一種快車叫“追風車”,從白屋到洛陽四百多裏地,一個晚上就趕到了。
地理小課堂底
●白屋
古地名,在今河南輝縣市西南。